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朗读辨体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悼亡诗
诗歌题材
悼亡诗
悼亡诗,一般是丈夫追悼亡妻之作。始于西晋潘岳的《悼亡诗三首》
西晋文学家潘安,美姿容。据说驾车走在路上,女人们无不为之倾倒,“皆连手萦绕,投之以果”,掷果盈车。但是,他和妻子情深意笃。二十四岁结婚,五十岁妻子不幸死亡,夫妇和睦相随二十六载。潘安悲痛之极,为她服丧一年,期满赴任作《悼亡诗三首》。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睹物思人,抚衿长叹,徘徊墓前,不忍离去,最后“挥涕强就车”,“路极悲有余”。诗中所流露的真挚、自然、深沉的夫妻之情,颇为后人赞赏,此诗广泛流传。此后,《悼亡诗》便成为丈夫哀悼亡妻的专用诗题。
诗歌题材
悼亡诗
最有名的悼亡诗
见过汹涌的大海,他方的水不值一提;
除却巫山彩云,别处的云就相形失色。
经过花丛,懒得回头一看,
半是因为修道,半是因为想你。
离思 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诗歌题材
悼亡诗
最悲情的悼亡诗
唐琬是陆游的结发妻子,情投意合,可由于陆母的干涉阻挠,黯然分手,另娶另嫁。多年后,沈园重遇。陆游怅然良久,写下一首《钗头凤》。据说,唐琬也和了一首,郁郁寡欢,不久抱憾而死。陆游自此更加重了心灵的创伤,悲悼之情始终郁积于怀,五十余年间,陆续写了多首悼亡诗。
沈园 陆游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诗歌题材
悼亡诗
最酸楚的悼亡诗
秋风吹冷,孤独的情怀有谁惦念?
看片片黄叶飞舞遮掩了疏窗,伫立夕阳下,往事追忆茫茫。
酒后小睡,春日好景正长,闺中赌赛,衣襟满带茶香。
昔日平常往事,已不能如愿以偿。
浣溪沙 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 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诗歌理解
预留问题:
学完本诗之后,可谈谈于你而言,《江城子》是最……悼亡诗?
诗歌理解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朗读思考一
1、本词题为“记梦“,上阕是写梦吗?是否删除?
2、解读上下两片主要内容
上阙:死别之痛和相思之苦――写景、记事、抒情,以白描取胜
下阙:梦见亡妻和相见之喜――写人、写事、写情,无声胜有声
时间线索:梦前――如梦――梦后
朗读上阙思考:
这十年,诗人经历了哪些难言的现实之痛?
朗读思考二
现实之痛
十年生死两茫茫
十年:恩爱夫妻,撒手永诀,时间倏忽,转瞬十年。
两茫茫:生死相隔,死者对人世是茫然无知了,而生者对逝者,也是同样的。一样的情思,一样的哀绪。
凄婉、沉痛,笼罩全篇。
现实之痛
不思量(liáng)。自难忘(wáng) 。
矛盾否?
哀思万缕,盘结于心,解不开,亦拂不去。
最平常的语言,最真实动人的描绘。
现实之痛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千里之外,没有自己相伴身边,可以想见她一人独卧泉下,该是何等的孤寂凄清。
“凄凉”一句,也可说是诗人自己因仕途坎坷、潦倒失意,因而产生的满怀悲情愁绪,无法向千里之外长眠地下的爱妻诉说,亦包括亡妻无法向千里之外的诗人诉说凄凉在内。
现实之痛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向亡妻诉说“凄凉”了:我们即使能够相见,看见我这般风尘满面、两鬓斑白的衰颓模样,也一定认不出来是我了。死生异路,怎能重逢? “纵使” 却是使感情的发展更逼近了一层,说相逢而不相识,这比之不能相逢,更加使人不堪。
现实之痛
相关背景
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十六岁的王弗结婚。王弗性格“敏而谨,慧而谦”,作为进士之女的她,一开始并没有向苏轼夸耀自己通晓诗书。每当苏轼读书的时候,她则在旁边终日不去。后来苏轼有遗忘的地方,她反倒给予提醒。好奇的苏轼问她别的书里的问题,她都能答上来,顿时让苏轼又惊又喜刮目相看。在苏轼与访客交往的时候,王弗经常立在屏风后面倾听谈话,事后告诉苏轼她对某人性情为人的总结和看法,结果无不言中,可谓苏轼绝佳的贤内助。
可惜天命无常,王弗二十七岁就去世了。这对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
相关背景
在妻子离世的十年里,苏轼与变法派的政见不合,被当权派排挤出京,先是任杭州通判,再移知密州。仕途的失意与生活的颠沛流离使他过早地容颜衰老。
“尘满面,鬓如霜。”是词人对自己外貌的简括而有特征的勾勒。其中又暗含了无限悲凉的身世之感。
小结
这十年,诗人经历了哪些难言的现实之痛?
现实之痛
丧妻之痛:生死无常,恩爱不再,知音难寻。
仕途之痛:多遭贬斥,颠沛流离,沧桑悲凉。
小结
词人在梦中梦到了什么?
梦境之情
请以第一人称苏轼的口吻进行描绘,加入想象,越细腻逼真越好。
夜来幽梦忽还乡
一“幽”字写出了梦境之缥缈朦胧。
一“忽”字写出了千里归乡之快速,亦写出了与亡妻相见之容易。太快,可见不过是一种虚幻不实的梦境。入梦是轻快的,感情却极为沉重。
梦境之情
小轩窗。正梳妆。
怎样的形象?怎样的画面?
晨起临窗梳妆,娇美可人。情态容貌,宛若当年。
小室夫妻乐景,和美温馨。历经沧桑,难忘日常。
看似梦境,实际是恩爱夫妻平居生活的生动写照。
梦境之情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为何无言?
别后种种从何说起,只有任凭泪水倾盈。
正唯“无言”,方显沉痛;正唯“无言”,才胜过了万语千言;正唯无言,才使这个梦境令人感到无限凄凉。
“此时无声胜有声”,无声之胜,全在于此。
梦境之情
朗读思考三
日有所思终夜有所梦
十年凄凉然梦中无言
那么梦醒之后呢
明月夜,短松冈。
以景结情,凄清幽独,黯然魂销
作者料想长眠地下的爱侣,年年伤逝的这个日子,为了眷恋人世、难舍亲人,该是柔肠寸断了吧?推己至人,作者设想此时亡妻一个人凄冷幽独的“明月”之夜的心境,可谓用心良苦,痴情苦心。
诗歌理解
预留问题:
学完本诗之后,可谈谈于你而言,《江城子》是最……悼亡诗?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悼亡诗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梦前:十年生死两茫茫……鬓如霜
梦中:夜来幽梦忽还乡……惟有泪千行。
梦后: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首词以“梦前——梦中——梦后”为时间线索,内容层层推进,引出梦中相遇,将“现实——梦境——现实”交织起来。题虽为记梦,实际是通过记梦来抒写对亡妻真挚的爱情和深沉的思念。
(此情无计可消除)
(此恨绵绵无绝期)
(此时无声胜有声)
层层推进,感情真挚
小结
艾治平《宋词名篇赏析》:从这首词看,苏轼追求的似是一种更高的生活情趣,是能够互通衷曲的人生知己,因此他虽写的只是个人生活范围的感伤,却不粘不滞,冰清玉洁,在悼亡词中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王方俊《唐宋词赏析》:此词通篇采用白描手法,娓娓诉说自己的心情和梦境,抒发自己对亡妻的深情。情真意切,全不见雕琢痕迹;语言朴素,寓意却十分深刻。
(1)以虚映实,虚中见实。
(2)情感真挚,以情动人。
(3)想象丰富、构思精巧
(4)语言爽快,纯系白描。
本词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