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百合花哦 香雪》联读第二课时青春中国的时代印记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百合花哦 香雪》联读第二课时青春中国的时代印记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10 18:07: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百合花》《哦,香雪》联读(第二课时)——青春中国的时代印记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一 学期 秋季
课题 《百合花》《哦,香雪》联读(第二课时)——青春中国的时代印记
教科书 书名:《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必修上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年 8 月
教学人员
姓名 单位
授课教师
指导教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上节课作业的回顾,帮助学生领会诗化小说的意象既可以起到象征作用,也可以起到线索作用; 2.通过引导学生对《哦,香雪》的改写,帮助学生领会“铅笔盒”意象的象征内涵; 3.通过对香雪以及凤娇等台儿沟姑娘们人物群像的分析,结合相应的时代背景,帮助学生领会“香雪们”是那个年代的“青春中国”的象征。 教学重点: 1.通过对上节课作业的回顾,帮助学生领会诗化小说的意象既可以起到象征作用,也可以起到线索作用; 2.通过引导学生对《哦,香雪》的改写,帮助学生领会“铅笔盒”意象的象征内涵; 教学难点: 通过对香雪以及凤娇等台儿沟姑娘们人物群像的分析,结合相应的时代背景,帮助学生领会“香雪们”是那个年代的“青春中国”的象征。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一、导入: 回顾上节课的作业: 假如请你在“中秋月”“两个干硬的馒头”“衣肩上的破洞”“枪筒里的野菊花”这些意象中任选一个作为标题,改写《百合花》这篇小说,你会选择哪一个?在你改写的小说里,这个意象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教师:展示部分学生的作业成果: “中秋月”: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象征着“团圆”,但在这篇小说里,则象征着通讯员为了更多的人能团圆,勇于献出生命,最终永远无法与家人团圆的舍己救人的精神; “两个干馒头”:象征着战友之间纯真的友情,通讯员为他人着想的精神,以及通讯员去世后,文工团女兵深切的悲痛之情; “衣肩上的破洞”:象征美好的军民鱼水情; “枪筒里的野菊花”:象征着通讯员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生活中美的追求。 教师:其实小说中的意象不仅能起到象征作用,还能起到线索作用。以上的意象,除了“枪筒里的野菊花”之外,其他的意象都在《百合花》中不止出现了一次,这些反复出现的意象,往往可以贯穿小说的始终,成为小说的线索,甚至还可以起到推动情节发展的效果。假如我们在阅读这一类小说时,能够抓准这些类似的意象进行思考,就有可能既把握了小说的脉络,又深入了小说的主题。 二、教师布置任务: 1.学生认真自读这篇小说; 2.请从第一人称的视角,根据小说情节的不同场景,将《哦,香雪》拆分为三个与“铅笔盒”相关的故事,并尝试运用环境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方法,将其重组为700字左右的微型小说。 三、学生暂停播放键,独自完成任务。 四、教师回应刚才布置的任务: 1.教师:展示以前学生改写的思路: 第一个场景:在学校,香雪与同桌日常聊天,她渴望拥有一个自动铅笔盒(突出香雪的心理活动); 第二个场景:在火车上,香雪用鸡蛋换女大学生的自动铅笔盒(突出细节描写),错过了下车时间(突出细节描写); 第三个场景:在西山口车站,香雪在月光下认真打量自己换来的铅笔盒,并紧握着它朝台儿沟的方向坚定地走去(突出环境描写) 2.教师: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在诗化小说中的作用,我们上节课已经讲过,那么,心理描写在诗化小说中的作用是什么呢? 明确:心理描写更有利于抒情,而长于抒情恰恰又是诗化小说的一大特征。 3.教师:请思考“铅笔盒”这个意象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明确:“铅笔盒”是文化和知识的象征,是现代文明的象征;对香雪而言,铅笔盒就像暗夜里的明灯,照着她在追求知识、追求文明的路上奋然前行,而香雪对于文明的追求,恰恰反映了她智慧的觉醒。 五、教师布置新任务: 教师:在小说《百合花》中,虽然“百合花”是小说主要的意象,但是我们发现,小说中还有类似“野菊花”“中秋月”“干硬的馒头”等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那么,在《哦,香雪》中,除了“铅笔盒”之外,该小说是否也还有其他意象呢?请大家仔细寻找、思考,并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六、学生暂停播放键,思考新任务 七、教师回应新任务: 教师:类似的意象还有“火车”和“大山”,“火车”象征着开放与现代,而“大山”则象征着封闭与传统。 在小说里,我们可以很清晰地发现,火车开进深山以前,台儿沟“掩藏在大山那深深的皱褶里”,“台儿沟人利来是吃过晚饭就钻被窝,他们仿佛是在同一时刻听到大山无声的命令。于是,台儿沟那一小片石头房子在同一时刻忽然完全静止了,静的那样深沉、真切,好像在默默地向大山诉说着自己的虔诚。”可见,台儿沟的人们在火车到来前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完全是农耕文明的缩影,质朴纯洁,却封闭保守,与世隔绝。可是,当火车开进大山后,台儿沟以往的宁静被搅乱了,“台儿沟的姑娘们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她们心不在焉地胡乱吃几口,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她们洗净蒙受了一天的黄土、风尘,露出粗糙、红润的面色,把头发梳得乌亮,然后就比赛着穿出最好的衣裳。有人换上过年时才穿得新鞋,有人还悄悄往脸上涂点胭脂。尽管火车到站时已经天黑,她们还是按照自己的心思,刻意斟酌着服饰和容貌。然后,她们就朝村口,朝火车经过的地方跑去。香雪总是第一个出门,隔壁的凤娇第二个就跟了出来。”可见,姑娘们对大山外的世界充满了好奇,每天火车到站的一分钟,带给她们热烈的话题和美好的遐想。在这些好奇和向往中,还融入了少女对未来生活的个人梦想。由此可见,“大山”和“火车”这两个意象的象征意义是非常明显的。 八、教师提问: 虽然意象这么多,但是作者铁凝并没有像茹志鹃一样选择一个意象来做题目,反而写下了“哦,香雪”这个题目,这三个字就像一句赞叹,那么,你觉得这句赞叹,是谁向香雪发出的呢?这个“哦”,是读二声好,还是四声好,还是轻声好呢?为什么? 九、学生暂停播放键,思考。 十、教师回应 首先,这句赞叹可以理解为台儿沟沿着铁路寻找香雪的姐妹们发出来的,因为她们终于找到了香雪,有一份欣喜,有一份释然;也可以理解为是读者发出来的,表达对香雪的惊奇与赞叹。所以,这个字的读音可以是二声,表示惊奇:哦,香雪,你真是一个执着的女孩子啊!也可以读四声,表示领会、醒悟和赞叹:哦,我明白了原来你是这样执着的香雪! 十一、教师提问: 香雪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值得大家这样惊奇、赞叹,你能否结合文本概括出香雪的形象特点,她和同是台儿沟姐妹的凤娇,到底有着怎样的区别?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十二、学生暂停播放键,思考: 十三、教师回应: 教师:同是与火车里的人做买卖,凤娇更看重头饰、手表,和“北京话”做买卖,总是用鸡蛋、红枣换回发卡、纱巾,甚至是心爱的尼龙丝袜;而香雪则不同,她看重书包等文化用品,打听北京的大学,配乐诗朗诵,渴望用鸡蛋换铅笔盒。 不同的原因:香雪是台儿沟唯一的中学生,学到的文化知识使她追求别人更高,也比别人更勇敢。 香雪形象:她是台儿沟一个十七岁的女孩子,像大山里面的精灵,作为台儿沟唯一的中学生,她淳朴善良、真诚纯洁、坚毅执着,渴望知识,向往并追求新生活。 十四、教师总结: 教师:其实,无论香雪,还是凤娇,她们都是台儿沟女孩们的代表,台儿沟的女孩们就是一群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向往,并以最纯真、最美好的方式来追求未来新生活的年轻人。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可以称她们为“香雪们”,如果火车和铅笔盒代表了现代文明、工业文明,大山和台儿沟代表了传统文明、农业文明,那么,香雪们代表了什么?请注意这篇小说写于1982年,改革开放的第四年,那时的中国也对外面的世界有着同样的好奇与向往,也渴望更加紧跟现代文明的步伐,对外来的新生活满怀期待与憧憬。如果“香雪们”也可以算作一个广义的意象,我想她们一定象征四个字:青春中国! 十五、作业: 请从自己熟悉的生活中选取一个意象,以“青春”为主题,写一首现代诗,表达你对青春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