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题目:持轻物投准---“投沙包”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本课是根据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以实施“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动中学、动中思、动中健、动中乐”为主题,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根据水平二学生认知规律和身心特点,力求提高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宽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愉快、轻松、活泼中学习,掌握运动技能,从而提高身体素质。
(二)理论依据
是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及体育教学规律,在(水平一)已经学过“原地持轻物投准”的基础上,针对(水平二)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材的特点,进一步学习肩上屈肘后引,自然挥臂投准的动作方法,提高动作的协调和连贯性。
二、教材分析
投掷是(水平二)的主要教材,而”投沙包”则是投掷教材中的内容。对于(水平二)的学生来说是很有趣的体育活动;同时也是体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它在小学投掷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投掷沙包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上肢力量,促进关节、韧带及身体的发展,提高学生投掷能力,感受用力方向与物体抛出的方向的关系,为今后进一步掌握投远的方法打下良好的基础。还可以通过以创设情景教学与游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遵纪守法、顽强拼搏的良好品质以及爱国情怀。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初步了解投掷的基本动作要领与方法。且利用投击活动目标培养学生对投准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技能目标:通过创设情境“投沙包”,使学生初步掌握投掷的基本技术与方法,发展学生灵敏、协调、力量素质以及判断力、目测力和时空感,提高投掷的准确性。
(3)情感目标:通过以情景与游戏的教学,培养学生同学之间和谐相处,团结友爱,共同进步与爱国主义精神。
四、学情分析
(水平二)的学生,这一年龄阶段学生性格活泼、好动、表现欲和上进心比较强,有很好的集体荣誉感。且兴趣比较广泛,模仿能力强,喜欢玩游戏。因此,在本次课时的教学内容的设计中,根据小学生得心理合生理特征,我采用以游戏为主线,注重以情景诱导,启发,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大胆创新动作。且播放与情景相关的音乐,使学生身临其境,以使学生更加专注,积极参与到课程中。但可能由于该年龄阶段的学生正处以长身体和对各种体育活动的认识处以初级阶段的原因。虽然他们对“投掷”的动作技术已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可能由于自身上肢力量较弱的原因而影响到动作的质量。所以,我选用“沙包”作为教具,以此来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五、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肩上屈肘,肘关节向前,自然挥臂投掷。
难点; 是投的准确性。
六、教法、学法分析
(一)、教法:
(1)、情景导入发:
利用学生的好奇、喜欢听故事的心理。教师以语言叙述故事情节,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身临其境积极主动参与活动。
(2)、尝试探究法:
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回答,把宝贵的课堂时间用在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
(3)、激励评价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让学生自评、互评,教师参与其中,引导学生发现鼓励、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生活常识,沿着不同角度进行学习和思考,产生大量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4)、讲解示范法:
教师在教学中运用语言和示范动作,使学生形象、直观地看到所学的动作全貌,了解所学动作的整体形象、结构,产生初步的感性认识。
(5)、纠正错误法:在练习中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
(6)、游戏比赛法:
抓住儿童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运用游戏比赛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玩中学、赛中练,进而达到提高动作技术能力的目的。
(二)、学法
(1)、观察法:
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注意观察教师的示范动作,并能运用对比的方法对所学知识、技术进行评价、自鉴,不断矫正与改进。
(2)、模仿法:
根据小学生模仿能力强的特点,让学生认真看教师的示范动作,并模仿做出类似的动作,有助于学生掌握动作。
(3)、练习法:
学生按教师所教动作的内容和要求,反复做动作,学会自觉、积极、主动地练习,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动作的能力。
七、教学过程分析:
本次课时分为: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三个阶段进行教学。
(一)、准备部分 (10分钟)
(1)、“阅兵活动”
我首先以语言和音乐伴奏《闪闪红星》导入情景“阅兵活动”,情景中以教师扮演“长官”角色来进行队伍的调动,既而起到热身作用。
(2)、其次,进行队伍调动的同时,听教师口令进行编排好的徒手操:行进间的振臂、扩胸、体转、腹背、压腿,使学生的身体由静到动,逐步活动热身、达到热身效果。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达到热身的目的。
(二)、基本部分 (25分钟)
(1)、“袭击机枪手”
首先教师创设游戏情景:“袭击敌人高地的机枪手”,士兵(学生)接到长官(教师)命令,用手里的手榴弹(沙包)掷向敌方的机枪手(不同远度的垫子)。分组进行投手榴弹(沙包),第一组投完返回后,第二组出发,依次进行。
(2)、“打鬼子”
情景创设:“打鬼子”。士兵(学生)兵分两路藏好,鬼子(教师)从距离士兵(学生)藏身8—10米的小路走过,士兵(学生)用手榴弹(沙包)投向鬼子(教师)炸死“鬼子”,一个接着一个依次进行。看看谁是“神投手”。
设计意图:在情境中练习与发展投掷能力。
(三)、结束部分 (5分钟)
(1)、放松舞蹈—舞蹈步
情景创设:“终于把敌人赶出我们的国土了,太高兴了,让我们手拉着手跳舞庆祝吧!”。
(2)、课堂小结
教师根据课堂情况进行总结。
(3)、师生再见!
设计意图:为了消除激烈紧张运动疲劳,调节心情,使身体得到恢复。
(八)、教学效果预计:(有待证实)
本次课从开始就以情景导入、游戏等教学方法进行,充分的调动学生参与到课程来。且以游戏来进行教学,学生可能更加喜欢、更加乐于参与其中。使课堂气氛很活跃,学习效果会更好。练习密度30℅-35℅,平均脉搏130次-135次∕分,最高脉搏145-160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