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5张PPT。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请大声读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3.铁与硫酸铜的反应:铁 + 硫酸铜 铜 + 硫酸亚铁 4.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盐酸 + 碳酸钠 氯化钠 + 水 + 二氧化碳 预习检测:快速写出下列反应的符号表达式:Fe + CuSO4 Cu + FeSO4 HCl + Na2CO3 NaCl + H2O + CO2 波义耳的实验(1673年)拉瓦锡的实验(1777年)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相比较,存在什么关系?猜想:1、增大2、减小3、不变步骤:
1.在底部铺有细沙的锥形瓶中,放好了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将锥形瓶和系着小气球的玻璃管的橡胶塞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m1。
2.取下锥形瓶,将橡胶塞上的玻璃管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塞进锥形瓶,并将红磷引燃,观察。
3.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m2。步骤:
1.在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硫酸铜溶液塞好瓶塞,将几个铁钉用砂纸打磨干净,再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为m1;
2.取下,打开瓶塞,将铁钉浸到硫酸铜溶液中,观察现象。
待反应一段时间后,再塞好瓶塞;
3.将锥形瓶再放到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质量为m2。
步骤:
1.往小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碳酸钠粉末,再往小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然后将小试管小心地放入小烧杯中。将小烧杯放到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质量为m1;
2.取下小烧杯,将其倾斜,使小试管中的盐酸进入烧杯中,观察现象;
3.反应一段时间后,再把小烧杯放回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质量为m2。步骤:
1.将一根用砂纸打磨干净的长镁条和一个石棉网一起放到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质量m1;
2.取下,在石棉网上点燃镁条,观察现象;
3.将镁条燃烧后的产物与石棉网一起放到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质量为与m2。
请根据桌面摆放的实验仪器及药品,进行分组实验:
1、每小组实验的方案不同,各小组间可交流,观察实验。
2、请各小组分工合作,并将本组实验报告填写好。温馨提示:
1、仪器的使用必须规范、准确。
2、不能随意接触药品,以免伤及自己及他人。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气球先膨胀后缩小不变气球的设计可防止“白烟”外泄,且可防止由于气体膨胀而冲开瓶塞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Fe+CuSO4 Cu+FeSO4 不变实验操作简单剧烈反应,产生大量的气泡“减小”反应容器敞口,没有收集到反应生成的气体,没有称量到所有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HCl+Na2CO3 NaCl+H2O+CO2 反应容器没密闭减小1.定义:
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参加总和质量2.理解:质量守恒但体积不一定守恒。包括各种状态的反应物和生成物都应包括。生成不参加或不是生成的物质不能算。所有的化学反应都必须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凡是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可以在密闭容器中进行,防止反应系统内物质与环境物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否则反应后剩余物质质量会增大或减小。我们知道了:但这并不是违反质量守恒定律,反而是体现了质量守恒定律。3.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方案:
1、将一根打磨干净的长镁条和石棉网一起放到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
2、在石棉网上将镁条点燃观察现象;
3、将镁条燃烧后的产物与石棉网一起放到托盘天平上称量,比较反应前后的质量。镁条燃烧的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产生白烟,有白色固体生成。增大减小不变因产生的白烟较多,造成氧化镁散失较多。流失的氧化镁的质量恰好等于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镁条足够长,多数氧化镁附着在镁条之上。3.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2).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现象。例1:试解释“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质量减少了”练习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下列现象:
(1)铜粉在空气中加热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铜粉的质量增大。
(2)纸在空气中燃烧后化为灰烬,灰烬的质量比纸的质量减小。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生成的氧化铜的质量要等于参加反应的铜与氧气的质量总和,所以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铜粉的质量大。答:由于纸张中的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后逸走,所以灰烬的质量比纸的质量小。(1).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某些实验方案的设计。练习2:现有m g KClO3跟2 g MnO2混合加热,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是n g,则生成氧气的质量是( ? )
A.m-n? ? B.m+2-n? C.m+2+n D.n-23.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2)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现象。(3)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3B例2:反应A+B=C+D中,已知2克A和5克B参加了反应,生成了4克C,则有____克D生成。练习3:化学反应A+B=C中,3 g A和足量B反应,可得11 g C。如有12 g A,能和_____g B完全反应。32(1).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某些实验方案的设计。学完本课题我们知道了:1、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
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可以解释化学现象及计算
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关系问题。1、镁带在密闭的容器内加热,下图能正确表示坩埚及其所盛物质总质量的变化关系的是( )C课堂演练:2.在一密闭容器内放置一定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让其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反应前后它们的质量变化如下表:
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
A.乙是反应物。
B.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C.甲一定是这个反应中的催化剂。
D. 。
B丙是反应物课堂演练:课后作业:
1、课后复习本节内容深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2、课本98页第4题课后思考:
1、如何从微观来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2、仅仅用符号表达式来表示化学反应,这样科学吗?再见!讨论:
10g氢气与氧气的混合气体充分点然后只生成9g水,所以这个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这个说法对吗?10g9g1g讨论:
10g氢气与氧气的混合气体充分点然后只生成9g水,所以这个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这个说法对吗?10g1g9g讨论:
10g氢气与氧气的混合气体充分点然后只生成9g水,所以这个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这个说法对吗?答:这种说法不对,因为反应物的实际总质量没有10g,其中有1g某气体没参加反应。返回课堂演练:3.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进行了下列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并回答有关问题:
(1)如上图A、B所示,将锥形瓶(反应物未接触)放在天平左盘上,右盘加砝码使之平衡。取下锥形瓶,将试管内的溶液倒入锥形瓶中,反应完后再将锥形瓶放入天平左盘上。
?A锥形瓶重新放入天平后,天平 (填“能”或“不能”)保持平衡;
?B锥形瓶重新放入天平后,天平能否保持平衡? ,
理由是: 。
(2)如上图C所示,用细线系住铜棒中点使之平衡,然后在铜棒一端用酒精灯加热。铜在加热的条件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
?写出铜在空气中加热的符号表达式: ;
?加热一段时间后,铜棒 (填“能”或“不能”)保持平衡。能不能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散逸到空气中去了。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