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主学编号
12103
) (
班级:
姓名:
)第一章 区域与区域发展
第二节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
课标要求 结合实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的角度,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素养解读 1.结合实例,利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性的知识,从区域认知的角度比较不同区域在自然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异同,并运用综合思维分析不同区域的区域特征。(重点) 2.把握区域的环境特征,运用综合思维理解区域的整体性。 3.运用图表资料,分析说明我国的区域差异,提高地理实践力。(难点) 4.结合实例,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第1课时 区域整体性
自学参考
1.区域要素及反映
2.区域整体性表现
(1)区域内各类要素是相互影响的,有些是直接影响,有些是间接影响。
①人类的生产、生活与自然界发生直接联系。
②区域的文化会通过人类活动间接影响自然界。
(2)区域内各类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使得区域具有整体性,进而影响区域的发展。举例如表所示:
稻鱼共生系统 浙江省青田县在稻田里养鱼,鱼食昆虫、杂草,鱼粪肥田;水稻为鱼类提供氧气、有机物质等,形成良性循环
干旱地区的人水协调 在干旱地区,人们通过修建水渠、发展节水技术等,高效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并制定了严格的分段用水制度,使聚落和农业得以发展。同时,这些地区的人们在利用水资源的过程中,意识到水资源是区域发展的限制条件,要保持人水协调,以免给环境造成过大压力
[微点拨] 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区域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结果,区域环境要素的发展变化也会导致区域环境特征的整体变化。
3.认识区域的整体性
区域的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具体表现为每个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如下列关联示意图就充分体现了青藏高原地区的整体性特征:
4.理清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思路
(1)分析各区域的地理特征,应主要从区位入手,整体上把握,其思路和程序如下图所示:
(2)一个区域内的地理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分析区域地理特征时,正确掌握区域要素之间的关系,构建知识间的联系线索,有助于从整体上掌握区域地理特征。其中区域自然环境条件是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的突破口,如下图所示:
问题探究
【合作探究一】韩国的河回村位于洛东江一处曲流的凸岸,背倚青山,面向河流。村落中的房屋没有固定的朝向,主要是因为村民信奉五行,房屋主人按照个人生辰和周边自然环境的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选择房屋的朝向。2012 年河回村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问题】1.图中可以看到哪些区域要素
2.河回村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与哪些区域要素有关
【合作探究二】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深居内陆,距离海洋远,加之地形的层层阻挡,夏季风难以到达,气候干旱。除山地中分布有森林、草甸等植被外,大部分地区为荒漠,部分地区为荒漠草原或草原;荒漠植被和草原植被发育下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低;风力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明显,广泛出现风沙地貌景观;河流多为内流河,湖泊多为咸水湖,由此形成了干旱、半干旱为主的自然环境。读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地理要素示意图,探究下列问题。
[思考探究]
1.图示信息反映了西北地区的什么特征?
2.西北地区的这一总体特征是通过哪些自然要素体现出来的?
3.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是如何影响当地的工农业生产、人口和城市分布的?
目标检测
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图是一帧剪纸作品。据此完成1~3题。
1.如图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 )
A.四川盆地 B.华北平原C.珠江三角洲 D.长江三角洲
2.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 )
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 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
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 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
3.该景观主要分布区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 )
A.川剧 B.豫剧 C.粤剧 D.越剧
读我国某区域自然要素特征联系示意图,回答4~6题。
4.该区域最可能位于( )
A.青藏高寒区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C.北方地区 D.南方地区
5.该区域自然要素特征联系示意图体现的区域特征是( )
A.整体性 B.差异性C.开放性 D.稳定性
6.该区域与我国东部地区交换自然资源、劳动力、资金、信息等要素,这说明( )
A.该区域与其他区域有联系,但其内部没有联系B.该区域劳动力、矿产资源丰富
C.区域间是有联系的,体现了区域的开放性特征D.区域间实现了经济全球化
澳大利亚(图1)某地区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 ℃,冬季气温较低。早年,该地区的矿工经常在矿井里躲避炎热天气,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地下住宅(图2)。据此完成7~9题。
7、该类地下住宅可能分布于图1所示的( )
A.①地附近 B.②地附近
C.③地附近 D.④地附近
8、该类地下住宅通天井的主要作用是( )
A.收集雨水 B.方便通信C.增加采光 D.通风换气
9、推测该类地下住宅( )
①室温不变 ②冬暖夏凉 ③类似黄土高原的窑洞 ④类似草原的蒙古包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学后总结
(
自主学编号
12204
) (
班级:
姓名:
)第一章 区域与区域发展
第二节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
课标要求 结合实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的角度,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素养解读 1.结合实例,利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性的知识,从区域认知的角度比较不同区域在自然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异同,并运用综合思维分析不同区域的区域特征。(重点) 2.把握区域的环境特征,运用综合思维理解区域的整体性。 3.运用图表资料,分析说明我国的区域差异,提高地理实践力。(难点) 4.结合实例,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第2课时 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性
自学参考
1.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性
(1)区域差异是普遍存在的
主要表现
(2)区域差异是区域关联的基础
(3)区域关联的影响
[微点拨] 区域特征中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既包括自然要素,又包括人文要素,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仅指自然要素之间的联系与差异。二者在含义、范围和适用角度上是有区别的。
2.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性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的生产特点有许多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也存在差异。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
(1)长江三角洲的区域特征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松嫩平原的区域特征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不同区域差异的比较方法
问题探究
中国的饮食文化有各具特色的地方菜系及相应的饮食习惯,北方多牛羊肉,常以牛羊肉为菜且以咸味为主;珠三角水产丰富,多食鱼且食味清淡为主,珠三角地区一带有喝汤的习惯,并且喝的汤是作为一个菜上桌;总体特点是珠三角饮食讲究的是精细,而北方体现的是粗犷。从菜量上看:珠三角多数是小而精,北方是多而粗。
[思考探究]
1.北方地区饮食多以牛羊肉为主的原因是什么?
2.珠三角地区多食鱼且食味清淡的原因是什么?
3.从区域关联的角度看,如今珠三角在经济发展上可以为北方地区提供哪些帮助?
目标检测
很多人感慨“常恨春归无觅处”,其实世界上真有一些地方“四季如春”,如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9°N)、中国的昆明、也门首都萨那(15°N)、厄瓜多尔首都基多(0°)等。据此回答1~2题。
1.“春城”所在的地形一般是( )
A.谷地、平原 B.盆地、平原 C.高原、山地 D.高原、谷地
2.基多位于赤道附近,但居民家中都安装壁炉,其主要原因是( )
A.冬季寒冷 B.受寒流影响 C.降水多 D.夜晚寒冷
读福建省方言分布图,回答3~4题。
3.方言的形成体现了区域的特征是( )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关联性 D.动态性
4.福建省方言种类繁多,彼此差异大的主要原因是( )
①福建省文化发达,语言发展较快,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方言文化 ②南方多丘陵、山地,地形崎岖,交通闭塞不利交往
③福建省经济比较发达,需要多种语言交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江苏省可以划分为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区域。读图,完成5~6题。
(1)该图主要反映区域间的( )
A.连续性 B.差异性
C.相似性 D.联系性
(2)正确表示江苏省三大区域间人口主要流向和体现的区域特征是( )
A.①→②→③ 开放性
B.③→②→① 整体性
C.②→①→③ 差异性
D.③→①→② 过渡性
学后总结
(
自主学编号
12305
) (
班级:
姓名:
)第一章 区域与区域发展
第二节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
课标要求 结合实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的角度,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素养解读 1.结合实例,利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性的知识,从区域认知的角度比较不同区域在自然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异同,并运用综合思维分析不同区域的区域特征。(重点) 2.把握区域的环境特征,运用综合思维理解区域的整体性。 3.运用图表资料,分析说明我国的区域差异,提高地理实践力。(难点) 4.结合实例,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第3课时 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
自学参考
2.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
(1)区域的发展要求
①根据自身的地理条件,合理安排人类活动。
②充分考虑自身地理条件和区域关联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人类的活动方式,从而做到因地制宜。
(2)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看区域差异和区域关联性
①地理位置
②自然条件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耕地条件 水稻土为主,多为水田,较分散,加上人口稠密,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水田,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黑土为主,多为旱地,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矿产资源条件 贫乏 有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③农业生产特点
受各区域要素综合作用的直接影响,两个区域的农业生产呈现不同特点: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耕作类型 水田耕作业、水产业 旱地耕作业、畜牧业
主要作物 水稻、油菜、棉花 玉米、大豆、春小麦
作物熟制 一年两熟至三熟 一年一熟
④工业生产特点——两区域受区域关联性影响明显
⑤两区域的发展变化
a.松嫩平原:因生产技术的改进和气候变暖,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b.长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迅速发展,由粮食净输出区变为净输入区。
[微点拨] 区域间的要素流动形成了区域的关联性特征,区域的关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区域发展中的短缺要素,促进区域的持续发展。
问题探究
区域差异与区域发展
【问题】1.我国南北方民传统民居的差异分析,形成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有哪些?
(1)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
(2)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
(3)北方民居屋顶坡度、房屋进深较小,房屋高度较矮,房檐较窄;南方民居屋顶坡度、房屋进深较大,房屋高度较高,房檐较宽;
2.下列是我国南北方城市住宅楼的差异,分析导致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有哪些?
(1)假设劳动力价格地价建筑材料单价等因素相同,修筑同等面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
(2)建同样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
目标检测
为适应当地环境,各地的卧具(睡觉用的家具)有显著差异。炕起源于西汉,是我国北方农村白天进行休闲娱乐活动、晚上休息的“暖床”,多数地区都会用土坯垒筑,占整个房屋近一半的空间;南方用床,不同地区还衍生出竹、木等多种材质的床。随着取暖技术的提高,炕的作用越来越弱,但在北方民宿中,炕的建造逐渐流行起来。据此完成1~2题。
1.“南人住床,北人睡炕”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气候类型 B.地形类型
C.水文特征 D.自然资源
2.民宿中炕流行起来的主要原因是( )
A.建造难度较小 B.经久耐用
C.体现地方文化 D.少占空间
3.山东自古人杰地灵,风景优美。西部地区文化古迹众多,如聊城的光岳楼、山陕会馆,济宁的太白楼,曲阜的“三孔”;东部半岛地区风景名胜众多,如崂山、昆嵛山风景区。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迅猛,与西部地区的差异日渐突出。
请思考:形成山东东西部景观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应如何协调山东省东西部的发展,实现优势互补,缩小经济差距?
4.“南船北马”景观雕塑坐落于宁淮高速公路江苏省淮安市出入口处。“南船北马”雕塑设计紧扣淮安“南船北马、九省通衢”的历史主题,主体由张开的风帆和奔驰的车马组成,整个造型酷似一艘巨舶,有“扬帆远航”的意思,是对淮安的祝福与期盼。
请思考:我国传统交通运输方式为什么会出现“南船北马”的差异?你还能说出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其他差异吗?
学后总结
(
自主练编号
1202
) (
班级:
姓名:
)第一章 区域与区域发展
第二节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
基础落实练
位于岭南山地的某县90%以上土地不适宜耕种和聚落建设,主要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集镇住宅多为三层,其二层和三层也开有外门,如下图所示,尽管水淹频率很高,但这些集镇住宅“淹而不没,灾而无难”。据此完成1~3题。
1.在农业社会,制约该县聚落规模的主要条件是( )
A.谷地面积 B.河流水量
C.林木产量 D.风俗习惯
2.这些集镇住宅二层和三层都开外门,主要是为了( )
A.通风 B.避灾
C.采光 D.美观
3.这些集镇遭遇的洪水特点是( )
①砾石多 ②退水快 ③历时长 ④流速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读我国传统民居邮票图,完成4~5题。
4.图中传统民居的典型分布地区,对应正确的是( )
A.甲—华北平原 B.乙—内蒙古高原
C.丙—塔里木盆地 D.丁—黄土高原
5.根据传统民居的结构和取材,可以判断( )
A.甲地土层深厚,植被茂密
B.乙地地形崎岖,荒漠广布
C.丙地降水量大,河网密布
D.丁地气候湿热,树木葱茏
以武汉、长沙、南昌三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区被称为我国的“中三角”。读图回答6~8题。
6.与“长三角”地区相比,“中三角”地区具有的明显优势是( )
A.工业基础雄厚 B.水陆交通便捷
C.自然资源丰富 D.劳动力素质高
7.下列关于“中三角”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商品农业发达,机械化水平高
B.经济联系密切,发展潜力巨大
C.城市带动农村,城镇化水平高
D.生态环境良好,环境质量优良
8.图中三城市所在平原曾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历史上就有“湖广熟,天下足”的美誉,但现在其地位逐渐下降,其主要原因除人口增长迅速外,还有( )
A.城镇化迅速发展,粮食种植面积减小
B.大量的退耕还湖,导致耕地面积锐减
C.棉花价格的上涨,棉花种植面积增大
D.休耕制度的实施,导致耕地大量闲置
饮食习惯与地理环境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据此完成9~10题。
9.广东人经常喝凉茶,四川人喜欢吃麻辣食品,形成这种饮食习惯的主要自然要素是( )
A.植被 B.土壤
C.气候 D.地形
10.以上现象体现的区域特征是( )
①整体性 ②差异性 ③开放性 ④层次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下图为我国农业综合开发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与①区相比,③区粮食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
A.机械化水平高 B.土壤肥力高
C.水热资源丰富 D.人均耕地面积大
12.下列地区中,既体现因地制宜,又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农业生产活动是( )
A.②区进行盐碱地改良,大力发展节水农业
B.③区充分利用光照优势,发展大棚农业
C.④区加速开发热带森林,扩大种植园面积
D.⑥区增加牲畜数量,扩大畜牧业规模
拓展提升练
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青田县位于浙江省东南部,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该县传承千年的“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评为“全球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农民在山脚下用泥土堆起田埂,引溪水灌溉稻田,鱼啄食杂草与小虫,在稻田里自然生长。
近年来,古老的稻田养鱼方式正在发生着转变,一些农户用水泥浇筑田埂防止漏水,通过施用化肥、农药和投放精饲料等措施提高水稻、田鱼产量,并开发以稻鱼共生文化为核心的农业观光活动,农民收入得到增加。
(1)说明该地区普遍采用“稻鱼共生”生产方式的自然原因。
(2)“稻鱼共生”系统体现了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说明其具体表现。
(3)说明产生上述转变的社会经济条件,并说明该转变对当地产生的影响。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日本是一个多山的岛国,位于本州岛西侧的白川乡合掌村四面环山,冬季多雪,稻田纵横,水库、水渠众多,有独特的传统民居“合掌造”。“合掌造”一般坐北朝南,它是一种屋顶以稻草和茅草覆盖的木造建筑,屋顶厚且陡峭,呈“人”字形,如同双手合十。
(1)分析白川乡合掌村冬季多雪的原因。
(2)根据下表,简要说明“合掌造”建筑特点对适应当地地理环境的作用。
特点 作用
木造建筑
坐北朝南
屋顶以厚厚的稻草和茅草覆盖
屋顶陡峭,呈“人”字形
(3)简析合掌村水库、水渠众多的自然原因。
练后总结
参考答案
自主学编号03
问题探究:一、1.图中可以看到地貌、水文、生物、聚落、交通线等区域要素。
2.河回村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与聚落位置、房屋样式、朝向等区域要素有关。
二、1:干旱的整体性特征。
2: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地形地貌:风沙地貌;水文:河流多为内流河,湖泊多为咸水湖;植被:以荒漠为主;土壤:有机质含量低。
3:自然环境制约着当地的工农业生产、人口和城市分布等,该地区以畜牧业为主,有灌溉农业和绿洲农业,人口和城市及农业区集中于山麓冰雪融水充足的地区。
目标检测:1.D 2.B 3.D 第1题,图示反映了一派“小桥流水”的水乡景色,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水网稠密,是该景观的主要分布区,D项正确。四川盆地位于我国西南地区,海拔相对较高,河流水量大、水流急,没有该景观分布,A项错误。华北平原降水较少,地表河流稀少,无该景观的分布,B项错误。珠江三角洲地势低洼,河流水量较大,不是该景观的主要分布区,C项错误。第2题,由上题可知,该景观主要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势低平,降水丰沛,B项正确。沟壑纵横,降水集中,是黄土高原地区的特征,A项错误。地形封闭与三角洲的地形特点不符,C项错误。山河相间是横断山区的典型特征,降水均匀与长江三角洲降水季节变化大的特点不符,D项错误。第3题,越剧主要流行于上海、浙江、江苏等我国南方地区,故D项正确。川剧主要流行于四川一带;粤剧主要流行于广东一带;豫剧主要流行于黄河、淮河流域。故A、B、C错误。
4.B 5.A 6.C 第4题,该区域的显著特点是深居内陆和气候干旱,且由该区域的典型农业“绿洲农业”可知,该区域最可能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第5题,区域具有整体性、差异性和开放性特征,图中各自然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体现了整体性特征。第6题,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劳动力资源不丰富,其与我国东部地区交换自然资源、劳动力、资金、信息等要素属于区域间联系,体现了区域的开放性特征。
7B 8D 9B[思路点拨](1)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
澳大利亚(图1)某地区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 ℃,冬季气温较低,说明当地为热带沙漠气候。
(2)从图中获取信息
自主学编号04
问题探究:1:北方气温较低,尤其冬季十分寒冷,因此北方人饮食中脂肪、蛋白质等含量高的食物所占比重大,尤其在牧区,牧民饮食以奶制品、肉类为主。
2:珠三角地区降水较多,河湖众多,因此水产较多,且纬度较低气候湿热,因此饮食以清淡为主,居民有喝汤、吃稀饭的习惯。
3: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可以为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资金、管理和技术支持。
目标检测:1.C 2.D 第1题,由材料可知“春城”多位于纬度较低且海拔较高的地区,纬度低冬不冷,海拔高夏不热,所以从地形来看一般是高原、山地。第2题,基多虽然位于赤道附近,但因地势高峻,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较弱,气温较低,所以居民家中都安装壁炉。
3.B 4.A第3题,由图示可知,福建省方言种类多样,体现了区域的差异性特征。第4题,福建地区多山地、丘陵,人口的区域流动相对困难,各地区之间相对独立,语言接触偏少,于是就形成了许多方言可以相对独立发展的环境;同时由于福建省位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较发达,为区域文化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方言文化,①②正确。
5B 6A[思路点拨]
自主学编号05
问题探究:1(1).比较而言,北方的冬季寒冷而漫长,南方的夏季湿热而漫长。为了在冬季充分利用太阳光照和热量,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2)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利于在冬季保温御寒;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利于在夏季通风透气。(3)从北向南,年降水量逐渐增大,民居的屋顶坡度也逐渐增大(利于排水)。随着对保温要求的降低和对通风纳凉要求的提高,民居的屋檐逐渐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
(1)北方的城市住宅楼建设要考虑冬季室内取暖和墙体保温,所以建筑成本较高
(2)楼房间距的大小主要看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自南向北逐渐减小,为保证楼房底层正午有阳光照射,楼房间距自南向北逐渐增大。
目标检测:1.A 2.C 第1题,结合材料可知,炕被称之为“暖床”,“北人睡炕”主要是为适应寒冷的气候特征;我国南方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床便于通风降温。第2题,民宿为以体验地方特色为主的居住方式,因此炕流行起来主要是因为炕的地方文化意义,与建造难易、所用时间长短无关,所以C项正确,A、B项错误;结合材料信息“占整个房屋近一半的空间”可知,相对于床而言,炕所占空间大,所以D项错误。
3:西部地区多平原,历史上交通发达,经济、文化繁荣,形成了很多文化古迹。东部半岛地区多丘陵,气候温和湿润,自然风光秀丽多样,形成了众多风景名胜。
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可以给西部地区提供技术、资金支持,西部地区可以给东部地区提供资源、劳动力支持。
4:南方地区降水多,河网密布,传统交通工具以船为主。北方地区降水相对较少,河流、湖泊较少,传统交通工具以车马为主。
南方地区:主食以米饭为主;屋顶坡度较大,墙体高;体育项目以龙舟竞赛、游泳为主。北方地区:主食以面食为主;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体育项目以溜冰、滑雪为主。
自主练编号02
基础落实练:1.A 2.B 3.C 第1题,由题干提示,该县90%以上土地不适宜耕种和聚落建设,主要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所以可知谷地面积是制约该县聚落规模的主要条件。第2题,该县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水淹频率很高,所以集镇住宅二层和三层都开外门,可以在一、二层被洪水淹没时,方便人们避险和出行,所以这些集镇住宅能够“淹而不没,灾而无难”。第3题,根据材料提示,这些集镇住宅“淹而不没,灾而无难”,说明集镇遭遇的洪水破坏力较弱,由于该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所以洪水来时流速缓,带来的砾石少,洪水退水快。
4.B 5.D 第4题,根据四地民居的结构形态,尤其是房屋的屋顶和气候的对应关系,结合选项容易确定,甲图为窑洞,对应陕北民居,应是黄土高原,A错误;乙图为蒙古包,属于典型的内蒙古民居,对应内蒙古高原,B正确;丙图为北京四合院,位于华北平原,C错误;丁图中的屋顶较陡,为云南傣家竹楼,对应降水较丰富的南方地区,D错误。第5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甲图为黄土高原,植被稀疏,A错误;乙图为内蒙古高原,地面坦荡,草原广布,草类茂盛,B错误;丙位于华北平原,夏季降水多,河流密度小,C错误;丁为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湿热,树木葱茏,D正确。
6.C7.B 8.A第6题,由图可知,“中三角”自然资源比长三角丰富,C正确;“长三角”工业发展早,工业基础更雄厚;长三角临海,水陆交通便捷;“长三角”经济发达,劳动力素质高。第7题,“中三角”地区是水稻种植业,机械化水平低、商品率低;经济联系密切,发展潜力大;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城镇化水平低;开发较早,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较严重。第8题,“中三角”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的原因是城镇化的发展,粮食种植面积减小。
9.C 10.A 广东气候炎热,喝凉茶可以解暑降温;四川地处盆地,空气湿度大,麻辣食品有利于祛湿防病。两地的饮食习惯都与气候关系密切,这体现了区域的整体性;而两地饮食习惯的差异则体现了区域的差异性。
11.C 12.A 第11题,与①区相比,③区纬度低,降水多,水热资源丰富。③区人均耕地面积、机械化水平均不如①区。两地土壤均较肥沃。第12题,黄淮海平原多旱涝、盐碱,故应进行盐碱地改良,采用科学的灌溉方式。长江中游地区冬季气温较高,不必发展大棚农业。华南地区应保护热带森林,发展特色林果和旅游业。西部地区增加牲畜数量会造成草场超载,破坏生态环境。
拓展提升练:13解析:第(1)题,“稻鱼共生”系统是农民在山脚下用泥土堆起田埂,引溪水灌溉稻田,鱼啄食杂草与小虫,在稻田里自然生长;“用泥土堆起田埂”说明该地耕地缺乏,稻田需要水热条件充足的气候,“稻鱼共生”还要考虑多水的地形条件。第(2)题,“稻鱼共生”系统中,水稻田为田鱼提供生存环境、食物;田鱼为水稻除草、吞食害虫、耘田松土;“稻鱼共生”减少化肥、农药和饲料的投入等,这种农业属于生态农业,体现了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第(3)题,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与当地农业技术的进步,市场需求扩大等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有关。该“稻鱼共生”系统的转变可以提高稻鱼产量;丰富农业生产方式;提高经济效益;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就业机会;但该转变是对传承千年的“稻鱼共生”系统的破坏,不利于农业传统文化的传承;使用化肥、农药,开发旅游等做法可能导致生态破坏等。
答案:(1)山地多,土地资源有限;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充足;河湖众多,水源充足等。
(2)水稻田为田鱼提供生存环境、食物;田鱼为水稻除草、吞食害虫、耘田松土;“稻鱼共生”减少化肥、农药和饲料的投入等。
(3)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农业技术的进步;市场需求扩大等。影响:提高稻鱼产量;丰富农业生产方式;提高经济效益;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就业机会;不利于农业传统文化的传承;可能导致生态破坏等。
14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白川乡合掌村位于本州岛西侧。该地冬季盛行西北风,西北风经日本海海面,受海水增温增湿作用明显,携带水汽多。位于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多。气温在0 ℃以下,以降雪为主,所以冬季多雪。第(2)题,“合掌造”是木造建筑,与该地多地震的特点相适应,作用是利于防震,减轻地震危害。建筑朝向是坐北朝南,因为太阳在南部天空,作用是利于采光、背风,减小冬季风的影响。屋顶以厚厚的稻草和茅草覆盖,因就地取材,可以降低成本,且利于冬季保暖,夏季隔热。屋顶陡峭,呈“人”字形,是因为该地气候海洋性强,降水多;屋顶坡度大,夏季利于排水,冬季利于积雪下滑,减少积雪堆积。第(3)题,该地属于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旱涝灾害频发。日本国土面积小,河流短小流急,地表水容易流失。修建水库多,有利于调节径流季节变化。水稻需水量大,需要引水灌溉,所以修建的水渠多。
答案:(1)冬季盛行(寒冷干燥)的西北风,经日本海(海洋)增温增湿作用明显,携带水汽多;位于山地迎风坡,降水多;气温在0 ℃以下,以降雪为主。
(2)
特点 作用
木造建筑 防震(减轻地震危害)
坐北朝南 利于采光;减小冬季风的影响
屋顶以厚厚的稻草和茅草覆盖 冬季保暖,夏季隔热
屋顶陡峭,呈“人”字形 夏季利于排水,冬季减少积雪堆积(利于积雪下滑)
(3)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旱涝灾害频发;国土面积小,河流短小流急,地表水容易流失;水稻需水量大,需要引水灌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