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2-2023学年商务星球版七上地理2.2 地形图的判读 一课一练
一、单选题
1.(2021七上·陇县期末)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甲地的海拔是( )
A.500米 B.1000米 C.1500米 D.2000米
(2)甲地与乙地的相对高度是( )
A.0米 B.500米 C.1000米 D.1500米
(3)若乙地气温为24℃,则甲地气温约为( )
A.18℃ B.20℃ C.24℃ D.28℃
(2021七上·济宁期末)读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图中甲村与乙村相对高度可能是( )
A.350米 B.450米 C.550米 D.650米
3.图中ABCD四处最有可能发育河流是( )
A.A B.B C.C D.D
4.读图可知,该地区地形主要以( )为主。
A.平原 B.盆地 C.山地 D.高原
5.(2021七上·顺城期末)在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表示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的颜色,一般用( )
A.深蓝色 B.黄色 C.绿色 D.棕色
6.(2021七上·集贤期末)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褐色的地区表示的地形类型一般是( )
A.高原 B.海洋 C.平原 D.盆地
7.(2021七上·建华期末)可以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的地图是( )
A.等高线地形图 B.地形剖面图
C.分层设色地形图 D.地形平面图
(2021七上·汝南期末)读“我国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8.图中等高距是( )
A.100米 B.200米 C.300米 D.400米
9.在夏季暴雨后,山谷地区易发生山洪。下列四个山体部位中,易发生山洪的是( )
A.A处 B.BC处 C.EF处 D.G处
10.甲山顶的气温为13.2℃,则乙山顶的气温约是( )
A.12℃ B.12.6℃ C.13.8℃ D.14.4℃
11.(2021七上·大洼期末)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86米,我国吐鲁番盆地最低处海拔-155米,两地之间的相对高度是( )
A.9003.86米 B.8534.43米 C.8689.43米 D.9154.43米
(2021七上·泸县期末)下图为某岛国不同海拔的陆地面积所占比例统计图。读图完成第下列小题。
12.该岛国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
A.高原 B.平原 C.丘陵 D.山地
13.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该岛国的颜色大部分是( )
A.白色 B.黄色 C.褐色 D.绿色
(2021七上·贵州期末)小强爸爸准备利用寒假带儿子到南方某地去旅游,小强听了很兴奋。有一定地理知识的爸爸拿出一张等高线图对小强说:“这是我们要登的山,它比较高,到时我们可要注意……”接着,说明了安全事项,顺便帮小强复习了等高线地形图的有关知识,要求小强上山后留心观察这些地形区。请你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小强爸爸强调图中有一个陡崖很危险,希望小强上山时要特别当心。请你判断陡崖在哪个地方( )
A.B地 B.C地 C.D地 D.E地
15.小强爸爸说:“这次我们登的山比较高。”你从图上可以看出山顶海拔高度可能是( )
A.358米 B.458米 C.558米 D.658米
(2021七上·揭西期末) 下图示意四种地形类型的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图中①②③④表示的地形类型依次是( )
A.平原、丘陵、山地、高原 B.山地、高原、平原、丘陵
C.丘陵、平原、高原、山地 D.高原、山地、丘陵、平原
17. 图中④地的海拔为( )
A.小于200米 B.200-500米 C.大于500米 D.海平面以下
18.(2022七上·江源期末)读下图,小明和爷爷一起去登山望远,小明要选择一条最平缓的路线上山,应该走( )
A.B→A路线 B.C→A路线 C.D→A路线 D.E→A路线
(2022七上·和平期末)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图中甲处表示( )
A.山顶 B.山谷 C.山脊 D.陡崖
20. 图中四条登山线路,坡度最陡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1. 图中C地的海拔是( )
A.100米 B.200米 C.400米 D.500米
22. 若A地和B地的图上距离为2厘米,则实地距离为( )
A.3km B.4km C.5km D.6km
二、综合题
23.(2021七上·济宁期末)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A所示的山体部位名称是 ,字母B所示的山体部位名称是 。
(2)据图判断A、B两点的相对高度是 米。
(3)前进村位于小康村的 方向。
(4)图中清水河干流①河段的流向是 ,②③河段中流速较快的是 。
(5)图中几个村落中发展条件最优越的是 。
24.(2021七上·澄海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为了锻炼学生体能,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澄海某中学利用暑假到鲁中山区开展了一次登山旅行活动。同学们从王村火车站分组出发,设计了三个活动方案。方案一:登大青山,锻炼体能;方案二:徒手攀岩,试试胆量;方案三:参观古庙,寻踪文化。
材料二:旅行地点的等高线地形图。
(1)方案一中,同学们登顶的大青山海拔约 米。方案二能开展徒手攀岩活动是因为沿途经过 (地形部位)。方案三中,同学们参观的古庙位于王村的 方向。若出发地到古庙的图上距离为5厘米,则实地距离是 千米。
(2)三个方案中,你会建议体力较弱的同学选择路线 (填数字),原因是 。
(3)某队同学在山区迷路,有同学提出沿着溪流走。你认为这个提议是否可行,并说明理由。 。
(4)同学们发现,王村是当地历史最悠久,人口最多的村庄,原因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C
(2)C
(3)A
【知识点】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一个地方的海拔是指该地的绝对高度,相对高度是指两个地方的海拔相减,气温随海拔的上升而下降。
(1)由图可知,甲地与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是1500米,说明该地的海拔是1500米,故选C。
(2)由图可知,甲地的海拔是1500米,乙地的海拔是500米,两地的相对高度等于两地的海拔相减,所以两地的相对高度是1000米,故选C。
(3)一般来说,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会下降6℃,图中乙地与甲的相对高度是1000米,所以当乙是24℃时,甲地的气温是18℃,故选A。
【点评】(1)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2)气候的两大要素是气温和降水,影响气候的因素是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纬度是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具体表现为低纬气温高,高纬气温低;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海陆位置的影响表现为冬季海洋气温高,陆地气温地,夏季相反;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地形的影响表现在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答案】2.C
3.B
4.C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2.
由图中等高线数值可以看出,甲村的海拔是在100米以下,乙村的海拔是600米,所以两地的相对高度范围是500米至600米,但不能等于500米或600米,故选C。
3.河流往往形成于山谷之中,图中A、B、C、D四个点中,A处等高线重合在一起,是陡崖地形;B处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是山谷地形,山谷线为集水线,最有可能形成河流;C处位于山坡,相对于山谷形成河流的可能性较低;D处等高线闭合且中间数值大于四周,是山顶地形,故选B。
4.由图可知,图中所示区域等高数值较大(大部分大于500米),且等高线密集,是五种地形类型中的山地;平原的海拔在200米以下;盆地是中间低、四周高;高原是内部平坦、周围陡峭,故选C。
5.【答案】C
【知识点】分层设色地形图
【解析】【分析】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平原、黄色表示高原,颜色越深,海拔越高。
故答案为:C
【点评】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图上,按照不同的高度和深度,着上深浅不同的颜色来表示地面和海底起伏的形态,这种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分层设色通常用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平原,黄色表示低山丘陵,棕褐色表示高山,雪线以上的地区通常用白色表示。
6.【答案】A
【知识点】分层设色地形图
【解析】【分析】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白色表示被冰雪覆盖的部分,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平原,褐色表示高山和高原,黄色表示低山丘陵,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点评】分层设色以地貌等高线为依据,应用颜色的饱和度和亮度变换、按不同高程带的自然象征色设色,来表现地貌形态和高度分布的特征,这是中小比例尺一览性地图常用的表现形式。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以一定次序的颜色、色调的变化来显示地势的起伏,这样的地图就是分层设色地形图。
7.【答案】B
【知识点】地形剖面图
【解析】【分析】地图的种类很多,包括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地图,以上四种地图中,能够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起伏和坡度的陡缓的地图是地形剖面图,可以直观地看到哪里高、哪里低,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平面图不能直观看出高低起伏状况,故答案为:B。
【点评】地形剖面图是以等高线地图为基础而成的,它是沿等高线某条线下切而显露出来的地形垂直剖面,从地形剖面图上可以直观地看出地面沿某一方向地势高低起伏的状况。
【答案】8.B
9.C
10.A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8.等高距是指地形图上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差,读图可知,该图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差为200米,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9.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为山谷,发育河流,在夏季暴雨后,山谷地区易发生山洪。四个山体部位中,EF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为山谷,易发生山洪,C正确。A处位于两个山顶之间,为鞍部,A错误;BC处等高线向低处凸出,为山脊,是分水岭,B错误;G处等高线重合,是陡崖,D错误。故答案为:C。
10.甲山顶的海拔为1150米,乙山顶的海拔为1350米,两者高差200米,海拔相差100米,气温相差0.6℃,故乙处的气温 = 甲处气温-2×0.6℃=13.2℃ -1.2℃=12℃。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11.【答案】A
【知识点】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相对高度是两个地点海拔高度差。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86米,我国吐鲁番盆地最低处海拔-155米,两地之间的相对高度是8848.86-(-155)=9003.86米。
故答案为:A
【点评】海拔是相对于海平面的的高度,也叫绝对高度,相对高度是一地相对于另一地的高度。
【答案】12.B
13.D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分层设色地形图
【解析】【点评】(1)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丘陵海拔较低,有起伏但坡度比较和缓;盆地周围高、中间低;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高原海拔较高,地面起伏小,边缘陡峻。
(2)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原,褐色表示高山。
12.读图分析可知, 该岛国大部分地区海拔在200米以下,因此主要地形类型是平原。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3.根据上题分析可知, 该岛国的主要地形类型是平原, 因此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该岛国的颜色大部分是绿色。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答案】14.C
15.B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点评】(1)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外向内增高的为山顶;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内向外增高的为盆地;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高处的为山谷;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低处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两山顶之间的部位是鞍部。
(2)海拔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地面某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地的高度差。
14.根据等高线形态可以判定山体的不同部位:山地海拔最高点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的低地为鞍部,等高线向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高处凸为山谷,多条等高线重叠处为陡崖。读图可知,图中D地等高线重合在一起,属于陡崖,故答案为:C符合题意。读图可知,图中A是山顶,B是山脊,C是山谷,E是鞍部。故ABD错误,C正确。故答案为:C。
15.根据图中山顶符号和地形特征可以判断,A是山顶部位。由图中相邻的等高线数据可知,该图的等高距是100米,图中离A最近的等高线的海拔是400米,所以,山顶A的海拔应该在400-500米之间。故ACD错误,B正确。故答案为:B。
【答案】16.D
17.A
【知识点】地图的阅读;海拔和相对高度;地形剖面图
【解析】【点评】五种地形的基本特征:
平原:海拔较低,小于200米,地面平坦;
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大于500米,地面坦荡,边缘陡峻;
山地:海拔较高,大于500米,峰峦起伏,坡度陡峻;
丘陵:地面起伏,海拔不高,海拔在多在500米以下,坡度和缓;
盆地:周围高,中间低.
16.读图可知,①海拔500米以上,边缘陡,中间地面平坦,是高原,②海拔500以上,地势陡,是山地,③处海拔500米以下,有坡度,但是地势较缓和,是丘陵,④处海拔200米以下地势平坦,是平原。图中①②③④表示的地形类型依次是高原、山地、丘陵、平原,D正确。故答案为:D。
17.读图可知,图中④处的地形海拔200米以下,地势平坦,为平原,A正确。③处海拔在200-500米,①海拔500米以上,边缘陡,中间地面平坦,是高原,②海拔500以上,地势陡,是山地,海平面以下低于0米,B、C、D错误。故答案为:A。
18.【答案】A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等高线稀疏为缓坡,等高线密集为陡坡。由图可知,图中B→A路线、C→A路线、D→A路线、 E→A路线四条线路中,等高线最稀疏的是B→A路线,坡度最缓,故A正确。排除BCD,故答案为:A。
【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答案】19.D
20.C
21.B
22.B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19.图中甲处等高线重叠,表示陡崖,D正确、ABC错。故答案为:D。
20.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从图中看③线等高线最密集,坡度最陡,C正确、ABD错。故答案为:C。
21.图中C地位于200米等高线上,海拔为200米,B正确、ACD错。故答案为:B。
22.结合图左下角的比例尺可知,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2km,A地和B地图上距离为2厘米,则实地距离为4km,B正确、ACD错。故答案为:B。
23.【答案】(1)山峰(或山顶);山脊
(2)30
(3)东北
(4)自北向南;②
(5)小康村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图中字母A海拔630米,所示的山体部位是山顶,字母B处等高线弯曲处指向低海拔处,可判断所示的山体部位名称是山脊。
(2)读图可知,A处海拔是630米,B处海拔是600米,所以两点的相对高度是630-600=30米。
(3)根据图中“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可判断,前进村位于小康村的东北方向。
(4)由第3题分析可知,图中清水河干流①河段的流向是自北向南,由于②处等高线比③处密集,所以②流速较快。
(5)读图可知,小康村位于河流交汇处,地形平坦开阔,水源充足,便于城市的发展。
【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24.【答案】(1)550~600米范围内均能得分;陡崖;西南;2.5
(2)③;路线③沿线等高线稀疏,坡度和缓,较省力。
(3)可行,小溪最终都会汇入大河,向山外流去,且河流沿岸往往有人居住。
(4)王村位于平原,地形平坦;附近有河流流经,水源充足;公路、铁路等交通线穿过,交通便利。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等高距为50米,可知大青山海拔在550~600米之间。方案二开展徒手攀岩,因此该活动途径地形部位为陡崖。通过指向标定位,上面为北方,可知古庙位于王村的西南方向。根据图中比例尺,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500米,出发地到古庙的图上距离为5厘米,则实地距离是2.5千米。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可以判断坡度的陡缓,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体力较弱的同学选择路线③,路线③沿线等高线稀疏,坡度和缓,较省力。
(3)河流流经山谷部位,水往低处流,溪流最终都会汇入大河,在河流附近一般会有人居住。因此可行。
(4)读图可知,王村位于平原,地形平坦;附近有河流流经,水源充足;公路、铁路等交通线穿过,交通便利,有利于形成聚落。
【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2-2023学年商务星球版七上地理2.2 地形图的判读 一课一练
一、单选题
1.(2021七上·陇县期末)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甲地的海拔是( )
A.500米 B.1000米 C.1500米 D.2000米
(2)甲地与乙地的相对高度是( )
A.0米 B.500米 C.1000米 D.1500米
(3)若乙地气温为24℃,则甲地气温约为( )
A.18℃ B.20℃ C.24℃ D.28℃
【答案】(1)C
(2)C
(3)A
【知识点】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一个地方的海拔是指该地的绝对高度,相对高度是指两个地方的海拔相减,气温随海拔的上升而下降。
(1)由图可知,甲地与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是1500米,说明该地的海拔是1500米,故选C。
(2)由图可知,甲地的海拔是1500米,乙地的海拔是500米,两地的相对高度等于两地的海拔相减,所以两地的相对高度是1000米,故选C。
(3)一般来说,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会下降6℃,图中乙地与甲的相对高度是1000米,所以当乙是24℃时,甲地的气温是18℃,故选A。
【点评】(1)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2)气候的两大要素是气温和降水,影响气候的因素是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纬度是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具体表现为低纬气温高,高纬气温低;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海陆位置的影响表现为冬季海洋气温高,陆地气温地,夏季相反;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地形的影响表现在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2021七上·济宁期末)读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图中甲村与乙村相对高度可能是( )
A.350米 B.450米 C.550米 D.650米
3.图中ABCD四处最有可能发育河流是( )
A.A B.B C.C D.D
4.读图可知,该地区地形主要以( )为主。
A.平原 B.盆地 C.山地 D.高原
【答案】2.C
3.B
4.C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2.
由图中等高线数值可以看出,甲村的海拔是在100米以下,乙村的海拔是600米,所以两地的相对高度范围是500米至600米,但不能等于500米或600米,故选C。
3.河流往往形成于山谷之中,图中A、B、C、D四个点中,A处等高线重合在一起,是陡崖地形;B处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是山谷地形,山谷线为集水线,最有可能形成河流;C处位于山坡,相对于山谷形成河流的可能性较低;D处等高线闭合且中间数值大于四周,是山顶地形,故选B。
4.由图可知,图中所示区域等高数值较大(大部分大于500米),且等高线密集,是五种地形类型中的山地;平原的海拔在200米以下;盆地是中间低、四周高;高原是内部平坦、周围陡峭,故选C。
5.(2021七上·顺城期末)在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表示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的颜色,一般用( )
A.深蓝色 B.黄色 C.绿色 D.棕色
【答案】C
【知识点】分层设色地形图
【解析】【分析】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平原、黄色表示高原,颜色越深,海拔越高。
故答案为:C
【点评】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图上,按照不同的高度和深度,着上深浅不同的颜色来表示地面和海底起伏的形态,这种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分层设色通常用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平原,黄色表示低山丘陵,棕褐色表示高山,雪线以上的地区通常用白色表示。
6.(2021七上·集贤期末)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褐色的地区表示的地形类型一般是( )
A.高原 B.海洋 C.平原 D.盆地
【答案】A
【知识点】分层设色地形图
【解析】【分析】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白色表示被冰雪覆盖的部分,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平原,褐色表示高山和高原,黄色表示低山丘陵,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点评】分层设色以地貌等高线为依据,应用颜色的饱和度和亮度变换、按不同高程带的自然象征色设色,来表现地貌形态和高度分布的特征,这是中小比例尺一览性地图常用的表现形式。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以一定次序的颜色、色调的变化来显示地势的起伏,这样的地图就是分层设色地形图。
7.(2021七上·建华期末)可以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的地图是( )
A.等高线地形图 B.地形剖面图
C.分层设色地形图 D.地形平面图
【答案】B
【知识点】地形剖面图
【解析】【分析】地图的种类很多,包括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地图,以上四种地图中,能够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起伏和坡度的陡缓的地图是地形剖面图,可以直观地看到哪里高、哪里低,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平面图不能直观看出高低起伏状况,故答案为:B。
【点评】地形剖面图是以等高线地图为基础而成的,它是沿等高线某条线下切而显露出来的地形垂直剖面,从地形剖面图上可以直观地看出地面沿某一方向地势高低起伏的状况。
(2021七上·汝南期末)读“我国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8.图中等高距是( )
A.100米 B.200米 C.300米 D.400米
9.在夏季暴雨后,山谷地区易发生山洪。下列四个山体部位中,易发生山洪的是( )
A.A处 B.BC处 C.EF处 D.G处
10.甲山顶的气温为13.2℃,则乙山顶的气温约是( )
A.12℃ B.12.6℃ C.13.8℃ D.14.4℃
【答案】8.B
9.C
10.A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8.等高距是指地形图上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差,读图可知,该图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差为200米,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9.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为山谷,发育河流,在夏季暴雨后,山谷地区易发生山洪。四个山体部位中,EF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为山谷,易发生山洪,C正确。A处位于两个山顶之间,为鞍部,A错误;BC处等高线向低处凸出,为山脊,是分水岭,B错误;G处等高线重合,是陡崖,D错误。故答案为:C。
10.甲山顶的海拔为1150米,乙山顶的海拔为1350米,两者高差200米,海拔相差100米,气温相差0.6℃,故乙处的气温 = 甲处气温-2×0.6℃=13.2℃ -1.2℃=12℃。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11.(2021七上·大洼期末)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86米,我国吐鲁番盆地最低处海拔-155米,两地之间的相对高度是( )
A.9003.86米 B.8534.43米 C.8689.43米 D.9154.43米
【答案】A
【知识点】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相对高度是两个地点海拔高度差。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86米,我国吐鲁番盆地最低处海拔-155米,两地之间的相对高度是8848.86-(-155)=9003.86米。
故答案为:A
【点评】海拔是相对于海平面的的高度,也叫绝对高度,相对高度是一地相对于另一地的高度。
(2021七上·泸县期末)下图为某岛国不同海拔的陆地面积所占比例统计图。读图完成第下列小题。
12.该岛国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
A.高原 B.平原 C.丘陵 D.山地
13.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该岛国的颜色大部分是( )
A.白色 B.黄色 C.褐色 D.绿色
【答案】12.B
13.D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分层设色地形图
【解析】【点评】(1)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丘陵海拔较低,有起伏但坡度比较和缓;盆地周围高、中间低;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高原海拔较高,地面起伏小,边缘陡峻。
(2)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原,褐色表示高山。
12.读图分析可知, 该岛国大部分地区海拔在200米以下,因此主要地形类型是平原。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3.根据上题分析可知, 该岛国的主要地形类型是平原, 因此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该岛国的颜色大部分是绿色。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021七上·贵州期末)小强爸爸准备利用寒假带儿子到南方某地去旅游,小强听了很兴奋。有一定地理知识的爸爸拿出一张等高线图对小强说:“这是我们要登的山,它比较高,到时我们可要注意……”接着,说明了安全事项,顺便帮小强复习了等高线地形图的有关知识,要求小强上山后留心观察这些地形区。请你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小强爸爸强调图中有一个陡崖很危险,希望小强上山时要特别当心。请你判断陡崖在哪个地方( )
A.B地 B.C地 C.D地 D.E地
15.小强爸爸说:“这次我们登的山比较高。”你从图上可以看出山顶海拔高度可能是( )
A.358米 B.458米 C.558米 D.658米
【答案】14.C
15.B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点评】(1)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外向内增高的为山顶;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内向外增高的为盆地;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高处的为山谷;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低处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两山顶之间的部位是鞍部。
(2)海拔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地面某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地的高度差。
14.根据等高线形态可以判定山体的不同部位:山地海拔最高点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的低地为鞍部,等高线向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高处凸为山谷,多条等高线重叠处为陡崖。读图可知,图中D地等高线重合在一起,属于陡崖,故答案为:C符合题意。读图可知,图中A是山顶,B是山脊,C是山谷,E是鞍部。故ABD错误,C正确。故答案为:C。
15.根据图中山顶符号和地形特征可以判断,A是山顶部位。由图中相邻的等高线数据可知,该图的等高距是100米,图中离A最近的等高线的海拔是400米,所以,山顶A的海拔应该在400-500米之间。故ACD错误,B正确。故答案为:B。
(2021七上·揭西期末) 下图示意四种地形类型的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图中①②③④表示的地形类型依次是( )
A.平原、丘陵、山地、高原 B.山地、高原、平原、丘陵
C.丘陵、平原、高原、山地 D.高原、山地、丘陵、平原
17. 图中④地的海拔为( )
A.小于200米 B.200-500米 C.大于500米 D.海平面以下
【答案】16.D
17.A
【知识点】地图的阅读;海拔和相对高度;地形剖面图
【解析】【点评】五种地形的基本特征:
平原:海拔较低,小于200米,地面平坦;
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大于500米,地面坦荡,边缘陡峻;
山地:海拔较高,大于500米,峰峦起伏,坡度陡峻;
丘陵:地面起伏,海拔不高,海拔在多在500米以下,坡度和缓;
盆地:周围高,中间低.
16.读图可知,①海拔500米以上,边缘陡,中间地面平坦,是高原,②海拔500以上,地势陡,是山地,③处海拔500米以下,有坡度,但是地势较缓和,是丘陵,④处海拔200米以下地势平坦,是平原。图中①②③④表示的地形类型依次是高原、山地、丘陵、平原,D正确。故答案为:D。
17.读图可知,图中④处的地形海拔200米以下,地势平坦,为平原,A正确。③处海拔在200-500米,①海拔500米以上,边缘陡,中间地面平坦,是高原,②海拔500以上,地势陡,是山地,海平面以下低于0米,B、C、D错误。故答案为:A。
18.(2022七上·江源期末)读下图,小明和爷爷一起去登山望远,小明要选择一条最平缓的路线上山,应该走( )
A.B→A路线 B.C→A路线 C.D→A路线 D.E→A路线
【答案】A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等高线稀疏为缓坡,等高线密集为陡坡。由图可知,图中B→A路线、C→A路线、D→A路线、 E→A路线四条线路中,等高线最稀疏的是B→A路线,坡度最缓,故A正确。排除BCD,故答案为:A。
【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2022七上·和平期末)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图中甲处表示( )
A.山顶 B.山谷 C.山脊 D.陡崖
20. 图中四条登山线路,坡度最陡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1. 图中C地的海拔是( )
A.100米 B.200米 C.400米 D.500米
22. 若A地和B地的图上距离为2厘米,则实地距离为( )
A.3km B.4km C.5km D.6km
【答案】19.D
20.C
21.B
22.B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19.图中甲处等高线重叠,表示陡崖,D正确、ABC错。故答案为:D。
20.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从图中看③线等高线最密集,坡度最陡,C正确、ABD错。故答案为:C。
21.图中C地位于200米等高线上,海拔为200米,B正确、ACD错。故答案为:B。
22.结合图左下角的比例尺可知,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2km,A地和B地图上距离为2厘米,则实地距离为4km,B正确、ACD错。故答案为:B。
二、综合题
23.(2021七上·济宁期末)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A所示的山体部位名称是 ,字母B所示的山体部位名称是 。
(2)据图判断A、B两点的相对高度是 米。
(3)前进村位于小康村的 方向。
(4)图中清水河干流①河段的流向是 ,②③河段中流速较快的是 。
(5)图中几个村落中发展条件最优越的是 。
【答案】(1)山峰(或山顶);山脊
(2)30
(3)东北
(4)自北向南;②
(5)小康村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图中字母A海拔630米,所示的山体部位是山顶,字母B处等高线弯曲处指向低海拔处,可判断所示的山体部位名称是山脊。
(2)读图可知,A处海拔是630米,B处海拔是600米,所以两点的相对高度是630-600=30米。
(3)根据图中“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可判断,前进村位于小康村的东北方向。
(4)由第3题分析可知,图中清水河干流①河段的流向是自北向南,由于②处等高线比③处密集,所以②流速较快。
(5)读图可知,小康村位于河流交汇处,地形平坦开阔,水源充足,便于城市的发展。
【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24.(2021七上·澄海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为了锻炼学生体能,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澄海某中学利用暑假到鲁中山区开展了一次登山旅行活动。同学们从王村火车站分组出发,设计了三个活动方案。方案一:登大青山,锻炼体能;方案二:徒手攀岩,试试胆量;方案三:参观古庙,寻踪文化。
材料二:旅行地点的等高线地形图。
(1)方案一中,同学们登顶的大青山海拔约 米。方案二能开展徒手攀岩活动是因为沿途经过 (地形部位)。方案三中,同学们参观的古庙位于王村的 方向。若出发地到古庙的图上距离为5厘米,则实地距离是 千米。
(2)三个方案中,你会建议体力较弱的同学选择路线 (填数字),原因是 。
(3)某队同学在山区迷路,有同学提出沿着溪流走。你认为这个提议是否可行,并说明理由。 。
(4)同学们发现,王村是当地历史最悠久,人口最多的村庄,原因是 。
【答案】(1)550~600米范围内均能得分;陡崖;西南;2.5
(2)③;路线③沿线等高线稀疏,坡度和缓,较省力。
(3)可行,小溪最终都会汇入大河,向山外流去,且河流沿岸往往有人居住。
(4)王村位于平原,地形平坦;附近有河流流经,水源充足;公路、铁路等交通线穿过,交通便利。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等高距为50米,可知大青山海拔在550~600米之间。方案二开展徒手攀岩,因此该活动途径地形部位为陡崖。通过指向标定位,上面为北方,可知古庙位于王村的西南方向。根据图中比例尺,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500米,出发地到古庙的图上距离为5厘米,则实地距离是2.5千米。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可以判断坡度的陡缓,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体力较弱的同学选择路线③,路线③沿线等高线稀疏,坡度和缓,较省力。
(3)河流流经山谷部位,水往低处流,溪流最终都会汇入大河,在河流附近一般会有人居住。因此可行。
(4)读图可知,王村位于平原,地形平坦;附近有河流流经,水源充足;公路、铁路等交通线穿过,交通便利,有利于形成聚落。
【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