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 第四章第六节 神奇的眼睛(第1课时)课件(共4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 第四章第六节 神奇的眼睛(第1课时)课件(共4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10-10 15:04: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8张PPT)
第四章 多彩的光
第六节 神奇的眼睛
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眼睛
眼睛和眼镜
结构
原理
远视眼
成因
矫正方法
远视眼
成因
矫正方法
眼镜
近视眼:凹透镜
远视眼:凸透镜
度数
睫状体
角膜
晶状体
瞳孔
虹膜
视网膜
玻璃体
通往大脑的神经
角膜
晶状体
视网膜
角膜
晶状体
视网膜
来自物体的光
会聚在视网膜上
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给大脑,我们就看到了物体。
讲授新课
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变薄,远处来的光线恰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
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近处来的光线恰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
眼睛与照相机的比较
  眼睛  照相机
结构 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 镜头(相当于凸透镜)
瞳孔 光圈
视网膜(有感光细胞) 底片(有感光材料)
成像 倒立、缩小、实像
讲授新课
  眼睛  照相机
调节作用 像距不变,当物距改变时,通过改变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来改变焦距,使视网膜上成的像清晰。 焦距不变,当物距改变时,通过改变镜头与底片间的距离,来改变像距,使底片上成的像清晰。
看清物体的范围减小了
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
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近视眼
远视眼
症状 产生原因 成像位置 矫正方法
近视眼
远视眼
只能看清近处物体,看不清远处物体
只能看清远处物体,看不清近处物体
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前后径过长
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眼球前后径过短
视网膜前方
视网膜后方
配戴凹透镜
配戴凸透镜
焦距的倒数,Φ=1/f ,单位:m-1
镜片的度数透镜焦度乘100的值,D=100Φ,单位:度
眼镜的正、负度数分别表示是凸透镜和凹透镜
物距(u) 像的性质
倒立或正立 放大或缩小 实像或虚像 像距( v)
一束平行光 实像点 v=f
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f<v<2f
u=2f 倒立 等大 实像 v=2f
f<u<2f 倒立 放大 实像 v>2f
u=f 不成像、得到一束平行光
u<f 正立 放大 虚像
F
F
A
B
A’
B’
F
F
A
B
A’
B’
倒立
缩小

原理 物距u 像的性质 像距v 像的大小
变化
u>2f 倒立、放大、实像 f<v<2f 物近像远大
结构
F
F
改变光的传播路径,使投影片的像出现在投影仪前方的屏幕上。
A
B
A’
B’

倒立
放大
原理 物距u 像的性质 像距v 像的大小
变化
f<u<2f 倒立、放大、实像 v>2f 物近像远大
物镜
目镜
F
F
A B
B’ A ’
B ’ ’
A ’ ’
细小的物体
物镜的作用(相当于投影仪)
目镜的作用(相当于放大镜)
使被观察的物体成一个
倒立、放大、实像。
把物镜成的实像,再一次放大成虚像。
目镜
物镜
靠近眼睛的透镜
靠近物体的透镜
物镜
目镜
第一次:倒立、缩小、实像
望远镜的光路图
第二次:“正立”、放大、虚像
讲授新课
望远镜的原理
物镜的作用(相当于照相机)
目镜的作用(相当于放大镜)
使被观察的物体成一个
倒立、缩小、实像。
把物镜成的实像,再一次
放大成虚像。
讲授新课
物镜的作用 目镜的作用
显微镜
望远镜
相当于投影仪。成
放大、倒立、实像
相当于照相机。成缩小、倒立、实像
相当于放大镜。成
放大、正立、虚像
在显微镜和望远镜中看到的像都是倒立的。
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正立、虚像
课堂小结
小结
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成像规律
C
h
A.
B.
C.
D.
照相机
凸透镜
视网膜
倒立、缩小的实



凹透镜



凸透镜
C
随堂练习
点击查看图片
D
A

D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