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
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
课程标准 素养目标 任务设定
运用图表,解释中国耕地资源的分布,说明其开发利用现状,以及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关系。 1.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我国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综合思维) 2.结合我国的国情,了解我国粮食安全的内涵,并理解我国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的特征。(区域认知) 3.结合材料,理解我国未来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及我国耕地保障。(人地协调观) 1.我国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2.什么是粮食安全?保障粮食安全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3.我国耕地的利用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4.保障耕地数量与质量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第1课时 粮食生产安全的资源基础——耕地资源
预习自查
阅读教材P37-39页完成下列填空并速记。
一、粮食生产安全的资源基础
1.粮食安全的含义:指保证人们能够及时得到 所需要的足够食物。
2.粮食安全的地位:国家安全的基本 。
3.我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的主要特征
(1)人均耕地少,后备耕地资源 。随着人口持续增长和各类建设用地的扩展 ,人均耕地面积不断 ;可开发的后备耕地资源数量少、质量低,开发难度大。
(2)耕地质量总体欠佳, 和污染问题严重。
(3)耕地空间分布不均,水土资源配置不佳
①南方地区:水热资源充足,耕地以 为主,是城镇化与工业化占用优质耕地最为 的地区。
②北方地区:水热资源有限,耕地以 为主,是我国新增耕地的主要分布地区,但新增耕地往往都是质量较低的耕地。
③西北地区:耕地仅分布在水资源条件相对较好的 。
(4)农业气象灾害频发,粮食产量年际波动大。
自学参考
1.我国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的特征
我国人口众多,季风气候显著、干旱区面积广大、多丘陵山地,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具有以下特征:
特征 具体表现
人均耕地少,后备耕地资源有限 我国耕地面积约占世界的9.5%,但人均耕地面积仅有世界平均水平的40%
随着人口持续增长和各类建设用地的扩展,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可开发的后备耕地资源数量少、质量低,开发难度大
耕地质量总体欠佳,退化和污染问题严重 我国约70%的耕地为中、低产田
已垦耕地存在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壤肥力下降等问题
遭受“三废”、化肥和农药残留、农膜等污染
耕地空间分布不均,水土资源配置不佳 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季风气候区、东部平原丘陵地区
南方地区水热资源充足,耕地以水田为主,集中了全国90%以上的优等地和高等地,是城镇化与工业化占用优质耕地最为严重的地区
北方地区水热资源有限,耕地以旱地为主,分布着全国75%的中等地和90%的低等地,是我国新增耕地的主要分布区,但新增耕地往往都是质量较低的耕地
西北地区耕地仅分布在水资源条件相对较好的绿洲
农业气象灾害频发,粮食产量年际波动大 受季风气候影响,我国农业气象灾害种类多、频率高、强度大
平均每年约有30%的播种面积受灾。在重大水旱灾害发生的年份,我国粮食总产量减少10%以上
2.我国不同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
地区 土地退化现象
西北地区 以荒漠化(风蚀)、草场退化为主
北方地区 以不合理的灌溉引起的次生盐渍化和土壤侵蚀为主
南方地区 以土壤侵蚀和污染造成的土地质量下降为主
青藏地区 以寒漠化(荒漠化的一种)为主
问题探究
一、[教材P38页思考] 1.哪些自然环境因素影响我国的耕地质量?
2.哪些人类活动影响我国的耕地质量?
3.我国的耕地分布有哪些特点?
4.气候和地形是如何影响我国耕地分布的?
二、[微思考] 我国后备耕地资源分布有何特点?
三、2020年12月1日,农业农村部就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答记者问。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各地已划定9亿亩粮食生产功能区,据测算,粮食生产功能区建成后,可以保障我国95%的口粮和90%以上的谷物需求。耕地是粮食生产的根基,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谈及我国耕地资源时提到,面对农产品生产需求多样化,必须处理好发展粮食生产和发挥比较效益的关系,不能单纯以经济效益决定耕地用途,必须集中力量把最基本最重要的保住,将有限的耕地资源优先用于粮食生产,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目前我国将全国耕地按照1~4等、5~8等、9~12等、13~15等划分为优等地、高等地、中等地和低等地,参考前国土资源部发布的《2016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主要数据成果的公告》,我国耕地情况如下表:
地区 评定面积 平均等别 占评定面积的比例
西部地区 5 012.88万公顷 11.33等,以8~15等为主 94.16%
东北地区 2 783.07万公顷 11.24等,以9~13等为主 97.42%
中部地区 3 052.55万公顷 7.99等,以5~10等为主 72.53%
东部地区 2 613.89万公顷 8.27等,以5~11等为主 85.31%
问题1 (综合思维)说出材料体现的我国耕地特点。
问题2 (综合思维)说出国家发布耕地质量等别成果的作用。
问题3 (区域认知)我国西部地区的耕地整体上评定的等级相对较低的主要自然原因是什么?
目标检测
耕地压力指数是最小人均耕地面积(一定区域范围内为保障食物需求的最小人均耕地面积)与实际人均耕地面积之比。图甲为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区分布图,图乙为2000~2012年东、中、西三大地区耕地压力指数变化图。读图,完成1~2题。
图甲 图乙
1.图乙中代表西部、中部、东部地区的曲线依次是( )
A.Ⅰ、Ⅱ、Ⅲ B.Ⅰ、Ⅲ、Ⅱ C.Ⅱ、Ⅲ、Ⅰ D.Ⅲ、Ⅱ、Ⅰ
2.下列导致Ⅰ区和Ⅱ区的耕地压力指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耕地面积B.耕地质量C.农业科技水平D.人口数量
下图为我国2019年耕地与粮食生产关系图。横轴表示耕地的累计百分比,纵轴表示粮食产量的累计百分比。据此回答3~4题。
3.图中信息表明,2019年我国耕地、粮食生产状况是( )
A.高产田比重低,中低产田比重高B.耕地主要分布在地势第三阶梯
C.粮食生产与耕地分布高度一致D.耕地分布集中,粮食生产分散
4.我国耕地与粮食生产形成图示曲线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和城市地区分布不均B.各地对粮食生产重视程度不同
C.水土匹配较差的区域面积广D.不同地区作物类型差异较大
5.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性产业,耕地是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读我国耕地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读图概括我国耕地空间分布的主要特点。
(2)河套平原是西北地区重要的农耕区之一,近年来土地退化现象严重,说明其主要表现;简述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针对这些现象可以采取的措施。
(3)珠江三角洲地区历史上是我国的“鱼米之乡”,但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该地区种植稻米的面积大幅度减少,而种植蔬菜、花卉的面积在上升,请分析其原因。
学后小结
(
自主学编号
23213
) (
班级:
姓名:
)第二章 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
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
课程标准 素养目标 任务设定
运用图表,解释中国耕地资源的分布,说明其开发利用现状,以及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关系。 1.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我国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综合思维) 2.结合我国的国情,了解我国粮食安全的内涵,并理解我国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的特征。(区域认知) 3.结合材料,理解我国未来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及我国耕地保障。(人地协调观) 1.我国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2.什么是粮食安全?保障粮食安全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3.我国耕地的利用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4.保障耕地数量与质量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第2课时 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和未来粮食安全的耕地保障
预习自查
阅读教材P39-45页完成下列填空并速记。
二、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
1.不同时期国内粮食生产的状况
时间 生产状况 意义
1949~2015年 粮食产量增加速度约为 速度的2.2倍 粮食安全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
1996年以来 人均粮食产量超过400千克 基本上实现了粮食供需
2.增加粮食总产量的基本途径
(1)扩大耕地数量:1949年以后,耕地数量增加有限,目前总体呈减少趋势。
(2)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的主要手段如图:
3.对粮食安全进行调节的手段
(1)通过粮食的 ,解决粮食生产与消费空间配置不均衡问题。
①跨区调剂方向:以前是“南粮北调”,目前是“ ”。
②目前的粮食净调出区: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南、安徽等省区。
(2)充分利用国际粮食市场,是我国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
(3)建立 。
三、未来粮食安全的耕地保障
1.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目标
(1)战略:“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 进口、科技支撑”。
(2)目标:“确保谷物基本自给、 绝对安全”。
2.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 如右图:
3.耕地保障对粮食安全的意义
(1)耕地的数量、质量和生态安全必须支撑我国的粮食安全。
(2)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了我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不能通过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而是要保护耕地资源,确保我国的耕地数量和生产能力。
(3)实行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划定了具有法律效力的 。
(4)
(5)保护与改善耕地质量和可持续利用能力的措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及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水土保持与坡耕地改造、高效节水等。
[特别提醒] 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基础是以国内粮食生产为主,努力实现粮食自给,在此前提下,以提高粮食生产的单位面积产量为主要途径。
自学参考
1.保障粮食生产,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
依靠增加人力、物质和技术投入,从耕地利用率、养分和水热资源保障能力、作物品种和栽培技术以及田间管理水平等各个环节,挖掘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的潜力,主要手段如下:
(1)扩大农田灌溉面积与防洪排涝,平整土地。
(2)培育推广粮食高产品种,研发综合配套栽培技术。
(3)大力施用农家有机肥和增施化肥。
(4)提高耕地复种指数,发展间作套种。
(5)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
(6)发展农业机械化。
2.保障耕地的主要措施
措施 具体做法
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 实行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划定了具有法律效力的耕地红线,确保耕地保有量在18亿亩以上,确保基本农田不低于15.6亿亩(1亩=1/15公顷) 已经确定的耕地红线绝不能突破
已经划定的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绝不能随便占用
建设占用多少基本农田,就要补充多少数量和质量相当的基本农田,做到占补平衡
提高土地利用率 非农业建设必须节约用地 可以利用荒地的,不得占用耕地
可以利用劣地的,不得占用优地
禁止闲置、荒芜耕地
鼓励合理开发尚未开发利用的土地
保护与改善耕地质量和可持续利用能力,实现以质换量、藏粮于地 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改善农业生态条件和生态环境
改良土壤,提高肥力,防治土地污染,防治土地退化
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水土保持与坡耕地改造、高效节水等水土资源保护项目
高产田的稳产保育和中、低产田的地力提升
针对各区域中、低产田存在的突出问题,确定了各区域的耕地质量提升任务
3.我国不同区域中、低产田的主要问题与质量提升的重点任务
区域 主要问题 农田质量提升的重要任务
东北及内蒙古地区 中、低产田集中分布,黑土地土壤退化严重 黑土区用养结合,防治水土流失,改良培肥;风沙盐碱区实施保护性耕作,推广滴(喷)灌和水肥一体化技术,增施有机肥
华北平原地区 中、低产田分布较广,耕层变浅,土壤蓄水保肥能力下降,地下水超采 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改善耕层结构
长江中下游及南方区 中产田分布较多,土壤酸化日益加剧,污染严重 治酸控污,低产坡耕地改造或退耕恢复植被
西北和黄土高原地区 中、低产田集中分布,干旱缺水,土壤贫瘠,耕地退化和次生盐渍化严重,地膜残留污染严重 发展节水农业以及退耕还林还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治次生盐渍化,回收残膜
青藏高原区 中、低产田集中分布,生态脆弱,不利于农业生产 开展高原特色生态农田建设,恢复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有效治理土地沙化现象
4.知识构建与要点整理
课 堂 小 结 课 堂 速 记
1.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本物质保障。 2.我国耕地资源的基本特征:人均耕地少,后备耕地资源有限;耕地质量总体欠佳,退化和污染问题严重;耕地空间分布不均,水土资源配置不佳;农业气象灾害频发,粮食产量年际波动大。 3.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扩大耕地数量;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采取跨区调配、利用国际粮食市场、建立粮食储备等手段对粮食安全进行调节。 4.我国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是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总体目标是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问题探究
一、[教材P40页思考] 每种措施如何影响粮食单位面积产量?
二[教材P41页思考] 1.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的变化趋势如何?
2.我国进口大豆主要用于榨油和做饲料的原材料。在你的生活中,接触的大豆制品或者以大豆为原材料的产品有哪些?
3.你认为我国是否需要改变大量进口大豆的现状?为什么?
三、[微思考] 我国营造了三北防护林、长江中上游防护林,这些防护林起到了什么作用?
四、阅读教材P42活动完成下列问题。
1.除“买得贵”和“买不到”风险外,利用国际粮食市场还可能存在哪些风险?
2.为了能够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利用国际粮食市场,你认为我国可采取怎样的措施?
目标检测
我国粮食产量自2004年以来连续16年增长,有效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下图为我国不同区域三个年份粮食产量占比图。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区域中,对我国粮食安全贡献不断增大的是( )
A.华北平原 B.东北区C.西南区 D.东南沿海区
2.制约蒙新区粮食生产地位进一步提升的主要因素是( )
A.土地资源 B.水资源C.经营规模 D.机械化水平
粮食安全关乎国家大局,建设国家高标准农田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读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成规模示意图,回答3~4题。
3.我国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规模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其有利自然条件是( )
A.水热充足,气候条件优越B.地形平坦,无旱涝灾害
C.人少地多,机械化水平高D.土地广阔,黑土肥沃
4.下列有关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预期建成规模大的省级行政区集中于东北地区
B.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不适合建设高标准农田
C.浙江多低山丘陵,应因地制宜修筑梯田
D.贵州岩溶地貌广泛发育,应全面回填客土
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0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要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在12月16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保障粮食安全”同样被重点强调。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征程的关键节点上,“粮食安全”多次在重要会议上被强调,充分体现了其在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问题(1) (区域认知)目前我国的粮食调运已经从原先的“南粮北调”转变成了“北粮南运”,试分析“北粮南运”的粮食主要输出地和输入地分别有哪些?
问题(2) (综合思维)作为主要的粮食输入地,京津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什么需要输入大量的粮食?
问题(3) (人地协调观)为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我们应该如何去做?
问题(4) (综合思维)我国耕地资源短缺的原因有哪些?
(
自主练编号
2307
) (
班级:
姓名:
)第二章 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
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
基础练习
中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是“一多三少”,即总量多,人均耕地少,高质量的耕地少,可开发后备耕地资源少。据此完成1~3题。
1.当前人类活动所导致的土地资源问题主要表现为( )
①耕地减少 ②土地退化 ③非农业用地减少 ④土壤肥力升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下列不属于土地退化形式的是( )
A.水土流失 B.次生盐渍化 C.土地沙化 D.耕地减少
3.导致土地退化的原因为( )
①过度放牧 ②植被破坏 ③不合理灌溉 ④生活和生产排放的有毒物质 ⑤退耕还林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⑤
读我国历史时期耕地变化示意图,完成4~5题。
4.图中( )
A.耕地主要分布在我国暖温带和中温带
B.塔里木盆地的耕地开发晚于准噶尔盆地
C.耕地开发从黄河流域向南、北方向扩展
D.耕地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地区
5.我国耕地向长江流域扩展的时间及主要原因是( )
A.西周初期,生产力发展B.西汉中期,生产力发展
C.隋唐时期,人口大量增加D.明清时期,人口大量增加
读我国耕地集中分布区图,完成6~8题。
6.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东部沿海地带D.东部季风区
7.我国东部多耕地,西部多草原,主要原因是( )
A.生产活动方式的不同
B.开发历史时间的不同
C.人口分布数量的影响
D.光、热、水、土等条件的不同
8.近年来③地耕地不断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 )
A.非农占耕B.水蚀毁耕 C.生态退耕D.沙暴吞耕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提升耕地质量,突出粮食优势产区,持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是保障粮食供给的基础原则。2019年,华中农业大学研究人员完成对湖北省所有县区土地利用状况的综合调查,对粮食安全保障功能进行了等级划分。据此完成9~10题。
湖北省粮食保障功能等级划分示意图
9.湖北省粮食安全保障功能等级划分的首要依据是( )
A.气候资源B.耕地条件C.灌溉水源D.人口密度
10.鄂东地区农业生产条件优越,但粮食保障功能较二十年前大幅降低,主要原因是( )
A.长江黄金水道地位下降B.农业受灾面积增多
C.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提高D.农业科技水平落后
11.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人类正在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耕地资源不足的问题。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不足0.1公顷,仅为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45%。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图甲 我国耕地集中分布区图 图乙 全国耕地面积变化情况(单位:亿亩)
(1)从图乙中可看出,中国耕地减少最快的年份是________年。
(2)图甲中阴影部分表示我国耕地的集中分布区,简述这些地区共同的优势自然条件。
(3)面对我国耕地不断减少的严峻形势,分析回答为保护耕地资源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素养训练
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不仅能使土地生产力不断恢复,而且能使土地永续利用。据此完成12~13题。
12.从“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方面考虑,在我国下列几组地区中,前者应整治土地,提高单产,后者应退耕还牧,维护生态平衡的一组是( )
A.塔里木盆地和云贵高原 B.黄淮海平原和鄂尔多斯高原
C.长江三角洲和黄淮海平原 D.江南丘陵和太湖平原
13.下列行为违背科学发展观的有( )
①占用基本农田,种植经济林,以增加农民的收入
②在低湿涝洼地挖鱼塘,筑台田,充分利用水土资源
③城市开发规模盲目扩大
④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生物工程防护体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19年 10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了《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这是继1996年《中国的粮食问题》之后,中国政府发布的第二部有关粮食安全问题的白皮书。20多年来,与世界比较,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单位面积粮食产量发生了很大变化(见下图)。据此完成14~15题。
中国与世界人均粮食产量、平均粮食单产的比较
14.2018年中国粮食产量比1996年增产30%以上。中国粮食总产量大幅度增加的原因有( )
①耕地面积大量增加 ②化肥、农药施用量增加 ③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 ④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2015年我国粮食产量实现十二连增,与此同时,粮食进口不断增加,近年来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粮食进口国。我国粮食进口数量增加的原因有( )
①耕地面积减少 ②人口数量增多 ③生活水平提高 ④谷物不能自给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6.粮食问题引发全球广泛关注,我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我国各省级行政区人均耕地差异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的变化
(1)要解决a地区粮食生产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哪些措施?
(2)说明b、c、d三省人均耕地数量少的共同原因。
(3)据图找出我国人均耕地数量不容乐观的三条理由。
参考答案
自主学编号12
问题探究:一、1:气候、地形、地质条件、水文等因素。
2:耕作方式;灌溉方式;农药、化肥的施用;采矿行为等。
3:总体上空间分布不均,集中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南方耕地质量较高。
4: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配置较好,且东部地区以平原、丘陵、山地为主,地形较为平坦,因此耕地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
二:我国可供开发利用的后备耕地资源相对较少。其中,集中连片的后备耕地资源更少,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新疆。
三、1:耕地总体质量不高,优质耕地少。
2:等别成果对我国实现耕地数量、质量并重管理,坚守耕地质量红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3:我国西部地区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气候条件较差,水热不足,因此土壤较为贫瘠,耕地质量相对较差。
目标检测:1.C 2.D [第1题,东部地区人口密集,城市建设用地占用了较多的耕地,导致人均耕地面积小,耕地压力指数最大;中部地区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耕地资源丰富,生产力水平较高,耕地压力指数最小;西部地区尽管人均占有较多的耕地资源,但受自然、经济、技术条件的限制,耕地生产力水平较低,人均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较大,致使其耕地仍承受了较大的压力。第2题,Ⅰ区、Ⅱ区分别是东部地区、西部地区。西部地区虽然面积更大,但由于受降水、热量、地形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可开垦成耕地的面积有限,东部地区的耕地面积比西部地区大;东部地区自然条件优越,耕地质量更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科学技术先进、农业投入多,农业比西部地区发达;东部地区人口数量明显多于西部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很小,耕地压力指数较大。]
3.A 4.C [第3题,注意关键词“图中信息表明”。由题干材料可知,该图为耕地与粮食产量的累计百分比的关系,图中无法表明耕地主要分布、粮食生产与耕地分布的关系等,故排除选项B、C、D;由图可知,耕地累计的60%,大约占粮食产量的40%,可见中低产田比重高,高产田比重低,故选项A正确。第4题,注意题干强调的是耕地与粮食生产的关系,粮食产量的高低与土壤、水源、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及政策、科技、市场、劳动力等社会经济因素有关,与人口和城市的分布、作物类型无关,故排除选项A、D;受各地对粮食生产重视程度影响,但是关系不大,排除选项B;我国大部分的耕地位于缺水的地区,水土匹配较差的区域面积广,造成中低产田比重高,故选项C正确。]
5[解析] 第(1)题,由图和中国地理的知识可知,我国耕地多分布在条件适宜的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地区。第(2)题,河套平原地区本身比较干旱,引黄灌溉使地下水水位上升,容易造成次生盐渍化,进而引发荒漠化问题。第(3)题,市场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珠江三角洲地区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崛起,市场发生了改变,因此其农业类型也就发生了相应的调整。
[答案] (1)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地区。
(2)表现:土地荒漠化、次生盐渍化。措施:保护植被,禁止乱垦滥挖;合理排灌,提倡喷灌、滴灌;发展节水农业,种植耐旱作物。
(3)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城市化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迅速提高,因此当地农业的市场需求发生了变化,转为大规模生产需求量大、效益较高的蔬菜、花卉。
自主学编号13
问题探究:一:①农田灌溉与防洪排涝,可增强防治旱涝灾害能力,平整土地利于耕作。
②施用农家有机肥和化肥,可提高土壤肥力。
③使用农药可有效防治病虫害。
④培育高产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可保证高产。
⑤提高耕地复种指数,发展间作套种,能提高耕地利用率。
⑥发展农业机械化,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二、1: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逐年增大。
2:大豆油、豆粉及一些休闲食品。
3:应该改变。大豆对外依存度太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粮食安全。
三:三北防护林具有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的作用;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四:1.自然灾害风险,国际政治、军事冲突的风险及粮食产品的质量风险等。
2.加强国际合作;可在海外租借土地进行耕种等。
目标检测:1.B 2.B [第1题,读图可知,东北区1996年、2006年、2016年三个年份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率不断提高,说明东北区对我国粮食安全贡献不断增大,B项正确。华北平原三个年份的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率先升高后降低,A项错误。西南区和东南沿海区两个地区三个年份的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率均为持续降低,C、D项错误。第2题,蒙新区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气候区,水资源缺乏,制约粮食生产地位进一步提升,B项正确。]
3.D 4.C [第3题,读图可知,我国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规模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是黑龙江省,其有利自然条件是土地广阔,黑土肥沃,D正确;纬度较高,热量不足,A错误;地形平坦且位于季风气候区,旱涝灾害频发,B错误;人少地多,机械化水平高属于社会经济条件,C错误。第4题,预期建成规模大的省级行政区有黑龙江、河南、山东,集中于东北、华北地区,A错误;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也有建设高标准农田,只是规模较小,B错误;浙江多低山丘陵,应因地制宜修筑梯田,C正确;贵州岩溶地貌广泛发育,土地平整区耕作层土壤厚度达不到作物生长所需土层厚度时,应进行客土回填,但不是全面回填客土,D错误。]
5、(1):输出地:东北地区和冀鲁豫地区。输入地:京津地区、东南地区和西南地区。
(2):经济发达,城镇化水平高,人均耕地面积少,粮食需求量大;农业生产以城郊农业为主,主要农产品为蔬菜、水果、乳畜产品、水产品等。
(3):加强农业污染治理;大力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荒漠化,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等。
(4):人口数量大,对耕地的需求量大;非农业用地增加,导致耕地面积减少;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土地退化现象严重;质量低的耕地比重大。
自主练编号07
基础练习:1.A 2.D 3.C [第1题,③④与现实情况不符。第2题,考查土地退化的表现形式,A、B、C三项都是由人类不合理利用土地造成的土地退化现象。第3题,导致土地退化的原因主要是人为原因,①②③④均符合。⑤为改善土地退化的措施,可排除。]
4.C 5.B [第4题,耕地主要分布在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塔里木盆地的耕地开发于西汉中期,早于准噶尔盆地(明清时期);黄河流域耕地开发最早,耕地开发从黄河流域向南、北方向扩展;耕地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上地区。第5题,图示西周初期,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黄河下游地区;西汉中期,扩展到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及长江流域,即我国耕地向长江流域扩展的时间是西汉中期,是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不断扩展的;隋唐和明清时期,耕地向珠江流域、西南地区和东北地区扩展。]
6.D 7.D 8.A [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地,这些地区都属于我国东部季风区。第7题,我国东部地区处于季风区,气候湿润,海拔较低,平原较多,故多耕地;西部地区处于非季风区,气候干旱,海拔高,山区面积广,故多草原。第8题,③地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该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因此工业化、城市化等非农占用耕地面积较大。]
9.B 10.C [第9题,读图可知,图中平原地区耕地面积大,粮食安全保障功能高,山区耕地面积小,粮食安全保障功能低。所以,湖北省粮食安全保障功能等级划分的首要依据是耕地条件,B项正确。第10题,鄂东地区农业生产条件优越,但粮食保障功能较二十年前大幅降低,主要原因是鄂东地区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迅速提高,占用耕地,导致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C项正确;与长江黄金水道地位下降关系不大,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农业受灾面积增多的相关信息,B项错误;鄂东地区经济相对发达,农业科技水平并不落后,D项错误。]
11[解析] 第(1)题,可以从图乙中数量的变化分析得出。第(2)题,从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等自然条件进行分析。第(3)题,要把土地分成已经破坏的、没有破坏的两种类型进行分析。[答案] (1)2003
(2)地形以平原、盆地为主,地势平坦(海拔低,地势起伏较小);大部分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水热条件配合较好;河流众多,灌溉便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肥力较高)。
(3)禁止盲目扩大建筑用地规模,滥占耕地(或合理规划建设用地);大力开展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减少灾毁耕地的数量;提高土地利用率(实行间作、套种),积极开展工矿建设中的土地复垦工作。
素养训练:12.B 13.C [第12题,塔里木盆地与江南丘陵不适合通过大规模整治土地提高单产;长江三角洲耕地质量高;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面积比例高,应整治土地,提高单产;鄂尔多斯高原应退耕还牧,以维护生态平衡。第13题,基本农田是肥力高、质量好的耕地,不能占用;城市开发建设应本着少占农田或不占农田的原则进行,必须适度开发。]
14.D 15.B [第14题,粮食总产量主要取决于种植面积和单产。1996年至2018年期间,中国城市化、工业化、交通等快速发展,占用大量土地,因此耕地面积不可能大量增加,①错;化肥、农药的使用,减少农业病虫害,可以增产增收,②对;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经营,提高总产量,③对;农业科技水平提高,有利于提高粮食单产,④对。第15题,中国粮食产量连续12年增产,但进口却不断增加,因此粮食进口数量增加原因不在中国粮食产量方面,而是在消费量方面,①错。近年来我国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导致粮食消费总量不断增加,而且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提高,②③对。]
16[解析] 第(1)题,从图中信息可以确定a地区是东北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其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措施一般从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三方面作答。第(2)题,抓住“人均耕地少”这个关键词作答,从“人多”和“地少”两个方面去找原因。第(3)题,一定要注意读图,善于从图例、标注、图示中提取隐性信息。
[答案] (1)植树造林;保护湿地(保护沼泽);保持土壤肥力(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用养结合)。
(2)山地、丘陵比重大(平原比重小);人口密度大;非农业用地比重大(城市化水平高)。
(3)绝大多数省级行政区的人均耕地介于世界平均水平与警戒线之间;一些省级行政区的人均耕地已经在警戒线以下;人均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