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戏剧阅读(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戏剧阅读(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10 06:35: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戏剧—(1)阅读方法
【考情简述】
随着新高考的全面展开,戏剧文学也纳入高考命题的范围。考试的选文很可能和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戏剧或根据小说名著改编的戏剧相联系,这样考生可利用所学的知识去了解与考试内容相关的前后情节和背景材料。
从各地的模拟题来看,戏剧阅读主要根据戏剧的文体特征来命题,其中,分析戏剧冲突、鉴赏人物形象、鉴赏戏剧语言应是命题热点,需要考生在一轮的复习备考中全面复习,争取不留任何死角。
【必备知识】
一、戏剧的概念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文学上的戏剧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
戏剧和戏剧文学(剧本)既密切关联又有所区别。戏剧是以表演为中心,以其他多种艺术形式相辅助,由演员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综合艺术。戏剧文学(剧本),则是这种综合艺术的“脚本”,是供演员和其他艺术部门再创造的“蓝图”,是戏剧艺术的文学成分。
戏剧文学具有其它文学体裁所具有的共同特点,但由于它要供舞台演出,要受多方面的制约,这样,便产生了剧本区别于其他文体的一般特点:一是时间、空间的集中性,二是尖锐的矛盾冲突,三是语言个性化。
二、戏剧种类
1.按内容性质不同,分成悲剧、喜剧、正剧(反映悲喜等思想感情的复杂变化)
(1)悲剧指描写主人公因和现实环境的冲突,或因本身的过错而失败、受难以致毁灭的一种戏剧。悲剧的主人公大多是正面人物或英雄人物。悲剧的戏剧冲突表现为:正面主人公所追求的进步理想或所从事的正义事业,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为强大的现实势力所阻挠而不能实现,以主人公的失败、受难或毁灭告终;或主人公虽不是英雄人物,甚至有严重的缺点,但他所要实现的某种希望还有合理因素,却因受到恶势力的打击而失败、受难或毁灭。
(2)喜剧一般以讽刺和嘲笑丑恶、落后现象,从而肯定美好的、进步的现实和理想为主要内容。喜剧的矛盾冲突包括先进、美好的同落后、丑恶的事物之间的对立和冲突,也包括丑恶与丑恶之间、先进与先进之间的某种冲突。喜剧的本质是对旧事物的讽刺和否定,对新事物的歌颂、赞美和肯定。如莫里哀的《伪君子》果戈理的《钦差大臣》等。
(3)正剧因兼有悲剧和喜剧的因素,也叫悲喜剧。正剧由于兼有悲剧和喜剧的特点,能够多方面地反映社会生活,扩大和增强了戏剧反映生活的广泛性和深刻性。如《白毛女》《丹心谱》《西安事变》等。
2.按艺术形式不同,分成话剧、歌剧、舞剧
(1)话剧是以动作和对白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清代末年从欧洲传入中国,1926年开始称之为话剧。
(2)歌剧是综合音乐、舞蹈、诗歌等艺术并以歌唱为主的一种戏剧。近代西洋歌剧产生于16世纪末的意大利,后来广为流传于全欧洲。中国宋元以来形成的各种戏曲也属歌剧性质。“五四”以来,在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借鉴西洋歌剧,开始民族新歌剧的创作,《白毛女》是中国新歌剧成型的标志。
(3)舞剧是综合舞蹈、武术、哑剧、音乐等艺术的一种戏剧,以舞蹈动作和器乐为主要表演手段。中国现代舞剧是在民族、民间舞蹈和传统戏曲表演艺术的基础上,借鉴西洋芭蕾舞剧的优点而创造发展起来的。另外,戏曲:它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以歌、舞(包括杂技、武术)、话剧三者有机结合为特点。由于民族的地区不同,形成许多剧种,全国性的有京剧、评剧、越剧、豫剧、粤剧等,其中以京剧最为有名。
3.按其他方式分类
(1)按结构形式不同,分成独幕剧(如《名优之死》)、多幕剧(如《雷雨》)。
(2)按演出场合不同,分成舞台剧、街头剧、广播剧、电视剧。
(3)按作品反映的时代不同,分成现代剧(如《雷雨》)、历史剧(如《屈原》)等。
三、戏剧的特征
戏剧是一种在舞台上表演的综合性艺术。我们所说的戏剧阅读,主要指对剧本的阅读。剧本是整个戏剧演出的基础,主要特点是:
1.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
戏剧不像小说、散文那样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要求时间、人物、情节、场景高度集中在舞台范围内。小小的舞台上,几个人的表演就可以代表千军万马,走几圈就可以表现出跨过了万水千山,变换一个场景和人物就可以说明到了一个全新的地方或相隔多少年之后,相隔千万里,跨越若干年,都可以通过幕、场的变换在舞台上集中展现出来。
根据戏剧的这一特点,欧洲戏剧理论家制定了戏剧创作的三条规则(先由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戏剧理论家琴提奥约提出,后由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家确定和推行),即“三一律”,就是地点一致(戏剧中的动作应发生在同一地点)、时间一致(故事经历的时间不超过二十四小时)、情节一致(情节应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矛盾冲突要尖锐集中
各种文学作品都要表现社会的矛盾冲突,而戏剧则要求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里反映的矛盾神突更加尖锐集中。因为戏剧这种文学形式是为了集中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所以说,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又因为剧本受篇幅和演出时间的限制,所以对剧情中反映的现实生活必须凝缩在适合舞台演出的矛盾冲突中。
3.戏剧语言准确精练
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即台词)和舞台说明。台词是剧中人物所说的话,包括对白、独白、旁白等。其语言具有高度个性化、富于动作性、潜台词丰富、朗朗上口、浅显易懂等特点。舞台说明是写在每一幕(场)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的说明性文字,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语言简练、扼要、明确。
4.结构布局完整巧妙
戏剧结构就是剧作家根据塑造人物形象,表达思想主题的要求和戏剧艺术的特殊规律而对全部剧情的设计和安排。完整的戏剧结构,可以提供一个特定的矛盾冲突的发生、发展、转化的全部过程,这会使人们更容易了解这一矛盾的因果关系,从而认识到事物的规律性。戏剧结构类型分为回顾式、开放式、人像展览式三种。优秀的剧本应使剧情的发展和结局十分引人入胜,以增强戏剧效果。
四、戏剧的结构
戏剧结构分外部结构和内部结构两种。外部结构分为幕、场、景等,其任务是根据舞台条件的要求,解诀时间、地点问题。
(1)幕。等于文章中的段,指舞台前面的大幔子,拉开一次就叫一幕。
(2)场。指舞台上人物的变动。只要有人物上场或下场,就叫一场或一个场面。
(3)景。指背景。景随剧情转移叫换景。换景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用两道幕,换景后再拉开二道幕;二是暗转,不用两道幕,全场灯光一灭改换布景。场景变换,是表示一幕中剧情的推移,而不是整个剧中的一个阶段。
内部结构也叫情节结构,同小说情节一致, 分四个阶段:
(1)开端:介绍人物关系,揭示矛盾冲突。(2)发展:矛盾冲突的发展。(3)高潮:矛盾冲突发展到顶点,并出现急剧转化。(4)结局:矛盾冲突的解决。
【阅读方法】
1.了解主要矛盾冲突
理清矛盾冲突的线索(如何产生矛盾冲突——产生了何种性质的矛盾冲突——矛盾冲突发展进程如何),就完整地鉴赏了戏剧文学的主要情节。
2.鉴赏戏剧语言
戏剧语言是构建剧本的基础。主要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其中鉴赏戏剧文学,更要紧的是品味人物语言。品味人物语言,应关注以下三方面:
(1)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因为个性化的语言能准确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
(2)品味富有动作性的人物语言,即戏剧冲突中人物之间的动作冲突或人物内心活动。
(3)品味人物语言中蕴涵的丰富的潜台词,也就是“言外之意”“话外之音”。
3.鉴赏戏剧人物形象
(1)欣赏戏剧中的人物形象,首先要关注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
同一个人物的性格是多侧面的,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性格特征,因此,在欣赏人物形象时,首要的是抓住其主要性格特征。
(2)要揣摩人物的语言。
戏剧中人物的语言是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的最重要载体。
(3)要顺着剧情发展的线索,理清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心路历程。
理清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心路历程,才称得上对戏剧人物形象比较全面的鉴赏。
【题目】
(2022·北京市八一中学高三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智斗(选段)
[胡传魁、刁德一、刁小三上。四个伪军从上坡上走过。]
胡传魁 嘿,阿庆嫂!
阿庆嫂 (回身迎上)听说您当了司令啦,恭喜呀!
胡传魁 你好哇?
阿庆嫂 好啊,好啊,哪阵风把您给吹回来了?
胡传魁 买卖兴隆,混得不错吧?
阿庆嫂 托您的福,还算混得下去。
胡传魁 哈哈哈……
阿庆嫂 胡司令,您这边请坐。
胡传魁 好好好,我给你介绍介绍,这是我的参谋长,姓刁,是本镇财主刁老太爷的公子,刁德一。
[刁德一上下打量阿庆嫂。]
阿庆嫂 (发觉刁德一是很阴险狡猾的敌人,就虚与周旋地)参谋长,我借贵方一块宝地,落脚谋生,参谋长树大根深,往后还求您多照应。
胡传魁 是啊,你还真得多照应着点。
刁德一 好说好说。
阿庆嫂 参谋长,您坐!
胡传魁 阿庆嫂,我上回大难不死,才有了今天,我可得好好地谢谢你呀!
阿庆嫂 那是您本身的造化。哟,您瞧我,净顾了说话了,让您二位这么干坐着,我去泡茶去,您坐,您坐!(进屋)
刁德一 司令!这么熟识,是什么人哪?
胡传魁 你问的是她?(唱)想当初老子的队伍才开张,拢共才有十几个人、七八条枪。遇皇军追得我晕头转向,多亏了阿庆嫂,她叫我水缸里面把身藏。她那里提壶续水,面不改色,无事一样。
[阿庆嫂提壶拿杯,细心地听着,发现敌人看见了自己,就若无其事地从屋里走出。]
胡传魁 (接唱)骗走了东洋兵,我才躲过了大难一场。(转向阿庆嫂 )似这样救命之恩终身不忘,俺胡某讲义气终当报偿。
阿庆嫂 胡司令,这么点小事,您别净挂在嘴边上。那我也是急中生智,事过之后,您猜怎么着,我呀,还真有点后怕呀!
[阿庆嫂 一面倒茶,一面观察。]
阿庆嫂 参谋长,您吃茶!(忽然想起)哟,香烟忘了,我去拿烟去。(进屋)
刁德一 (看着阿庆嫂 背影)司令!我是本地人,怎么没有见过这位老板娘啊?
胡传魁 人家夫妻“八·一三”以后才来这儿开茶馆,那时候你还在日本留学,你怎么会认识她哪?
刁德一 哎!这个女人真不简单哪!
胡传魁 怎么,你对她还有什么怀疑吗?
刁德一 不不不!司令的恩人嘛!
胡传魁 你这个人哪!
刁德一 嘿嘿嘿……
[阿庆嫂取香烟、火柴,提铜壶从屋内走出。]
阿庆嫂 参谋长,烟不好,请抽一支呀!
[刁德一接过阿庆嫂 送上的烟。阿庆嫂 欲为点烟,刁德一谢绝,自己用打火机点着。]
阿庆嫂 胡司令,抽一支!
[胡传魁 接烟。阿庆嫂 给胡点烟。]
刁德一 (望着阿庆嫂 背影,唱)这个女人不寻常!
阿庆嫂 (唱)刁德一有什么鬼心肠?
胡传魁 (唱)这小刁一点面子也不讲!
阿庆嫂 (唱)这草包倒是一堵挡风的墙。
刁德一 (略一想,打开烟盒请阿庆嫂抽烟)抽烟!(阿庆嫂 摇手拒绝)
胡传魁 人家不会,你这是干什么啊!
刁德一 (唱)她态度不卑又不亢。
阿庆嫂 (唱)他神情不阴又不阳。
胡传魁 (唱)刁德一搞的什么鬼花样?
阿庆嫂 (唱)他们到底是姓蒋还是姓汪?
刁德一 (唱)我待要旁敲侧击将她访。
阿庆嫂 (唱)我必须察言观色把他防。
[阿庆嫂 欲进屋。刁德一从她的身后叫住。]
刁德一 阿庆嫂!(唱)适才听得司令讲,阿庆嫂真是不寻常。我佩服你沉着机灵有胆量,竟敢在鬼子面前耍花枪。若无有抗日救国的好思想,焉能够舍己救人不慌张!
阿庆嫂 (唱)参谋长休要谬夸奖,舍己救人不敢当,开茶馆,盼兴旺,江湖义气第一桩。司令常来又常往,我有心背靠大树好乘凉。也是司令洪福广,方能遇难又呈祥。
刁德一 (唱)新四军久在沙家浜,这棵大树有阴凉,你与他们常来往,想必是安排照应更周详!
阿庆嫂 (唱)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人一走,茶就凉……
[阿庆嫂泼去刁德一杯中残茶,刁德一一惊。]
阿庆嫂 (接唱)有什么周详不周详!
胡传魁 哈哈哈……
刁德一 嘿嘿嘿……阿庆嫂真不愧是个开茶馆的,说出话来滴水不漏。佩服!佩服!
(选自现代京剧《沙家浜》第四场,有删改)
[注]京剧《沙家浜》讲的是1939年秋,在沙家浜秘密疗伤的新四军战士,面对日伪勾结、下乡“扫荡”的险恶环境,在地方党组织和群众的支持帮助下,坚持抗日的故事。阿庆嫂是春来茶馆的老板娘,中共地下工作者;刁德一是与日寇勾结的“忠义救国军”参谋长;胡传魁是其司令。
1.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胡传魁和阿庆嫂再相逢后,阿庆嫂只寒暄了一句就问胡传魁“哪阵风把您给吹回来了”,意在询问胡传魁此次回到沙家浜的真实目的。
B.“我借贵方一块宝地”点明阿庆嫂是个外乡人,“参谋长树大根深”是阿庆嫂向刁德一表明自己知道他在本地是很有势力的。
C.刁德一的应答“好说好说”既显示了他对阿庆嫂的热情,意思是“我会照应的”,同时也在观察阿庆嫂。
D.胡传魁是个草根出身的司令,说话带有很重的江湖气。阿庆嫂讲话也很得体,把自己的恩惠轻轻带过,而且还特意半开玩笑地说“后怕”。
2.结合文意,赏析下面唱词的语言特色的正确一项是( )
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人一走,茶就凉……
A.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使人物形象生动。
B.运用对偶、比喻、借代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点出了自己与客人的关系,既符合人物身份又形象生动。
C.运用夸张、比喻、借代的修辞手法,既符合人物身份又形象生动。
D.运用对偶、象征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充满了作者的寓意。
3.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中画线的两处舞台说明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1)刁德一上下打量阿庆嫂。
(2)阿庆嫂泼去刁德一杯中残茶。
4.剧本为什么把本场戏命名为“智斗”?请结合文意,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
1.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C.“既显示了他对阿庆嫂的热情,意思是‘我会照应的’,同时也在观察阿庆嫂”分析错误,刁德一的应答“好说好说”仅仅是寒暄应付,没有“对阿庆嫂的热情”,他对阿庆嫂自始至终是持怀疑态度的。
2.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这段文字中使用的修辞手法有:(1)把“灶”比作“北斗星”,使用了夸张修辞,极言其大;(2)“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运用对偶,表明茶客多而庞杂;(3)“三江”运用借代,代指三江水。A.正确;B.没有使用比喻修辞;C. 没有使用比喻修辞;D.“象征的修辞手法”分析错误,象征不是修辞,而且没有使用象征。
3.(1)“上下打量”这个细节表现出刁德一对阿庆嫂的怀疑,表现了他的阴险、多疑。
(2)泼茶的动作是阿庆嫂对对手的有力回击,体现她对刁德一的不满,表现了她的机智果敢。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1)“刁德一上下打量阿庆嫂”,这句话描述的对象是“刁德一”,“上下打量”是其动作细节,胡传魁向刁德一介绍阿庆嫂,而刁德一却是上下打量阿庆嫂,结合下文阿庆嫂的感觉“发觉刁德一是很阴险狡猾的敌人,就虚与周旋地”以及刁德一对阿庆嫂的多番试探盘问,可以看出刁德一对阿庆嫂的怀疑,表现出刁德一的阴险多疑。
(2)“阿庆嫂泼去刁德一杯中残茶”,这句话描述的对象是“阿庆嫂”,“泼”是动作描写,结合上文刁德一对阿庆嫂的盘问和试探以及下文刁德一“一惊”的表现可知,阿庆嫂用泼茶这一动作表现出对刁德一盘问的不满,也因为阿庆嫂的这一动作让这次盘问就此结束,再结合下文刁德一“阿庆嫂真不愧是个开茶馆的,说出话来滴水不漏。佩服!佩服”这一评价,可以看出阿庆嫂这一举动也表现出她面对敌人时的机智果敢。
4.①揭示中心事件:“智斗”是对这场戏情节的高度凝练的概括。
②体现戏剧冲突:这是一场尖锐而激烈的敌我矛盾冲突。
③表现人物形象:刁德一设置圈套,步步紧逼,而阿庆嫂则巧用自己与胡传魁的关系,察言观色,反击对手,保护自己,体现了她的机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1)揭示中心事件:这场戏名为“智斗”,斗的双方应是阿庆嫂和刁德一,阿庆嫂作为一名抗日战士,在不明刀德一身份的情况下,要探明对方身份;在明确对方身份后,又要巧妙地应对刁德一的盘问,所以“智斗”是对这场戏情节的高度凝练的概括。
(2)体现戏剧冲突:刁德一怀疑阿庆嫂的身份,狡猾的他耍尽花样想要探出对方的真实情况,刁德一是“旁敲侧击将她访”,阿庆嫂是“察言观色把他防”。可见,这是一场尖锐而激烈的敌我矛盾冲突。
(3)表现人物形象:“智斗”主要体现在双方斗智上,剧本中并没有出现真刀实枪的斗争,但刁德一对阿庆嫂产生怀疑,不断用言语来试探阿庆嫂,步步紧逼,企图找寻对手言谈中的漏洞,如“司令!这么熟识,是什么人哪”、“司令!我是本地人,怎么没有见过这位老板娘啊”等;阿庆嫂则一眼看破刁德一的性情,并巧妙地利用胡传魁“这草包倒是一堵挡风的墙”来作为自己的盾牌,并用泼茶和唱词来反击了刁德一的试探,保护了自己,也保住了新四军的秘密,体现了她的机智。
【题目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茶馆(节选)
老舍
松二爷 好像又有事儿?
常四爷 反正打不起来!要真打的话,早到城外头去啦;到茶馆来干吗?
[二德子,一位打手,恰好进来,听见了常四爷的话。]
二德子 (凑过去)你这是对谁甩闲话呢?
常四爷 (不肯示弱)你问我哪?花钱喝茶,难道还教谁管着吗?
松二爷 (打量了二德子一番)我说这位爷,您是营里当差的吧?来,坐下喝一碗,我们也都是外场人。
二德子 你管我当差不当差呢!
常四爷 要抖威风,跟洋人干去,洋人厉害!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尊家吃着官饷,可没见您去冲锋打仗!
二德子 甭说打洋人不打,我先管教管教你!(要动手)
[别的茶客依旧进行他们自己的事。王利发急忙跑过来。]
王利发 哥儿们,都是街面上的朋友,有话好说。德爷,您后边坐!
[二德子不听王利发的话,一下子把一个盖碗搂下桌去,摔碎。翻手要抓常四爷的脖领。]
常四爷 (闪过)你要怎么着?
二德子 怎么着?我碰不了洋人,还碰不了你吗?
马五爷 (并未立起)二德子,你威风啊!
二德子 (四下扫视,看到马五爷)喝,马五爷,您在这儿哪?我可眼拙,没看见您!(过去请安)
马五爷 有什么事好好地说,干吗动不动地就讲打?
二德子 嗻!您说得对!我到后头坐坐去。李三,这儿的茶钱我候啦!(往后面走去)
常四爷 (凑过来,要对马五爷发牢骚)这位爷,您圣明,您给评评理!
马五爷 (立起来)我还有事,再见!(走出去)
常四爷 (对王利发)邪!这倒是个怪人!
王利发 您不知道这是马五爷呀?怪不得您也得罪了他!
常四爷 我也得罪了他?我今天出门没挑好日子!
王利发 (低声地)刚才您说洋人怎样,他就是吃洋饭的。信洋教,说洋话,有事情可以一直地找宛平县的县太爷去,要不怎么连官面上都不惹他呢!
常四爷 (往原处走)哼,我就不佩服吃洋饭的!
……
[秦仲义,穿得很讲究,满面春风,走进来。]
王利发 哎哟!秦二爷,您怎么这样清闲,会想起下茶馆来了?也没带个底下人?
秦仲义 来看看,看看你这年轻小伙子会做生意不会!
王利发 唉,一边做一边学吧,指着这个吃饭嘛。谁叫我爸爸死的早,我不干不行啊!好在照顾主儿都是我父亲的老朋友,我有不周到的地方,都肯包涵,闭闭眼就过去了。在街面上混饭吃,人缘儿顶要紧。我按着我父亲遗留下的老办法,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就不会出大岔子!您坐下,我给您沏碗小叶茶去!
秦仲义 我不喝!也不坐着!
王利发 坐一坐!有您在我这儿坐坐,我脸上有光!
秦仲义 也好吧!(坐)可是,用不着奉承我!
王利发 李三,沏一碗高的来!二爷,府上都好?您的事情都顺心吧?
秦仲义 不怎么太好!
王利发 您怕什么呢?那么多的买卖,您的小手指头都比我的腰还粗!
秦仲义 小王,这儿的房租是不是得往上提那么一提呢?当年你爸爸给我的那点租钱,还不够我喝茶用的呢!
王利发 二爷,您说的对,太对了!可是,这点小事用不着您分心,您派管事的来一趟,我跟他商量,该长多少租钱,我一定照办!是!!
秦仲义 你这小子,比你爸爸还滑!哼,等着吧,早晚我把房子收回去!
王利发 您甭吓唬着我玩,我知道您多么照应我,心疼我,决不会叫我挑着大茶壶,到街上卖热茶去!
秦仲义 小王,说真的,我真想收回这里的房子!你等着瞧吧!
王利发 您别那么办哪,二爷!
秦仲义 我不但收回房子,而且把乡下的地,城里的买卖也都卖了!
王利发 那为什么呢?
秦仲义 把本钱拢到一块儿,开工厂!
王利发 开工厂?
秦仲义 嗯,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唉,我跟你说这些干什么,你不懂!
王利发 您就专为别人,把财产都出手,不顾自己了吗?
秦仲义 你不懂!只有那么办,国家才能富强!好啦,我该走啦。我亲眼看见了,你的生意不错,你甭再耍无赖,不长房钱!
王利发 您等等,我给您叫车去!
秦仲义 用不着,我愿意溜达溜达!
[秦仲义往外走,王利发送。]
(有删改)
文本二
谈幽默(节选)
老舍
幽默在字典上有十来个不同的定义。据我看,它首要的是一种心态。幽默的人既不呼号叫骂,也不顾影自怜。他是由事事中看出可笑之点,而技巧的写出来。他自己看出人间的缺欠,也愿使别人看到。不但仅是看到,他还承认人类的缺欠;于是人人有可笑之处,他自己也非例外,再往大处一想,人寿百年,而企图无限,根本矛盾可笑。于是笑里带着同情,而幽默乃通于深奥。所以萨克莱说:幽默的写家是要唤醒与指导你的爱心、怜悯、善意。
反语、讽刺、机智、滑稽剧、奇趣这几个字都和幽默有相当的关系。
反语是似是而非,借此说彼:幽默有时候也有弦外之音,但不必老这个样子。讽刺是文艺的一格,诗,戏剧,小说,都可以整篇地被呼为讽刺;幽默在态度上没有讽刺这样厉害,在文体上也不这样严整。机智是将世事人心放在X光线下照透,幽默则不带这种超越的态度。而似乎把人都看成兄弟,大家都有短处。闹戏是幽默的一种,但不甚高明。
所谓幽默的心态就是一视同仁的好笑的心态。有这种心态的人虽不必是个艺术家,他还是能在行为上言语上思想上表现出这个幽默态度。这种态度是人生里很可宝贵的,因为它表现着心怀宽大。一个会笑,而且能笑自己的人,决不会为件小事而急躁怅怀。往小了说,他决不会因为自己的孩子挨了邻儿一拳,而去打邻儿的爸爸。往大了说,他决不会因为战胜政敌而去请清兵。
嬉皮笑脸并非幽默,和颜悦色,心宽气朗,才是幽默。一个幽默写家对于世事,如入异国观光,事事有趣。他指出世人的愚笨可怜,也指出那可爱的小古怪地点。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二德子态度转变,王利发向常四爷介绍马五爷的身份,说“连官面上都不惹他”,侧面反映了帝国主义势力在中国的猖獗。
B.对信洋教的马五爷毕恭毕敬,对精明干练的常四爷大打出手,以欺负中国人而得意自豪,这勾勒出二德子欺软怕硬的洋奴嘴脸。
C.文本一的语言呈现含蓄隽永的特点,耐人寻味,同时贴近人物身份,展示鲜明个性,使得出场的人物活灵活现、生动形象。
D.文本一围绕王利发的经历展开激烈的矛盾冲突,一个个发生在茶馆中的故事上演,形成了《茶馆》特有的卷轴式平面结构。
2.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舍曾获得“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等,他的作品有独特的幽默风格。
B.《茶馆》选取裕泰茶馆这个极具老北京特色的场所以它的兴衰作为全文的线索,茶馆里各色人物依次登场,演绎着时代的风云变幻。
C.老舍先生塑造人物常使用现实主义描写手法,展示社会底层小人物的生活状态,进而反映社会变迁,表现出深沉的历史意识。
D.文本二表达老舍对幽默本质的思考,强调幽默首要的是一种心态:文章采用比喻、类比等手法说明与幽默相关的几个概念的异同。
3.舞台说明是剧本语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请结合文本一举例说明舞台说明的不同作用。
4.文本一运用多种手法以取得语言上的幽默效果,请从文中举出两处不同手法例子,并简要分析。
【题目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我们的荆轲(节选)
莫言
荆轲:(饮酒毕)荆轲愿听殿下吩咐。
太子:(示意燕姬揭开偶像遮布)先生识得此人否?
荆轲:(注目秦王偶像,良久,低头)荆轲眼拙,不识此人。
太子:(匆匆膝行至偶像前,绕之两圈,恨恨地)就是为了他,本宫才招荆卿至此,(一跃而起,手批偶像之颊)就是因为你,才断送了田先生性命!荆卿啊,此人诞生在赵国,初名赵政。其时本宫在赵国为人质,与他是少年朋友,经常一起上树捉鸟,下河捞鱼,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荆卿知道他是谁了吧?
荆轲:(低声地)秦王。
太子:(再次以手批偶像颊)就是这个赵政,还秦之后,更名嬴政。十三岁继承王位,二十二岁冠冕亲政。以后数年,流放太后,逼死生父,凶狠残暴,滥杀无辜。其时本宫正在秦国为人质,他未亲政时,对我还算客气,见面时称兄道弟,送我名马,赠我美姬。没想到他亲政之后,全不念当年情谊,将我逐出华屋,弃置陋室,没收我财宝,断绝我饮食,居所周围,时时有暗探监视。丹之性命,危在旦夕。我上书请求归国,他托人传话给我:“乌头白,马生角,方可归!”乌鸦能白头吗?马头能生角吗?他是想把我困死在秦国啊!幸亏天不灭丹,让我巧计得逞,得还祖国。但我与这竖子的仇,是永世难以化解了!
荆轲:殿下金蝉脱壳,假道归燕,已经成为传奇。
(太子跪地,膝行回到荆轲面前。)
太子:荆卿,嬴政野心勃勃,贪得无厌。不将天下土地纳入秦国版图,他的进攻就不会停止。不久前他俘虏了韩王,吞并了韩国。接着又分兵南下伐楚,北上攻赵。眼下,大将王翦率三十万大兵逼近漳水、邺城,上将李信已经攻占了太原、云中。赵国灭亡,只是个时间问题。而赵国一旦覆灭,秦国的下一个攻击目标,就是我燕国了。燕国弱小,虽全民皆兵,也难挡秦军锋芒。(捶地痛哭数声)燕国之祸,就在眼前了,荆卿可有救燕之计教我?
荆轲:荆轲草莽之人,见识短浅,只有匹夫之勇,愿听殿下差遣。
太子:此是天不灭我大燕也!(顿首)本宫代表燕国百姓感谢荆卿了。
荆轲:(顿首)荆轲不敢承受殿下如此大礼,请殿下直言。
太子:丹日前与田先生谋划,想请荆卿伪做我的使者,持厚礼晋见秦王。荆卿借此机会,劫持秦王,逼他签订和约,返还侵占诸侯的土地,就像当年鲁国的侠士曹沫挟持齐桓公那样。这是最好的结果,如果实现,荆卿不但有大功于燕国,而且有大功于天下。如果挟持不成,就在殿上将他刺死。秦国大将带兵在外,个个骄横专断,闻朝中有变,必拥兵自立。趁此机会,我与诸侯联合,破秦必矣!如此,则燕国百姓有福,天下百姓有福。望荆卿幸勿推辞!(以额触席,不起)
荆轲:(跪在席上转了几个圈子,也以额触席)殿下,非是荆轲推辞,实在是荆轲胆气不足,剑术不精,难以担当如此大任。
太子:田先生慧眼识英,言举国上下,胆气才识,无有出荆卿之右者,我不信田先生,还能信谁呢?望以燕国百姓为念,临危受命。
荆轲:请殿下另寻高明。
太子:荆卿难道惜死吗?
荆轲:(慨然地)殿下,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注目燕姬,太子看在眼里)荆轲受殿下如此礼遇,虽万死不敢辞。反复推辞,是怕耽误了殿下的大事。
太子:荆卿,您答应了?
荆轲:荆轲愿意充任副使,协助正使,去完成这件惊天动地的壮举。
太子:副使可由荆卿自选,但正使非君莫属。
荆轲:殿下,檐下的麻雀,飞行不过几家瓦舍;田中的老鼠,活动不过几道垄沟。荆轲小国寡民,一向寄人篱下,眼界狭窄,没见过盛大场面,别说是进秦宫,就是在殿下这里,也让我头晕目眩。只怕我一进秦宫,就像出了地洞的鼹鼠,分不清南北西东。
太子:(对燕姬)进酒,为荆卿把盏。
(燕姬持酒器,膝行至荆轲身边,为之侍酒。)
(节选自莫言《我们的荆轲》第二节)
文本二:
评曰:
沈从文先生曾说过:小说要“贴着人物写”。这是经验之谈,浅显,但管用。浅显而管用的话,不是一般人能说出来的。我改之为“盯着人写”,意思与沈先生差不多,但似乎更狠一点,这是我的创作个性决定的。近日首都剧场上演北京人艺排演我的戏《我们的荆轲》,记者多有问我:此戏到底是写什么?我说:写人。写人的成长与觉悟,写人对“高人”境界的追求。由人成长为“高人”,如同蚕不断地吃进桑叶,排出粪便,最终接近于无限透明。吃进桑叶是聆听批评,排出粪便是自我批判。
好的文学,无论门类,都是写“我”的,不关乎“我”不能洞察社会和人心。要学习鲁迅,写出那个“裹在皮袍里的小我”。几十年来,我一直在写他人,写外部世界,这一次是写自己,写内心,是吸纳批评,排出毒素,是一次“将自己当罪人写”的实践。
文本三:
燕太子丹者,故尝质于赵,而秦王政生于赵,其少时与丹驩。及政立为秦王,而丹质于秦。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归……
荆轲遂见太子……荆轲坐定,太子避席顿首曰:“……丹之私计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闚以重利;秦王贪,其势必得所原矣。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若曹沫之与齐桓公,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此丹之上原,而不知所委命,唯荆卿留意焉。”久之,荆轲曰:“此国之大事也,臣驽下,恐不足任使。”太子前顿首,固请毋让,然后许诺。
(《史记刺客列传》节选)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子在荆轲的面前讲述自己在秦国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旨在激发荆轲心中对秦王的仇恨。
B.括号中的文字为“舞台说明”或“舞台提示”,包括人物表、舞台美术、环境、音响、人物上下场、人物对话的姿态、动作、表情、心理活动等。
C.文中人物的对白,是剧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任务是展开情节、提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思想。
D.荆轲以“檐下的麻雀”“田中的老鼠”自喻,表明自己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并没有自傲,也在说明,自己前往不一定能够成功。
2.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渊明《咏荆轲》一诗“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叙述了荆轲与燕太子的交往,是对这一段戏剧内容的浓缩。
B.《荆轲刺秦王》中易水送别历来为诗人所感,其中“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更为后人称颂荆轲的绝唱。
C.陆游的《剑客行》“荆轲专诸何足数,正昼入燕诛逆虏。一身独报万国仇,归告昌陵泪如雨。”赞赏荆轲“一身独报万国仇”,与文中的史实相符。
D.莫言的“将自己当罪人写”,与鲁迅先生善于解剖自己是相同的,两者都隐含了对于自己“三省吾身”的自我安慰。
3.作者自评“盯着人写”。请结合文本一和二,分析作者这一写作特点。
4.尊重史实,是历史剧的重要原则,试从人物和故事情节两个方面,谈谈《我们的荆轲》(节选)与《史记》记录的荆轲的相通之处。
【答案】
一、1.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B.“精明干练”错误,常四爷的形象特征应为耿直、有正义感,如当面训斥二德子“要抖威风,跟洋人干去,洋人厉害!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尊家吃着官饷,可没见您去冲锋打仗”,如痛恨洋人“哼,我就不佩服吃洋饭的”。C.“含蓄隽永”错误,文本一的语言符合“贵浅显”的特点,多用简短口语,通俗易懂。D.“围绕王利发的经历展开激烈的矛盾冲突”错误,文本一中没有贯穿始终的矛盾冲突,节选部分的故事是相对独立的。
2.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以及文本拓展能力。D.“类比”错误,文本二没有运用类比手法,而是将幽默与另外几个概念进行比较,应为比较。
3.①表现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如“不肯示弱”提示了常四爷内心的怒气,展示了他耿直不屈的性格特征。②渲染舞台气氛,为情节的发展做铺垫。如“二德子一下子把一个盖碗搂下桌去,摔碎。翻手要抓常四爷的脖领”营造了紧张激烈的氛围,二人矛盾进入白热化,为马五爷出场铺垫。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戏剧舞台说明作用的能力。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先回顾舞台说明的常见作用,如增强舞台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展开、展示社会背景等。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舞台说明,进行分析。
如一开始“二德子,一位打手”,这是交代了二德子的打手身份,“凑过去”“要动手”是二德子蛮横对待常四爷的表现,“过去请安”是二德子对待马五爷的表现,二者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出二德子欺软怕硬的洋奴嘴脸;如“不可示弱”是常四爷面对二德子的欺压时的表现,展现常四爷内心的怒气,展示常四爷面对欺压的耿直不屈的性格特征。
如“恰好进来,听见了常四爷的话”是说二德子听到常四爷“反正打不起来!要真打的话,早到城外头去啦;到茶馆来干吗”这句话,因为听到这句话所以有了下面“你这是对谁甩闲话呢”等一系列冲突,推动情节发展;如“一下子把一个盖碗搂下桌去,摔碎。翻手要抓常四爷的脖领”提示了二德子的一系列举动,可以看出当时气氛的紧张,常四爷和二德子之间的矛盾进入白热化状态,可谓一触即发,为下文马五爷的出场做了铺垫。
4.①讽刺手法。“要抖威风,跟洋人干去,洋人厉害!”明里讽刺二德子欺软怕硬,暗中嘲讽腐败政府。
②反语。“二德子,你威风啊!”“威风”一词看似夸赞实则施威,达到幽默效果。
③夸张手法。“您的小手指头都比我的腰还粗!”为了讨好秦二爷,王利发言语夸张,让人忍俊不禁。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品味语言风格特点的能力。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分析作者使用哪些手法取得语言上的幽默效果。
如王利发在面对秦仲义的时候极尽恭维讨好之能事,“您的小手指头都比我的腰还粗”使用夸张的修辞,夸张地恭维了秦仲义,夸大秦仲义的钱财,在圆熟风趣、油嘴滑舌之中取得幽默效果。
如二德子欺负常四爷的时候,常四爷说“要抖威风,跟洋人干去,洋人厉害!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尊家吃着官饷,可没见您去冲锋打仗”,语含讽刺,讽刺二德子在面对洋人时候的软弱无能,而在面对国人的时候却是横行霸道,这是使用讽刺手法达到幽默效果。
如马五爷说“二德子,你威风啊”,“威风”本是褒义词,此处属于褒词贬用,这句话看似夸奖二德子,实则是向二德子施威,使用反语达到幽默效果。
二、1.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A.“旨在激发荆轲心中对秦王的仇恨”错。太子的话,旨在分析秦国的强大,燕国无力对付,其次,秦国的强大在于嬴政,只要对付嬴政一人即可。
2.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D.“自我安慰”错。意图是解剖自己,对自己有更深刻的认识,而不是自我安慰。
3.(1)“盯着人写”的意思是写出人的成长和觉悟,细致刻画人物,并通过人物洞察社会和人心;(2)写人的成长与觉悟,文本一旨在刻画太子丹与荆轲,透过二人的对话,展现二人的精神世界和性格特点,非常符合人物的个性特点。(3)写人对“高人”境界的追求,把人物放在特定的情境之中进行刻画。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写作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结合文本二“我说:写人。写人的成长与觉悟,写人对‘高人’境界的追求”“好的文学,无论门类,都是写‘我’的,不关乎‘我’不能洞察社会和人心”可知,“盯着人写”的意思是写出人的成长和觉悟,细致刻画人物,并通过人物洞察社会和人心;
文本一刻画的人物是太子丹和荆轲,通过太子丹和荆轲的对话,展现人物精神世界和性格特点,如“就是这个赵政,还秦之后,更名嬴政。十三岁继承王位,二十二岁冠冕亲政。以后数年,流放太后,逼死生父,凶狠残暴,滥杀无辜”,写出太子丹对秦王的深刻认识和痛恨,“赵国灭亡,只是个时间问题。而赵国一旦覆灭,秦国的下一个攻击目标,就是我燕国了。燕国弱小,虽全民皆兵,也难挡秦军锋芒。(捶地痛哭数声)燕国之祸,就在眼前了,荆卿可有救燕之计教我?”,写出太子丹对国家的热爱和不畏强秦的性格;而“荆轲草莽之人,见识短浅,只有匹夫之勇,愿听殿下差遣”则写出荆轲的义气。二人的对话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和性格特点。
文本一也写出了人物的成长,写人对“高人”境界的追求,如“(慨然地)殿下,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注目燕姬,太子看在眼里)荆轲受殿下如此礼遇,虽万死不敢辞”,荆轲“士为知己者死”是对人生境界更高的追求。另外文本一把人物放在特定的情境之中进行刻画,在秦国即将灭亡赵国、威胁到燕国的特定场景下,太子丹与荆轲的这场对话极具张力。
4.(1)从人物方面来看,《史记》与《我们的荆轲》中太子丹面对强秦的绝望和抗争,决不投降的性格展露无疑,荆轲愿意为太子丹慷慨赴死的性格也得到充分展现;(2)从故事情节来看,《史记》太子丹与荆轲的对话很少,只写了太子丹问计与荆轲的允诺,《我们的荆轲》,扩展了这一对话情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审美意蕴和写作手法的鉴赏能力。从人物方面来看,《史记》对太子丹的描写有“丹之私计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闚以重利;秦王贪,其势必得所原矣。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若曹沫之与齐桓公,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太子丹招募荆轲刺杀秦王,是对危在旦夕的燕国的解救,也是想要替诸侯讨回被秦国抢占的土地;《我们的荆轲》这样描写太子丹,“就是这个赵政,还秦之后,更名嬴政。十三岁继承王位,二十二岁冠冕亲政。以后数年,流放太后,逼死生父,凶狠残暴,滥杀无辜”“嬴政野心勃勃,贪得无厌。不将天下土地纳入秦国版图,他的进攻就不会停止……秦国的下一个攻击目标,就是我燕国了。燕国弱小,虽全民皆兵,也难挡秦军锋芒”“……荆卿借此机会,劫持秦王,逼他签订和约,返还侵占诸侯的土地……如果挟持不成,就在殿上将他刺死”,太子丹面对强秦虽然绝望却并不放弃抗争;同样,《史记》中描写荆轲“荆轲曰:‘此国之大事也,臣驽下,恐不足任使。’太子前顿首,固请毋让,然后许诺。”,《我们的荆轲》中“荆轲愿意充任副使,协助正使,去完成这件惊天动地的壮举”,都刻画了荆轲的慷慨重义的性格。可见《史记》与《我们的荆轲》中太子丹面对强秦的绝望和抗争,决不投降的性格展露无疑,荆轲愿意为太子丹慷慨赴死的性格也得到充分展现;
从故事情节来看,《史记》描写“荆轲遂见太子……荆轲坐定,太子避席顿首曰……太子前顿首,固请毋让,然后许诺”,太子丹与荆轲的对话很少,只写了太子丹问计与荆轲允诺;《我们的荆轲》,扩展了这一对话情景,比如增加了他与秦王之间的恩怨的细节,“他托人传话给我:‘乌头白,马生角,方可归!’乌鸦能白头吗?马头能生角吗?他是想把我困死在秦国啊!”,还有对秦王蚕食六国的形式的分析,“不久前他俘虏了韩王,吞并了韩国。接着又分兵南下伐楚,北上攻赵。眼下,大将王翦率三十万大兵逼近漳水、邺城,上将李信已经攻占了太原、云中。赵国灭亡,只是个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