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
1.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风里带来些_____________泥土的气息,____________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____________空气里酝酿。
A.润湿的 混着 新翻的 B.混着 润湿的 新翻的
C.新翻的 润湿的 混着 D.新翻的 混着 润湿的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自清的《春》是一篇精美的散文,所描写的景物充盈着生命的灵气。
B.老舍的散文《济南的冬天》为我们深情地描绘出一个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般的世界。
C.《雨的四季》是当代著名诗人刘湛秋的一篇优美的散文,表达了作者对雨的爱恋和对生活的热爱。
D.《观沧海》是一首乐府诗,作者曹操是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飘逸自然著称。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每天进步一点点,那简直是在默默地创造一个意想不到的奇迹,在不动声色中酝酿一个真实感人的神话。
B.迎面走来了一群俏姑娘和帅小伙,打扮得花枝招展的,给人十分阳光的感觉
C.又到银装素裹的冬季,一场大雪之后,众多市民纷纷呼朋引伴,上山赏雪。
D.刑警队长目光敏锐,明察秋毫,疑犯留下的蛛丝马迹都很难逃过他的眼睛。
4.习近平主席说:“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软实力。”作为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传统节日,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滋养着民族的心灵,下面对传统节日的匹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传统节日 传统习俗 相关诗句
A.春节 贴春联、放爆竹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B.端午节 吃粽子、赛龙舟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C.重阳节 登高、赏菊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D.中秋节 赏月、吃月饼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A.A B.B C.C D.D
5.下列各句中,所引古诗文名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同学们来到这个“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的小岛上,开始进行为期五天的军事体验活动。
B.“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在江南暮春时节,小华与许久不见的好友意外相逢。
C.“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正在乘风破浪前行。
D.在中秋佳节这个特殊日子,陈敏用李白的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寄托对亲人的祝福。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
A.这部电视剧,对我很熟悉,因为它反映了当代中学生的学习生活。
B.中国男足在亚洲杯历史上首次取得三连胜,实在值得可喜可贺。
C.智能云电视的推出彻底颠覆了人们心中电视机只是用来看节日、只有用电脑才能上网的传统观念。
D.世界各大报纸对《查理周刊》遇袭事件都在显要位置做了详细的报道。
7.选出下列句子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 )
A.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B.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C.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D.走进这片树林,每一株树都是我的知己,向我打着青翠的手势。
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 , 。 , , , 。
①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
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
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
④人们期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
⑤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
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具有旺盛的生殖力
A.②④⑥③①⑤ B.②⑤①④⑥③ C.⑥③④①②⑤ D.⑥④②⑤③①
9.下面图片是对朱自清《春》一文“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一句中涉及对象的图片展示,其中与该句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图一 B.图二 C.图三 D.图四
10.下面各组词语中,字形书写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
A.狭窄 清亮 山青水秀 一髻白花 B.高渺 利落 淅淅历历 夜狼自大
C.脉膊 水澡 汗流夹背 杜鹃滴血 D.秀气 诱惑 迫不急待 尤然而生
11.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学校召开的新学期开学大会上,两个七年级1班的同学因为拾金不昧受到了学校的表扬。
B.我们相信,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无论那些不怀好意的国家或个人说什么、做什么,都动摇不了中国政府和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和意志。
C.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绿,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D.一月的济南,在北方这个城市还是冬季,但人们并没有感觉到寒意。
1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
A.应和(huò) 干涩(sè) 慈爱(cí) 翩翩起舞(biān)
B.看护(kàn) 菜畦(wā) 倾诉(qūn) 咄咄逼人(duō)
C.济南(jì) 溪水(qī) 嘹亮(liáo) 终年贮蓄(chù)
D.窠巢(gě) 静谧(bì) 撑伞(zhǎng) 召开会议(zhāo)
13.下面各组中的句子与课文原文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
B.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地方的雨,我都喜欢。她给我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
C.海日升残夜,江春入旧年。
D.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14.结合语境,下列句子中,表达得体的一组是( )
①当同学向你请教问题时,你说:“有何见教?请说吧。”
②当王老师到你家家访时,你说:“王老师,你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啊!”
③当好朋友邀你看球赛时,你说:“没钱买票,如果你愿意慷慨解囊,我就在此先行谢过!”
④当晚上爸爸叫你早点睡觉时,你说:“你只有欺负我!妈还在打游戏,你咋不说?”
A.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15.下面各项对本单元课文内容的分析、理解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在《春》一文的 “绘春”部分,作者依次描绘了春草图、春风图、春花图、春雨图、迎春图五幅图画,抒发了作者对春天、对生活的热爱。
B.《济南的冬天》一文的开头通过生动形象的景物描写,自然而然地得出了冬天的济南“可真算得上是个宝地”这一结论。
C.《雨的四季》一文运用富有诗意的语言,写出了四季之雨的不同特点,表达了作者对雨的赞美与喜爱之情。
D.《观沧海》的最后两句的意思是“我能够到此,幸运极了,我用此歌表达我的志向”。这一句在全文的作用是:卒章显志,点明了写作此诗的目的。
16.下面各组词语中,字形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苍海 烘托 丰茂 花枝召展 B.摇蓝 宛转 宽敞 水何淡淡
C.碣石 稀疏 天崖 红波涌起 D.枯藤 镶上 蓝天 津津有味
17.按照春夏秋冬的的顺序对下面的图片进行排序,其中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A.②③①④ B.②③④① C.④③①② D.④③②①
18.下面各组中的句子与课文原文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胀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B.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C.当田野上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妇人,显得端庄而又沉静了。
D.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19.结合课文语境对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卖弄:炫耀、夸耀或骄傲地显示,略带贬义。】
B.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酝酿:本意是造酒的发酵过程,这里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C.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贮蓄:储存、积蓄。】
D.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空灵:美妙无穷而不可捉摸。】
20.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丰收时节,稻子成熟了,放眼望去,田野一片碧绿,农民伯伯正在田里辛勤地收割。
B.语文老师王小丫是我们初一(2)班的班主任。她要求我们今后要将语文作业中出现的不正确的错别字单独抄录在一个“语文错题本”中。
C.新学期到了,同学们迎着初升的太阳,满怀希望地来到新的学校。
D.在学校举行的庆祝“五四”青年节的文娱表演会上,悦耳的歌声和优美的舞蹈在舞台上响起。
二、填空题
21.《春》作者___________,字________,近代著名的作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春》是按照___________、画春、___________的顺序描写春天的。
22.汉字具有表意性,根据下列几个汉字的字形,推测其本义,如“東”表日在木中,意为日升东方,按从早到晚的顺序进行排列。___________________
①杲 ②東(东) ③旦 ④杳
23.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
(1)朱自清的《____》一文中引用了南宋志南和尚《绝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杨柳风”指的是__________。
(2)《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______,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____》《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
(3)《观沧海》作者_______,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______,字太白,号_______。唐代诗人,题中“左迁”是指_________。
24.文学常识。
____________(填作者)的《春》秀丽,老舍的《__________》温情,刘湛秋的《四季的雨》各具特色;大自然的四季风光真是优美动人。
25.修改下列病句。
(1)冬天的济南是一个温晴的季节。
(2)通过阅读《春》,使我更加热爱春天,憧憬未来。
三、语言表达
26.仿照划线句续写一个句子。
冬日离去,暖春中一觉醒来,你会发现大自然已开始分配工作了:小草,就交给细密的春雨去染绿吧;繁花,就交给辛勤的蜜蜂去细数吧;______,______。
27.进入初中以来,小军明显感觉学科增多,学习压力大,针对语文老师提出的阅读名著的要求,他迟迟不能完成,并扬言道:“那些书都过时了,读了也没用!”你作为语文课代表,针对他的困惑,请写一段劝说他的文字,100字左右。
要求:①符合情境;②语言生动,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③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28.王丽见妈妈正偷看他的信,就责问:“妈妈,你怎么能看我的信?”没想到,妈妈不但不认错,反而说:“你是我身上掉下的一块肉,我要对你的成长负责,你要是同坏人交上朋友怎么办?”王丽应该怎么说才能说服妈妈?
29.根据语境,参照划线句子,再续写一句,要求前后句式一致,语意连贯。
大自然是神奇的:看青山换绿,感受到生机勃发的力量;看小桥流水,感受到诗情画意之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提取下列句子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和谐社会”下定义。
①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②和谐社会强调民主法治、公平正义。③和谐社会主张诚信友爱、充满活力。④和谐社会要求整个社会安定有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子,续写句子,使之成为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阅读天地,聆听万籁,大自然一年四季都给人殷切的期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在下列括号中填成语,表示前后两个字之间的变化关系。
例如:念→(有口无心)→含
百→( )→弼 忡→( )→性
33.仿写句子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秋天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天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仿句
人们爱秋天,爱她的秋高气爽,爱她的硕果累累。
35.仿照例句,补充完整。
例句:人们都爱春天,爱她的微风习习,爱她的阳光灿烂,爱她的姹紫嫣红。
人们都爱____,爱她的________,爱她的________,爱她的________。
人们都爱____,爱她的________,爱她的________,爱她的________。
人们都爱____,爱她的________,爱她的________,爱她的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详解】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掌握。选段出自朱自清的《春》,本文要求能够有感情的背诵课文。可以根据语境分析,“泥土的气息”只有在“翻地之后”才能闻得到。“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需要“混在”一起,才能“酝酿”。故选D。
原文是:“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2.D
【详解】D.“他的诗以飘逸自然著称”有误。改为: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著称。故选D。
3.B
【详解】A.酝酿:指造酒时的发酵过程。比喻事前讨论、磋商,交换意见,统一思想。与语境相符,A项正确;
B.花枝招展:像花枝迎风摆动一样,形容妇女打扮得十分艳丽。本句中用来形容“帅小伙”,不合适。B项使用对象错误;
C.呼朋引伴:意思是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合乎句意,C项正确;
D.蛛丝马迹:意思从挂下来的蜘蛛丝可以找到蜘蛛的所在,从灶马爬过留下的痕迹可以查出灶马的去向。比喻事情所留下的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线索。与句意相符,D项正确;
故选B。
4.D
【详解】D.“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绝小诗《静夜思》中的诗句。此诗描写了秋日夜晚,诗人于屋内抬头望月的所感。表达客居思乡之情。其中的“明月”不是专指中秋的明月。故选D。
5.D
【详解】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和运用。
D.“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意思是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随着风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诗人李白用这两句诗对王昌龄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用在此处不符合语境。应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故选D。
6.C
【详解】A.不合逻辑,删去“对”或者改为“我对这部电视剧很熟悉”;选项错误;
B.重复啰嗦,“可喜可贺”的意思是值得欢喜与庆贺,删去“值得”;选项错误;
D.语序不当,改为“都在显要位置对《查理周刊》遇袭事件做了详细的报道”;选项错误;
故选C。
7.C
【详解】A.用“让”“赶趟儿”等词赋予树以人的色彩,是拟人句;
B.“忽然害了羞”是拟人手法;
C.“好像日本看护妇”是比喻句;
D.“向我打着青翠的手势”是拟人;
故选C。
8.C
【详解】文本中,横线处前文描写了“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的现象,横线处首先应该对这种现象进行分析,⑥是这种习俗的动机,因此应为首句;③中“生命力”是对⑥中柳树“生殖力”的升华,因此⑥③相连;④中“这种生命力”承接③;①进一步阐释④;②⑤在语段的最后表明上述文化心理因素产生的行为结果。据此,正确排序为:⑥③④①②⑤。故答案为C。
9.C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和对常见植物外形特点的了解。课文中“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分别说的是桃花、杏花、梨花。上图中图一是杏花,图二是梨花,图三是梅花,图四是桃花。故选C。
10.C
【详解】A.“山青水秀”的“青”应写作“清”,共有1处错误;
B.“高渺”的“渺”应写作“邈”,“淅淅历历”的“历”应写作“沥”。“夜狼自大”的“狼”应写作“郎”,共有3处错误;
C.“脉膊”的“膊”应写作“搏”,“水澡”的“澡”应写作“藻”,“汗流夹背”的“夹”应写作“浃”,“杜鹃滴血”的“滴”应写作“啼”,共有4处错误;
D.“迫不急待”的“急”应写作“及”,“尤然而生”的“尤”应写作“油”,共有2处错误;
故选C。
11.B
【详解】A. 语序不当。“两个”限制的是“同学”而不是“七年级1班”,正确的顺序应为“七年级1班的两个同学”;
B. 没有语病;
C. 不合逻辑。“一道儿白,一道儿绿”指山坡上有的地方有雪,有的地方是草,雪天的草不是绿的,应改为“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
D. 搭配不当。地点“济南”与后面的季节“冬季”不能搭配,应改为“济南的一月”;
故选B。
12.D
【详解】A.“应和”的“和”应读为“hè”,“翩翩起舞”的“翩”应读为“piān”,共有2处错误;
B.“看护”的“看”应读为“kān”,“菜畦”的“畦”应读为“qí”,“倾诉”的“倾”应读为“qīng”,共有3处错误;
C.“济南”的“济”应读为“jǐ”,“溪水”的“溪”应读为“xī”,“贮蓄”的“贮”应读为“zhù”,有3处错误;
D.“窠巢”的“窠”应读为“kē”,“静谧”的“谧”应读为“mì”,“撑伞”的“撑”应读为“chēng”,“召开会议”的“召”应读为“zhào”,共有4处错误;
故选D。
13.D
【详解】A.“功夫”应为“工夫”,“工夫”指做事所费的人力,而“功夫”一般指代身怀武术技能,也可指本领、做事花费的时间精力等。比如,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B.“地方”应为“季节”,这句话照应文题“雨的四季”,强调的是“季节”;
C.“升”应为“生”;
D.与课文内容完全一致;
故选D。
14.B
【详解】①句表达得体。用“见教”一词表示对同学的尊重,含有向对方学习之意;
②句表达不得体。“三宝”是佛教名词,指佛教徒尊敬供养佛宝、法宝、僧宝等三宝,用“三宝殿”喻自己的住所,是一种自大的说法;
③句表达得体。面对好朋友的说法,既表示了自己不去看球赛的态度,也用调侃的语气表示了自己对好朋友的谢意;
④句表达不得体。“你”“我”相称,把父母当成了平辈,回答时争锋相对,直接“揭短”,很没礼貌;
故选B。
15.C
【详解】A.“春花图”的顺序应在“春风图”之前;
B.《济南的冬天》一文的开头是通过对比得出结论;
D.“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诗的附文,跟诗的正文内容没有直接联系;
故选C。
16.D
【详解】A:“苍海”——“沧海”,“沧”是暗绿色,“苍”指的是深青色或深绿色,如苍翠;“花枝召展”——“花枝招展”;
B:“摇蓝”——“摇篮”,“篮”和一般和竹子有关,所以用竹字头;“水何淡淡”——“水何澹澹”;
C:“天崖”——“天涯”,“涯”的本义指水边,泛指边际,而“崖”与山有关,如山崖、悬崖;“红波涌起”——“洪波涌起”,“洪波”是“大波浪”和水有关;
故选D。
17.C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四季的雨”的特点的观察。从图①的落叶可知为秋天,从图③的雨势可知为夏雨,从图④中树叶上的雨滴和斜飘的雨线可知为春之细雨。①③④项确定后可知②为冬雨。故春夏秋冬的顺序排列为:④③①②,故选C。
18.C
【详解】考查识记能力。
A.“胀起来”应为“涨起来”;
B.“桃树”“杏树”“梨树”之间是词语的并列,应为顿号;
C.与原文一致;
D.“说”字后面应为冒号;
故选C。
19.A
【详解】A.解释不正确。“卖弄”在句子中属于贬义褒用,生动地再现鸟儿在春风中尽情歌唱的欢乐情景。故选A。
20.C
【详解】A.不合事理。稻子成熟时田野是一片金黄色而不是一片碧绿,将“碧绿”改成“金黄”;
B.重复累赘。“不正确”与“错别字”重复,可删去“不正确的”或“错别”;
C.没有语病;
D.搭配不当。“悦耳的歌声”可以在舞台上响起,但“优美的舞蹈”不能响起,可删去句中的“和优美的舞蹈”或改为“悦耳的歌声在舞台上响起,优美的舞蹈在舞台上跳起”;
故选C。
21. 朱自清 佩弦 盼春 颂春
【详解】(1)《春》是现代散文家朱自清的作品。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实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后随父定居扬州。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2)文章一、二段表达了对春天的盼望之情;文章第三段到第七段具体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第八段到第十段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故《春》按照盼春、画春、颂春的顺序描写春天。
22.③②①④
【详解】本题考查对汉字造字法的掌握。根据会意字的形旁顺序去判定。会意字的形旁代表着一定的意义。题目要求按从早到晚的顺序排列,也就是按“日”字从升到落的顺序来排列。
日出,最早是从地平线上升起,“旦”表夜刚尽、日初出时;接着日到木中,“東”表太阳刚刚东方升起;然后太阳再上升到木之上,“杲”意为日出明亮,表天已大亮;最后太阳西移降落,再到木之下,“杳”表天色昏暗之意。故按早晚先后顺序为:③(旦)——②(東)——①(杲)——④(杳)。
23. 春 春风 老舍 骆驼祥子 曹操 李白 青莲居士 贬官,降职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积累。
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16年中学毕业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1932年7月,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1934年,出版《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
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正红旗人,本名舒庆春,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24. 朱自清 济南的冬天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
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长诗《毁灭》,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被誉为“白话美术文的模范”。所作《春》《背影》《荷塘月色》等篇,为中国现代散文早期代表作。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中国现代小说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龙须沟》等。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老舍在英国讲学六年之久,英国的雾气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还去了西南地区,因此来到被誉为“泉城”的山东省会济南后,感受非常强烈。老舍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这一特点,描述出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
25.(1)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改为:济南的冬天是一个温晴的季节。
(2)缺主语,删除“使”改为:通过阅读《春》,我更加热爱春天,憧憬未来。
【详解】试题分析: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1)句主谓搭配不当,(2)句缺少主语。
考点: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6.示例一:柳叶,就交给温柔的春风去唤醒吧。
示例二:大地,就交给细密的春雨去滋润吧
【详解】考查仿写句子。分析已给句式得知,横线句运用拟人手法和排比手法,在仿写时需注意:一是句式与前面一致,“……,就交给……去……吧”;二是要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三是句意要与前面连贯,句子通顺;四是后一个分句要符合前面事物的特点,不能牵强附会。要选择春天有代表性的景物去描写。如,小麦,就交给温柔的清风去吹拂吧。
27.小军,名著没有过时,阅读名著大有好处。名著是历史的奠基,是创新的先导,是历史的沉淀。进入初中以后,学科增多,学习压力加大,我们可以在课余时间看某些有情节的名著,这样不仅可以陶冶性情,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与眼光,还会提高写作水平。希望你能重视名著,按照老师要求阅读名著。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劝说时一定要高度注意语言的分寸。根据不同的人物,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环境,采取不同的语言。劝说一定要看人说话。语言过激,有时会适得其反;语言力度不到,有可能就不凑效果。解答此题,要针对小军的“名著过时,阅读名著无用论”劝说,语气要委婉,要讲清楚名著在文坛的地位,阅读名著的好处即可。注意题干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如:小军,名著没有过时,阅读名著大有好处。经典名著是文化的精粹,是人类文明的积淀。读好文章如饮醇酒,其味无穷,久而弥笃。阅读名著,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她还能教会我们怎样做人。在课余时间阅读名著,不仅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又能陶冶情操,开阔视野,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何乐而不为呢?
28.妈妈,我希望您可以信任我,而且我也有我的隐私权。如果您想知道什么可以问我,我会告诉你的,下次不要这样了好吗?
【详解】这是一道典型的劝告类口语交际题,解答此题要注意以下两方面要求:第一要在准确了解事情前因后果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吐露心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文明得体;第二要符合语体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使用口语还是使用书面语。王丽针对妈妈偷看她的信,要向妈妈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希望妈妈信任自己,并且告诉妈妈自己会告诉她想知道的东西,消除妈妈的顾虑,语气委婉得体即可。
29. 示例:看鱼翔浅底,感受到自由自在的快乐。 看柳树萌芽,感受到生命萌发的美丽。
【详解】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本句仿写要注意“前后句式一致,语意连贯”的显性要求,还要分析句子,注意后一句是前一句的特点,列举事物要和“青山换绿”“ 小桥流水”一样同属于大自然中的事物等隐形要求。最后按示例的结构形式“看……,感受到……”仿写即可。
30.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注意“主语”是“和谐社会”。结合四个句子分析。都是和谐社会的特点。特点可概括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强调民主法治、公平正义;主张诚信友爱、充满活力;整个社会安定有序。故可定义为: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强调民主法治、公平正义,主张诚信友爱、充满活力,整个社会安定有序的社会。
31. 春,以她的盎然生机、秀丽妩媚动人心弦; 夏,以她的热情奔放、炽热强悍激人奋发; 秋,以她的芳香宜人、内涵丰富给人喜悦; 冬,以她的洁白无瑕、冰清玉洁令人爱慕。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补写句子的能力,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解答这类补写填空题目,关键就是认真研究分析画线处的上下文,通过对材料的勾画、归纳等手段,确定所补写句子的内容。此题注意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作答,用四字短语概括出季节的特点,写出季节给自己的感受。
32.左右开弓,无中生有。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字形变化的把握。根据变化,写出二者之间的关系。根据例句“念——含(有口无心),”可思考括号里词语的来历:“念”字的“心”没有了,而变成了“含”字的“口”,因此结合起来即是“有口无心”这一成语。百——弼(左右开弓),把左右两边添一张弓,而变成了“弼”,因此结合起来即是“左右开弓”这一成语。忡一性(无中生有),把中改成生,因此结合起来即是“无中生有"这一成语。
33. 秋天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 充满诗情画意; 秋天就像上帝赋予人类的礼物, 洋溢丰收的喜悦;
【详解】这道题既是续写又是仿写,要求学生对句子进行仔细分析品味,揣摩出句中所阐明的意义。还要把握仿句的比喻修辞。抓住前例句“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的句式结构。要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赞美春天充满活力,给人以信心和力量。内容要与前一句相谐。一定要符合神形兼备的要求。
【点睛】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
34.答案不唯一
【详解】此题考查仿写句子,解答此题,首先要分析被仿写句子的特点,如句式、修辞手法、语意表达等方面;再是仿写时注意语意通顺、连贯。被仿句以一个话题领起,然后结合中心词从不同角度进行描述,应采用“人们爱……爱她的……,爱她的……”的句式。示例:人们爱春天,爱她的和风习习,爱她的暖意融融。
35. 夏天 群花争艳 骄阳似火 蝉鸣阵阵 秋天 硕果累累 天朗气清 林寒涧肃 冬天 漫天飞雪 寒风怒号 冰清玉洁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解答好此题,首先要审视好被仿写句的特点,如句式、修辞等方面,再就是注意语意通顺连贯。审读全句可知,句中选取了春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点加以赞美,仿写句要注意采用相同的句式。本题可以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进行仿写,分别找出三个描写夏天、秋天和冬天的词语即可,难度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