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第6课时 整理与复习(课件)四年级数学上册 最新人教版(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 第6课时 整理与复习(课件)四年级数学上册 最新人教版(共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10-11 11:54: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三位数乘两位数
R·四年级上册
重点单元知识归纳与易错警示
三位数乘两位数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积的变化规律
常见的数量关系
单价、数量、总价
速度、时间、路程
一般算法
一、知识点总结
二、典型知识点梳理
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计算246×23=
列竖式:
2 4 6
×
2 3
7 3 8
4 9 2
5 6 5 8
……3×246的积
……20×246的积
5658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积的_________和两位数的__________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积的_______和两位数的_________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_____________。
末位
个位
末位
十位
相加
……738+4920的和
二、典型知识点梳理
1 2 2
× 2 3
3 6 6
6 1 0
2 4 4
2 8 0 6
2 4 4
改错
错点警示:十位上的2乘122所得的积244表示244个十,所以积的末位要和因数23十位上的2对齐。
规避策略:用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积的末位就要和这个因数的十位对齐。
列竖式计算时,积的对位错误。
易错点
1
二、典型知识点梳理
2.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计算下列各题
3 5 0
× 4 0
1 4 0 0 0
也可以这样笔算
(1)350×40= ______
(2)207×30= ______
6210
2 0 7
6 2 1 0
3 0
×
列竖式时怎么对位呢?
14000
二、典型知识点梳理
2 0 6
× 1 4
8 4
2 0 6
2 8 4
2
0
8
6
改错
因数中间有0时,漏乘0或进位错误
错点警示: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4乘因数中间的0时,应用0×4+进位2=2
规避策略:因数中间的0不能漏乘,乘完加上进位的数,无进位时写0占位。
易错点
2
450×20
错误答案:
正确答案:
错点警示:因数的末尾一共有2个0,在计算完45乘2后还要在90后面添上2个0。
规避策略:把0前面的数相乘后,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要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几个0。
二、典型知识点梳理
易错点
3
因数末尾有0时,积的0的个数出错
二、典型知识点梳理
3.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
20×4=
80
40
20
(÷2)
(÷2)
(÷2)
(÷2)
6×2=
12
120
1200
(×10)
(×10)
(×10)
(×10)
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要乘(或除以)几。
6×20= 
6×200=  
10×4=
5×4=  
根据算式16 ×20=320,直接写出下列各题的结果
(16×2)×(20÷2)=
(16×4)×(20÷4)=
(16÷5)×(20×5)=
(16÷8)×(20×8)=
320
320
320
320
3.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
二、典型知识点梳理
我发现: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另一个因数( )相同的数,积( )。
除以或乘
不变
没有正确理解积的变化规律,当两个因数都发生变化时,两个都要考虑进来,不能只看其中变化的一个
判断:如果两个因数都乘2,那么积也要乘2( )
错误答案:√ 正确答案:×
错点警示:把两个因数都乘2错看成一个因数乘2,如果两个因数都乘2,积要乘4。
规避策略:当两个因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数(0除外)时,积要把这个数乘(或除以)两次。
易错点
4
二、典型知识点梳理
(2)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乘5,另一个因数除以5,积(   )。
(3)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增加原来的2倍,另一个因数也增加原来的2倍,积(         )。
(4)两个数相乘,积是60。如果一个因数乘5,另一个因数除以6,那么积是(  )。
想一想,填一填。
(1)如果a×b=56,那么
①(a×10)×(b×10)=(   )
②(a÷2)×(b÷2)=(   )
=56×10×10
=56÷2÷2
5600
14
积×5÷5=最终结果
不变
积×3×3=积×9
扩大为原来的9倍
积×3
积×3
积×5
积÷6
积×5÷6=50
50
【对应训练】
积×5
积÷5
(1)上面长方形绿地的宽要增加到32米,长不变,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是多少?
(2)上面长方形的宽增加了32米,长不变,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是多少?
480平方米
8米
(2)32+8=40(米)40÷8×480=2400(平方米)
【对应训练】
二、典型知识点梳理
(3)上面长方形的宽增加了32米,长不变,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比原来
增加了多少?
相当于扩大为原来的(32+8)÷8=5倍
扩大为原来的5倍
增加4倍
(3)32+8=40(米)(40÷8-1)×480=1920(平方米)
(1)32÷8×480=1920(平方米)
二、典型知识点梳理
4.数量关系
一共行了多长的路,叫做路程;
每小时(或每分钟等)行的
路程,叫做速度;
行了几小时(或几分钟等),叫做时间。
速度

时间

路程

(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70千米,4小时行多少千米?
70 × 4 = 280(千米)
上面汽车每小时行的路程叫做速度,可以写成70千米∕时,
读作70千米每时。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二、典型知识点梳理
4.数量关系
一共花了多少钱,叫做总价;
买了多少,
叫做数量;
每件商品的价格,叫做单价。
数量

单价

总价

(2)学校食堂买了50千克大米,每千克4元,一共花了多少钱
50 × 4 = 200(元)
单价×数量=总价
请你根据这个乘法数量关系式,各说出两个除法关系式。
总价÷数量=单价
总价÷单价=数量
速度的单位使用错误
判断:燕子的飞行速度约是95千米。( )
错误答案:√ 正确答案:×
错点警示:应表述成:燕子的飞行速度约是95千米/时。
规避策略:速度单位是复合单位,即路程单位/时间单位。
易错点
5
二、典型知识点梳理
没有掌握速度的含义
汽车5分钟行驶了5千米,8分钟行驶了多少千米?
错误答案:5×8=40(千米)
正确答案:5÷5×8=8(千米)
错点警示:速度是单位时间内行驶的路程。
规避策略:要分清楚路程和速度。
易错点
6
二、典型知识点梳理
二、典型知识点梳理
【对应训练】
(1)一盒蛋糕装10块,用30元买了一盒。每块蛋糕多少元 这是已知蛋糕的(   )和(   ),求(   )。根据的数量关系是( )。
数量
总价
单价
填一填
(2)明明5分钟走300米,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 这是一道求(   )的题目。速度可写成( )。
速度
总价÷数量=单价
(3)苹苹骑自行车的速度是250米/分,她1小时可骑行(  )千米。
15
(4)一辆小汽车的速度是120千米/时,这辆小汽车每分钟行驶(   )米。
2000
60米/分
1.填空。
(1)248×35的积是(  )位数,365×76的积是(  )位数
(2)学校买了23台扬声器,每台208元。


3
624
20
4160
23
4784
三、单元综合训练
(3)根据120×25=3000,可以得到:
(120 )×25=6000 (120÷3)×(25 )=6000
(4)算式238× 8,要使积是四位数, 里最大填(  );要使
积是五位数, 里最小填(  )。
× 2
× 6
3
4
(3)不计算,下面(  )的乘积最大。
A.542×30 B.430×52 C.543×20
(4)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乘5,另一个因数除以10,积(  )。
A.乘2  B.除以2   C.乘50
2.选择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 )里。
(1)与480×40的积一样的算式是( )
A.48×40 B.24×800 C.480×400
(2)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是( )
A.四位数 B.五位数 C.四位数或五位数
C
B
三、单元综合训练
B
B
(5)王老师买了8盒钢笔,付给售货员800元。售货员需要找给王老师多少钱?要解决这个问题,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题目中的所有信息都要用上
B.是与价钱有关的问题,只需要“800元”和“98元”两个信息
C.用到的信息是“8盒钢笔,每盒98元,付了800元”
D.用到的信息是“每盒15支,每盒98元,付了800元”
解析:求售货员找给王老师的钱,用800元减买8盒钢笔的总价即可。而“总价=单价×数量”,所以要用到的信息有98元/盒,这是单价;8盒是数量;800元是付出的钱。
C
三、单元综合训练
3. 【探究题】用0、3、7、8、9组成一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式(每个数字不能重复使用),你能写出乘积最大和最小的算式并求出积吗?
要使乘积最大,则两个因数的最高位上的数要尽量大,即其中一个因数最高位上是9,另一个因数最高位上是8,0放在三位数的个位,通过计算可得乘积最大的算式为930×87=80910或870×93=80910。要使乘积最小,则两个因数的最高位上的数要尽量小,其中一个因数最高位上是7,另一个因数最高位上是3,0应该放在两位数的个位,即组成的算式是789×30=23670。
乘积最大:930×87=80910或870×93=80910
乘积最小:789×30=23670
三、单元综合训练
4.解决问题。
(1) 元旦这天,聪聪和爸爸妈妈去看望爷爷,他们一家上午7时乘客车出发,客车平均每小时行60千米。
① 上午9时,聪聪一家大约在什么位置?请用 在图中标出。
9时-7时=2时
2×60=120(千米)
三、单元综合训练
4.解决问题。
(1) 元旦这天,聪聪和爸爸妈妈去看望爷爷,他们一家上午7时乘客车出发,客车平均每小时行60千米。
7×60=420(千米) 420>360
答:能到达爷爷家。
② 聪聪一家出发7小时后,能否到达爷爷家?
三、单元综合训练
4.解决问题。
(1) 元旦这天,聪聪和爸爸妈妈去看望爷爷,他们一家上午7时乘客车出发,客车平均每小时行60千米。经过6小时到达爷爷家。
60+30==90(千米) 60×6=360(千米)
360÷90=4(小时)
答:返回时用了4小时。
③聪聪一家返回时乘普通列车,每小时比客车多行了30千米,返回时用了多少小时?
三、单元综合训练
(2)为了装饰花圃,学校购置了一批盆栽,每盆30元。花店开展促销活动,买5盆送1盆,一次购买24盆需要多少元?
24÷(5+1)=4(组)4×5=20(盆)
30×20=600(元)
答:一次购买24盆需要600元。
三、单元综合训练
4.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