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有几瓶牛奶》教学设计
课题 有几瓶牛奶 单元 第七元 学科 数学 年级 一年级
教材分析 《有几瓶牛奶》是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第3节。“有几瓶牛奶”是9加几的进位加法,是初步进行加法的计算方法,是本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也是今后学生学习100以内数的加减的基础前提。教材提供的主题图是笑笑有两盒牛奶,一盒是9瓶,另一盒是5瓶的相关信息,主题图中已经说明了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瓶牛奶 教材共分三次活动进行,第一次活动是根据生活情境的观察进行思考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列出加法算式;第二次活动,呈现学生解决这一问题的几种思考方法,例如通过摆小棒探索“9+5"进行加法的多种方法,可以拆5凑9 ,也可以拆9凑5, “凑成十”的方法;第三次活动通过“圈一圈,算一算”两道加法算式,用以前学过的方法或你喜欢方式来进行加法的算式计算,使学生练习参与面广,有利于学好这部分知识。
学习目标 1.学习目标描述:创设具体的情境,探究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借助摆小棒、拨计数器的直观操作活动,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和进位的计算道理。2.学习内容分析:教材中所创设的情境是活动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进位加法,也是学生建立数位概念的第一阶段。教材所呈现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1)根据生活情境提出数学问题,以供学生进行思考。(2)呈现学生解决这一问题的几种思考方法。(3)直接对进位加法的算式进行计算,以作为巩固练习。本课时的内容是以本册教材第三单元10以内的加减法及其应用为基础的,同时又为本单元20以内的进位及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做铺垫。3.学科核心素养分析:通过探究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学习的好习惯。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会与同学合作,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重点 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 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和进位的计算道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复习旧知1.放鞭炮。2.找朋友。(把两个能凑成10的数连起来)师生一起玩活动游戏,如:师:看到7 学生回答:想到3……二、导入新课课件出示:师:这是什么?师:大家喜欢喝牛奶吗?师:牛奶的营养价值非常很高,平时多喝牛奶能让身体吸收丰富的优质蛋白质,促进孩子的骨骼发育、牙齿发育。能预防佝偻病,还能提高睡眠质量。我们的好朋友笑笑也特别喜欢喝牛奶,妈妈给笑笑订了一批牛奶,笑笑想算算一共有几瓶牛奶,可是不知道怎么计算,聪明的小朋友们,你愿意帮帮她吗?板书课题:有几瓶牛奶 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交流订正。学生和老师一起玩互动游戏。学生:是牛奶。学生:喜欢。 通过复习旧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同时为后面学习新的知识奠定基础。通过交流,让学生感知喝牛奶的好处,同时顺利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了求职欲望。
讲授新课 一、摆一摆,说一说课件出示:师:你能从图中得到什么数学信息?引导学生观察得出:左边有9瓶牛奶,右边有5瓶牛奶。师:笑笑想知道一共有几瓶牛奶,你能列出算式吗?师:9+5等于多少呢?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算,可以借助于小棒摆一摆。师巡视,指导学习困难的学生。师:你是怎么算的?谁来说说?展示反馈:左边有9根,接着往后数:10,11,12,13,14。 师:还可以怎么计算?展示:师:那么你能用算式表示这一过程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师小结:这种方法把5分成1和4,先算先算9+1=10,再算10+4=14。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展示:师:也就是把9分成几和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反馈:把9分成4和5,先算5+5=10,再算10+4=14。师:观察下面两种算法,你发现计算9+5的方法了吗?课件出示: 引导学生得出:第一种方法是拆小数,凑大数;第二种方法是拆大数,凑小数。师:这两种方法在计算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先凑十,再计算,在数学中称之为“凑十法”。三、做一做,说一说师:如果用计数器,又该怎么算呢?反馈:先在个位上拨9个珠子,再拨5个珠子,10个一是1个十,去掉10个,在十位拨1个,所以9+5=14。→→师:还有别的方法吗?反馈:计算9+5时,可以把9看成是10,10+5=15,多加了1,再减去1,15-1=14。……师:用这种方法计算,多加的数,一定要减去。四、圈一圈,算一算师:利用圈一圈的方法,算一算?师:借助上面的计算方法,想一想,怎样计算9加几?师:为了帮助大家很快的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我们一起来读读下面的儿歌。课件出示:9加几,不用怕,借个1,凑成10,计算起来对又快。 学生自由说说。学生独自思考,然后回答:算式是9+5。学生拿出小棒摆一摆,算一算。学生自由说说。学生:我从5根里面拿出1根,与9根凑成10根。学生根据小棒图尝试列出算式。学生:我从9根里面拿出5根,与5根凑成10根。学生自由说说。学生独自观察,然后集体交流。学生拿出计数器拨一拨,算一算。学生自由说说。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展示反馈。学生自由说说。学生跟着老师读一读。 通过说一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采用摆小棒的方式探究计算方法,初步体验凑十的方法。通过探究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感受到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渗透转化思想。通过比较,感受方法的互通性,明确凑十法。利用计数器计算,让学生感受“满十进一”的思想,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感受方法的多样性。通过圈一圈,算一算学习,再次渗透“凑十”的计算策略和进位的计算道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课堂练习 1.圈一圈,算一算。2.算一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3.买一个和一本,一共需要多少钱?4.拓展应用: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讲完新课后及时进行巩固练习,可以使学生及时进行知识反馈,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说说。 课堂小结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所学知识的层次结构,掌握其外在的形式和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系列及一定的结构框架。
板书 有几瓶牛奶 ——9加几 利用简洁的文字、符号、图表等呈现本节课的新知,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