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第二单元
8* 蒲柳人家(节选)
目录
01
名师导学
02
名师导练
03
课外技法专练
04
群文阅读推荐
名师导学
一、一课一法
了解小说的艺术手法,品味小说的语言:
课文采用倒叙的手法,写一个在中伏大晌午发生的故事,先交代何满子被拴,设下悬念;中间用插叙表现人物、突出重点。后半部分在塑造何大学问这一人物形象时,插叙外号的来历,交代人物不寻常的经历以及性格特征。这一系列倒叙、插叙手法的运用,使人物形象丰满、真切,性格鲜明。
这篇小说的语言独具特色。一方面,作者采用生动活泼、准确传神的民间口语与俗语,经过提炼后,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乡土气息;同时又继承了说唱艺术的特点,讲究押韵和对偶,用词造句文白相间,读来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
二、内容梳理(根据课文填空,理清文脉)
泼辣大胆
热心善良
仗义疏财
名师导练
基础训练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全身上下就像刚从yān cōng ( )里爬出来,连眼珠都比立夏之前乌黑。
(2)骂起人来,方圆二三十里,敢说找不出能够zhāo jià( )几个回合的敌手。
(3)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yī qì hē chéng( ),也不倒嗓子。
(4)有个年轻bù zhī hǎo dǎi( )的纤夫,白瞪了一丈青大娘一眼。
烟囱
招架
一气呵成
不知好歹
(5)大帆船失去了纤力,掌舵的绽裂了虎口,也jià yù( )不住,在河上转开了磨。
(6)这个小村大人小孩有个头疼脑热,都来找她miào shǒu huí chūn( )。
(7)她到底是文墨小康之家出身,虽没上过学,却也xūn táo ( )得一身书香。
(8)何满子却yǐn nì ( )在柳棵子地里,深藏到芦苇丛中……跟奶奶捉迷藏。
(9)可是,他有生以来头一回失去自由,心里委屈而又biē men( )。
驾驭
妙手回春
熏陶
隐匿
憋闷
(10)他又好喝酒,脾气大,爱打抱不平,为朋友敢liǎng lèi chā dāo( )。
(11)diān liɑng( )一下自己这点儿财力,供他念完小学,已经是鼓着肚子充胖。
(12)何大学问脑瓜子一热,就lǐ pìn( )这位老秀才到他家教专馆。
(13)他本是个整天跑野马的孩子,从早到晚关在家里,难受得屁股下rú zuò zhēn zhān( ),身上像芒刺在背。
两肋插刀
掂量
礼聘
如坐针毡
(14)他每趟赶马回来,一心盼家,最大的盼头就是享受tiān lún zhī lè( )。
(15)何满子wàng yǎn yù chuān( ),这颗救命星却迟迟不从东边闪现出来。
天伦之乐
望眼欲穿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为了怕灵感中断,他一连三天,足不出户,一气呵成地完成了这部电影的剧本。
B. 主治医生妙手回春,护士精心照顾,使前不久遭遇车祸导致三处骨折的年近七旬的陈大爷,已经能够下地行走了。
C. 他本是个整天跑野马的孩子,从早到晚关在家里,难受得屁股下如坐针毡,身上像芒刺在背。
D. 这么好的天气去郊游,同学们可以在大自然中享受天伦之乐。
2. D【解析】“天伦之乐”指家庭中的亲人团聚,不能用在同学之间。
D
. . .
. . . .
. . . .
. . . .
. . . .
3.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经过5年努力,成功突破了世界生物前沿。(在句末加“的秘密”)
B. 专家指出,国民整体能量摄入提高是因为洋快餐、碳酸饮料及甜食摄入增加的原因。(删去“的原因”)
C. 母语就好比文化母乳,在母语的滋养下我们学会了表达、思考、交流。(语序调整为“思考、表达、交流”)
D. 习近平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在“金山银山”后加“的理念”)
3. A【解析】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的难题”。
A
. . .
4.(新题型)《蒲柳人家》中的一丈青大娘和右图漫画中的老奶奶一样,事事为孙子着想。观察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1)(跨美术)简要描述这幅漫画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位小朋友在烈日下参加军训,其中一位小朋友的奶奶心疼孙子,想方设法从院墙外伸进一把伞,一边说:“我的孙子哟,这么热还军训,别晒坏了。”一边不顾自己汗流浃背,为正在军训的孙子遮出一片阴凉。
(2)(口语训练)如果你是漫画中的孩子,你会对奶奶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奶奶,请不要给我撑伞,军训能锻炼我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对我以后的成长很有好处。天气虽然热,但我能坚持,回家吧,奶奶,您放心,我能受得了。
新题特训
5.(新题型)从小说《蒲柳人家》描写的景物和风情中,我们仿佛闻到了浓浓的乡土气息,欣赏京东北运河畔的风光,如同漫步在家乡的土地上。为此,班级举办了以“家乡美”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
(1)(口语训练)假如你是这次活动的主持人,设计一段精彩的开场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家乡人。家乡永远是养育我们的沃土,永远是塑造与陶冶我们心灵的港湾;为了加强并深化大家对家乡的全面认识,增加对家乡各方面的了解,培养我们爱家乡的情操,我们特意举办这次“家乡美”综合性学习活动。
(2)这次活动已经安排了两个活动程序,仿照它们为这次活动再设计两个活动程序。可以从历史、艺术、名胜、民俗等角度来拟写,要求结构相同、字数相同。
活动程序一:点击家乡名人
活动程序二:遍数名优特产
活动程序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程序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追寻历史渊源
欣赏地方艺术
课内精读
①何满子的爷爷,官讳已不可考。但是,如果提起他的外号,北运河两岸,古北口内外,在卖力气走江湖的人们中间,那可真是叫得山响。
②他的外号叫何大学问。
③何大学问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年轻的时候,当过义和团,会耍大刀,拳脚上也有两下子。以后,他给地主家当赶车把式,会摆弄牲口,打一手好鞭花。他这个人好说大话,自吹站在通州东门外的北运河头,抽
一个响脆的鞭花,借着水音,天津海河边上都震耳朵。他又好喝酒,脾气大,爱打抱不平,为朋友敢两肋插刀,所以在哪一个地主家都待不长。于是,他就改了行,给牲口贩子赶马;一年有七八个月出入古北口,往返于塞外和通州骡马大市之间,奔走在长城内外的古驿道上。几百匹野马,在他那一杆大鞭的管束下,乖乖地像一群温驯的绵羊。沿路的偷马贼,一听见他的鞭花在山谷间回响,急忙四散奔逃,躲他远远的。所以,他不但是赶马的,还是保镖的,牲口贩子都抢着雇他。这一来,他的架子大了,不三顾茅庐,他是不出山的;至于脚钱多少,倒在其次,要的就是刘皇叔那样的礼贤下士。
④他这个人,不知道钱是好的,伙友们有谁家揭不开锅,沿路上遇见老、弱、病、残,伸手就掏荷包,抓多少就给多少,也不点数儿;所以出一趟口外挣来的脚钱,到不了家就花个精光。
⑤在这个小村,数他走的地方多,见的世面广;他又好戴高帽儿,讲排场,摆阔气。出一趟口外,本来挣不了多少钱,而且到家之前已经花得不剩分文,但是回到村来,却要装得好像腰缠万贯;跟牲口贩子借一笔驴打滚儿,也要大摆酒筵,请他的知音相好们前来聚会,听他谈讲过五关,斩六将,云山雾罩。他这个人非常富有想象力,编起故事来,有枝有叶,有文有武,生动曲折,惊险红火。
于是,人们一半是戏谑,一半是尊敬,就给他送了个何大学问的外号。
⑥自从他被尊称为何大学问以后,他也真在学问上下起功夫来了。过去,他好听书,也会说书;在荣膺这个尊称之后,当真看起书来。他腰里常常揣着个北京老二酉堂出版的唱本,投宿住店,歇脚打尖,他就把唱本掏出来,咿咿哦哦地嘟念。遇上生字儿,不耻下问,而且舍得掏学费;谁教他一字一句,他能请这位白吃一顿酒饭。既然人称大学问,那就要打扮得斯文模样儿,于是穿起了长衫,说话也咬文嚼字。人们看见,在长城内外崇山峻岭的古驿道上,这位身穿长衫的何大学问,骑一匹光背儿马,左
肩挂一只书囊,右肩扛一杆一丈八尺的大鞭,那形象是既威风凛凛又滑稽可笑。而且,路遇文庙,他都要下马,作个大揖,上一股高香。本来,孔夫子门前早已冷落,小城镇的文庙十有八九坍塌破败,只剩下断壁残垣,埋没于蓬蒿荆棘之中,成为鸟兽栖聚之地;他这一作揖,一烧香,只吓得麻雀满天飞叫,野兔望影而逃。
6.何满子的爷爷为什么叫“何大学问”?(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何满子的爷爷貌似关公,脾气性格也像关老爷一样,侠肝义胆,仗义疏财,慷慨豁达,爱打抱不平,甘为朋友两肋插刀。同时,他善于讲故事,想象力丰富,编起故事来生动曲折,引人入胜,因此得了个“何大学问”的外号。
7. 从下面两句话中任选一句加以品析。(可从词语和句式的选用、修辞手法、描写方法和语言风格等方面任选其一来谈)(4分)【品味小说的语言】
①何大学问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
②人们看见,在长城内外崇山峻岭的古驿道上,这位身穿长衫的何大学问,骑一匹光背儿马,左肩挂一只书囊,右肩扛一杆一丈八尺的大鞭,那形象是既威风凛凛又滑稽可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①这句话继承了中国传统说唱艺术的特点,讲究押韵和对偶,多用四字句,用词造句文白相兼,读来抑扬顿挫,很有节奏感。
8.自从何满子的爷爷被尊称为“何大学问”以后,他在学问上下了哪些功夫?由此说明了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的功夫:一是看书念书,虚心求教;二是穿长衫扮斯文;三是虔诚地拜文庙。这表现出他对文明进步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渴求知识而不得的贫苦百姓的心声。
课外技法专练
——品味小说的语言
拉面王(15分)
行 云
老梅的面馆开在蝉街东头。每天一早,老梅围了围裙,案前一站,手里眼里全是活儿。他出手如电,“唰”,揪出一把饧好的面,“啪”,丢案板上,一拉一搓,成蛇样长条;一捏一甩,“啪”,拍在面案上;一抻一合,扭成大闺女辫儿,叫人眼花缭乱。没回过神,一大海碗面,盛着牛肉了,撇着芫荽、萝卜片,浮着满天星辣椒油花儿,红是红,白是白,绿是绿,香喷喷、热腾腾便撂在了你面前。麻溜儿!
传说老梅有绝活——面穿针孔,抻出细过发丝的面从针孔穿过去。多少根?说法不一。但都只是听说,没人见过。有人撺掇老梅露两手。老梅浅浅一笑:“雕虫小技,有啥看头?”
雪天。一个穿得破破烂烂的小伙儿哆嗦着站在面馆前。老梅二话没说,捞出一碗面端给他。热汤面下肚,小伙儿像换了个人,精精神神跪地上给老梅磕了头。老梅收徒了!徒弟叫红子——被一碗汤面救活的小伙儿。
寒来暑往,红子跟老梅学艺三年了。那夜,师徒俩有一场对话。
“这两天心神不宁,想啥呢?”“师父,我……”
“行了,我知道你想啥,想单干?”“嗯……”
“说实话,你那面活儿不坏。但能再跟我一年不?就一年。”红子没吭声。
老梅叹口气:“好吧。这里有笔钱,你拿去开店。记住,可别丢我的脸。”红子给老梅磕了仨响头,当夜走了。
半月后,蝉街上新开了一家“红子面馆”,店里有个新媳妇在打下手。
蝉街人念旧,还是觉得老梅的面地道,大都上他那去。后来听说,红子媳妇成天在家闹,嫌男人没出息。
某天,老梅的面馆关门歇业了。蝉街人一片惋惜声。
红子面馆生意好起来了。面馆前竟挂起了“拉面王”的牌子。蝉街人叨叨:你号称拉面王,把老梅搁哪呢?
这一天,红子当众给大伙表演了面穿针孔的绝活。老梅的绝活只是传说,而红子却当众让大家开了眼。乖乖,十根比发丝还细的拉面,顺顺当当就从小小的针眼里穿了过去,堪比魔术。这以后,大伙再没话了。
红子每天给顾客演一场面穿针孔的绝活,人气越来越旺。可细心的人发现,面馆里盛面的大海碗,不知不觉间换成了中不溜
的平底碗。
这天,生意口上,有个人走进红子的拉面馆。是老梅。吃面的人纷纷起立问候。
红子一愣,立马堆起笑脸,迎上去叫了声:“师父您来了!”
“红子,有出息啊。”老梅笑说。红子回笑:“师父见笑,都是闹着玩儿的。”
老梅径直走向水池。净了手,朝大伙说:“红子天天给大伙儿演绝活,今儿,我来替一回,算给徒儿捧个场。”
老梅一出手,馆里一下静了。他手一张,揪下一块面,一下,
两下,扯过来,拉过去。面条摆得稳、准、狠;胳膊抡得圈、柔、韧。身子在一处,精神却贯穿到了四面八方,大伙看得目瞪口呆。
突然,老梅身手骤定,好似满院欢腾的雀儿忽地归了巢。细看,老梅手擎一根绣花针,针眼里穿着根线。哪是线?分明是面!只见他捏着这根“线”轻轻一抖,哗一下抖出无数银丝。大家伙挤上前一数,我的个娘哎,不多不少,整整二十根,全在针眼里!
“神!”一片喝彩。
红子羞红了脸,“扑通”跪在了老梅的面前。
第二天,红子面馆不见了“拉面王”招牌,平底碗又换回了大海碗。
而老梅,真正的拉面王,早已飘然而去。
(有删改)
1. 根据小说情节填空。(4分)
序幕:众人神往绝活,老梅浅笑推辞;
第一幕:红子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梅仗义收徒;
第二幕:红子执意单干,老梅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幕:红子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梅歇业隐退;
第四幕:红子挂牌换碗,老梅献演绝活;
尾声:红子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梅飘然而去。
落魄求助
赠钱赠言
生意清淡
痛改前非
2.联系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认为老梅是“真正的拉面王”。(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老梅崇尚诚信。听说红子面馆的大海碗变成了平底碗之后,出现在面馆表演绝技,以此劝诫红子。②谦逊稳重,深藏不露。老梅不愿为了炫耀手艺而表演绝活。③善解人意,豁达大度。红子学艺未成就要另立门户,老梅劝说不成后还是尊重红子的决定;红子挂出“拉面王”招牌后,老梅并没有出面阻止。④心地善良,仗义。一碗热汤面救了红子,赠钱帮红子开店。⑤技艺高超。文中详细描写了老梅日常拉面和最后展示绝技的场景。⑥不贪名利(或:正直、纯朴)。当红子面馆生意不好的时候自己歇业,展示绝活获得喝彩后飘然离去。(写出四点即可)
3.结合语境,分析文中画线部分红子两次下跪所体现的不同心理。(2分)
①小伙儿像换了个人,精精神神跪地上给老梅磕了头。
②红子羞红了脸,“扑通”跪在了老梅的面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次下跪表达了红子对救命恩人的感激之情。第二次下跪表达了红子对自己行为的悔悟之情和对师父一片教诲之心的感激之情。
4. 结合选文及下列材料,说说作者用了哪些方法使人物鲜活,更具传奇色彩。(5分)【品味小说的语言】
左手伸到桌子下边,打鞋底下抠下一块泥巴。右手依然端杯饮酒,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这左手便摆弄起这团泥巴来;几个手指飞快捏弄……随后手一停,他把这泥团往桌上“叭”地一戳……这泥人真捏绝了!就赛把海张五的脑袋割下来放在桌上一般。
(选自《泥人张》)
只听咔吧一声,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
(选自《蒲柳人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作者都重视通过场面(或: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风貌;②善于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来表现人物的高超技能;③善于把多种感官相结合,写得有声有色;④善于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⑤善用口语、俗语等,使语言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⑥长短句结合,使文章语言极富节奏感。(写出五点即可)
群文阅读推荐
阅读篇目 阅读重点 阅读练习推荐
《蒲柳人家》 全书 (刘绍棠) 情节由何满子到处乱跑乱转、耳闻目睹依次串联起来,这种被称为“单线贯穿”的结构方法使人物众多而不散乱,事件繁杂而脉络明晰,较好地映现出生活的本来面目。
《燕子来时》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