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学本教学”备课设计模板
课题:文言文二则
课时目标:
1.识记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
2.能说出对《伯牙鼓琴》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并结合“资料袋”说出自
己的感受。
3.能用自己的话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
学习重点: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能说出对《伯牙鼓琴》最后
一句话的理解,并结合“资料袋”说出自己的感受。
学习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
教学过程:
教 学 环 节 二次备课
一、教学导入 播放《高山流水》,出示《斗牛图》,今天我们来学习与这两个作品有 关的故事。
二、学程设计 第一学程: 1.学习任务/主问题 正确朗读两则文言文,把握好停顿。 2.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结合字典或其他方式,读准字音,把握好停顿。 第二步:展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1)个体接力展学。 (2)声音洪亮,停顿恰当。 (3)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积极补充质疑提问,对学生进行评价。 3.教师导学预设 预设: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日:“善哉乎/鼓琴,汤汤乎/ 若流水。”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遇到语气词“乎、也、矣”,要根据情感用重读或慢读等方法读出重 音,如,“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中的“乎”,“今乃掉尾而斗,谬 矣”中的“矣”等。 4.本学程设计意图 本环节落实目标1。对应课标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 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第二学程: 1.学习任务/主问题 理解词句的意思,读懂课文。 2.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运用之前学习古文的方法,结合课文注释、插图、猜想等方法理解文 言文的大意,把不理解的地方圈画出来。结合背景和内容,解释两则文言 文的大意。 第二步:互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1)小组根据自学交流两则文言文的大意。 (2)按照顺交流,不重复,注意补充和相互评价。 (3)展学准备。组长做好组员的任务分工,做好展讲准备。 第三步:展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1)小组小循环展学。 (2)声音洪亮,说话有条理。 (3)各小组认真倾听,积极补充质疑提问,对小组进行评价。 3.教师导学预设 预设1:学生在在理解诗意上遇到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插图,结合注 释,解释大意。 参考文意: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伯牙想着高山时弹琴,锺子 期说:“弹得好呀,就像那巍峨的高山。”不一会儿,伯牙又想到流水,锺子 期说:“弹得好呀,就像那浩浩汤汤的流水。”锺子期死后,伯牙摔琴断弦, 终生不再弹琴,他认为世上再也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书画数以百计。其中有一幅是 戴嵩画的牛,杜处士尤其珍爱。他用玉做了画轴,用锦囊装起来,经常随身 带着。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晒太阳,有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拍手大 笑着说:“这张画画的是斗牛啊!牛打斗的时候,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 夹在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翘着尾巴在斗,错了!”杜处士笑笑, 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 应该去问女佣。”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 4.本学程设计意图 本环节落实目标3.大体说出两则文言文的意思。 第三学程: 1.学习任务/主问题 结合“资料袋”,交流对《伯牙鼓琴》最后一句话的感受。 2.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默读“资料袋”和第一则文言文,思考对《伯牙鼓琴》最后一句话的感受。 第二步:互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1)小组成员交流自己的感受。 (2)按照顺交流,不重复,注意补充和相互评价。 (3)展学准备。组长做好组员的任务分工,做好展讲准备。 第三步:展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1)小组小循环展学。 (2)声音洪亮,说话有条理。 (3)各小组认真倾听,积极补充质疑提问,对小组进行评价。 3.教师导学预设 预设1:因为一个友人的逝去,毁坏了自己心爱的乐器,而且终生 不在鼓琴,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伯牙失去“知音”之后的那种悲痛欲绝的心情,也可以看出两人建立在相互了解、相互欣赏基础上的无比深厚的友谊。 4.本学程设计意图 本环节落实目标2.体会伯牙的孤独与决绝。
三、检测练习 《书戴嵩画牛》中的“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你获得了什么启发?
四、教学总结 本堂课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对标学习目标达成度进行自测。 1.识记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 2.能说出对《伯牙鼓琴》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并结合“资料袋”说出自 己的感受。 3.能用自己的话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
五、板书设计 文言文二则 伯牙鼓琴 书戴嵩画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