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宁作战死鬼 不做亡国奴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宁作战死鬼 不做亡国奴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11-05 08:22:22

文档简介

八年级历史第15课《“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学案
海旺中学 编撰:姚秀芳 审阅:黎明 (2013.10.30)
班级: 姓名: 成绩:
【学习目标】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认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帝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学习重点】血染卢沟桥
【学习难点】正确认识南京大屠杀及当今日本极力掩盖南京大屠杀的史实。
【自主学习】
一、七七事变( 事变)
时间: 年 月 日。
2、地点:
3、经过:1937年7月7日,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宛平城内检查,遭中国守军拒绝后,向 中国守军发起进攻,并炮轰 城,中国守军奋起反抗。
4、影响:
5、平津陷落:二十九军副军长 ,一三二师师长 指挥部队奋勇抵抗,为国捐躯,7月底, 陷落。
二、国共合作抗日
国共两党再次合作, ,开始领导全民族的抗战。工农红军改编为 、 ,开赴抗战前线。
三、南京大屠杀
八一三事变:1937年8月13日,日本军队大举进攻 。
2、南京大屠杀: 年 月13日军攻陷 ,日军占领南京后 之内屠杀中国军民 以上。这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华民族犯下的滔天罪行。
3、迁都:国民政府从南京迁往 ,把 作为战时的陪都。
【合作学习与探究】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小朋友!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
材料二 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
材料三 根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调查报告:无辜的南京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被集体杀害,总共有30多万人丧生。
(1)材料一叙述的“夺我东三省”局面发生在哪次事变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蒋介石采取了什么政策?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个历史事件?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什么样的抗日主张?
(3)材料三控诉的是日本法西斯制造的什么事件?
(4)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针对当今某些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抹杀这一人间惨剧真相的事实,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中日关系?
【强化训练】
1.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的标志是(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2.历史学家认为:“卢沟桥事件只不过是一个更大图谋的开端而已。”这个“更大图谋”指日本( )
A.割占台湾 B.侵占东北三省 C.制造南京大屠杀 D.灭亡中国
3.下列作品中直接反映标志着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事件的是( )
A.歌曲《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B.诗句“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急。”
C.诗句“鲜血凝固的那个时候,长江呜咽钟山悲泣……三十万冤魂,在地狱中哭泣。”
D.电影《甲午风云》
4.1939年1月.国民党江西省党部、省政府由南昌迁到吉安,几个月后迁到泰和,1945年初迁至宁都。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国民党江西省党部、省政府这几次辗转迁徙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B.国民党军队围剿红军
C.侵华日军步步进逼 D.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
5.南京是中国著名的四大古都及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下面关于发生在南京的历史事件,叙述正确的是( )
①2013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在此签订171周年
②2013年是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此宣告成立100周年
③2013年是蒋介石在此建立国民政府86周年
④2013年是日本制造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76周年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军队在中国制造了一系列惨案,被中外舆论界称为“现代史上破天荒的残酷记录”、“现代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发生在( )
A.沈阳 B.上海 C.南京 D.广州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沈阳日军行动,可作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可也。(1931年9月)
材料二 我们应当确认革命军当前责任,第一个乃剿匪来安内,第二个才是抗日来攘外。要晓得剿匪工作是抗日的前提,抗日要剿匪,能剿匪一定能抗日。(1931年9月)
材料三 政府对于卢沟桥事件,已确立始终一贯的方针和立场。我们知道全国应战以后的局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1937年7月)
(1)依据材料一、二、三,蒋介石的电文各反映了什么样的政策?
(2)材料一和材料三的背景事件各是什么?
(3)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知识归纳】(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归纳知识)
参考答案
【合作学习与探究】
(1)九一八事变(1分)、不抵抗政策(1分)。
(2)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1分)。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
(3)南京大屠杀。
(4)表示强烈的愤慨和严正抗议;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正视历史、以史为鉴;牢记历史,珍爱和平;面向未来、加强合作;谋求中日关系健康发展。
【强化训练】
1-6 CDBCBC
7、(1)材料一反映了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材料二反映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材料三反映的是国民政府抵抗日本侵略的政策和决心。
(2)1931年9月的九一八事变; 1937年7月的卢沟桥事变
(3)随着日本侵略的加剧,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