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2022-2023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新冠疫情期间,不少学生用手机上网课,长时间盯着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患上近视眼。图中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①
2.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发现,当物体与凸透镜相距u=8cm时,经凸透镜成正立的像;当物体距凸透镜u=12cm时,成倒立的像。则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
A.当物体距凸透镜u=20cm时,成放大的实像
B.当物体距凸透镜u=20cm时,成缩小的实像
C.当物体距凸透镜u=16cm时,成缩小的实像
D.当物体距凸透镜u=16cm时,成放大的实像
3.下列关于实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眼睛能看见的像是实像 B.能成在光屏上的像是实像
C.凸透镜成的像是实像 D.与物体一样大小的像是实像
4.关于凸透镜成像,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成实像时,物、像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
B.成虚像时,物、像在凸透镜的同侧
C.所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所成的虚像都是正立的
D.所成的实像和虚像可能是放大的、也可能是缩小的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的传播速度是 B.光在反射时,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C.凸透镜只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 D.一束太阳光可以通过三棱镜分解为不同的色光
6.我们经常提到的像: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 ③放大镜成像 ④电影屏幕上的像 ⑤相机胶片上的像,其中( )
A.属于实像的是①④⑤ B.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⑤
C.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②③④ D.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①③④⑤
7.小雨和同桌小花一人近视,一人远视,他们的眼镜外形完全一样,他们的眼镜混在一起时,常采用下面的方法区分,其中不正确的是( )
A.用手摸镜时,中间厚边缘薄的是远视镜
B.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能呈现一个明亮小光斑的是远视镜
C.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后能呈现一个大光斑的是近视镜
D.拿着镜片看字,把字放大的是近视镜
8.小明有一个凸透镜,经常用它观察小物体,也能用它做其他光学实验。一次实验时不小心把这个透镜摔坏了,他就用橡皮泥把遗失的部分补上(如图所示)。小明如果用这个补缺的凸透镜作“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则在光屏上的成像情况是( )
A.光屏上能出现三个烛焰的实像
B.光屏上能出现两个烛焰的实像
C.光屏上能出现一个残缺的实像
D.光屏上的像与原镜片成像情况几乎相同
9.如图,F是透镜的焦点,其中正确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10.在主光轴上,物体距凸透镜40厘米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则该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
A.40厘米 B.30厘米 C.20厘米 D.10厘米
11.要在光屏上得到与物体大小相等的像,应当使用 ( )
A.平面镜 B.凸透镜 C.凹透镜 D.三种都可以
12.使用光学仪器时常常需要调节,下列哪项措施是不正确的( )
A.用放大镜看地图时,为了放得大些,应将放大镜与地图之间的距离调大些
B.照相机对着某人照相时,底板上恰好呈现清晰的全身像,如果要拍出清晰的半身像,要将照相机向他适当移近一些距离
C.摄影记者先给大会主席台拍了一个特写镜头,为了拍摄主席台全景,他后退了好几步,然后将照相机暗箱长度调短一些
D.如果幻灯机银幕上呈现的清晰画面太小,那么,应将幻灯机往前移动一定距离,同时将幻灯片与镜头之间的距离调短一些
13.物体距凸透镜20cm时,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实像,若把物体向透镜方向移8cm,又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则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20cm B.10cm C.9cm D.5cm
14.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 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u 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16cm
B.当 u=24cm 时成放大的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C.当 u=12cm 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 12cm 处移动到 24cm 处的过程中,像先变大后变小
二、填空题
15.一物体放在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放大的 __像(选填“虚”或“实”),则物体离透镜的距离是 __,像离透镜的距离是 __(选填“10厘米~20厘米”、“大于20厘米”或“小于10厘米”)。
16.放在凸透镜主轴上焦点以内的点光源S发出的光,通过凸透镜后的光路如图所示,说明凸透镜对光有______作用,若要获得一束平行光,应将S移至______位置,若要获得S的实像,应将S移至______位置(后两空选填“焦点”、“焦点以内”或“焦点以外”)。
17.夏天的雨后,小草的叶子上有雨滴,透过这些雨滴,可以清晰地看到下面叶子的叶脉。这时,雨滴相当于一个 ______(选填“凸透”或“凹透”)镜,看到的是叶脉 ______立、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
18.小明做凸透镜成像,又想用手表代替蜡烛,看在光屏上能成什么样的像。于是他在透明的玻璃板上用黑色笔画了个手表盘(甲)所示。把这个玻璃板放在蜡烛的位置上,并用平行光源对着玻璃板上的表盘照射(乙)所示。移动光屏直到成清晰像为止。此时表盘在光屏上所显示的时间是_________。
19.最早发现日光的色散现象的物理学家是______;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将发光体放在离透镜25厘米的主光轴上,所成的像是倒立、______的实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像到透镜的距离______20厘米(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0.如图所示为平行光正对透镜入射,在光屏上得到最小、最亮的光斑的情景,则该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可以佩戴此种类型透镜制成的眼镜对___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进行矫正。
21.在检查视图时,医生让小王观察前方平面镜中的视图表来确定视图,实际上,视图表在小王的后方,他在镜中看到的是视图表______立等大的______像,若小王的眼睛到像的距离为5m,眼睛到平面镜的距离为2.3m,则他的眼睛到实际的视图表的距离为______m,测完视图发现他是近视眼,他应需要______透镜矫正。
三、实验题
2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实验前,要调整凸透镜、光屏和烛焰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如图甲所示,目的是_______,你认为下面几种调整方法中最方便合理的是_______;
A.眼睛平视,视线与光具座平行,利用“三点一线”把“三心”调整到同一高度
B.用刻度尺一个一个的测量,可以很准确地控制“三心”在同一高度
C.把蜡烛、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移到一起,调整“三心”在同一高度,然后再分开
(2)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调到如图甲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一定是_______(“放大”、“缩小”或“等大”)像;
(3)随着实验的进行,蜡烛越烧越短,将会发现光屏上的像向____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
(4)为了探究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小明和同学课后利用透明橡皮膜、注射器、乳胶管、止水夹等器材制成凹、凸形状可改变的液体透镜。当蜡烛、光屏和液体透镜如图乙放置,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像,此烛焰像应是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用注射器向橡皮膜注水,改变液体透镜的凸起程度,发现光屏上的烛焰像模糊了,若把蜡烛逐渐靠近凸透镜时,光屏上的像又清晰了,说明液体透镜注水后,成的像将______(选填“靠近”、“远离”)凸透镜,此实验说明了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的成因。
23.小华想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其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请你帮他完成下列内容:
(1)他利用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①实验过程中,他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距凸透镜25cm处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呈现出烛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 _____、_____的实像。生活中的 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②小华接着将蜡烛向右移动10cm,此时应将光屏向 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得到一清晰实像;该像的大小比蜡烛没有移动之前所成的像更 _____(选填“大”或“小”)了。
(2)小华将凸透镜C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8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32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该透镜的焦距范围是 _____cm<f<_____cm。
24.某兴趣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焦距为10cm。
(1)如图甲所示,凸透镜固定在50cm,点燃的蜡烛固定在10cm,移动光屏找到清晰的蜡烛的像,这个像是图乙中的______,利用此原理可以制成______(选填“照相机”、“幻灯片”、“放大镜”)。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凸透镜,______(“可以”或“不可以”)在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2)如图甲,用遮光板遮住蜡烛一部分,光屏上的像相比原来的像会 ______(选填“变暗”、“缩小”或“不完整”)。
(3)图甲,将蜡烛移至35cm处,光屏上成 ______(“缩小”、“等大”或“放大”)的像。此时,若将烛焰中心下降1cm,像向上移动的距离______1cm(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某小组实验器材放置如图丙,移动光屏,观察到光屏上只能出现______(“亮斑”、“缩小实像”或“放大虚像”),而人眼在图中A处应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看才能观察到烛焰的像。
(5)某组同学使用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把蜡烛依次放在A、B位置,在坐标纸上记录了光屏上像的大小。如图丁(A′、B′分别表示蜡烛在A、B处所成的像)。跟同学们交流后,发现:
①成倒立放大实像,物距μ与焦距f的条件是______;
②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 ______。
25.(1)小明采用如图甲所示的方法来测量凸透镜的焦距,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cm;
(2)如图乙实验时,光屏上恰能呈现烛焰倒立、________的清晰实像,此时光在光屏上发生________反射;保持图乙中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动,仅移动凸透镜至______cm处,能再次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此时是______(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的工作原理。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D
3.B
4.D
5.D
6.A
7.D
8.D
9.C
10.B
11.B
12.D
13.C
14.C
15.实 10厘米~20厘米 大于20厘米
16.会聚 焦点 焦点以外
17.凸透 正 放大
18.7:55
19.牛顿 缩小 小于
20.11.0 远视眼
21.正 虚 0.4 凹
22.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C 放大 上 缩小 靠近 近视
23.倒立 缩小 照相机 右 大 9 16
24.B 照相机 可以 变暗 放大 大于 亮斑 左 f<u<2f 增大
25.10.0 缩小 漫 40.0 投影仪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