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星球版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16七上·靖江月考)地球的平均半径是( )
A.6371千米 B.40000千米 C.5460千米 D.7000千米
【答案】A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故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地球的平均半径,牢记即可。
2.(2017七上·云梦月考)地球的形状是一个( )
A.正圆球 B.椭球
C.圆形 D.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答案】D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地球的真实形状,牢记即可。
3.下列事例不能作为地球是球形的证据的是 ( )
A.月食照片上,地球阴影的边缘是圆弧形
B.地球卫星照片
C.海边看远方驶来的帆船,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
D.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答案】D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站得高,才能看得远、麦哲伦环球航行、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运动的结果,不能证明地球的形状,故本题选D。
4.(2016七上·绵阳期中)假如你沿着赤道步行绕地球一周,若每天走50千米,需要行走( )
A.80天 B.800天 C.1200天 D.8000天
【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经过测量,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地球的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地球的赤道周长为4万千米,若每天走50千米,沿赤道步行绕地球一周需时间:40000千米÷50千米/天=800天.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赤道的周长.
5.(2016七上·埇桥月考)秦老师在自己的博客里上传了《地球的面貌》的课件,学生们浏览了课件之后纷纷留言,请你指出哪位学生的说法有误( )
A.玲玲: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B.贝贝:麦哲伦的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
C.齐齐:地球仪是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成的
D.芳芳:只用纬度就可以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
【答案】D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故A正确.麦哲伦船队首次完成了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故B正确.地球仪是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成的,故C正确.在地球表面上确定某一点位置时,应查它所处的经度和纬度,必须知晓经度和纬度才能确定位置,故D错误.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坐标确定位置,以及地球球形证据问题,属于基础题.
6.(2017七上·潮阳期中)地球表面积约( )
A.5.1亿千米2 B.6.1亿千米2 C.5.0亿千米2 D.7.1亿千米2
【答案】A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故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地球的大小。地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极半径是6357千米,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21千米,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7.(2016七上·滨州期中)下列关于地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浑天说”到“盖天说”到“地球是球体”的过程
B.地球是一个海洋面积占5.1亿平方千米的不规则球体
C.人类通过地球卫星照片认识了地球的真实形状
D.三分陆地,七分海洋是对地球海陆分布最精确的描述
【答案】C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由于受观测条件和科学技术的限制,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从盖天说→浑天说→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的卫星照片,最后证实了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的不规则球体,故A错误。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故B错误。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今天,人们通过从宇宙空间发回的地球卫星照片,就能看清地球的真实形状,故C正确。人们常用“七分海洋,三分陆地”粗略地说明全球海洋和陆地面积的比例,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今天,人们通过从宇宙空间发回的地球卫星照片,就能看清地球的真实形状。但是,在此之前,由于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无法看到地球的全貌。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
8.(2017七上·东台月考)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过了漫长和艰辛的探索过程,下列首次证实地球是个球体的事件是( )
A.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B.人造卫星上天拍摄到地球的照片
C.麦哲伦环球航行
D.观察日食
【答案】C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站得高,才能看得远、麦哲伦环球航行、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等;麦哲伦航行首先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基础题,属于记忆类知识点,比较简单。
9.(2016七上·盘锦月考)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说明地球是球体的自然现象是( )
A.太阳东升西落 B.站得高,看的远
C.日全食 D.水往低处流
【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A、太阳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造成的,与地球形状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
B、站得高,看的远,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故B符合题意;
C、日全食反映的是月球的形状,不能够证明地球是个球体,故C不符合题意;
D、水自高处向低处流与地形有关,不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解答本小题需要正确理解选项所表达的地理含义,对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在学习中要多加积累。
10.(2016七上·庆云月考)下列实验揭示的地理事实是( )
A.天圆如张盖 B.地球是个球体
C.地方如棋局 D.地球是个正球体
【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如今,人们通过从宇宙空间发回的地球卫星照片,就能看清地球的真实形状.但是,在此之前,由于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无法看到地球的全貌.图中小纸船的移动,是地球球体证明的一个生动例证.
故选:B.
【点评】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约长21千米,这点儿差别与地球的平均半径相比,是十分微小的.从宇宙空间看地球,仍可将它视为一个规则球体.
二、综合题
11.(2015七上·玉溪期中)读地球的半径和赤道周长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是 半径,B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是 半径;A (大于、小于)B,因此,地球是一个 的球体.
(2)C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是 ,长约 千米.
(3)地球的平均半径长约 千米,地球表面积约 平方千米
【答案】(1)极;赤道;小于;两极稍扁、赤道略鼓
(2)赤道;4万
(3)6371;5.1亿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1)图中A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是极半径,B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是赤道半径;极半径长度小于赤道半径长度,因此,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2)C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是赤道,长约4万千米,赤道是最长的纬线.(3)地球的平均半径长约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故答案为:(1)极;赤道;小于;两极稍扁、赤道略鼓;(2)赤道;4万;(3)6371;5.1亿.
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印度人认为支撑世界的是站在巨龟上的大象,而巨龟又是站在蛇上的.古埃及人认为高高的大山支撑着天空,而星星则从天上垂悬着.
材料二 类首次环球航行示意图.
(1)材料一中,古印度人和古埃及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否正确?请分析原因.
(2)人类历史上最早带领船队完成环球航行的航海家是 .该船队从西班牙出发,首先进入 洋,绕过A洲南端进入 洋,1521年到达 群岛,艰难地横渡 洋,再经过B洲南端的 ,最终回到了西班牙,此次航行方向一直是向 (西、东),途中经过地球上最长的纬线的次数是 次。
(3)该船队环球航行的成功能说明以下哪一地理事实 ( )
A.地球是一个球体 B.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气候
C.大陆漂移 D.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不均衡
(4)针对人类首次环球航行成功的壮举,谈谈你的感悟.
【答案】(1)不正确;凭主观想象判断地球形状
(2)麦哲伦;大西;太平;马来;印度;好望角;西;4
(3)A
(4)针对人类首次环球航行成功的壮举,其感悟是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要勇于探索,敢于实践;在对待科学的态度上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不“人云亦云”.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1)地球是一个球体,古印度人和古埃及人的认识显然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活动范围狭小,科技不发达,只凭主观想象来认识世界.(2) 人类历史上最早带领船队完成环球航行的航海家是麦哲伦.该船队从西班牙出发,首先进入大西洋,绕过A洲即南美洲南端进入太平洋,1521年到达马来群岛, 艰难地横渡印度洋,再经过B洲即非洲南端的好望角,最终回到了西班牙,此次航行方向一直是向西,途中经过地球上最长的纬线即赤道的次数是4次.(3)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成功能说地球是一个球体.(4)针对人类首次环球航行成功的壮举,其感悟是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要勇于探索,敢于实践;在对待科学的态度上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不“人云亦云”.故答案为:(1)不正确;凭主观想象判断地球形状.(2)麦哲伦;大西;太平;马来;印度;好望角;西;4.(3)A.(4)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要勇于探索,敢于实践;在对待科学的态度上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不“人云亦云”.
【点评】第(1)题,地球是一个球体,古印度人和古埃及人的认识显然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活动范围狭小,科技不发达,只凭主观想象来认识世界.第(2)题,人类首次环球航行是1519~1922年,麦哲伦所带领的船队的航行信息可从图中获取.第(3)题,人类首次环球航行,从西班牙出发,渡过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最终又回到大西洋,可以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4)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要勇于探索,敢于实践;在对待科学的态度上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不“人云亦云”.
1 / 1商务星球版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16七上·靖江月考)地球的平均半径是( )
A.6371千米 B.40000千米 C.5460千米 D.7000千米
2.(2017七上·云梦月考)地球的形状是一个( )
A.正圆球 B.椭球
C.圆形 D.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3.下列事例不能作为地球是球形的证据的是 ( )
A.月食照片上,地球阴影的边缘是圆弧形
B.地球卫星照片
C.海边看远方驶来的帆船,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
D.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4.(2016七上·绵阳期中)假如你沿着赤道步行绕地球一周,若每天走50千米,需要行走( )
A.80天 B.800天 C.1200天 D.8000天
5.(2016七上·埇桥月考)秦老师在自己的博客里上传了《地球的面貌》的课件,学生们浏览了课件之后纷纷留言,请你指出哪位学生的说法有误( )
A.玲玲: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B.贝贝:麦哲伦的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
C.齐齐:地球仪是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成的
D.芳芳:只用纬度就可以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
6.(2017七上·潮阳期中)地球表面积约( )
A.5.1亿千米2 B.6.1亿千米2 C.5.0亿千米2 D.7.1亿千米2
7.(2016七上·滨州期中)下列关于地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浑天说”到“盖天说”到“地球是球体”的过程
B.地球是一个海洋面积占5.1亿平方千米的不规则球体
C.人类通过地球卫星照片认识了地球的真实形状
D.三分陆地,七分海洋是对地球海陆分布最精确的描述
8.(2017七上·东台月考)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过了漫长和艰辛的探索过程,下列首次证实地球是个球体的事件是( )
A.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B.人造卫星上天拍摄到地球的照片
C.麦哲伦环球航行
D.观察日食
9.(2016七上·盘锦月考)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说明地球是球体的自然现象是( )
A.太阳东升西落 B.站得高,看的远
C.日全食 D.水往低处流
10.(2016七上·庆云月考)下列实验揭示的地理事实是( )
A.天圆如张盖 B.地球是个球体
C.地方如棋局 D.地球是个正球体
二、综合题
11.(2015七上·玉溪期中)读地球的半径和赤道周长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是 半径,B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是 半径;A (大于、小于)B,因此,地球是一个 的球体.
(2)C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是 ,长约 千米.
(3)地球的平均半径长约 千米,地球表面积约 平方千米
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印度人认为支撑世界的是站在巨龟上的大象,而巨龟又是站在蛇上的.古埃及人认为高高的大山支撑着天空,而星星则从天上垂悬着.
材料二 类首次环球航行示意图.
(1)材料一中,古印度人和古埃及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否正确?请分析原因.
(2)人类历史上最早带领船队完成环球航行的航海家是 .该船队从西班牙出发,首先进入 洋,绕过A洲南端进入 洋,1521年到达 群岛,艰难地横渡 洋,再经过B洲南端的 ,最终回到了西班牙,此次航行方向一直是向 (西、东),途中经过地球上最长的纬线的次数是 次。
(3)该船队环球航行的成功能说明以下哪一地理事实 ( )
A.地球是一个球体 B.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气候
C.大陆漂移 D.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不均衡
(4)针对人类首次环球航行成功的壮举,谈谈你的感悟.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故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地球的平均半径,牢记即可。
2.【答案】D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地球的真实形状,牢记即可。
3.【答案】D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站得高,才能看得远、麦哲伦环球航行、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运动的结果,不能证明地球的形状,故本题选D。
4.【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经过测量,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地球的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地球的赤道周长为4万千米,若每天走50千米,沿赤道步行绕地球一周需时间:40000千米÷50千米/天=800天.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赤道的周长.
5.【答案】D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故A正确.麦哲伦船队首次完成了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故B正确.地球仪是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成的,故C正确.在地球表面上确定某一点位置时,应查它所处的经度和纬度,必须知晓经度和纬度才能确定位置,故D错误.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坐标确定位置,以及地球球形证据问题,属于基础题.
6.【答案】A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故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地球的大小。地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极半径是6357千米,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21千米,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7.【答案】C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由于受观测条件和科学技术的限制,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从盖天说→浑天说→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的卫星照片,最后证实了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的不规则球体,故A错误。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故B错误。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今天,人们通过从宇宙空间发回的地球卫星照片,就能看清地球的真实形状,故C正确。人们常用“七分海洋,三分陆地”粗略地说明全球海洋和陆地面积的比例,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今天,人们通过从宇宙空间发回的地球卫星照片,就能看清地球的真实形状。但是,在此之前,由于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无法看到地球的全貌。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
8.【答案】C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站得高,才能看得远、麦哲伦环球航行、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等;麦哲伦航行首先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基础题,属于记忆类知识点,比较简单。
9.【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A、太阳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造成的,与地球形状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
B、站得高,看的远,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故B符合题意;
C、日全食反映的是月球的形状,不能够证明地球是个球体,故C不符合题意;
D、水自高处向低处流与地形有关,不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解答本小题需要正确理解选项所表达的地理含义,对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在学习中要多加积累。
10.【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如今,人们通过从宇宙空间发回的地球卫星照片,就能看清地球的真实形状.但是,在此之前,由于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无法看到地球的全貌.图中小纸船的移动,是地球球体证明的一个生动例证.
故选:B.
【点评】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约长21千米,这点儿差别与地球的平均半径相比,是十分微小的.从宇宙空间看地球,仍可将它视为一个规则球体.
11.【答案】(1)极;赤道;小于;两极稍扁、赤道略鼓
(2)赤道;4万
(3)6371;5.1亿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1)图中A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是极半径,B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是赤道半径;极半径长度小于赤道半径长度,因此,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2)C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是赤道,长约4万千米,赤道是最长的纬线.(3)地球的平均半径长约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故答案为:(1)极;赤道;小于;两极稍扁、赤道略鼓;(2)赤道;4万;(3)6371;5.1亿.
12.【答案】(1)不正确;凭主观想象判断地球形状
(2)麦哲伦;大西;太平;马来;印度;好望角;西;4
(3)A
(4)针对人类首次环球航行成功的壮举,其感悟是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要勇于探索,敢于实践;在对待科学的态度上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不“人云亦云”.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1)地球是一个球体,古印度人和古埃及人的认识显然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活动范围狭小,科技不发达,只凭主观想象来认识世界.(2) 人类历史上最早带领船队完成环球航行的航海家是麦哲伦.该船队从西班牙出发,首先进入大西洋,绕过A洲即南美洲南端进入太平洋,1521年到达马来群岛, 艰难地横渡印度洋,再经过B洲即非洲南端的好望角,最终回到了西班牙,此次航行方向一直是向西,途中经过地球上最长的纬线即赤道的次数是4次.(3)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成功能说地球是一个球体.(4)针对人类首次环球航行成功的壮举,其感悟是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要勇于探索,敢于实践;在对待科学的态度上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不“人云亦云”.故答案为:(1)不正确;凭主观想象判断地球形状.(2)麦哲伦;大西;太平;马来;印度;好望角;西;4.(3)A.(4)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要勇于探索,敢于实践;在对待科学的态度上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不“人云亦云”.
【点评】第(1)题,地球是一个球体,古印度人和古埃及人的认识显然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活动范围狭小,科技不发达,只凭主观想象来认识世界.第(2)题,人类首次环球航行是1519~1922年,麦哲伦所带领的船队的航行信息可从图中获取.第(3)题,人类首次环球航行,从西班牙出发,渡过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最终又回到大西洋,可以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4)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要勇于探索,敢于实践;在对待科学的态度上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不“人云亦云”.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