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纪念白求恩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理解文章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3.学习夹叙夹议、叙议结合的写法。
4.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文章内容,理解文章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难点:学习夹叙夹议、叙议结合的写法。
【教学方法】
自主 合作 探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1.学习第四自然段。
2.探究夹叙夹议的写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复习第一课时内容导入
新课讲授:
一、学习第四自然段
1.朗读第4自然段,思考:
(1)作者回忆了同白求恩同志的交往,写了哪些内容?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明确:作者按时间顺序先后写出两人的会面和通信。
(2)“只见过一面”的“只”字流露出怎样的心情?“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说明了什么?
明确:“只”表达了一种遗憾之情。“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见白求恩同志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袖那种倾心的热爱和忠诚。
(3)“我是很悲痛的”可以改成“我很悲痛”吗?为什么?
明确:不行。“是”在这里有强调作用,语气很沉重,朴实地表达了一种沉痛哀悼的心情。
(4)“从这点出发,……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五个短语“一个……的人”组成排比形式,是从哪几个角度来说的?有什么表达效果?
“高尚”指人格,“纯粹”指品质;“有道德”指修养;“脱离了低级趣味”指志趣;“有益于人民”指人生意义。从人格、品质、修养、志趣、人生意义五个方面把“这点精神”表现得更具体,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同志对这种真正共产主义战士崇高精神的赞美,也寄托了对更多的共产主义新人的殷切希望,给人以巨大的鼓舞力量。从语言形式上讲,这组排比短语一气呵成,语势贯通,加强了文章的逻辑力量。
2.朗读这组排比句,五个句子语气要越来越高昂,读出激情,达到背诵的目的。
二、合作探究
1.本文运用了夹叙夹议、叙议结合的写法。“叙”即告诉别人一件事,“议”即表达作者对人、事或物的看法、见解和主张。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夹叙夹议、叙议结合的写法。
明确:第一段:先叙后议。“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不幸以身殉职”是记叙,其余是议论。先通过叙事,写出他的这种做法就是国际主义,接着提出观点,然后再引用列宁主义的观点论述白求恩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这样的叙议结合很好地论证了自己的观点。
第二段:夹叙夹议。先高度概括白求恩精神的具体表现,后号召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先联系“不少的人”的表现,后分析“不少的人”的实质;先转述从前线回来的人对白求恩的评价,后号召学习他的精神。
第三段:先叙后议。“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是记叙,其余是议论。先简叙白求恩对技术的钻研和医术的高明,然后联系两种“一班人”给以批评教育。
第四段:先叙后议。“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我是很悲痛的”是记叙,其余是议论。先叙述自己与白求恩的交往,然后分析和强调学习白求恩的意义。
2.讨论:夹叙夹议、叙议结合有什么好处?
明确:叙为议提供了事实依据,使立论有根有据,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又能使读者由表及里地认识白求恩同志,使读者懂得向白求恩同志学习什么,为什么要向他学习。
三、拓展延伸
1.白求恩纪念歌(朱子奇)
秋风吹着细雨,延水奏着哀曲。从遥远的五台山,传来了悲痛的消息。我们用无边的哀悼,来纪念您!这里——河边的石头,山上的野草,也在为您流泪。但是,亲爱的白求恩大夫,您静静地安息吧!在您的后面,全世界被压迫的兄弟,已经起来了,我们将追随您的光辉,高举新医学的旗帜,向白求恩开辟的道路,勇往直前!
课堂练习
1.下列有关各句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分析:这个句子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B. 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分析:这个句子中“没有一个不”表达了肯定的意思。
C.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分析:运用对比手法,严厉批评了“不少的人”,指出了向白求恩学习的必要性。
D. 这就是我们的国际主义,这就是我们用以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分析:运用反复手法,突出表明“我们的国际主义”是“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是有着鲜明的针对性的。
2. 下面对选文的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选文整体上是总—分—总的结构,以说理为主,兼叙述和抒情,是纪念文章的典范之作。
B. 第②段对白求恩既有正面介绍,又有侧面介绍。“从前线回来的人”和“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对白求恩同志的佩服和感动就是正面介绍。
C. 第③段毛泽东号召大家学习白求恩对技术精益求精的态度,意在说明作为一名革命者,单纯讲政治是不够的,还要专心业务,精研技术。
D. 第④段先记叙同白求恩的交往,后从“我”的心情推及到大家的心情,从而自然过渡到论述学习白求恩精神的意义。
3. 阅读材料,仿照示例,至少运用课文中的一个成语为白求恩同志写一段颁奖词。(100字左右)
材料 白求恩(1890—1939),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胸外科医师。1936年德意法西斯侵犯西班牙时,他曾经亲赴前线为反法西斯的西班牙人民服务。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爆发,他率领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于1938年初来到中国,3月底到达延安,不久赴晋察冀边区,在那里工作了一年多。在一次为伤员施行急救手术时受到感染,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唐县病逝。
示例——感动中国人物:吴孟超(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的颁奖词:
60年前,他搭建了第一张手术台,到今天也没有离开。手中一把刀,游刃肝胆,依然精准;心中一团火,守着誓言,从未熄灭。他是不知疲倦的老马,要把病人一个一个驮过河。
参考答案
1.A(句子运用的是设问的修辞手法,而不是反问。)
2.B(第②段对白求恩既有正面介绍,又有侧面介绍。“从前线回来的人”和“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对白求恩同志的佩服和感动就是侧面介绍。)
3. 示例:他是一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是一个真正忘我付出的人,也是一个对技术精益求精的良医。他把手术刀当作武器,用生命谱写出一部动人的传奇,中国人民永不会把他忘记。(首先要写出人物的事迹和贡献,然后要有对人物的评价,注意是“颁奖词”语言要有文采简明、流畅。)
课堂小结:
本文是毛泽东为悼念白求恩而作的。作者深刻地分析了白求恩的精神品质,作者把对白求恩精神的评价提到共产主义精神的高度,并且把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分析为国际主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技术精益求精和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赋予白求恩精神深刻而丰富的内涵,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精神。
作业布置:
1.背诵文章结尾的排比句。
2.用文中几个成语造句。
【板书设计】
国际主义精神
学习白求恩的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共产主义精神 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课后反思】
《纪念白求恩》是一篇时政性很强的悼念文章,文中情理相融,事理统一;同时也是一篇以说理为主的议论文。文章叙议结合,叙而简约,议而精辟。学生首次接触议论这种表达方式,在理解文章难点时还有些困难,今后还须多练习。
1纪念白求恩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理解文章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3.学习夹叙夹议、叙议结合的写法。
4.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文章内容,理解文章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难点:学习夹叙夹议、叙议结合的写法。
【教学方法】
自主 合作 探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扫除字词障碍,熟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重点学习二三自然段。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白求恩的相关视频导入。
新课讲授:
一、作者常识
1.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诗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主要作品:《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毛泽东诗词》。
2.背景链接
尔曼 白求恩(1889-1939),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师。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受加拿大共产党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于1938年初来到中国,经延安到达晋察冀边区。1939年10月,白求恩在前线医院医治伤员时,手指感染中毒,由于他坚持工作,肘关节又发生转移性脓疡,于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省唐县逝世。白求恩逝世一个月后的12月21日,毛泽东同志题写了挽词:“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精神,学习他的牺牲精神、责任心与工作热情。”同时,写下了《纪念白求恩》这篇高度概括、逻辑性强的纪念性文章。
二、初读感知
1.播放课文范读
要求:听准字音,把握感情。
殉职(xùn) 狭隘(ài) 热忱(chén) 派遣(qiǎn) 鄙视(bǐ)
麻木不仁:原意是肢体麻木,感觉不灵。这里指缺乏政治敏感和政治热情,对集体和人民利益不关心。
拈(niān)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易的,害怕繁重的。
精益求精:好了还要更好。
见异思迁: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这里指不安心工作,事业心不强。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各段的重点句,并归纳每个段落的主要内容。
第一段: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
第二段: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第三段:赞扬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第四段: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3.各段要点之间的联系是怎样的?
明确:这四个要点都是共产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文章从四个方面阐述了白求恩同志的共产主义精神,并号召全党向他学习这种真正的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三、重点研读
1.自由朗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完成表格
白求恩 不少的人和一班人
对工作
对人民
对技术
2.文章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对比,作用:首先通过正反对比,白求恩的高贵品质显得更加突出,更加难能可贵;其次,通过对比显示出了我们有些同志与白求恩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更加有力地证明了学习白求恩的必要性。
课堂练习
1. 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狭隘(yì) 热忱(chén) 微不足道(wēi)
B. 极端(duān) 脱离(tuō) 拈轻怕重(zhān)
C. 殉职(xùn) 鄙薄(báo) 漠不关心(mò)
D. 实践(jiàn) 派遣(qiǎn) 见异思迁(qiān)
2. 在下面文段的横线上选填恰当的称呼。
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______,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______的治疗和亲眼看过______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______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A. 白求恩同志 B. 白求恩 C. 白求恩医生
3.下列句子中下划线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们在工作中要勇挑重担,一味地拈轻怕重,只会让我们止步不前,毫无出头之日。
B. 人们在事故中表现出来的这种麻木不仁、见死不救的态度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C. 学习不能囫囵吞枣,应该精益求精,只有这样,才能在攀登知识的高峰上更上一层楼。
D. 我们在为远大理想奋斗的过程中,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见异思迁,矢志不移。
参考答案
1. D(A“隘”应读作“ài”。B“拈”应读作“niān”。C“薄”应读作“bó”。)
2.B C C A(第一空,转述从前线回来的人说的话,直称“白求恩”;第二、三空,就从事医疗工作而言,人们则称之为“白求恩医生”;第四空,从其作为共产党员来说,则称“白求恩同志”,突出他与中国人民的亲密无间和共产主义战士的身份。)
3.D(见异思迁: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用在此处不符合语境。褒贬误用。)
作业布置:熟读课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