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散步
莫怀戚
CONTENTS
目录 |
激情导入
整体感知
重点研读
再读研究
拓展延伸
作业设计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返回主菜单
(1)生字
fēn qí(分歧) xìn fú(信服) chāi sàn(拆散)
霎时(shà) 水波粼粼(lín) 嫩芽(nèn)
熬过(áo) 委屈(qū)
多音字
劳累lèi 积累lěi 累赘léi zhuì
铺盖pū 商铺pù 背人 bēi 后背bèi
(2)释词
信服:相信并佩服。
粼粼:形容水明净的。
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不知所措:不知道 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
委屈: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知识抢答
(1)散步时间是?
(初春)
(2)散步地点是?
(田野)
(3)文有哪些人物?
(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4)散步的途中发生了件什么事?
(用原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
(分歧)
(5)分歧是怎样解决的?
(母亲作出了让步,选择了走小路)
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内容
这是一家四口散步过程中发生的一件事,由分歧发生到分歧解决。 先写散步的理由——“我”劝母亲去散步,母亲很顺从地服从了我;再铺写初春景象——全家一起散步;然后写发生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我”决定委屈儿子,母亲却依从儿子;最后写路不好走——“我”背母亲,妻背儿子。
劝母亲散步 → 一块散步 → 发生分歧 → 解决分歧 。
(7)请简要谈谈你听读本文后的感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这是一个和谐,一个友爱,一个互尊重与理解的家庭。
返回主菜单
精读课文,解决重难点
1.速读1—3段,思考:
(1)为什么母亲本不愿出来,我却非要她出来散步?体现了我对母亲怎样的感情
母亲本不愿意出来的,是因为“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了觉得很累。” “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母亲身体不好,好不容易熬过一个严冬,到了春天,应该多到外面走走,锻炼身体,这对身体有好处。
这体现了我很关爱母亲的身体,体现了我对母亲的真诚理解和我的孝顺。
(2)揣摩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含义。
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熬过”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和赞许的心情。
2.朗读第4段,思考问题
这一段写了哪些景物?作用是什么?
这一段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景物描写:冬去春来,“大块小块的新绿”有浓有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起了水泡”。
作用:这“新绿”,这“嫩芽”,这“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春天蓬勃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力的礼赞。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初春是春天的开始,写春天就是为一家三代在田野散步做铺垫。并且与上文联系,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迎来了春天,生命的又一个春天,这暗示熬过了严冬的母亲将会获得新的活力。一家人又能其乐融融地在一起生活了。
3.阅读第5段,思考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这一“前”一“后”、一“叫”一“笑”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动人情景?
写出了一家祖孙三代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动人情景。
4.学生朗读6—7段,思考问题
(1)一家人有说有笑地散着步,可是发生了矛盾,什么矛盾呀?
走小路?
走大路?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他认为小路有意思。
(2)为什么“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因为一切都取决于我。本段中告诉了我们:“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总是听我的。”
“我”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的和睦,破坏家中这份浓浓的亲情。(这个祖孙三代人家中包含着祖孙情、母子情、夫妻情、父子情)
正是由于这四种亲情纠缠在一起,而他们又取决于“我”,所以“我”感到了作为中年人责任的重大。
(3)面对艰难的选择,找不出一个两全的办法,我作了怎样的决定?如何理解我的这一决定?
“我”上有老,下有小,要照顾两头。两头都顾到,当然没有矛盾。有时,无法兼顾两头,就像走大路还是走小路,无法“两全”,只能顾一头,那么顾哪一头呢 “决定委屈儿子”,选择走了大路。
因为“我”担心母亲身体,担心小路不好走,她会摔倒。这就是顾老的一头。因为伴同儿子的时间还长,言下之意,父母风烛残年,想孝敬,时间也不可多得。这里有一个家庭伦理道德的准则: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这个选择应该说是入情入理,体现了“我”爱幼更尊老的情感。
(4)分歧是否因“我”的决定而解决了吗?分歧是怎样解决的
不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文中的“我”做得很好,尊敬母亲走大路,母亲同时也为儿子解决了这个难题,改变主意,走小路。
(5)如何理解母亲“改变主意,走小路”的这一决定?
母亲很为小辈着想,不愿意为难自己的儿子,更不愿意为了自己而搅了一家人出游的兴致。母亲疼爱孙儿,了解孙儿的心思,知道孙儿喜欢小路旁边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小路尽头水波粼粼的鱼塘,于是决定自己克服困难,满足孙儿的心愿。母亲改走小路的决定,体现了中华民族“爱幼”的传统美德。
(6)如何理解第7段的景物描写?
这是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景物,点明小路有意思的内涵,孙儿要走小路的原因,同时展示了母亲理解孙子的内心愿望,字里行间流露的正是一种对生命的珍爱。
第4段和第7段两处景物描写,文字加起来不过七十余字,可在这简短的描写中充满了浓郁的诗情画意,为散步提供了一个美妙的背景,有很深的含义。
两处景物描写蕴含美妙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春天来了,一切都要从头开始,是该抖抖精神,抖去冬日的慵懒;也得活动活动筋骨,用充沛的活力去投入新的生活,迎接美好的明天。
5.学生朗读第8段,思考问题
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谈谈你的理解。
一边是风烛残年的母亲,一边是未成年的孩子,他们都需要我们的照顾和关心。所以从字面上看,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唯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是经不起摔跌的,因此走得很慢,很稳,很仔细。他们的行动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
这个形象还有象征意义,文中的“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小孩,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
我”背的是母亲,妻子背的是儿子。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一个家庭就是由老人,中年人,小孩组成的,所以,在一个家庭中,中年人的责任是最重的,是家中的顶梁柱,他们要扛起的是整个家庭。
那文中为什么不说我们背起的是整个家庭,而说是整个世界呢?因为整个世界也是由老人,中年人,小孩组成的,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世界”这个词是大词小用,突出了中年人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 ,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大责任和使命。
返回主菜单
平凡中蕴藏着真爱,细节中渗透着亲情与道理,生活中不是缺少爱而是缺少发现爱的眼睛,亲情不仅仅在莫怀戚的家中,它也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家中。今天,我们要用敏锐的眼光去发现,用善良的心去体会。平时父母是怎样关心和爱护你的 你又为他们做过什么?
请同学们举一个自己身边的例子,说说关于亲情(父子情、母子情)的动人故事。
联系生活,谈论亲情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老爱幼,能代代相传!
亲情是一坛陈年老酒,
甜美醇香;
亲情是一幅传世名画,
精美隽(juàn)永;
亲情是一首经典老歌,
轻柔温婉。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愿同学们把这种我们民族引以为豪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平时身体力行,把它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用心去孝敬你的父母,体谅他们的每一份苦心。
返回主菜单
作业:
写亲情贺卡
亲情不仅仅是声情并茂的述说,它更应该是落到实处的行动。家的温馨与和睦靠大家,家的亲情建设我们也应尽一份义务。请以“亲情”为主题,写一段50字以内的温馨语句,写在贺卡上送给你的亲人。
返回主菜单
再次浏览全文,思考:
对每个人物试用一个词来概括其形象。
的母亲;
的我;
的妻子;
的儿子。
慈爱
孝顺
贤良
乖巧
品味文章语言的对称美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从从语言运用上讲语言精美,两两对称,整齐和谐,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同学们还能不能在文中找到类似的对称句?看谁找得又多又快。
——有的浓,有的淡。
——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品读一组奇字(体会它们的巧妙、精练)
“分岐”“责任”“决定” 在这里大词小用
大词小用,透露作者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的本身,是在借散步这件事讲一个道理。
返回主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