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朝花夕拾》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10 16:03: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名著阅读专题:《朝花夕拾》练习题
阅读名著,回答问题。
根据《朝花夕拾》的内容,在横线上填上相应人物的姓名。
(1) 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2) 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3) 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
名著阅读。
童年是生命的底色,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许多篇章都表现出儿童的天性。《阿长与<山海经>》中作者对《山海经》的渴望,表达了儿童 ;《狗·猫·鼠》中追忆童年时救养了一只可爱的 经历,流露出儿童对弱小者的同情;《 》中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却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痛苦,抒发了儿童对自由成长的渴望。
下列有关《朝花夕拾》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十四孝图》写我儿时就不喜欢“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的故事,进而引发对那种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所谓“孝道”的批判。
B.“我”想去看五猖会,父亲却强迫我背《千字文》,我感到很痛苦。
C.“最平常的是‘蟋蟀一对’,旁注小字道:‘要原配’”这是陈莲河给父亲开的药方。
D.《狗·猫·鼠》这篇文章主要通过对猫和鼠的一些秉性、行为的描写,阐述作者仇猫——即不喜欢猫的原因,也是借猫来讽刺当时的论敌。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有一种丹,”
有一回先生说,“点在舌上,我想一定可以见效。因为舌乃心之灵苗……价钱也不贵,只要两块钱一盒……。”
他沉思了一会,摇摇头。
“我这样用药还会不大见效,”有一回先生又说:“我想,可以请人看一看,可有什么冤愆……。医能医病,不能医命,对不对?自然,这也许是前世的事……。”
上面的文段选自_____的作品《_____》,文中的先生是_____,先生给他开药方是为了_____。
下列各项填入空缺处,正确的一项是
A.①鲁迅 ②父亲的病 ③陈莲河 ④骗取钱财
B.①老舍 ②骆驼祥子 ③杨先生 ④为样子治病
C.①鲁迅 ②琐记 ③衍太太 ④暗中使坏
D.①老舍 ②骆驼祥子 ③曹先生 ④给虎妞看病
对名著《朝花夕拾》人物特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范爱浓:正直,倔强,爱国。
B.衍太太:方正,质朴,博学。
C.长妈妈:善良,朴实,迷信。
D.周伯宜:严厉,具有传统封建思想,爱子。
下列表述与原著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在《父亲的病》中,鲁迅回忆几位“名医”为父亲治病时的种种表现,并由此感叹:这是中国人的“命”,连名医也无从医治的。
B.《琐记》写到,衍太太看见“我们”吃冰,一定会笑着让“我们”多吃点;还让“我”拿母亲的首饰去变卖。鲁迅没有直接批判,但心中是嫌恶她的。
C.鲁迅在《无常》中说,在众多鬼神中最不愿意见到的是“活无常”,一见到就恐惧惊慌。文章借此批判生活中那些恶毒的知识分子。
D.在《二十四孝图》中,鲁迅重点剖析“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揭示了古书中所颂扬的孝道的虚伪和残忍。
名著阅读。
(1) 对名著《朝花夕拾》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于 1926 年所作的一部回忆性小说集。
B.在《无常》一文中,鲁迅提到:无常有黑白两种,白无常又叫活无常,黑无常又叫死无常,人们喜爱的是白无常。
C.《五猖会》记叙作者儿时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我对五猖会的热切盼望和父亲的阻难。
D.《朝花夕拾》中女性形象的刻画不多,最突出的是长妈妈,刻画了一个文化水平低但善良、质朴的农村妇女形象。
(2) 阅读下面《朝花夕拾》选段,完成相关题目。
选段(一) 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贝,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选段(二) 哦,原来世界上竟然还有一个赫胥黎坐在书房里那么想,而且想得那么新鲜。一口气读下去,“物竞”“天择”也出来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也出来了,斯多葛也出来了。
选段(三)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i 鲁迅先生非常喜欢选段(一)(二)中提及的两部书,请写出两部书的名称。 、 。
ii 《朝花夕抬》中“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有许多,你觉得他们最“深恶痛疾”的可能是书中的那一篇?请简要说明理由。
填空。
(1) 鲁迅先生回忆自己青少年时期生活经历的一部散文集是《 》,其中给我送《山海经》的人是 ,帮我修改讲义并询问中国女人裹脚的人是 。
(2) 下面是一位记者对接受采访的某著名作家之子说的一段开场白,其中有不得体的地方,请找出其中的 2 处,并在下面相应的位置进行修改。
记者:大家知道家父是一位著名的作家,作品广为流传,在文坛小有名气。我在上中学时候就读过他的不少作品,至今还能背诵其中的段落。您是他老人家的犬子,能在百忙之中有幸接受我的采访,我对此表示感谢。
①将 改为
②将 改为
名著。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 1926 年所作的回忆散文集,相信你一定认真阅读了这部名著,请结合你的阅读积累完成下列小题。
(1) 根据以下提示写出人物名称。
i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
ii 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
(2) 《朝花夕拾》是一部冷峻之中有深情的作品,其中两个女人即阿长与衍太太,栩栩如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用简洁的语言为阿长写一段点评。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甲】
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乙】
……冬天水缸里结了薄冰的时候,我们大清早起一看见,便吃冰。有一回给沈四太太看到了,大声说:“莫吃呀,要肚子疼的呢!”她却绝不如此。假如她看见我们吃冰,一定和蔼地笑着说“好,再吃块。我记着,看谁吃得多。”
(1) 两文中的她分别是谁?
(2) 结合原著,概括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有人曾用“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评价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请结合《朝花夕拾》某些篇目中的相关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
1.
(1) 寿镜吾
(2) 藤野先生
(3) 长妈妈
【解析】
(1) 选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句话是对寿镜吾先生读书的动作,神态描写。
(2) 选自《藤野先生》,这段话是对藤野先生的描写。
(3) 由“她”可知是个女性人物,摆成一个“大”字的是长妈妈。
2. 对未知的好奇;隐鼠;五猖会
【解析】考查对名著的理解。《山海经》是一部充满着神奇色彩的著作,内容无奇不有,无所不包。鲁迅对《山海经》的渴望,表达了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狗·猫·鼠》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记述了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嗥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的丑行,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五猖会》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史记》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批判了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3. B
4. A
5. 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中人物形象特点的掌握情况。衍太太——给鲁迅看不健康的画,唆使鲁迅偷母亲的首饰变卖。而衍太太自己的孩子顽皮弄脏了自己的衣服,衍太太却是要打骂的。鲁迅表面上赞扬她,实际心中却是鄙视衍太太的,因为这是个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欢使坏的妇人。因此,衍太太的特点是:自私,阴险。方正,质朴,博学讲的是寿镜吾的特点。故本题应选 B 选项。
6. C
【解析】《无常》描述作者儿时在乡间迎神赛会和戏剧舞台上所见的“无常”形象,说明“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爽直而公正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整篇文章都洋溢着作者对活无常的敬佩及赞美之情,将小时候对他的害怕,和现在对他的敬佩作对比,也拿阎罗王的昏庸和死无常的可怕与之作对比,突出活无常的善心。因此 C 项是错误的。
7.
(1) A
(2) i 《山海经》;《天演论》
ii 《狗·猫·鼠》理由:这篇文章以动物写人,表面上写讨厌猫,实际上却鞭挞了具有与猫类似习性的一类人,如当今社会上的一些“正人君子”、军阀统治者的帮凶。
8.
(1) 《朝花夕拾》;阿长;藤野先生
(2) 家父;令尊;犬子;儿子或爱子
【解析】
(1)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和理解。用心读《课程标准》推荐的名著,了解关键情节,经典片段和名言警句,就能轻松应对试题。鲁迅的散文集是《朝花夕拾》,《阿长与<山海经>》中给“我”送《山海经》的是长妈妈;《藤野先生》中帮“我”修改讲义并询问中国女人裹脚的是藤野先生。
(2) 有幸改为抽空或拨冗
小有名气改为大名鼎鼎
家父: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这里不符合语境,应是称呼对方的父亲,用“令尊”。犬子:谦称自己的儿子。这里应用“爱子”。“在文坛小有名气”不得体,称赞别人应用“大名鼎鼎”。“有幸接受我的采访”不得体,应用“抽空或拨冗(拨冗,读音为bōrǒng,指(对方)于繁忙中抽出时间,属敬辞)”。
9.
(1) i 范爱农。
ii 藤野先生。
(2) 阿长:她粗陋鄙俗,却心地善良;她繁文缛节,却神奇伟大。她为鲁迅做了别人不愿做也做不到的事情,她令人尊重,令人怀念。
【解析】
(1) i 要求学生在阅读《朝花夕拾》时,注意对人物主要特征的识记。鲁迅善于运用白描手法描写人物,寥寥几笔,就突出人物主要特征,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这段外貌描写是《范爱农》中对范爱农的描写。
ii 本句是我们学过的课文《藤野先生》中对藤野先生的外貌描写。
(2) 给阿长这个人物写点评时既要分析其优点,还要分析她的缺点。《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阿长,是鲁迅先生的保姆,“大”字的睡相,切切察察的毛病,懂得的繁琐规矩,都让鲁迅厌烦,然而她心地善良,有伟大神力,给鲁迅买来了渴慕已久的《山海经》让作者感动不已。
10.
(1) “她”分别是阿长和衍太太。
(2) 阿长:迷信愚昧;多事、不拘小节;善良淳朴;乐于助人等。衍太太:多嘴多舌;喜欢使坏;自私自利;毒辣。
【解析】
(1)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平时阅读时要注意识记基本的文学常识(作者、国别、时间、体裁),把握主要内容、人物的形象,并理解作品深层的思想主旨。【甲】文出自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她”指的是阿长,是鲁迅儿时的保姆。【乙】文出自鲁迅的《项记》,“她”指的是衍太太。
(2)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注意要结合原著内容回答,如阿长是一个心地善良、热爱孩子的人,从目不识丁却要干辛万苦地帮小主人买书的情节可见;衍太太本质上是个心地阴暗、表里不一的人,从怂恿别人的孩子冬天吃冰等描述可见。
11. 《藤野先生》记录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回忆了藤野先生对自己的关怀和帮助,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切的怀念,很好地体现了“温馨的回忆”。《二十四孝图》叙述了作者小时候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重点分析了“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故事,批判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体现了“理性的批判”。
【解析】能结合作品分析“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即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了。在百草园的那段日子里,鲁迅是快乐的、天真无邪的,在那里他可以和花草为伴,与虫鱼为伍。油蛉与蟋蟀的浅唱低吟再加上风儿的伴奏构成一曲动听的交响乐,深深地吸引了鲁迅,使得他总是趁大人们不注意悄悄溜进百草园。体现了“温馨的回忆”。《二十四孝图》这篇文章记述了青年时代的鲁迅对于《二十四孝图》的理解与阅读感受。他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哭竹生笋”、“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哭竹生笋’就可疑,怕我的精诚未必会这样感动天地。但是哭不出笋来,还不过抛脸而已,到“卧冰求鲤”,可就有性命之虞了”。风趣暗含讽刺的言语指出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体现了“理性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