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10《爬山虎的脚》说课稿(部编版)
第一课时
一、说教材
《爬山虎的脚》是观察描写植物的名篇,作者是著名教育家、文学家叶圣陶先生。文章运用散淡的语言、恬静的笔法,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脚的形状特点、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等内容。文章从整体到部分,重点放在爬山虎的脚上,并紧扣题目,让学生读后产生探究的欲望,激发他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兴趣。教学本文,不仅要让学生读懂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爬的,还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抓住事物特点的方法,学习如何写出内容具体的文章的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均、柄"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曲",会写"虎、操"等13个字,会写"爬山虎、操场"等16个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课文结构,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认识本课"均、曲、萎"3个生字(包括1个多音字),会写"虎、操、占"等13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了解爬山虎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1.学习作者细心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意
2.通过指导学生观察芦荟,让学生动笔写芦荟,锻炼学生观察能力,写作能力。
四、说学情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好处在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生理和心理特点变化明显是培养学习能力、情绪能力、意志能力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用本文为学生架起通向生活的一道桥梁,让学生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
五、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 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因此教学时我准备采用以下三种教学方法∶
1.以读代讲法
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在读中体会爬山虎脚的特点。
2.情境教学法
用声情并茂的语言、生动形象的画面图片,拉近学生和文章的距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感知。
3.自主、合作、探究法
学生之间相互启发、补充实现思维碰撞在讨论中了解爬山虎脚的形状、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向上爬的。
(二)说学法
1.引导学生预习好课文,理清课文的层次,初步了解课文。培养自学能力。2.让学生观察挂图中爬山虎脚的形状,为理解爬山虎是怎样凭借脚向上爬的打下基础。培养观察能力。
3.教学中把学生放在课堂教学的主体位置,主导学生的"听、说、读、写"活动,
让学生通过朗读、思考、讨论、交流、再通过老师提问检查做出总结,让学生学
会学习。培养阅读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课前谈话。
1.说印象。课前,已经请大家去校园里观赏了爬山虎,现在你能来说说你看到的爬山虎是怎么样的吗(茂盛……)出示“校园爬山虎照片”。瞧,这是————爬山虎。在我们的校园中就随处可见它的身影呢
2.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篇写爬山虎的文章,准备上课吧。
(二)、初读感知,检查字音
1.过渡∶昨天已经认真预习的同学请举手!
2.检查"我会读"。接下来就要来检查一下这些词语你们会读吗 出示词语∶
嫩绿 一顺儿 空隙 漾起
叶柄 弯曲 萎了 牢固
反馈∶(开火车读)。你觉得哪个字需要提醒一下全班同学 随机指导∶ "柄"的后鼻音,指名读巩固,扩词。
曲是一个多音字,指名读巩固,出示"弯曲"的"曲"的意思是什么 与"直" 相对(不直)。还有一个读音是第三声,意思是歌曲。你能连连线吗 (出示练习)
小结∶ "据义定音"是学习多音字的方法。
练习∶请同学们拿出课作本完成第二题选择正确的读音,全班校对。
3.(指两名学生读词语,评价、正音,2去掉拼音读,3全班齐读)3书写指导;这些词语中有一个字特别容易写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PPT5出示"隙")「隙】1左右结构,左窄右宽。2、右部上面是"小字不带勾",不要写成"小";中间是"曰",不要写成"日"或"目"。师范写,学生进行书写练习,教师巡视,相机纠正学生的书写错误。
4.(PPT6出示;课文主要写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 )相机板书∶生长地方、叶子 、脚。顺势理清课文脉络,相机板书。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并模仿读文,师生共同评价读课文情况。
2.学生快速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爬山虎的 引导学生想一想作者要说明的对象是什么,写了这个事物的哪些特点。
3.学生交流自读感受,教师相机板书。(生长的地方 叶子 脚)
4.师生共同梳理出文章的表达顺序,出示学生活动卡设计(一),学生填写。
5.小组合作读全文,画出描写爬山虎脚的特点的句子。设计意图∶通过指名读、模仿读、浏览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在读中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为精读课文做好铺热。
(四)、总结回顾,布置作业
1.说说这节课你读懂了什么。
2.作业设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谈这节课自己读懂的内容,使学生对本节课进行整体回顾;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丰富积累;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增强学生对爬山虎的脚的兴趣。
七、说板书设计
爬山虎的脚
1、生长的地方——墙上、房顶上
2、叶子的特点:A新叶嫩红——娇嫩可爱
B大叶嫩绿——引人注意
3、脚的特点:形状——细丝;
过程——触、变、巴、拉、贴、爬
与墙的关系:触墙——活
离墙——萎
八、说教学反思
教学这篇课文,如果用单一的抓重点句、重点词谈体会,再来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的方式教学,容易引起学生语言感知上的疲劳,学生便会缺乏兴趣,注意力分散。经过我的再三思索打算换一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平日爱画画的特点,我决定对重点段采取以直观形象的简笔画、动手演一演,让每个孩子都参与进去,这一想法在课堂上得到很好的效果。由此,使我深深地领悟到简笔画、肢体语言的妙用确实对理解语言文字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第二课时
一、说教材
本单元以"连续观察"为主题,语文要素"体会文章准确生动地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顺承三年级的"留心生活,细致观察事物",进步引导学生学习连续观察。围绕语文要素,本单元进行了精心编排。《爬山虎的脚》以准确形象的语言,描写了吧山虎叶子和脚的细微变化,以及爬山虎向上攀爬的过程。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二、说教学目标
1.复习回顾基础字词。
2.能找出课文中写得准确形象的句子,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
3.能说出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感受作者连续的观察。
4.学写观察记录。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吧山虎的特点;明白爬山L虎是怎样—脚一脚往上吧的。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爬山虎脚的特点的。
四、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观察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但缺乏深入、细致的观察,大多数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弱于形象思维能力,语言表达滞后干直观感受。因此,本节课教学内容的设置,将定位于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有助于学生阅读和观察,有益于启发学生思维,培养深入、细致的观察习惯和能力。
五、说教法学法
1.通过情境诵读和想象,感悟作者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
2.通过讨论及问题探究,体验作者细致入微的描写和持续性跟踪观察。
六、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著名作家叶圣陶爷爷写的《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并从第1、2自然段中知道了爬山虎的生长位置及叶子的特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大声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 回顾上节课的知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小组合作讨论:
请同学们朗读3至5自然段,小组合作探究:
(1)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爬山虎的脚的?从中可以看出作者什么品质?
(教师提示学生用波浪线画出来,并作上批注)
根据课文内容,请说说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
想一想,叶圣陶爷爷是怎么把爬山虎那小小的脚写得如此生动形象的?
2.小组汇报:
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爬山虎的脚的?说说从中可以看出作者什么品质?
(课件出示)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长在茎上”“长叶柄”“反面”“嫩红”“枝状的六七根细丝”等词体会作者是从爬山虎的脚的位置,样子,颜色等方面来写爬山虎的脚的,从而看出作者观察细致)
A.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
B.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你觉得这两句话好在哪里?试着分析一下。
预设:这两句话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以“蜗牛的触角”来表现细丝的特点,形象生动,让人容易理解;用“蛟龙的爪子”来形容爬山虎的脚,写出了爬山虎脚的形状,很形象(板书:形状:枝状细丝、如蜗牛触角)
根据课文内容,请说说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
(课件出示)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板书:爬的过程:触、变、巴、拉、贴)
(引导学生抓住动词“触”“变成”“巴”“拉”“贴”让生想象画面,师可在生回答过程中播放视频加深学生的印象)
师追问:“巴”可以换成“挨”“粘”吗?为什么?
师再追问:刚刚说的爬山虎爬上墙的过程,那当它没触着墙时又会怎么样?,从那中可以看出作者什么样的品质?
生: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板书:离墙枯萎)
想一想,叶圣陶爷爷是怎么把爬山虎那小小的脚写得如此生动形象的?
观察细致,抓住特点,注意事物的细微变化。(板书:观察细致,抓住特点)
(三)、赏读全文,总结全文
1.赏读全文。这篇文章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爬山虎的特点。文章语言生动形象,趣味横生。
2.指名说读完课文后的感受。
生:读了课文,我感受到作者那认真细致的观察,让人敬佩。
生:文章的语言还能这样生动形象,值得我们学习。
3.教师总结:我们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愿你们人人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挖掘大自然中蕴藏的奥秘吧!
【设计意图:让学生畅谈学习后的感受,加深对文章主题内容的理解;鼓励学生认真观察,善于发现,去捕捉、挖掘大自然中的奥秘!】
(四)、积累运用,提升语言。
课外练笔:请你仔细观察一种攀爬植物(如:葡萄、牵牛花等),抓住植物的颜色、形状变化等方面写写观察日记。
【设计意图: 有助于学会运用抓住事物特征,把意思写清楚的写作方法,学写观察记录】
七、说板书设计
爬山虎的脚
位置 墙上 房顶上
叶 颜色新鲜 铺得均匀 有动态美
脚 伸 触 巴 拉
八、说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让我收获颇多,利用谈话导入课题,过渡自然。让学生在读懂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小练习,使课文中的观察和写作知识得到迁移运用,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