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在光的世界里2022-2023学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强化(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章在光的世界里2022-2023学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强化(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7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10-09 23:52: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章在光的世界里2022-2023学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强化(1)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当物体到该透镜的距离为18cm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体到凸透镜距离为10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f的范围为(  )
A.10cm<f<18cm B.5cm<f<9cm
C.9cm<f<10cm D.18cm<f<20cm
2.物体距凸透镜20cm时,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实像,若把物体向透镜方向移8cm,又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则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20cm B.10cm C.9cm D.5cm
3.小文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方法如图所示,他让凸透镜正对阳光,但纸板上的最小光斑却不易确定。于是他移动纸板找到两次成等大光斑的位置,分别测出了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为8cm和14cm,则凸透镜的焦距是(  )
A.8cm B.11cm C.14cm D.22cm
4.如图所示,下列四句诗描述的光现象中,有一个图片的物理原理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千竿竹影乱登墙 B.对镜帖花黄
C.天在清溪底 D.掬水月在手
5.下列关于生活中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注水后的游泳池看起来池底变浅
B.使用照相机照相时,物距应小于凸透镜的2倍焦距
C.如果甲同学从平面镜中能看见乙同学的脚,根据光路可逆,乙同学从平面镜中也能看见甲同学的脚
D.人直立于平面镜前较近处在镜中不能看到自己的全身像,适当远离平面镜后就能看到镜中自己的全身像
6.透过装满水的圆柱形玻璃杯,看到课本封面的“物理”两个字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装水的玻璃杯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B.玻璃杯远离课本封面时,看到的字变小
C.图中“物理”两个字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D.图中“物理”两个字是虚像
7.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许多优美的诗词是对生活和自然现象的生动描述,也与物理知识紧密联系,下列诗词与对应的物理知识有误的一项是(  )
A.“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运动,是以江岸为参照物的
B.“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看到水中游鱼、石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C.“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星红色是因为它能反射红光
D.“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人能辨别出是钟声依靠的是声音的音色
8.平面镜竖直悬挂在墙上,人眼、三个物体A、B、C位置如图,人能从镜子中看到哪几个物体的像(  )
A.只看见A B.只看见B C.能看见B、C D.能看见A、B
9.在做物理实验时,经常需要进行反复多次实验,其中有些是为了减小误差,有些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下面实验中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的是(  )
①“用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长度”时,多次测量
②“研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
③“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时,换用不同声源,观察声源振动情况
④“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多次改变点燃的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
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②④ C.只有②③④ D.只有①③④
10.关于凸透镜成像,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成实像时,物、像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
B.成虚像时,物、像在凸透镜的同侧
C.所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所成的虚像都是正立的
D.所成的实像和虚像可能是放大的、也可能是缩小的
11.若要使图中的反射光线射中墙壁上的目标,在激光笔不动的情况下,可将平面镜(  )
①水平向左移动②水平向右移动③竖直向上移动④顺时针转动
A.①或② B.③或④ C.①或③ D.②或④
12.如图所示,平面镜M直立在水平地面上,长6cm的铅笔平放在地面上且与平面镜垂直,笔尖离平面镜10cm,现铅笔以2cm/s的速度垂直平面镜向它匀速靠近。则(  )
A.铅笔的像为虚像,且尖端朝右
B.笔尖的像移动速度大于笔尾的像移动速度
C.经过3s,笔尾的像与笔尾相距20cm
D.将M逆时针转动45°,铅笔的像竖直且尖端朝上
13.下列有关光学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近视眼的矫正需要佩戴合适的凸透镜
B.老花镜能当放大镜使用
C.用投影仪放映幻灯片时,景物在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外
D.人在穿衣镜前能看到的自己在镜中的像,说明这个像是实像
14.下列光现象中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海市蜃楼 B.水中倒影
C.月食的形成 D.雨后彩虹
15.如图所示是一种液面升降监测装置原理图。点光源S发出的一束激光与水平液面保持成50°角射向平静的液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入射角为50°
B.当液面下降时,光点S'将向左
C.当液面上升时,光点S'的位置不变
D.光源S不动,增大激光与水平液面夹角、光点S′将向左
二、填空题
16.晚上,小明在自己的家庭实验室探究“光的反射现象”,他把一小平面镜放在白纸上,用手电筒正对白纸和平面镜照射(如图所示),从侧面观察到_______(选填“镜子”或“白纸”)较亮,这是因为光在白纸上发生_______反射。
17.周末,小华在家做家务擦镜子时发现远离镜子时,自己“变小”了,她的实际身高是1.65m,则她镜中的像 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65m,当她以1m/s的速度面镜时,像相对于人的移动速度为______。
18.物体经平面镜成的是______像(选填“实”或“虚” 。身高为1.7米的同学站在平面镜前1米处,则他在镜中的像与他的距离为______米;当他远离镜面移动1米时,镜中像的高度将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当在平面镜后竖立一块不透光的挡板后,此时物体在平面镜中______像(选填“不一定有”、“一定有”或“一定没有”)。
19.在森林中旅游时,导游会提醒你,不要随意丢弃饮料瓶。这是由于下雨时瓶内灌了雨水,太阳出来后,它对光线有___________作用,可能会引起森林火灾。小华去森林探险,看见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上留下圆形光斑,这是由于___________(填光学原理)形成的光斑。小华想利用平面镜将太阳光束反射进一个水平山洞(如图所示),则他应将平面镜与水平地面成___________夹角放置。
20.如下图所示,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烛焰的像,根据图中提供的数据,可判断出此凸透镜的焦距大致在______范围之内。
21.小华陪爷爷去湖里叉鱼,看到了河里游动的小鱼和自己的倒影,根据这个情景回答如下问题:(1)小华看到的“鱼”比实际位置______了(升高/降低),这是光的______现象造成的。若小华将电筒光对着看到的“鱼”射入,______(能/不能)照亮鱼。
22.一个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4m处,则像距离人______m远;如果此人以1m/s的速度靠近镜面,则1.5s后,平面镜中的像将_____(填变大、不变、变小)。墙上竖直悬挂着一面时钟,桌子上水平放置一块平面镜,站在平面镜旁面对时钟,看见时钟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如图所示,那么实际时间是______。
23.晴朗的夏天,小磊在树荫下发现地上有很多圆形的光斑,这些光斑是太阳的______(选填“影子”或“像”),它们是由于光的______形成的。仔细观察光斑,发现这些圆形光斑大小不一,这些圆形光斑的大小主要与______(选填“树叶间小孔的大小”、“树叶间小孔到地面的距离”或“太阳到树叶间小孔的距离”)有关。
24.当光从一种透明介质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中时,传播方向______发生偏折(选填“不一定”或“一定不”)。站在河边,看到水中岸上景物的倒影是光的______现象;海市蜃楼是光的______现象形成的;通过弯管看远处灯光,管中漆黑一片是光______现象。
三、实验题
25.在学习了“光的折射”后,小明提出了新的问题:不同物质对光的折射能力不同,折射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呢?
+
物质 水 玻璃 冰 空气 酒精
光速 2.25 2.0 2.30 3.0 2.2
(1)为了解决疑问,小明查阅到如图所示和如表所示的相关信息,仔细观察图中的光路,并对照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光从传播速度大的介质斜射入传播速度小的介质,折射角______入射角;光从传播速度小的介质斜射入传播速度大的介质,折射角______入射角;
(2)表格中提供的五种物质中,______对光的折射能力最强;
(3)光从酒精斜射入玻璃时,折射光线______法线(选填“偏向”或“偏离”)。
26.如图甲所示是小宇同学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平面镜M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30° 30°
2 40° 40°
3 60° 60°
(1)白色硬纸板放在平面镜上,要保持与镜面______;
(2)为了能在白色硬纸板上显示光路,纸板应尽量______(选填“光滑”或“粗糙”),这主要是利用了光的______;
(3)小宇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反射光沿OB方向射出,测出反射角和入射角大小,如图甲所示;
①上述实验探究得到的初步规律是______(选填字母);
A.光沿直线传播 B.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C.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②若需进一步验证该规律的正确性,需______;
(4)让光线贴着纸板沿BO射O点,则光线沿着OA方向射出,这是因为反射现象中______ ;
(5)保持入射光的方向不变,将纸板F面绕接缝向前或向后翻折,此实验操作是为了探究______;
(6)实验过程中若将纸板倾斜,如图乙所示,让光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此时AO与ON的夹角______(是/不是)入射角。
27.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桌面上已给出的器材有:带支架的玻璃板、铅笔各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两个;白纸一张;火柴一盒。
(1)为完成实验,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是______
(2)为了______,实验时要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而实验时需要多次实验的目的是______
(3)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进行。实验过程中,需要竖直放置的是______,需要记录______的位置。(后两空选填序号:A.玻璃板;B.两支蜡烛;C.玻璃板和两支蜡烛)
(4)实验时,将蜡烛1放在玻璃板前,把另一个相同的蜡烛2放到玻璃板的另一侧,边移动、边观察,使它与1的像重合,观察时,眼睛应该在图中______处观察(选填“A”、“B”、“C”或“D”),蜡烛2的位置即是______位置。为确定像的虚实,需在______位置放一个光屏(选填“蜡烛1”或“蜡烛2”),并在图中的______处观察光屏上是否有像(选填“A”、“B”、“C”或“D”)。
28.在某次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为了测出所用凸透镜的焦距,王成将透镜对着太阳,如图甲所示,移动白纸位置直到白纸上出现最小最亮的点,测量出该点到透镜光心距离即为焦距。小龙指出王成的操作中存在的错误是______,改正错误后,王成用正确方法测出凸透镜焦距为10cm;
(2)实验前要调整烛焰的焰心、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使它们位于______,目的是______。如果实验中固定好透镜和蜡烛后,发现无论如何移动光屏,光屏上只有一个与透镜大小几乎相同的光斑,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
(3)图乙是某次实验时观察到的现象,生活中的______(放大镜/投影仪/照相机)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保持凸透镜不动,把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该把光屏向______(左/右)移动一段距离,像______(变大/变小/不变);
(4)实验时,光屏上已经得到了蜡烛清晰的像,一位同学用手指捏住凸透镜防止其移动,则光屏上______(有/没有)手指的像或影子,光屏上蜡烛的像______(完整/不完整);
(5)将近视眼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使光屏远离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蜡烛清晰的像,这说明近视眼镜对光线有______作用。由此可知,在近视眼得到矫正之前,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______(前/后)。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C
3.B
4.A
5.A
6.B
7.B
8.D
9.C
10.D
11.B
12.C
13.B
14.C
15.D
16.白纸 漫
17.等于 2m/s
18.虚 2 不变 一定有
19.会聚 光的直线传播 30°
20.5.0 cm 21.升高 折射 能
22.8 不变 3︰40
23.像 直线传播 树叶间小孔到地面的距离
24.不一定 反射 折射 沿直线传播
25.小于 大于 玻璃 偏向
26.垂直 粗糙 漫反射 B 改变入射光线方向多次实验 光路可逆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 不是
27.刻度尺 确定像的位置 得到普遍结论 较暗 A C A 像的 蜡烛2 B
28.凸透镜没有正对太阳光 同一高度 像成在光屏中心 蜡烛位于焦点上 投影仪 左 变小 没有 完整 发散 前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