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第一章 大家都来学化学
2.4 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
授课老师:your name
课堂导入
PART ONE
课堂导入
什么是元素
PART TWO
什么是元素
利用化学方法分析众多的物质,发现组成它们的基本成分—元素其实只有一百多种,就像可拼写出数十万个英文单词的字母只有26个一样。例如,水中的氧原子、二氧化碳中的氧原子、氧气中的氧原子,以及其他物质中的氧原子,其核电荷数都是8,就是核电荷数为8的一类原子,这一类原子就总称为氧元素。
元素的定义
元素是指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注意:
(1)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是是同种元素的依据。
(2)“一类原子”指的是其核电荷数相同而核内所含中子数并不一定相同的一类原子。之所以把它们归成一类,是因为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3)元素是一个描述原子种类的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原子和元素的比较
原子 元素
定义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区别 ①微观概念,表示物质的微观构成 ②既表示种类,又表示个数 ③化学反应中原子不会发生改变 ①宏观概念,表示物质的宏观组成
②只表示种类,不表示个数
③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不会发生改变
联系 只要是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就是同一种元素。原子是元素的最小单位,而元素则是原子的一个归类“集体”。即元素和原子是总体和个体的关系。
物质、元素、分子、原子关系
4.元素在地壳中和生物体细胞中的含量
生物赖以生存的元素
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PART three
元素的分类
①金属元素:汉字用“钅”字旁,汞除外,金属元素组成的单质在常温下是固体(汞为液体),金属单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如汞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
②非金属元素: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单质在常温下有固、液、气三种状态。固态的非金属单质,其元素名称常用“石”字旁,如“碳”;液态的为“氵”旁,如“溴”;气态的为“气”字头,如“氧”
元素符号的表示方法
在国际上统一采用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表示,如果几种元素名和
的第一个字母相同时,可再附加一个或两个小写字母来区别。
书写方法
(1)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如H、O、C、N、P、K等。
(2)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即“一大二小”。如:Na、Ca、Mg、Si等。
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1)表示一种元素;
(2)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如“H”可以表示的意义有:①氢元素;②一个氢原子。
对于单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其元素符号还可以表示这种单质,如“Fe”表示的意义有:①铁元素;②一个铁原子;③铁单质。
说明:在元素符号前面加数字可表示多个原子,如“3H"表示3个氢原子。
元素周期表
PART four
1829年,德国J.W.德贝赖纳在研究元素的原子量与化学性质的关系
时,发现有几个相似的元素组:①锂、钠、钾。②钙、锶、钡。
③氯、溴、碘。④硫、硒、碲。⑤锰、铬、铁。同组元素的性
质相似,中间元素的化学性质介于前后两个元素之间,它的原
子量也差不多是前后两个元素的平均值。
1862年,法国尚古多提出元素性质有周期性重复出现的规律,他
创造了一种螺旋图,将62个元素按原子量大小循序标记在绕着圆
柱体上升的螺线上,可以清楚地看出某些性质相近的元素都出现
在同一条母线上。
1864年,英国W.奥德林发表了一张比较详细的周期表,表中的元
素基本上按原子量递增的顺序排列,体现了元素性质随原子量递增会出现周期性的变化。他还在表中留下空位,认识到它们是尚未被发现但性质与同一横列元素相似的元素。
1865年,英国J.A.R.纽兰兹把当时已发现的元素按原子量大小顺序排列,发现从任意一个元素算起,每到第八个元素,就和第一个元素的性质相似,他把这个规律称为八音律。
对元素周期律的发展贡献最大的当推俄国D.I.门捷列夫和德国J.L.迈尔。门捷列夫曾经收集了许多元素性质的数据,并加以整理,在这一过程中,他紧紧抓住元素的基本特征——原子量,探索原子量与元素性质的关系。他发现,如果把所有当时已知的元素按照原子量递增的顺序排列起来,经过一定的间隔,元素的性质会呈现明显的周期性。1869年,他发表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根据元素的结构和性质,把现在已知的100多种元素按原子序数(核电荷数)科学有序地排列起来,得到的表叫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种元素都占据一格,对于每一格都包含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原子质量等内容,如图所示。
(2)元素周期表的每一横行叫做一个周期,共有7个横行即有7个周期
(3)元素周期表中共有18个纵行,其中第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其余每一纵行叫做一个族,共16个族。
元素周期表的规律
(1)元素周期表每周期(除第一周期外)开头都是金属元素,靠近尾部的是非金属元素,最后以稀有气体元素结尾。
(2)同一周期(横行)的元素的原子电子层数相同,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
(3)同一族(纵行)的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从上而下,电子层数依次递增。
元素周期表的意义
(1)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知识的重要工具
(2)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越靠近的元素性质越相似,可以启发人们在元素周期表的一定区域内寻找新物质。
单质和化合物
PART five
根据纯净物中所含元素的种类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理解:首先两者都属于纯净物,再从组成元素的种类或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分析,含有同种元素或原子的为单质,含有多种元素或原子的为化合物。
定义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如氧气(O2)、氮气(N2)、铁(Fe)等都是单质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如二氧化碳(CO2)、高锰酸钾(KMnO4)等。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纯净物为氧化物,如二氧化硫(SO2)、四氧化三铁(Fe3O4)等。
单质和化合物的比较
单质 化合物
概念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区别 由同种元素组成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
举例 氧气(O2)、氮气(N2)、铁(Fe) 高锰酸钾(KMnO4)、水(H2O)
联系 都是纯净物
氧化物和含氧化合物的关系
氧化物 含氧化合物
不同点 仅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含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相同点 都属于化合物,都含有氧元素
联系 氧化物属于含氧化合物,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各类物质间的关系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
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
混合物
纯净物
化合物
单质
氧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