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统编七上三单元 10《再塑生命的人》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统编七上三单元 10《再塑生命的人》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10 18:3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再塑生命的人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熟记“读读写写”词语的音形义,培养默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默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概括主要事件;理解作者对老师的敬爱和感激之情。品味、揣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作为盲聋哑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3. 学习海伦·凯勒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默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概括主要事件;品味语言,理解人物形象。
难点:品味关键语句,体会人物情感。
【教学方法】
启发指导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呈现PPT
她19个月就失聪失明,生活在无声无语无光的世界里,连爸爸妈妈都不认识。但是她凭着自己的坚毅和努力,不但活了下来,甚至成为一个对整个世界都有影响的人。
她,精通英语、德语、法语!她,曾经就读哈佛大学!她,先后完成十四部具有世界影响的著作!她,被誉为“美国英雄”!让我们带着对生命的追问,走进课文,倾听海伦·凯勒的人生故事,看看她的生命又是如何被重新塑造的。
新课讲授:
一、预习反馈
学生展示收集的资料,老师补充。
(一)介绍作者
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著名女作家、教育家。她出生于亚拉巴马州,在柏金斯盲人学校莎莉文老师的协助下,她学会了阅读、写作,还学会了说话,上了大学。一生致力于救助伤残儿童、保护妇女权益和争取种族平等的社会活动,曾获“总统自由勋章”。她的事迹曾两次被拍成电影。主要作品有《我生活的故事》《走出黑暗》《乐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
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好像注定要为人类创造奇迹,或是想向常人昭示残疾人的尊严和伟大。她出生后19个月被重病夺去了视力和听力,最后嘴巴也不会说话了。从此,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深渊。海伦能够走出黑暗,并且取得巨大的成就,除了靠她自己的顽强毅力之外,与她的老师莎莉文的教导也是分不开的。她为了表达对老师的感恩和怀念之情,写下了此文。
(四)读准字音。
(五)理解词义
【感慨】有所感触而慨叹。
【搓捻】将线、纸等放在手里来回搓。
【绽开】指植物的皮、壳等裂开,花儿开放,也比喻人们的笑脸。
【争执】争论中固执己见,不肯相让。
【惭愧】因为自己有缺点、做错了事或未能尽到责任而感到不安。
【领悟】领会;理解。
【激荡】因受冲击而动荡。
【奥秘】深奥的尚未被认识的秘密。
【拼凑】把零碎的或分散的合在一起。
【摸索】试探着(行进)。
【企盼】盼望。
【依样画葫芦】照葫芦的样子画葫芦。比喻单纯模仿,不加改变。
【小心翼翼】现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翼翼,恭敬慎重的样子。
【恍然大悟】顿时醒悟过来。恍然,猛然清醒的样子。悟,明白。
【不求甚解】现在多指读书学习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油然而生】很自然地产生。多指思想感情。
【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事物。
【截然不同】指界限极为分明的样子。形容两种事物没有一点共同之处。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胜,完、尽。
【疲倦不堪】形容过度疲乏。
二、学习课文
活动一:默读课文 整体感知
默读全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回答问题,要求:
①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
②保证阅读速度。
③通过抓住标题、开头、结尾和关键点,迅速理解文章大意。
教师巡视指导
(一)回答问题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全文的内容。
2.理清文章结构层次。
学生交流展示,老师补充
1.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具体的事物,为“我” 开启了知识的大门,“我”有了求知的欲望,心中充满喜悦。
2.第一部分(1~4):写莎莉文老师到来之前,“我”的心理变化。
第二部分(5~13):莎莉文老师走入“我”的生活,“我”初步感受到人生的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二)学生细读课文,回答问题
1.再读课文,说说在莎莉文老师到来之前,海伦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2.本文主要写了老师的几件事?“我”的感受如何?
学生交流展示,老师指导
1.老师来之前莎莉文心情:内心苦恼,情绪愤怒,饱受煎熬。
2.如下表——
段落 事件 海伦的感受
第5段 第一次亲密接触 陌生
第6、8段 给“我”洋娃娃,教“我”拼写 自豪、高兴
第7段 教“我”学会简单的字 领悟
第9~12段 教“我”学会区分“杯”和“水” 不耐烦----恍然大悟,求知欲油然而生
第13段 教“我”比较复杂的字 喜悦、幸福
活动二:品味语言 把握人物
细读文本,你认为莎莉文老师是怎样的一个老师?海伦是怎样的一个学生?请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学生品味语言,交流展示
(一)你认为莎莉文老师是怎样的一个老师?
我觉得有脚步向我走来,以为是母亲,立刻伸出双手。一个人握住了我的手,把我紧紧地抱在怀中。
一“握”一“抱”,形象地描写出莎莉文老师母亲般的爱心。
莎莉文小姐拉起我的手,在手掌上慢慢地拼写“doll”这个词,这个举动让我对手指游戏产生了兴趣,并且模仿着在她手上画。
用心良苦 循循善诱 教育有方
莎莉文小姐把可怜的布娃娃的碎布扫到炉子边,然后把我的帽子递给我,我知道又可以到外面暖和的阳光里去了。
莎莉文老师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一股清凉的水在我手上流过。她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ater”——“水”,起先写得很慢,第二遍就写得快一些。
温柔,极强的耐心 循循善诱、有高超的教育艺术
莎莉文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莎莉文是一个爱海伦,讲究教育方法艺术,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善于抓住教育时机的出色的教育艺术家。
(二)海伦有怎样的特点?
从母亲的手势以及家人匆匆忙忙的样子中,我猜想一定有什么不寻常的事要发生。
敏感聪明
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
热爱生活、渴望光明
我对手指游戏产生了兴趣,并且模仿着在她手上画。
我并不知道这就是在写字,甚至也不知道世界上有文字这种东西。我不过是依样画葫芦模仿莎莉文老师的动作而已。
强烈的好奇心
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啊!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启发我新的思想。我开始以好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
执着的求知欲
说一说:结合对海伦的分析,说说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海伦是一个好学、聪明、坚毅、情感丰富、有强烈的求知欲的孩子。
活动三:品味语言 理解内涵
1.在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临近。
2.这些字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3.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4.记得那个美好的夜晚,我独自躺在床上,心中充满了喜悦,企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
学生品析句子后展示,教师做必要启发指导
1.在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临近。
这句话用比喻的手法从反面说明了受教育的重要性,接受了教育的人,生活航船才能冲破阻碍旅途的大雾,找到准确的航向,从而靠近理想的人生港湾。
2.这些字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这句话表面看来是说文字的神奇,实则暗示的是知识的力量。是知识使“我”这个盲聋哑人看到了光明,看到了快乐,看到了幸福,因而,“我”觉得世界充满了花香,洋溢着美丽。
3.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聪明的海伦不仅对“水”有了新的认识,而且她对世界万物都有了新的认识。“水”让海伦获得了生命的意识和感情,也拥有了求知的无比美好的感受。
4.记得那个美好的夜晚,我独自躺在床上,心中充满了喜悦,企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
这是一个反问句,强烈抒发了“我”在求知中获得的幸福体验。“我”对生活有了全新的认识,有了强烈的爱,对生活有了幸福的感受,从而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思考:标题中的“再塑生命”是什么意思?
字面上指“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
在本文中是指海伦的生命、希望和热诚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被唤醒,使她从寂静又黑暗的孤独世界回到了光明和快乐之中。她的人生因此发生了重大转折,生命的意义焕然一新。
三、主旨归纳
这篇课文真实地记叙了作者受教于莎莉文老师的几件事,表现了莎莉文老师对学生的一片爱心以及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敬爱之情,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求知的热切希望和那种艰辛却愉快的生活感受。
四、课堂练习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两处错误的一项是( D )
A.搓捻(cuō niǎn) 迁徙(xǐ)  钥(yuè)匙
B.绽(zàn)开  譬(pì)如  觅(mì)食
C.截(jié)然  繁衍(yán)  喷(pēn)水
D.涨(zhànɡ)红  筑巢(cáo)  遨(ào)游
【解析】A项中,“钥”应读yào。B项中,“绽”应读zhàn。C项中,“衍”应读yǎn。D项中,“巢”应读cháo,“遨”应读áo。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
A.穿棱 困惑不解 搓捻 不可名状
B.迁徒 繁花似锦 觅食 期期艾艾
C.企盼 美不胜收 遨游 落英缤纷
D.繁衍 冥思苦想 惭愧 风云凸变
【解析】A项中,“棱”应为“梭”。B项中,“徒”应为“徙”。D项中,“凸”应为“突”。
3.作者为什么说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
文中“再塑生命”是指“爱的光明照在了我的身上”,本来“在我的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但是,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这里的光明一词用比喻义)。正如作者自己所说的“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说,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再塑生命的人》,这篇课文,既表现了一位富有爱心的老师莎莉文高超的教育艺术,也展示了一个盲聋哑女孩的精神追求。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在向莎莉文老师投去敬佩目光的同时,为这位聋哑女孩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品格所感动。同时,文章文笔优美,充满诗情画意,很值得我们好好品读。
六、作业布置
1.阅读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2.完成配套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默读方法,在默读中把握主要内容。第一遍默读,整体感知主要内容;第二遍默读,品析语言,理解人物形象;第三遍默读,理解关键语句内涵。层层推进,学生的默读能力得到有效训练。在鉴赏分析中学生体验到了老师的爱心博大,教育有方,也体会到海伦 凯勒的聪明、坚毅和强烈的求知欲。在学习方式上,以学生自学为主,老师指导为辅,充分体现了课标要求,达到了预期的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搓捻(cuō niǎn ) 怦怦(pēng) 绽开(zhàn) 譬(pì)
惭愧(cán kuì) 捡起(jiǎn) 疲惫(bèi) 赠送(zèng)
争执(zhí)
教“我”认识事物
海伦 凯勒
爱心博大 教育有方
莎莉文老师

共创奇迹
再塑生命的人
热爱生活
敏而好学
坚韧不拔
生机
活力
希望
伟大的母爱
深切的怀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