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4 自然灾害 同步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4 自然灾害 同步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4.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9-09-06 14:50:28

文档简介

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4 自然灾害 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2017八上·江津月考)有关我国自然灾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我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
B.洪涝多发生在北方地区
C.我国的自然灾害种类多且分布广
D.我国的西南地区多地震
【答案】B
【知识点】我国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
【解析】【分析】我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A正确;洪涝多发生在南方地区,B错误;我国的自然灾害种类多且分布广,C正确;由于我国西南地区处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多火山地震,D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有关我国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点,理解答题即可。
2.(2016八上·诸城月考)下列地区最易受到寒潮影响的地区是(  )
A.内蒙古高原 B.四川盆地 C.青藏高原 D.云贵高原
【答案】A
【知识点】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解析】【分析】北方靠近寒潮的发源地,寒冷的寒潮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所以,受寒潮影响时间最长、影响强度最大的应该是位置最北的地区。四个选项中,内蒙古自治区是最北的地区。故选:A。
【点评】受寒潮影响时间最长、影响强度最大的应该是位置最北的地区。此题主要考查寒潮对我国的影响。
3.(2016八上·惠来期中)造成狂风和特大暴雨的自然灾害是(  )
A.寒潮 B.台风 C.地震 D.冰雹
【答案】B
【知识点】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解析】【分析】台风是发源于热带洋面的大气涡旋,台风过境时,通常出现狂风暴雨天气,台风一般影响我国的广东、台湾、福建、海南等省区。
故选:B。
【点评】依据台风带来的灾害性天气来解答此题。
4.(2015八上·孟津期中)滑坡和泥石流灾害主要发生在(  )
A.东南沿海地区 B.西南地区、中部内陆地区
C.东北地区、西南地区 D.华北地区
【答案】B
【知识点】我国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解析】【分析】我国西南部地区和中部内陆地区,地形起伏较大,加上降雨量相对较多而且集中,雨水侵蚀增加了滑坡的下滑力,同时雨水会腐蚀岩石,在压力作用下逐渐产生裂缝,形成不稳定的区域,因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频发.
故选:B.
【点评】山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常见自然灾害有山洪、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在山区开发利用过程中,要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把经济活动强度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预防和控制自然灾害的发生.
5.(2018八上·临川期末)下列自然灾害①沙尘暴、②赤潮、③水土流失、④土地荒漠化、⑤地震、⑥泥石流、⑦火山喷发等与乱垦滥伐相关的是(  )
A.①②③⑥ B.①③④⑥ C.②⑤⑥⑦ D.②③④⑥
【答案】B
【知识点】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我国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我国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解析】【分析】与乱垦滥伐相关的灾害有:沙尘暴、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泥石流,赤潮是与水污染有关,地震与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运动,与乱垦乱伐植被无关。目前我国对林地的管理与利用不尽合理,滥伐森林的问题仍然严重。为了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林地资源,加快国土绿化,要切实执行“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的林业方针,严禁滥伐、盗伐森林。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发生,属于理解记忆类知识点,把握相应的课本知识是答题的基础。
6.(2019八上·凤山期末)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是(  )
A.地形复杂多样
B.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都很大
C.处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D.过度砍伐森林和开垦草地
【答案】B
【知识点】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解析】【分析】我国季风气候显著,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都很大,因此水旱灾害频繁发生。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夏季风的进退影响到中国大陆东部雨带的推移。每年4月开始,雨带大致由南向北推移,9月后由北向南撤退.因而,中国南方的雨季比北方早,比北方长.夏季风与雨带进退的“失常”,往往会造成旱涝灾害.雨带如果推进迟缓,久久徘徊在南方,会导致“南涝北旱”;如果推进迅速,且在北方滞留时间长,则容易出现“北涝南旱”的局面.。
7.(2019八上·长春期末)读下图,我国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  )
A.东北地区 B.西南地区
C.西北地区 D.东南沿海地区
【答案】D
【知识点】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解析】【分析】解:台风是夏秋季节影响我国的一种气象灾害,主要影响的地区是东南沿海地区,常常带来狂风、暴雨。
故答案为:D
【点评】台风是产生于热带洋面上的一种强烈热带气旋。台风过境常伴随着大风和暴雨或特大暴雨等强对流天气。我国东南沿海每年受台风影响较大,台风到来之前要做好防范准备,及时撤离到安全地带。
8.(2019八上·牡丹江期末)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有(  )
A.洪涝、干旱、地震 B.泥石流、洪涝、寒潮
C.地震、滑坡、泥石流 D.台风、滑坡、地震
【答案】C
【知识点】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解析】【分析】解: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地震、滑坡、泥石流。
故答案为:C
【点评】自然灾害,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有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其中由于夏季风的影响,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是旱涝灾害。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我国南方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北方容易发生旱灾,西南地区容易发生泥石流和地震,东南沿海容易发生地震。
9.(2019八上·鸡西期末)灾害来临时,下列采取的措施,可取的是(  )
A.发生地震时,迅速跳楼逃生 B.台风来临时,关闭窗户
C.发生泥石流时,向山坡下跑 D.干旱灾害时,减少饮用水
【答案】B
【知识点】我国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
【解析】【分析】当地震发生时,千万不跳楼,跳楼有摔死的危险,躲在狭窄的空间里,或是躲在桌子下面,故A叙述错误;台风来临时,渔船进港避风,在家关好门窗,故B叙述正确;当发生泥石流时,应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故C叙述错误;干旱灾害时,主意节约用水,不能减少饮水量,故D叙述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发现泥石流后,要马上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一边的山坡上面爬,绝对不能向泥石流的流动方向走。台风期间,尽量不要外出行走,倘若不得不外出时,应弯腰将身体紧缩成一团,并且要穿好雨衣,戴好雨帽,或者戴上头盔。要尽可能抓住墙角、栅栏、柱子或其他稳固的固定物行走。地震时应不要惊慌,要迅速撤到空旷地。如果来不及离开房屋时,要迅速进入到厕所、厨房或墙角位置,或马上找支撑物躲避,如桌子、床等,应两手抱头躲到墙角。
10.(2019七上·柳州期末) 2018年9月16日17时前后,台风“山竹”在我国广东省江门市台山沿海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到14级,据此回答小题。
(1)如图中能够表示台风登陆时,天气状况的天气符号有(  )
A.①③⑥ B.①⑤⑦ C.②④⑥ D.④⑤⑦
(2)在我国台风多发的季节是(  )
A.春夏季 B.夏秋季 C.秋冬季 D.全年
(3)如果你在海边度假时接到台风预警,应该(  )
A.尽量不要外出 B.住在海边帐篷里
C.照常下海游泳 D.启程到山区远足
【答案】(1)D
(2)B
(3)A
【知识点】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天气预报和天气符号;我国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
【解析】【分析】(1)在天气预报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符号,这些符号是用来表示天气状况的,它们都有特定的含义。台风来临时,会伴有暴雨或大暴雨以及大风等恶劣天气;读图可知,图中④大雨、⑤台风及其中心、⑦八级大风能够表示台风登陆时天气状况的天气符号,D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2)台风主要影响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范围可从最南的海南省一直沿伸到东北地区的辽宁、吉林和黑龙江。影响较大的省份有:台湾、福建、浙江、上海、广东、海南、江西。台风常发生在夏秋季节。根据题意故答案为:B。(3)气候复杂多样,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台风是极猛烈的热带气旋。主要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如福建、广东、台湾等。如果你在海边度假时接到台风预警,应该尽量不要外出。故答案为:A。
【点评】(1)天气符号是代表各种天气现象、云状、天空状况等的专用符号,包括供观测记录使用的天气现象符号和供媒体传播使用的天气图形符号。掌握常见的天气符号代表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日常的气象状况,以此来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
(2)台风发源于热带海面,那里温度高,大量的海水被蒸发到了空中,形成一个低气压中心。随着气压的变化和地球自身的运动,流入的空气也旋转起来,形成一个逆时针旋转的空气漩涡,这就是热带气旋。只要气温不下降,这个热带气旋就会越来越强大,最后形成了台风。我国台风多发于夏秋季节,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很大危害。
(3)台风造成的灾害有狂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等。暴雨来势猛,强度大,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极易造成涝灾。短时间高强度的降水可引起严重地质灾害,江湖泛滥、水库崩溃,冲毁道路,造成交通的中断、水电供应中断,工厂、民居损毁和人员伤亡等。台风挟带狂风不仅来势凶猛,且持续时间较长,造成破坏力极大。台风登陆会造成严重的风暴潮灾害,可淹没岛屿、冲毁堤防、涌入内陆,可使数十万人瞬息之间惨遭灭顶之灾。
二、综合题
11.(2018八下·钦州月考)下图示意我国西部地区沙尘暴天气系统分布,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沙尘暴多发于冬春季节,此时西北和北方地区降水   ,地表土质干燥松散,当大风刮过时,将大量沙尘卷入空中,形成沙尘暴天气。
(2)沙尘暴是在   季风的影响下形成,其分布地区主要是   气候(填气候类型)。
(3)图中数字所示的四大牧区中,未受到沙尘暴影响的是   牧区(填序号),该牧区特有的动物是   。
(4)北方路径经过   高原和   高原,由于   等治沙措施效果显著,影响华北地区的沙尘次数总体上呈减少趋势。
【答案】(1)少
(2)冬;温带大陆性
(3)①;牦牛
(4)内蒙古;黄土;“三北”防护林
【知识点】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解析】【分析】⑴沙尘暴多发于冬春季节,是因为此时西北地区降水少,地表土质干燥,缺乏植被保护,容易被风侵蚀和搬运形成沙尘暴;
⑵沙尘暴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在西北地区降水稀少,土质干燥松散,在大风的作用下,将其吹入空中,也就是因为这类地区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的原因;
⑶从图上所示的四大牧区来看,只有西藏牧区没有受到沙尘暴的影响,因西藏牧区所处的海拔高,并且在冬春季时,我国绝大部分地方吹的是西北风,所以西藏牧区受的影响较小。
⑷从图上可以看出,北方路径从蒙古吹进我国以后,最先到达的地方就是内蒙古的西部,也就是内蒙古高原,而再南下吹到黄土高原,由于我国多年前开始加强西北、华北、东北的防护林建设,已初见成效,所以目前华北地区的沙尘暴次数也在减少。
【点评】由于人口的过快增长,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土地沙漠化,使得沙地面积增加,在冬春季节时,北方强冷空气带来大风,加上西北的北方地区降水少,地表土质干燥松散,当大风过境时,将大量的沙尘卷入空中,形成沙尘暴天气。西藏牧区最有代表性的特有动物就是牦牛,因牦牛耐寒,牦牛产区地势高峻,地形复杂,气候寒冷潮湿,空气稀薄。牦牛能充分利用高寒草地牧草资源,在空气稀薄、牧草生长期短、寒冷、枯草期长的恶劣环境下生活,繁衍后代,并为当地牧民提供奶、肉、毛、役力、燃料等生产、生活资料,是当地人民的生活和经济主要来源。
12.(2017八上·乌兰月考)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材料二:我国泥石流分布略图。
(1)下列属于引发泥石流灾害的人为原因是(  )
①位于狭长的山谷之中
②植被破坏严重
③突发强降雨
④大规模的水电开发
⑤耕地的扩展
⑥大规模的交通建设、城镇扩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②④⑤⑥
(2)泥石流主要发生地区从①   (山脉)到②   (山脉),经A   省的西部、四川、B省   (简称),到西藏东部一带。
(3)由图可知,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我国地势的第   级阶梯。
(4)图中③是   高原,   (河流)的中游流经该地形区。④   盆地是泥石流多发地区之一。
(5)以下应对不同自然灾害的做法,合理的是(  )
A.突发地震时,应躲在高大建筑物下
B.突遇洪水时,要往低的地方疏散
C.遇到泥石流时,要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向高处跑
D.收到寒潮警报,无需做好防寒保暖准备
【答案】(1)D
(2)太行山;秦岭;湖北;云(滇)
(3)二
(4)黄土;黄河;四川
(5)C
【知识点】中国的行政区划;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界、各阶梯内主要地形类型;我国的地形类型及其分布;我国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
【解析】【分析】(1)图示地区泥石流严重的人为原因是由于植被破坏严重,大规模的水电开发,耕地的扩展和大规模的交通建设、城镇扩展,故选D。
(2)泥石流主要发生地区从①代表的太行山到②表示的秦岭,经A代表的湖北省,四川省和B代表的云南省至西藏自台区东部一带。
(3)由图可知,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我国太行山以西,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二阶梯。
(4)图中③是黄土高原,黄河的中游流经此地,④代表的四川盆地是泥石流多发地区。
(5)突发地震时的应急措施,不能躲在高大建筑物下,A不符合题意;突遇洪水时,要往高处疏散,B不符合题意;遇到泥石流时,要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向高处跑,C符合题意;收到寒潮警报,需要做好防寒保暖准备,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D;(2)太行山;秦岭;湖北;云(滇);(3)二;(4)黄土;黄河;四川;(5)C。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省区、地形区的位置及泥石流发生的地区及原因分析,结合地图答题较好,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1 / 1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4 自然灾害 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2017八上·江津月考)有关我国自然灾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我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
B.洪涝多发生在北方地区
C.我国的自然灾害种类多且分布广
D.我国的西南地区多地震
2.(2016八上·诸城月考)下列地区最易受到寒潮影响的地区是(  )
A.内蒙古高原 B.四川盆地 C.青藏高原 D.云贵高原
3.(2016八上·惠来期中)造成狂风和特大暴雨的自然灾害是(  )
A.寒潮 B.台风 C.地震 D.冰雹
4.(2015八上·孟津期中)滑坡和泥石流灾害主要发生在(  )
A.东南沿海地区 B.西南地区、中部内陆地区
C.东北地区、西南地区 D.华北地区
5.(2018八上·临川期末)下列自然灾害①沙尘暴、②赤潮、③水土流失、④土地荒漠化、⑤地震、⑥泥石流、⑦火山喷发等与乱垦滥伐相关的是(  )
A.①②③⑥ B.①③④⑥ C.②⑤⑥⑦ D.②③④⑥
6.(2019八上·凤山期末)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是(  )
A.地形复杂多样
B.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都很大
C.处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D.过度砍伐森林和开垦草地
7.(2019八上·长春期末)读下图,我国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  )
A.东北地区 B.西南地区
C.西北地区 D.东南沿海地区
8.(2019八上·牡丹江期末)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有(  )
A.洪涝、干旱、地震 B.泥石流、洪涝、寒潮
C.地震、滑坡、泥石流 D.台风、滑坡、地震
9.(2019八上·鸡西期末)灾害来临时,下列采取的措施,可取的是(  )
A.发生地震时,迅速跳楼逃生 B.台风来临时,关闭窗户
C.发生泥石流时,向山坡下跑 D.干旱灾害时,减少饮用水
10.(2019七上·柳州期末) 2018年9月16日17时前后,台风“山竹”在我国广东省江门市台山沿海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到14级,据此回答小题。
(1)如图中能够表示台风登陆时,天气状况的天气符号有(  )
A.①③⑥ B.①⑤⑦ C.②④⑥ D.④⑤⑦
(2)在我国台风多发的季节是(  )
A.春夏季 B.夏秋季 C.秋冬季 D.全年
(3)如果你在海边度假时接到台风预警,应该(  )
A.尽量不要外出 B.住在海边帐篷里
C.照常下海游泳 D.启程到山区远足
二、综合题
11.(2018八下·钦州月考)下图示意我国西部地区沙尘暴天气系统分布,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沙尘暴多发于冬春季节,此时西北和北方地区降水   ,地表土质干燥松散,当大风刮过时,将大量沙尘卷入空中,形成沙尘暴天气。
(2)沙尘暴是在   季风的影响下形成,其分布地区主要是   气候(填气候类型)。
(3)图中数字所示的四大牧区中,未受到沙尘暴影响的是   牧区(填序号),该牧区特有的动物是   。
(4)北方路径经过   高原和   高原,由于   等治沙措施效果显著,影响华北地区的沙尘次数总体上呈减少趋势。
12.(2017八上·乌兰月考)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材料二:我国泥石流分布略图。
(1)下列属于引发泥石流灾害的人为原因是(  )
①位于狭长的山谷之中
②植被破坏严重
③突发强降雨
④大规模的水电开发
⑤耕地的扩展
⑥大规模的交通建设、城镇扩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②④⑤⑥
(2)泥石流主要发生地区从①   (山脉)到②   (山脉),经A   省的西部、四川、B省   (简称),到西藏东部一带。
(3)由图可知,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我国地势的第   级阶梯。
(4)图中③是   高原,   (河流)的中游流经该地形区。④   盆地是泥石流多发地区之一。
(5)以下应对不同自然灾害的做法,合理的是(  )
A.突发地震时,应躲在高大建筑物下
B.突遇洪水时,要往低的地方疏散
C.遇到泥石流时,要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向高处跑
D.收到寒潮警报,无需做好防寒保暖准备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我国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
【解析】【分析】我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A正确;洪涝多发生在南方地区,B错误;我国的自然灾害种类多且分布广,C正确;由于我国西南地区处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多火山地震,D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有关我国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点,理解答题即可。
2.【答案】A
【知识点】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解析】【分析】北方靠近寒潮的发源地,寒冷的寒潮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所以,受寒潮影响时间最长、影响强度最大的应该是位置最北的地区。四个选项中,内蒙古自治区是最北的地区。故选:A。
【点评】受寒潮影响时间最长、影响强度最大的应该是位置最北的地区。此题主要考查寒潮对我国的影响。
3.【答案】B
【知识点】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解析】【分析】台风是发源于热带洋面的大气涡旋,台风过境时,通常出现狂风暴雨天气,台风一般影响我国的广东、台湾、福建、海南等省区。
故选:B。
【点评】依据台风带来的灾害性天气来解答此题。
4.【答案】B
【知识点】我国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解析】【分析】我国西南部地区和中部内陆地区,地形起伏较大,加上降雨量相对较多而且集中,雨水侵蚀增加了滑坡的下滑力,同时雨水会腐蚀岩石,在压力作用下逐渐产生裂缝,形成不稳定的区域,因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频发.
故选:B.
【点评】山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常见自然灾害有山洪、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在山区开发利用过程中,要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把经济活动强度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预防和控制自然灾害的发生.
5.【答案】B
【知识点】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我国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我国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解析】【分析】与乱垦滥伐相关的灾害有:沙尘暴、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泥石流,赤潮是与水污染有关,地震与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运动,与乱垦乱伐植被无关。目前我国对林地的管理与利用不尽合理,滥伐森林的问题仍然严重。为了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林地资源,加快国土绿化,要切实执行“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的林业方针,严禁滥伐、盗伐森林。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发生,属于理解记忆类知识点,把握相应的课本知识是答题的基础。
6.【答案】B
【知识点】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解析】【分析】我国季风气候显著,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都很大,因此水旱灾害频繁发生。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夏季风的进退影响到中国大陆东部雨带的推移。每年4月开始,雨带大致由南向北推移,9月后由北向南撤退.因而,中国南方的雨季比北方早,比北方长.夏季风与雨带进退的“失常”,往往会造成旱涝灾害.雨带如果推进迟缓,久久徘徊在南方,会导致“南涝北旱”;如果推进迅速,且在北方滞留时间长,则容易出现“北涝南旱”的局面.。
7.【答案】D
【知识点】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解析】【分析】解:台风是夏秋季节影响我国的一种气象灾害,主要影响的地区是东南沿海地区,常常带来狂风、暴雨。
故答案为:D
【点评】台风是产生于热带洋面上的一种强烈热带气旋。台风过境常伴随着大风和暴雨或特大暴雨等强对流天气。我国东南沿海每年受台风影响较大,台风到来之前要做好防范准备,及时撤离到安全地带。
8.【答案】C
【知识点】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解析】【分析】解: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地震、滑坡、泥石流。
故答案为:C
【点评】自然灾害,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有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其中由于夏季风的影响,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是旱涝灾害。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我国南方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北方容易发生旱灾,西南地区容易发生泥石流和地震,东南沿海容易发生地震。
9.【答案】B
【知识点】我国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
【解析】【分析】当地震发生时,千万不跳楼,跳楼有摔死的危险,躲在狭窄的空间里,或是躲在桌子下面,故A叙述错误;台风来临时,渔船进港避风,在家关好门窗,故B叙述正确;当发生泥石流时,应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故C叙述错误;干旱灾害时,主意节约用水,不能减少饮水量,故D叙述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发现泥石流后,要马上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一边的山坡上面爬,绝对不能向泥石流的流动方向走。台风期间,尽量不要外出行走,倘若不得不外出时,应弯腰将身体紧缩成一团,并且要穿好雨衣,戴好雨帽,或者戴上头盔。要尽可能抓住墙角、栅栏、柱子或其他稳固的固定物行走。地震时应不要惊慌,要迅速撤到空旷地。如果来不及离开房屋时,要迅速进入到厕所、厨房或墙角位置,或马上找支撑物躲避,如桌子、床等,应两手抱头躲到墙角。
10.【答案】(1)D
(2)B
(3)A
【知识点】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天气预报和天气符号;我国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
【解析】【分析】(1)在天气预报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符号,这些符号是用来表示天气状况的,它们都有特定的含义。台风来临时,会伴有暴雨或大暴雨以及大风等恶劣天气;读图可知,图中④大雨、⑤台风及其中心、⑦八级大风能够表示台风登陆时天气状况的天气符号,D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2)台风主要影响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范围可从最南的海南省一直沿伸到东北地区的辽宁、吉林和黑龙江。影响较大的省份有:台湾、福建、浙江、上海、广东、海南、江西。台风常发生在夏秋季节。根据题意故答案为:B。(3)气候复杂多样,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台风是极猛烈的热带气旋。主要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如福建、广东、台湾等。如果你在海边度假时接到台风预警,应该尽量不要外出。故答案为:A。
【点评】(1)天气符号是代表各种天气现象、云状、天空状况等的专用符号,包括供观测记录使用的天气现象符号和供媒体传播使用的天气图形符号。掌握常见的天气符号代表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日常的气象状况,以此来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
(2)台风发源于热带海面,那里温度高,大量的海水被蒸发到了空中,形成一个低气压中心。随着气压的变化和地球自身的运动,流入的空气也旋转起来,形成一个逆时针旋转的空气漩涡,这就是热带气旋。只要气温不下降,这个热带气旋就会越来越强大,最后形成了台风。我国台风多发于夏秋季节,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很大危害。
(3)台风造成的灾害有狂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等。暴雨来势猛,强度大,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极易造成涝灾。短时间高强度的降水可引起严重地质灾害,江湖泛滥、水库崩溃,冲毁道路,造成交通的中断、水电供应中断,工厂、民居损毁和人员伤亡等。台风挟带狂风不仅来势凶猛,且持续时间较长,造成破坏力极大。台风登陆会造成严重的风暴潮灾害,可淹没岛屿、冲毁堤防、涌入内陆,可使数十万人瞬息之间惨遭灭顶之灾。
11.【答案】(1)少
(2)冬;温带大陆性
(3)①;牦牛
(4)内蒙古;黄土;“三北”防护林
【知识点】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解析】【分析】⑴沙尘暴多发于冬春季节,是因为此时西北地区降水少,地表土质干燥,缺乏植被保护,容易被风侵蚀和搬运形成沙尘暴;
⑵沙尘暴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在西北地区降水稀少,土质干燥松散,在大风的作用下,将其吹入空中,也就是因为这类地区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的原因;
⑶从图上所示的四大牧区来看,只有西藏牧区没有受到沙尘暴的影响,因西藏牧区所处的海拔高,并且在冬春季时,我国绝大部分地方吹的是西北风,所以西藏牧区受的影响较小。
⑷从图上可以看出,北方路径从蒙古吹进我国以后,最先到达的地方就是内蒙古的西部,也就是内蒙古高原,而再南下吹到黄土高原,由于我国多年前开始加强西北、华北、东北的防护林建设,已初见成效,所以目前华北地区的沙尘暴次数也在减少。
【点评】由于人口的过快增长,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土地沙漠化,使得沙地面积增加,在冬春季节时,北方强冷空气带来大风,加上西北的北方地区降水少,地表土质干燥松散,当大风过境时,将大量的沙尘卷入空中,形成沙尘暴天气。西藏牧区最有代表性的特有动物就是牦牛,因牦牛耐寒,牦牛产区地势高峻,地形复杂,气候寒冷潮湿,空气稀薄。牦牛能充分利用高寒草地牧草资源,在空气稀薄、牧草生长期短、寒冷、枯草期长的恶劣环境下生活,繁衍后代,并为当地牧民提供奶、肉、毛、役力、燃料等生产、生活资料,是当地人民的生活和经济主要来源。
12.【答案】(1)D
(2)太行山;秦岭;湖北;云(滇)
(3)二
(4)黄土;黄河;四川
(5)C
【知识点】中国的行政区划;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界、各阶梯内主要地形类型;我国的地形类型及其分布;我国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
【解析】【分析】(1)图示地区泥石流严重的人为原因是由于植被破坏严重,大规模的水电开发,耕地的扩展和大规模的交通建设、城镇扩展,故选D。
(2)泥石流主要发生地区从①代表的太行山到②表示的秦岭,经A代表的湖北省,四川省和B代表的云南省至西藏自台区东部一带。
(3)由图可知,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我国太行山以西,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二阶梯。
(4)图中③是黄土高原,黄河的中游流经此地,④代表的四川盆地是泥石流多发地区。
(5)突发地震时的应急措施,不能躲在高大建筑物下,A不符合题意;突遇洪水时,要往高处疏散,B不符合题意;遇到泥石流时,要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向高处跑,C符合题意;收到寒潮警报,需要做好防寒保暖准备,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D;(2)太行山;秦岭;湖北;云(滇);(3)二;(4)黄土;黄河;四川;(5)C。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省区、地形区的位置及泥石流发生的地区及原因分析,结合地图答题较好,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