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 语文 年级/册 二年级(上)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第四单元 8《登鹳雀楼》
难点名称 理解诗句含义,想像诗句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理解“白日”的意思,有的认为是夕阳,有的认为是朝阳,这在学生中造成了不少的困惑。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这节课我以学生为主题,课堂上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诗文的思想感情,接受文化熏陶,坚持“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的基本教学策略,体会其中蕴含的哲理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
难点教学方法 通过情境诵读和想象,理解诗人所要描绘的意境和诗中告诉人们的道理。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一、激趣导入,初读古诗 1.今天,我要带大家到山西游玩一次,你知道这座亭子叫什么名字吗? 2.我们一起来读读课题。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3、作者简介:王之涣(688年—742年),字季淩,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市西南)。唐代著名边塞诗人。 代表作:《登鹳雀楼》《凉州词》等。 4、了解鹳雀楼:鹳雀楼被誉为我国古代四大文化名楼(滕王阁、岳阳楼、黄鹤楼、鹳雀楼)之一。鹳雀楼在南北朝时,北周蒲州守将宇文护所建,到元初方毁,此后一直未得修复。鹳雀楼的故址,在今山西省永济市。 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学这首诗。 二、品读诗句 1、教师范读。 2、播放课文录音,学生正音。 3、了解这首诗的节奏 白 日 /依 山/ 尽, 黄 河 /入 海/ 流。 欲 穷 /千 里 目, 更 上 /一 层 楼。 4、我们再来仔细地读诗,先读诗的第一、二句话。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白日指什么? ( 夕阳 ) 依山是说太阳下沉时是怎样的?(紧挨着西山) 尽:落下去了。 第二句写的什么呢?读“黄河入海流”。 这句诗向我们描述了怎样的情景。 从这句诗的哪里知道黄河水流向大海?(入海流) 黄河水流是什么样的呀? 滚滚流入大海 谁再来说说这两句话描绘的情景,争取用上我们说过的词语。 太阳靠近山头,慢慢地落下去了,黄河水正奔腾澎湃地向着大海流去。 5、诗人登上鹳雀楼举目远望,看见太阳正挨着连绵起伏的群山下沉,脚下的黄河水正滚滚流入大海。诗人观察的视野是多么开阔呀!这气象是多么雄浑啊!我们把这句话连起来好好的读读,美美的欣赏一下这种壮丽的景观。 指名,两边赛读,齐。 6、真有气魄呀!此时的诗人他在鹳雀楼的哪里呀?看着这样壮观的情景,诗人不禁思潮起伏,他在想什么? 出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要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必须要—— 哪个字表示还要登楼?示“更”。(只要再登一层就足够了吗?一层并不是真的一层,而是还要往上的意思。) 欲:想 穷:全部 千里目:千里之外的景色 三四句意思:要想凭借自己的眼睛看到更远的景物,就要再登上一层楼。 读读想想: 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什么? 看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看到眼前的景象,诗人想到了什么? 想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7、通读诗句,感受意境。 一轮红日伴着火一般的晚霞正依山傍岭渐渐消失,给人一种无边无际的感觉;滚滚黄河水奔腾向前,不可阻挡,最后归入大海,让人联想到时间的流逝,无际无穷,我强烈地感觉到要想看得更远,就必须登上更高一层楼;人生要有意义,就必须不断地进取,最大限度的获取成就。 8、再读古诗,感受情理。 人要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小结 不管什么人,不管做什么事,都需要更上一层楼,都需要再做一番努力!今天我们更上一层楼,明天,我们就会欲穷千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