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课件(共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课件(共1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0-10 14:07: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这是一个思想自由,人才辈出的时代,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知识分子的目光转向思想启蒙,唤起了国民的觉醒。民众受到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新的主义、新的信仰在中国大地传播开来。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兴起的背景:
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在思想领域“尊孔复古”的逆流。
旧思潮
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深受知识阶层欢迎。
新思潮
冲突
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
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一部分
先进知识分子经过痛苦的反思
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
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
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
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
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
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背景
材料二:“吾国之维新也,共和也,帝制也,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心。 国人思想倘未有根本之觉悟,直无非难执政之理由。”欲使共和名副其实,必须改变人的思想”。
——陈独秀
思考:1.材料一中“巨大的落差”指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陈独秀的主张是什么?
认为必须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材料一:由辛亥革命所唤起的中国社会的希望,同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的黑暗之间形成一种巨大落差,巨大的落差产生了巨大浪潮,于是而有新文化运动。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新陈代谢》
新旧思想发生激烈冲突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兴起的标志:
法文单词,意思是新青年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
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
最可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
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新陈代
谢,陈腐朽败者无时不在天然淘汰
之途,与新鲜活泼者以空间之位置
及时间之生命。
——《敬告青年》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兴起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主要阵地
代表人物
旗 帜 (前期指导思想)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
民主 科学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北京大学为什么会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活动基地?
合作探究:
拿世界各国的大学校长来比较一下,牛津、剑桥、巴黎、柏林、哈佛、哥伦比亚等等,这些校长中,在某些学科上有卓越贡献的,固不乏其人;但是,以一个校长身份,而能领导那所大学对一个民族、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蔡元培而外,恐怕找不出第二个。
—胡适转述美国哲学家杜威的话
“对于学说,信世界各大学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信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效,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
——蔡元培
主张:“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
“思想自由”是让新思想能在北京大学得以传播;
“兼容并包”是鼓励新文化的倡导者去占领封建文化的阵地。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
Democracy
Science
(德先生) (赛先生)
自然科学和看待客观事物的科学观点。
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民主思想。
民主
科学
内容:(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愚昧(新文化运动的口号)
思想革命
一个14岁的望门寡,被强迫绝食。饿到第四天,女孩哭着喊饿,父亲说:“阿毛,你怎么这样的糊涂?我自从得了吴家那孩子的死信,就拿定主意叫你殉节,又叫你娘苦口劝你走这条路,这样殉节,做个百世流芳的贞烈女子,要算天底下第一种有体面的事,祖宗的面子,都添许多的光彩。”
饿到第六天,母亲不忍心了,劝父亲送点毒药进去,早早“成全”算了。父亲却说:“服毒的人,要七窍流血。凡是绝粒殉节的,县官是常常验尸的,如何能瞒过他的眼。”阿毛在第七天饿死了,县官送来一块匾,上题四个大字“贞烈可风”
旧道德草菅人命!
内容:(2)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新道德和新文化。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思想革命
思考:材料说明了什么?
轰动全国的皇帝离婚案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文学革命
从前有个秀才到村里闲逛,看到一则征婚启事,上面写道:“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秀才觉得这姑娘真不错,就把她娶回家了。回家一看,秀才差点就晕过去了。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要求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建设平易、新鲜、通俗的新文学
内容:(3)提倡新文学,倡导白话文,反对旧文学
秀才以为: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
实际情况: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
《新青年》从第四卷起就改用白话文,采用新式标点,刊登新体诗。

鲁迅把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新文学的典范。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鲁迅《狂人日记》
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敏锐观察,利用文学作品揭露专制制度和纲常礼教的黑暗。
第一部白话文小说
反封建的斗士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主要内容:
四提倡 四反对
提倡民主
提倡科学
提倡新道德
提倡新文学
反对专制
反对迷信
反对旧道德
反对旧文学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影响
序号 被崇拜者 票数
1 孔子 157
2 孟子 61
3 孙中山 17
…… …… ……
序号 被崇拜者 票数
1 孙中山 473
2 陈独秀 173
3 蔡元培 153
…… …… ……
14 孔子 1
儒家传统思想
民主共和思想
PK
运动前后最崇拜的人物问卷统计表
材料一:
1、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材料二:
《新青年》受到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普遍欢迎,被誉为“青年界之金针”和青年的“良师益友”。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
“有很长一段时间,每天除上课、阅报以外,看书,看《新青年》;谈话,谈《新青年》;思考,也思考《新青年》上所提出的问题。”
——毛泽东
2、新文化运动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
材料三:《新青年》“象春雷初动一般,……惊醒了整个时代的青年。他们首先发现自己是青年,又粗略地认识了自己的时代。
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新青年” 奋起抗争!
3、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
将所有的古籍束之高阁,废除汉字,采用“世界语”。
——钱玄同
“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 ……”。“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陈独秀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思考:1、新文化运动具有怎样的局限性?
完全否定、摒弃传统文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2、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传统文化?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与时俱进、改造创新!
性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近代化的探索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开端
主张
自强求富
君主立宪
民主共和
民主与科学
方向
技术
制 度
思想文化
1.胡适在《文学改良当议》中提到“吾主张今日作文作诗,宜采用俗语俗字。与其用三千年前之死字,不如用二十世纪之活字……”由此可见,他主张
A.平等自由 B.文学革命 C.尊孔复古 D.君主立宪
B
课堂练习
2.陈独秀的《敬告青年)一文:科学与民主是检验切政治、法律、伦理、学术以及社会风俗、人们日常生活言一行的惟一准绳,凡违反科学与民主的,哪怕是“祖宗之所遗留,圣贤之所重教。政府之所提倡,社会之所崇尚,皆文不值也”。该文章的发表
A.吹响了新文化运动号角 B.揭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
C.引起一场广泛的深层次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运动
D.动摇了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
A
3. 保守派、维新派和激进派都有机会争一日之短长。背后拖着长辫,心里眷恋帝制的老先生与思想激进的新人物并坐讨论,同席笑谑。这一场景最可能出现于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前夕 D.新文化运动时期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