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专题特训6-诗词曲鉴赏(真题汇编)(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专题特训6-诗词曲鉴赏(真题汇编)(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75.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10 20:22: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特训6-诗词曲鉴赏(真题汇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诗词曲鉴赏
(2022·河南南阳·六年级)先把下面古诗补充完整,再按要求答题。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___________。
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____。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是____朝诗人王建所写的一首______(时间)望月思远的七言绝句。最后一句委婉地表达了_________。回忆你积累的古诗词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诗句,请写出一句:_________。
(2022·江苏·宿迁市实验学校六年级)阅读与欣赏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3.这首诗表现早春特点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
4.“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中“绝胜”一词意思是________,这句话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2021·甘肃陇南·六年级)读古诗,回答问题。
春夜喜雨
[唐] ___________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5.在横线上填写作者姓名。
6.解释词语的意思。
乃:______________ 潜:______________
7.首联中,作者为什么说“好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从_______觉角度描写了一幅________图,以__________反衬___________,显得黑云密布,雨意正浓。
9.首联中的“知”与尾联中的“重”有何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本诗的诗眼是( )
A.好 B.春 C.喜 D.知
(2022·山东东营·六年级)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剑门道中遇微雨①
陆游②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注:①作者从抗金前线的南郑调回后方的成都,途中写下了这首诗。②陆游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
11.联系注释,判断第一句中“征尘”和“酒痕”分别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通读全诗,体会诗中所表达的作者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云南楚雄·六年级)阅读古诗,完成1~4小题
古朗月行(节选)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①白玉盘②。
又疑瑶台③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④垂两足,桂树何团团⑤。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注释:①呼作:称为。②白玉盘:白玉做的盘子。③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④仙人:传说驾月的车夫,叫望舒,又名纤阿。⑤团团:圆圆的样子。
13.这首诗的作者是被后人称为“____”的____代诗人李白,他与____合称“大李杜”。还有一位被称为“诗鬼”的诗人,他是____。
14.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小时候对月亮的看法,诗人把月亮比作“____”和“____”,十分稚气可爱,语言简朴,比喻风趣。
15.写出“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这句诗的意思。
____
1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
(2021·湖北·钟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六年级)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7.本词由_____代词人_____________所作。根据词作可知,词人看到了_____________,听到了_____________,嗅到了_______________。
18.这首词中,能够表现出词人为农家感到由衷的喜悦,陶醉在丰收在望的欢乐之中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西江月”是标题,“夜行黄沙道中”是副标题。 ( )
(2)“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点明了是夏季,正是稻谷扬花的时候。 ( )
(3)这首词的第五、六两句对仗工整,结构严谨。 ( )
(2022·湖北·钟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六年级)阅读(一)
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20.解释词语的意思。
胜日:___________ 滨:___________ 等闲:___________ 东风:_____________
21.这首诗的第一句点明出游的______和_______,下面三句写 “寻芳”所见所得:春回大地,使人耳目一新。诗人由“寻”而“________”,步步深化,统率全诗的是“________”字。
22.“万紫千红总是春”让你产生了哪些联想?请用精美的语言描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四季之美各有特色,请你写出两句表现其它季节之美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陕西·宝鸡市渭滨区教研室六年级)读《七律·长征》,回答文后问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4.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
25.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这是一首_______诗,表现了红军战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你还知道长征途中发生了哪些感人的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哪些英雄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湖北·钟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六年级)阅读。
枯藤老树昏鸭,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白朴《天净沙·秋》
28.这两首小令的曲牌名是___________,都押______韵。
29.《天净沙·秋思》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思乡之情,其中表现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天净沙·秋》却没有悲凉的情绪,曲中“__________”一句使全曲静中有动,“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色彩鲜明地描绘出了秋天的美景。
30.判断对错。
(1)《天净沙·秋思》中,作者写的是游子背井离乡的羁旅之愁,感情惆怅而落寞。全曲仅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
(2)《天净沙·秋》是由悲到喜,写出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
(2022·江苏·盐城市大丰区教师发展中心六年级)阅读短文,思考后面的问题。
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余响入霜钟③。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释】
①绿绮,古代著名的琴。②流水,《吕氏春秋》:“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 , 。”③霜钟,指钟声,《山海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钟鸣。”
31.补齐注释。
32.这首诗写李白听蜀僧濬弹琴,并没有写弹奏的技巧和琴声,而是重点写了____________,从_______面表现音乐的高妙。
3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将这个峨眉山上下来的音乐家写得很有气派,表达了诗人对他的倾慕。
B.“如听万壑松”用大自然宏伟的音响比喻琴声,使人感到这琴声一定是极其铿锵有力的。
C.“余响入霜钟”是说音乐终止以后,余音不绝和薄暮时分寺庙的钟声融合在一起。
D.“不觉碧山暮”是说音乐听着听着就到了早晨,与前一句中的“霜钟”呼应。
34.“客心洗流水”中的“客”是诗人自谓,由此联想到孟浩然的“日暮客愁新”,我猜李白的这首诗在赞美琴声美妙、感慨知音的同时,也寓有_________________之情。
参考答案:
1.冷露无声湿桂花 不知秋思落谁家
2. 唐 中秋之夜 思念之情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解析】1.本题考查是对诗歌的识记能力。
出自唐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
全诗: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
出自唐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
全诗: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两句采取了忽然宕开的写法,从作者的一群人的望月联想到天下人的望月,又由赏月的活动升华到思人怀远,意境阔大,含蓄不露。普天之下又有多少人在望月思亲:在家乡的人思念远离的亲人,离乡之人遥望家乡亲人。于是,水到渠成,吟出了这两句。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第三句才点明望月,而且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但是,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然而,在表现的时候,诗人却并不采用正面抒情的方式,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
表达思念之情的诗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3. 小草 柳树
4. 远远胜过 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解析】3.考查古诗信息提取。
古诗译文:京城的街道上空丝雨纷纷,雨丝就像乳汁般细密而滋润,小草钻出地面,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一年之中最美的就是这早春的景色,它远胜过了绿杨满城的暮春。这里表现早春特点的景物有小雨、草、烟柳。
4.考查了词语理解、作者诗人情感表达。
绝胜:远远胜过。这首诗描写了长安初春小雨的优美景色,写景清丽,表达了对春天来临时生机蓬勃景象的敏感以及由此而引发的欣悦之情,以引逗好友走出家门,去感受早春的信息。
5.杜甫
6. 就 暗暗地,悄悄地
7.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雨水,雨就下起来了。春雨的确很“好”。
8. 视 雨夜江边 明亮的灯火 黑夜
9.“知”字表明了春雨来得很及时,懂得适时滋润万物,有灵性。“重”字表明了雨水充沛,充分滋润了大地。
10.C
【解析】5.本题考查作家作品识记。
《春夜喜雨》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
6.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乃:就。
潜:暗暗地,悄悄地。这里指春雨在夜里悄悄地随风而至。
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意思是:好雨是知道该下雨的时节的,正好下在春天植物萌发生长的时候。作者把雨拟人化,说它“知时节”,懂得适时滋润万物。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来了。它的确很“好”。因此,作者说春雨是“好雨”。
8.本题考查赏析句子。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的意思是:在雨夜,野外的小路和乌云都是黑茫茫的,只有江船上的灯火格外明亮。“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是从视觉描写了一幅雨夜江边图。作者运用了反衬的写作手法,用明亮的灯火衬托出黑夜,显得黑云密布,雨意正浓。
9.本题考查分析字词的含义与作用。
“知”的意思是:明白,知道。作者说雨知时节,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知”字表明了春雨来得很及时,懂得适时滋润万物,有灵性。
“重”的意思是“沉重”,表明了雨水丰沛,表明花因为饱含雨水而显得沉重。“重”字表明了雨水充沛,充分滋润了大地。
10.本题考查文章主旨。
此诗以极大的喜悦之情细致地描绘了春雨的特点和成都夜雨的景象,热情地讴歌了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春雨。这是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因此,本诗的诗眼是“喜”。故选C。
【点睛】参考译文:好雨是知道该下雨的时节的,正好下在春天植物萌发生长的时候。它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悄然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万物。在雨夜,野外的小路和乌云都是黑茫茫的,只有江船上的灯火格外明亮。天亮后,去看这带着雨的娇美红艳的花朵,整个锦官城变成了沉甸甸的鲜花盛开的世界。
11.“征尘”的意思是旅途上的灰尘,表示诗人难忘征战生活。“酒痕”指酒的痕迹,表达离开前线的遗憾和无奈。“征尘杂酒痕”是诗人壮志未酬,处处伤心的心情写照。
12.诗人的愿望是做个战士,可是愿望不能实现,只能写诗饮酒,诗歌包含了诗人壮志难酬的遗憾。
【解析】11.考查词语含义。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衣服上沾满了旅途上的灰尘和杂乱的酒的痕迹,出门在外去很远的地方宦游,所到之地没有一处是不让人心神暗淡和感伤的。“征尘”的意思是旅途上的灰尘,表示诗人难忘征战生活。“酒痕”指酒的痕迹,表达离开前线的遗憾和无奈。“征尘杂酒痕”是诗人壮志未酬,处处伤心的心情写照。
12.考查作者的思想感情。
《剑门道中遇微雨》是宋代诗人陆游的诗作,诗歌大意如下:衣服上沾满了旅途上的灰尘和杂乱的酒的痕迹,出门在外去很远的地方宦游,所到之地没有一处是不让人心神暗淡和感伤的。我这一辈子就应该做一个诗人吗?骑上瘦驴在细雨中到剑门关去。因为诗人的愿望是做个战士,可是愿望不能实现,只能写诗饮酒,诗歌包含了诗人壮志难酬的遗憾。
13. 诗仙 唐 杜甫 李贺
14. 白玉盘 瑶台镜
15.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称为白玉盘。
16.诗人用浪漫主义手法,借助丰富的想象和神话传说,表现了诗人在儿童时期对月亮的幼稚而美好的认识。
【解析】13.本题考查诗人的文学常识。
《古朗月行》是唐代诗人李白所写。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李贺:唐代诗人,字长吉。诗作想象极为丰富,引用神话传说,托古寓今,后人誉为“诗鬼”。
14.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的意思是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称为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之上。这两句诗运用比喻,把月亮比作“白玉盘”和“瑶台镜”,生动地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使人感到非常新颖有趣。
15.本题考查诗句翻译。
这类题要从关键字词的翻译进行分析,再进行句子的翻译。
呼作:称为。白玉盘:白玉做的盘子。由此可得,“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这句诗的意思是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称为白玉盘。
16.本题考查古诗的思想感情。
诗中先写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生动地表现出月亮的形状,颜色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使人感到非常新颖有趣。然后又写月亮的升起:“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古代神话说,月中有仙人、桂树、白兔。当月亮初升的时候,先看见仙人的两只脚,而后逐渐看见仙人和桂树的全形,看见一轮圆月,看见月中白兔在捣药。诗人运用这一神话传说,写出了月亮初生时逐渐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在儿童时期对月亮的幼稚而美好的认识。
17. 宋 辛弃疾 月、鸟、星、雨、店、林、桥 蝉鸣、蛙声 稻花香
18.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9. × √ √
【解析】17.本题考查作家作品、词的内容理解。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词人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此词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全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18.本题考查词理解。
译文:皎洁的月光从树枝间掠过,惊飞了枝头喜鹊,清凉的晚风吹来仿佛听见了远处的蝉叫声。田里稻花飘香,蛙声阵阵,似乎在告诉人们今年是一个丰收年。天边几颗星星忽明忽暗,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往日的小茅草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便忽然出现在眼前。能够表现出词人为农家感到由衷的喜悦,陶醉在丰收在望的欢乐之中的两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9.本题考查词赏析。
(1)西江月: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是标题。此题说法错误。
(2)“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句意“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点明了夏季。此题说法正确。
(3)对仗指(律诗、骈文等) 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的虚实做成对偶的语句。“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对仗工整。“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这句诗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上下句对仗工整。上句的“七八个”对应下句的“两三点”,两者都是数词与量组的组合,而后名词“星天”与“雨山”相对,方位介词“外”与“前”相对;同时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充,共同勾勒出一幅清幽寂静的夏夜乡村图景。
20. 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水边,河边。 平常、轻易。 春风。
21. 时间 地点 抒情 寻
22.春风吹地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23.秋季: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解析】20.这道题考查学生理解古诗中字词的含义以及翻译诗句的能力,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和记忆。
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滨:水边,河边。
等闲:平常、轻易。
东风:春风。
2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点明天时;“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点明主题。一句中分三层叙说,特别是以“泗水滨”结穴,是作者的有意安排。“寻”字不仅写出作者逸兴,也给诗歌添了不少情趣。
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描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无边光景”逆承首句“胜日寻芳”,说寻芳的结果。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这里不做细碎描写,不在一草一木一石上做剪贴,而是从极广大的空间落笔。  
后两句用形象的语言,具体描绘了光景之新,抒写了寻芳所得。“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意谓胜日寻芳,本不期望有无边光景的所得,今既有如此新鲜感受,不禁欢欣雀跃。“东风面”,把春气、春景形象化了,拟人化了,把“识”字落到实处。
由此可知这首诗的第一句点明出游的时间和地点。
结合后两句内容可知,诗人本是去看风景,但是却得到了新鲜的感受,由此可知诗人由“寻”而转向“抒情”。
首句写“寻芳”,后三句写到了“寻芳”所见所得。由此可知“寻”字统率全文。
22.第二问考查再现诗句中画面的能力。
要抓住句子中的时间、地点以及景物,再通过对内容的理解,体会意境,最后结合句子意思。
本题答案不唯一,学生结合翻译作答,语句通顺、、语言优美、言之有理即可。
23.这道题考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识记。
描写春季的诗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绝句二首》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描写夏季的诗句: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高骈《山亭夏日》
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苏轼《菩萨蛮·回文夏闺怨》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黄庭坚《鄂州南楼书事》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描写秋季的诗句: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刘彻《秋风辞》
描写冬季的诗句: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崔道融《梅花》
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刘著《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问刘十九》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4.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25. 过五岭路 越乌蒙 渡金沙
26. 抒情诗 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或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7. 《金色的鱼钩 》《丰碑 》 老班长
【解析】24.本题考查了文学常识和诗歌内容的理解。
《七律·长征》写于1935年9月下旬,10月定稿。这首七律是作于红军战士越过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泽东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这首诗的作者是毛泽东。
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本文的中心句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诗歌围绕此句写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
25.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从“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可知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腾五岭、走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这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
26.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这是一首抒情/爱国湿,记叙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一震惊全球的历史事件的革命史诗。它不仅以精炼之笔高度地概括了红军夺关杀敌的战斗历程,而且用革命的激情艺术地、形象地表现了红军战士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大无畏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7.本题考查课外搜集和积累。
学生根据积累完成作答即可,答案不唯一。
示例:
《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生动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作者语言朴实,像讲故事一样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娓娓叙述,表达了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
《丰碑》:讲述的是红军在长征途中的一个感人故事:一个寒冷的冬天,队伍在冰天雪地中行进,军需处长把棉衣全发给了战士们,自己只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在云中山冻死了。赞颂了军需处长为了革命的胜利,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倔强的小红军》:记叙了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过草地时,一位小红军忍受饥饿和疲惫,又不肯接受别人照顾而牺牲的事,赞扬了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七根火柴》描述了长征途中,暴雨倾泻在大草原上。一个生命垂危的红军战士把党证和夹在党证里的七根焦干的火柴交给战友,请他转交给党组织。言毕,安然地闭上了眼睛。那位战友追上队伍,为战士们点燃了篝火,然后将余下的六根火柴和党证交给了指导员。
28. 天净沙 a
29. 断肠人在天涯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30. √ √
【解析】28.本题考查曲的基础知识。
这两首小令的曲牌名是天净沙。根据诗词“鸭、家、马、下、涯”和“霞、鸦、下、花”可知,两首词都押韵“a”。
29.本题考查诗词赏析。
白朴这首小令《天净沙·秋》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无论写法还是构成的意境都有相似之处。此曲题目虽为“秋”,并且写尽秋意,却找不着一个“秋”字。此曲开篇先绘出了一幅秋日黄昏图,营造出一种宁静、寂寥的氛围,再以名词并列组合的形式,选取典型的秋天景物,由远及近,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秋景也由先前的萧瑟、寂寥变为明朗、清丽了。
《天净沙·秋思》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思乡之情,其中表现主旨的句子是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却没有悲凉的情绪,曲中“一点飞鸿影下”一句使全曲静中有动,“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一句色彩鲜明地描绘出了秋天的美景。
30.本题考查诗词理解。
(1)《天净沙·秋思》着重写“思”,即秋景带来了游子的思乡之情。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游子背井离乡的羁旅之愁,感情惆怅而落寞。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故本题正确。
(2)《天净沙.秋》着重写“看”,即所看到的秋景;是由悲到喜,先描写很萧索的景色,再托以生机勃勃的景色,写出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故本题正确。
31.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32. 诗人听琴时的感受 侧
33.D
34.对故乡的思念
【解析】31.此题考查对古诗中字词的翻译及对文言文内容的识记。
该句出自《伯牙鼓琴》: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意思是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
32.此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
全诗翻译:四川僧人抱弹名琴绿绮,他来自巴蜀的峨嵋山。他为我挥手弹奏了名曲,我好像听到万壑松涛雄风。高山流水音调一洗情怀,袅袅余音融入秋天霜钟。不知不觉青山已披暮色,秋云也似乎暗淡了几重。诗句中“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用大自然宏伟的音响比喻琴声,使人感到这琴声一定是极其铿锵有力的。还提到清脆、流畅的琴声渐远渐弱,和薄暮的钟声共鸣着,这才发觉天色已经晚了。可以知道诗句重点写了诗人听琴时的感受,而不是直接写弹琴的琴声,从侧面表现了音乐的高妙。
33.此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
选项D错误,“暮”是傍晚的意思,不是早晨。“不觉碧山暮”是说音乐听着听着就到了傍晚。
34.此题考查对诗句思想感情的理解。
孟浩然的诗《宿建德江》中“日暮客愁新”指的是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写出了作者羁旅之思。
李白的这首诗是李白在京任官职三年,弃官而去后飘荡四方流浪到四川时写的。 这首五律写的是听琴,听蜀地一位法名叫濬的和尚弹琴。李白是在四川长大的,四川奇丽的山水培育了他的壮阔胸怀,激发了他的艺术想象。峨眉山月不止一次地出现在他的诗里。全诗一气呵成,路上遇知音,他对故乡一直很怀恋,对于来自故乡的琴师当然也格外感到亲切。和孟浩然当时的羁旅之思相似,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