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3张PPT)
作为最容易辨认的恐龙之梁龙(图1.21)是巨型恐龙中的明星,它们体型巨大最大的身长超过36米,脖子长度超过6米,尾巴长度更在10米以上。15亿年前,在北美洲大平原上,它们是最常见的巨型恐龙。然而,现在人们只能在博物馆通过化石骨架来认识它们。身材这么庞大的动物为什么没能继续在地球上生存下来呢 地球的环境都发生过什么样的变化
1908年法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安装中的梁龙化石骨架
第三节 地球的历史
(1)含义:
1.地球的历史:
2.认识途径:
3.地层:
一、化石与地质年代表
约有46亿年
研究地层是最主要的途径
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
沉积岩:
裸露在地表的各种岩石,在风吹、日、雨淋以及生物的作用下被破坏,破坏的产物(包括碎屑物质和溶解物质)被风和流水等搬运后沉积起来,经过压紧固结而形成的岩石
(2)沉积地层特点:
3.地层:
①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
一般先沉积的层在下,后先沉积的层在上。
②含有化石
3.地层:
(2)沉积地层特点:
化石:在沉积岩形成过程中,有些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在沉积物中保存下来。
特点: ①.同地一时代地层所含化石相同或相以。②.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
思考:A、B两地地层对比
1.A、B两地是否具有同一时代的地层
2.将同时代的地层用虚线连接起来,猜想两地地层产生差异的原因
2
3
4
B地缺失4化石原因:
1
2
3
4.研究意义:
通过研究地层和它们包含的化石,了解地球的生命历史和古地理环境。
生物生长过程受地理环境影响,不同时代地层含有不同化石。古生物形成的化石种类及特点不可避免地打上了当地地理环境的烙印。
珊瑚礁组成的石灰岩-----温暖广阔的浅海环境。
含有煤层-----湿热茂密的森林
5.地质年代表:
根据地层顺序、生物演化阶段、岩石年龄等,科学家把漫长的地球历史按照宙、代、纪等时间单位,进行系统地编年。
5.地质年代表:
太古
元古
显生
前寒武
中生
新生
硬体生物的大量出现是寒武纪的开始,代表着地球上有大量生物开始出现的新时期,因此寒武纪为显生宙的开始。
藻类和软体动物为主
冥古
古生
寒
武
奥陶
志留
泥盆
石炭
二叠
三叠
侏罗
白垩
古近
新近
第四
自地球诞生到距今5.41亿年,
包含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占地球历史的90%。
二、地球的演化历程
(一)前寒武纪
1.时间:
2.演化特点
(1)大气演化:
(2)生物演化:
(3)地质矿产: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氨,缺少氧)
(太古宙—蓝细菌等原核生物,能制造氧气;
元古宙--蓝细菌大爆发,大气成分发生变化)
(铁、金、镍、铬)
由原始大气的无氧环境演变为有氧环境。
由原核生物演化出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
重要的金属矿产成矿时期。
(4)地球的大气层、海洋、陆地慢慢形成,从一个无生
机星球变成多种原始生命家园。
前寒武纪
蓝细菌在生长过程中能黏附海水中细小的沉积物,当沉积物增多,蓝细菌需要移动到表层来寻找光源进行代谢。这样,沉积物一层一层地堆积,就形成了垫状或垛状的岩石结构,称为叠层石。图一为安徽宿县元古宙的叠层石,图二为澳大利亚西北部鲨鱼湾现存的叠层石。
海绵
海绵是最原始的多细胞动物,2亿年前就已经生活在海洋里
(二)古生代
1.时间:
2.演化特点:
(1)海陆演化:
(2)生物演化:
(3)地质矿产:
早古生代 晚古生代
动物
植物
无脊椎
(三叶虫、笔石、鹦鹉螺)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
动物
距今5.41年~2.52亿年,
分为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
地壳运动剧烈,形成联合古陆。
晚古生代是重要的成煤期。
脊椎
陆上低等植物
裸子植物出现、蕨类植物繁盛
海洋 动物
体长 8 ——10m,晚泥盆纪
晚古生代-泥盆纪的鱼类
三叶虫
古生代(远古的生物时代)
古生代(远古的生物时代)
抚仙湖奇虾化石
奇虾,一种已灭绝的食肉类动物,可能与节肢类动物有亲缘关系,可长达2米以上,是当时海洋中的巨无霸。
两栖类动物
蕨类植物
蕨类植物
古生代末期,发生了地球生命史上最大的物种灭绝事件,几乎95%的物种从地球上消失。
古生代由此告终
(三)中生代
1.时间:
2.演化特点:
(1)海陆演化:
(2)生物演化:
(3)地质矿产:
动物:爬行动物盛行,后期向鸟类发展;出现小型哺乳动物;
植物:裸子植物占主要地位。
距今2.52亿年~6600万年,
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
板块运动剧烈、三叠纪晚期联合古陆解体、
各大陆漂移。
是主要的成煤期。
爬行动物的时代
中生代(中间的生物时代)
侏罗纪景观复原图
恐龙
恐龙骨架化石
中生代(中间的生物时代)
恐龙蛋
恐龙足迹
恐龙骨骼
中生代(中间的生物时代)
1996年在我国辽宁省西部发现的中华龙鸟化石,是第一个被发现的带羽毛的恐龙化石。研究表明,中华龙鸟和鸟类有比较近的亲缘关系,它的发现为鸟类的起源问题提供了重要参考。
裸子植物
中生代末期发生了物种大灭绝事件,绝大多数物种从地球上消失,包括我们所熟知的恐龙,成为中生代结束的标志。
(四)新生代
1.时间:
2.演化特点:
(1)海陆演化:
(2)生物演化:
(3)气候演化:
被子植物繁盛
哺乳动物快速发展
第四纪出现了人类
生物界呈现现代面貌
(生物史上的重大飞跃)
距今6600万年至今,
分为古近纪、新近纪和第四纪。
形成现代海陆分布格局;
地壳运动剧烈,形成了现代地势起伏的基本面貌。
第四纪时期出现数次冷暖交替变化,
目前处于温暖期。
新生代(最近的生物时代)
现代大陆格局的形成
新生代(最近的生物时代)
约5000万年前出现,唯一会飞的哺乳动物
猛犸象 高4米,长5米
新生代(最近的生物时代)
哺乳动物 人类出现
新生代(最近的生物时代)
第四纪冰期遗迹
①藻类
②无脊椎动物 ③蕨类
④氧气
⑤联合古陆
⑥爬行动物 ⑦两栖动物
⑧哺乳动物
①
②
⑤
⑦
③
⑥
⑧
大气层、海洋和陆地形成,大气成分中 增多。
④
活动
巩固小结
一、前寒武纪:
1、原核生物出现,( )能制造氧气,缓慢进化出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
2、大气层、海洋和陆地形成,大气成分中( )增多。
二、古生代:
1、早古生代,海洋( )繁盛,出现低等陆生植物。
2、晚古生代,脊椎动物发展,海洋中鱼类大量繁衍,依次进化出( ) 、爬行动物。( )植物繁盛
3、海陆格局多次大变迁,( )形成。
三、中生代
1、( )的时代,后期进化出了鸟类,裸子植物繁盛。
2、联合古陆解体
四、新生代
1、( ) 快速发展,人类出现,被子植物繁盛。
2、形成现代地势起伏总格局和大的山脉,全球出现数次冷暖交替变化。
蓝细菌
氧气
无脊椎动物
两栖动物
蕨类
联合古陆
爬行动物
哺乳动物
1、生物是在地球发展历史中产生的,但在地质历史时期也经历过一些不利于生物演化的环境变化阶段,导致大量生物物种的衰退和灭绝,回答(1)—(2)题。
(1)从原核生物细胞中演化出了真核细胞生物的时间距今约( )
A.20亿年前 B.14亿年前 C.0.7亿年前 D.6亿年前
(2)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的时期是
A.元古代 B.太古代 C.古生代寒武纪 D.中生代侏罗纪
2、下列关于生物发展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古生代寒武纪出现了鱼类
B.中生代侏罗纪恐龙繁盛
C.新生代第四纪出现了哺乳动物
D.古生代早期出现了森林生态系统
C
B
B
鱼类出现在晚古生代,新生代第三纪出现了哺乳动物,古生代末期的石炭纪出现了陆地森林系统
3、含三叶虫化石的地层是( )
A.古生代地层 B.元古宙地层 C.中生代地层 D.新生代地层
4、大量的铁、金、镍、铬等矿藏往往出现的地层是
A.元古代地层 B.前寒武纪地层
C.古生代地层 D.中生代侏罗纪地层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大气中有了氧气,才有了生物的发展演化
B.蓝藻属于真核生物
C.人类的出现是生物发展史上的重大飞跃
D.目前地球处于寒冷期
A
B
C
《侏罗纪公园》是一部1993年的科幻冒险电影,于1993年6月11日在美国上映,影片主要讲述了哈蒙德博士召集大量科学家利用凝结在琥珀中的史前蚊子体内的恐龙血液提取出恐龙的遗传基因,将已绝迹6500万年的史前庞然大物复生,使整个努布拉岛成为恐龙的乐园,即“侏罗纪公园”,但在哈蒙德带孙子孙女首次游览时,恐龙发威了。
1、科幻电影《侏罗纪公园》中的恐龙这种生物主要出现在地质历史上的哪个时代,距今约多少年?
恐龙出现在中生代的侏罗纪和白垩纪,距今约2.52亿年——6600万年。
2、恐龙早已灭绝,我们人类是如何认识这种早期的爬行动物的?
通过对地层和化石的研究,使我们人类获知了恐龙的基本信息以及生活的古地理环境。
3、在恐龙繁盛的时代,地球上主要以什么植物为主?对于我们目前的人类社会有何影响?
古生代裸子植物极度繁盛,在陆地植物中占主要地位,中生代是主要的成煤期,因此可以说该时代的茂密的植物,为我们目前的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化石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