高一联考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1.A【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这需要马克思主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
教育理论来实现”张冠李戴、无中生有。原文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特别强调要通过“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
合’的方式培育全面发展的人”。
2.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脑力劳动比体力劳动重要”于文无据
3.B【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证、论据的能力。材料二观点是“爱劳动是人类的美德,任何时候、任何情况
都离不开劳动”。A项说的是愉快的劳动的作用;B项说的是劳动对家国的作用,可以论证“爱劳动”和“离不
开劳动”的观点;C项说的是保障人民生活和休息:D项说的是教学理念。
4.首先提出“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观点,(1分)接着阐述勤劳的重要作用,(1分)然后指出有人对勤
劳的错误认知,(1分)最后再从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两个方面进行论述。(1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本论证思路的能力。解答该题,首先要通读材料,然后对材料内容进行梳理,最后根
据逻辑关系进行概括即可。材料二先正面提出“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观点,接着阐述勤劳的重要
作用,然后从反面指出有人对勤劳的错误认知,最后分别阐述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都是劳动,都要有热爱
劳动的品德才能实现,并以韩愈《进学解》中的名言作结。
5.①以新时代教育使命为指引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并获得积极的人生意义,聚焦高层次精神追
求:②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并重,坚守劳动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尊重和崇尚劳动:③尊重劳
动教育规律,创新劳动教育形式,探索与时俱进的劳动教育新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劳动教育,培养热
爱劳动的品德。(每点2分)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解答该题要结合材料相关内容进行概括。结合材
料一,从“新时代教育使命”概括出引导学生理解并获得积极的人生意义,聚焦高层次精神追求:从“劳动形态
的演变”“坚守劳动精神”的角度概括出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并重,坚守劳动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
动观,尊重和崇尚劳动:从“劳动教育工作和其他教育工作一样,都是一项具有专业性的事业,都离不开对教
育规律的尊重”“教育对象已经处在一个全新的时代环境之中,劳动教育就理应不断创新形式。故探索与时
俱进的劳动教育新形式”“没有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劳动教育就不可能其正受到教育对象的欢迎”概括出尊
重劳动教育规律,创新劳动教育形式,探索与时俱进的劳动教育新形式,引发学生劳动兴趣,积极主动参与。
6.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学作品具体内容的能力。“也表达了对我们这个时代的遗憾”于文无据,属于过度
解读。
7,A【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形象、表现手法的能力。“并反衬汪老的书画被冷落”错,原文无
此意。
8.①家庭教育。出身书香之家,祖父很注重对他的培养,使他学习了大量碑帖;父亲是个画家,汪老自小受到熏
陶。②自己喜欢。他对书画很有兴趣。③特殊时代的生活经历使他形成平淡冲和的个性,对生活有独特的
感悟。①著文写作与书画皆为艺术,相互影响,相得益彰。(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要点的综合分析的能力。其核心是对相关信息的分析筛选加工整合。汪曾祺是
著名的当代作家,在书画方面也是卓有成就的。他的个性形成、艺术功底铺就和成就的取得,与他所处的特
殊时代、特殊经历及个人兴趣、努力密切相关。
9.①“咂摸”意为仔细辨别(滋味、意思等),这里指品味与思考。这句话的意思是“他的‘文与画’其实都渗透若
他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与思考”。②汪曾祺有特殊的生活经历,并对这生活有独到的思考,他用“文与画”表达
自己的这种思考。③他写字画画,自娱自乐,飘逸耐看:他著文写作,目的是“给人间送小温”;平淡冲和,却磅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高一联考考试
造美好生活的真理从未改变。新时代的劳动数育一定要准确把握这一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把
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
语
文
情,报效国家,奉献社会。
劳动教育工作和其他教育工作一样,都是一项具有专业性的事业,都离不开对教育规律的
考生注意:
尊重。加强劳动教育一定要尊重各学段儿童心理发展的实际、学习生活的实际、社区环境的实
际,“大呼隆”“一刀切”的形式主义教育不可能有任何理想的效果。专设劳动教育的课程(如《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见》规定的中小学每周不少于一课时劳动教育课),固然是劳动教育重要着力点,应当引起高度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一、二单元。
重视,但是劳动教育也应该有更为广阔的加强空间。比如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地理、艺术、
体育,甚至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自然学科都可能蕴或着大量劳动教育的素材,各学科领城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教学因而也有因势利导、润物无声地开展劳动救育的可能性。又比如师生互动、校园环境、课业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评价、学校制度等教育生活的方方面面,也都应当增强劳动救育的自觉性。劳动教育只有有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5题。
融入全部教育生活,才能取得真正的实效。
材料一:
此外,当代社会的劳动救育乃至全部教育,都只有在与全媒体、自媒体所传播的教育信息形
态的激烈竞争中才能取得胜利。当代社会的少子化人口结构又使得今天的教育对象有着特别
新时代为什么要加强劳动救育?如何扎实开展与时俱进的劳动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
突出的个性或自主性。没有以理服人的互动模式、没有生动活泼的救育形式,劳动教育就不可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已经做出了全面深入的阐
能真正受到教育对象的欢迎。既然时代不同了,救育对象已经处在一个全新的时代环境之中,
述和部署。准确理解、贯彻这一意见,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大要点。
劳动救育就理应不断创新形式。故探索与时俱进的劳动教育新形式,应当成为新时代全体教育
新时代救育使命,首先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性质决定中国教育的宗旨之一是培养有
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劳动素养的时代新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特别强调要通过“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式
(摘编自檀传宝《培养有劳动素养的时代新人》)
培育全面发展的人,在工人阶级取得政权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则应当有更为自觉、水平
材料二:
更高的教育安排。因此劳动者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社会强调劳动教育理所当然。正如《意见》
我们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勒劳的民族之一,热爱劳动是做人、立身、安家、兴邦的根本。正
所指出的那样: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
是依靠着劳动和节俭,人们生产和积累了大量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支撑起个人、家庭和国家的发
和接班人的劳动椅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
展成长。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虽然历经艰难曲折,但是始终屹立在世界的东方,首先靠的就是热
新时代教育使命,另外一个重要内涵是指在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中国教育
爱劳动这个传家宝。
必须有高质量的劳动教育。在温饱问题已经解决、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全新历史阶
也许有人认为,勤劳是小生产时代人们不得已的无奈之举,现在已经进入现代社会,科学技
段,没有健康的劳动价值观引领,人们极易在丰裕的物质生活中迷失。与此同时,人们的“优势
术发达,实现了生产现代化,用不着再像以往那样热爱劳动了。这话不对。无论什么社会,怎么
需要”也已经越来越聚焦于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劳动对彰显人在社会发展与个人生活中的主体
现代化,人们都不能不进行劳动,热爱劳动永远是人类的美德。诚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
性、创造性,教育引导学生理解并获得积极的人生意义,都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们简单的体力劳动会越来越少。但是,第一,人类的体力劳动永远不会完全消失,无论多么高明
新的时代,人类劳动的形态已经发生了许多巨大的变化。比如:脑力劳动的比重空前增加,
的电脑、机器,也离不了人的两只手,两只眼,两只脚,离不开人的身体的参与:第二,人类的脑力
服务性劳动在GDP中的占比已经远远高于第一、第二产业,创造性劳动的重要性无与伦比,复
劳动也是劳动,有时可能是更加艰巨的劳动。研发精密仪器、宇宙飞船、先人的石器、青铜器,比
合型劳动已成为最为日常的劳动形态…因此站在新时代历史坐标上深刻理解劳动形态的演
起锄头和铁锤来,只是劳动形式的改变,而所需要的劳动一点也不少,甚至可能更复杂,更艰巨。
变,就显得十分重要。一方面,我们不能简单重复20世纪温饱问题尚未解决时期对于劳动及劳
不必说无限的宇宙空间,无穷的生命奥秘,需要我们进行科学探索,任何创新,无论是科技创新
动教育概念的理解,将劳动教育等同于“学工学农”的教育,而对脑力劳动、消费性劳动、创造性
还是其他的什么创新,都是劳动的结果,都要有热爱劳动的品德才能实现。就是日常进行的工
劳动等的重要性熟视无睹;另一方面,我们又不能简单否定体力劳动、体力劳动者的重要性。
农业生产,哪一天、哪一步又离得开生产劳动?“业精于勤,荒于培;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意见》强调“以体力劳动为主,注意手脑并用、安全适度,强化实践体验,让学生亲历劳动过程
《进学解》)这是一点也不错的」
捉升育人实效性”,在这个意义上具有教育实践的针对性。
(摘编自陈瑛《爱劳动是第一美德》)
此外,在新时代历史坐标上深刻理解劳动形态的演变,一定要与劳动精神的坚守相统一。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人类历史川流不息,劳动形态会一直演变下去。但是无论形态如何改变,劳动创造历史、劳动创
A.培养有劳动素养的时代新人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性质决定的,但是这需要马克
【高一语文第1页(共8页)】
【高一语文第2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