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同步精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同步精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3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0-10 14:07: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海陆的变迁》同步精练
海洋和陆地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下列海陆变迁
A.①——自然原因 B.②——地壳运动
C.③——海平面上升 D.④——填海造陆
属于人类活动造成的海陆变迁是(  )
A.喜马拉雅山脉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B.我国东海海底发现了人类活动的遗迹
C.香港填海造陆
D.澳大利亚大堡礁的形成
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科学家是德国的
A.哥伦布 B.魏格纳 C.哥白尼 D.麦哲伦
读下图“南美洲和非洲的古老地层及动、植物化石相似性图”,作为“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图中显示的信息有
①大陆发现古海洋生物的化石
②相邻的大陆轮廓形状基本吻合
③两块大陆发现相似动、植物化石
④两块大陆古老地层顺序大致相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大多发生在
A.板块内部 B.地壳比较稳定的地带
C.地壳比较活跃地带 D.岩层褶皱、断裂地带
读图,判断图中山脉地震频发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日本多火山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A.领土主要由岛屿组成 B.山地丘陵广布
C.位于板块的交界地带 D.人口超过一亿
现代测量表明,地中海的面积在不断缩小,其原因是
A.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挤压地带
B.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张裂地带
C.人类活动
D.全球气候变暖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震、火山可以在短时间内改变地表形态
B.在喜马拉雅山发现了古老的海洋生物化石,说明海洋可以变为陆地
C.地球大地坚固稳定,海陆轮廓亘古不变
D.台湾海峡海底发现了森林遗迹和古河道,说明陆地可以变为海洋
贯穿北美洲的高大山系是由于
A.欧亚板块和北美板块碰撞形成的
B.太平洋板块和北美板块碰撞形成的
C.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形成的
D.南美板块和北美板块碰撞形成的
读板块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D 山脉都是冰川作用形成的,终年冰雪覆盖
B.B 属于亚欧板块,地壳稳定
C.板块交界地带分布有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D.C 处和地中海都将形成新的大洋
读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六大板块中几乎完全位于海洋上是 (填字母)。
(2) 图中①处地震频发,它位于 地震带。
(3) 图中②处为喜马拉雅山,据科学家研究,喜马拉雅山仍在增高,其原因是 板块(填名称)与 板块(填名称)发生 (张裂或碰撞)运动。
读板块构造图,回答下面问题。
(1) 写出板块 A 和 C 的名称 A C 。
(2) 图中①处为 海,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它将不断 。请简单说明理由 。
(3) 从图中可以看出,火山地震带的分布规律是什么?请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 。
读世界简图,回答问题。
(1) 甲、乙两大洲的分界线是
(2) 图中丙大洲为 。迪拜位于 洲。
(3) 图中乙与丁之间的大洋是 洋。乙大洲东部与丁大洲西部轮廓相吻合,德国科学家 发现这一现象,并提出“大陆漂移假说”。
(4) 利比亚局势动荡,我国政府派出军舰到该国沿海护卫华人、华侨撤离,军舰所走的最短路线,如图所示应是:太平洋→ 海峡→印度洋→红海→ 运河→ 海。
1-11 BCBDCCCACBC
12.
(1) D
(2) 环太平洋
(3) 亚欧;印度洋;碰撞
13.
(1) 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2) 地中;缩小;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之间,两大板块发生碰撞挤压,面积不断缩小。
(3) 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
14.
(1) 巴拿马运河
(2) 欧洲;亚
(3) 大西;魏格纳
(4) 马六甲;苏伊士;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