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商务星球版七上地理4.5 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 一课一练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商务星球版七上地理4.5 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 一课一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0.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0-09 17:43:06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2-2023学年商务星球版七上地理4.5 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 一课一练
一、单选题
1.(2021七上·陇县期末)“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一现象反映气候受到下列哪一因素的影响(  )
A.地形因素 B.海陆位置 C.纬度位置 D.人类活动
【答案】A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气候会受到地形、海陆和纬度位置三个因素影响。“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意思是农历的四月,春去夏来,山外的百花都已凋谢了,而山顶大林寺的桃花正在盛开。受地形影响,山上和山下出现不同的气温,山顶的气温比山下的气温更低。故选A。
【点评】气候的两大要素是气温和降水,影响气候的因素是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纬度是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具体表现为低纬气温高,高纬气温低;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海陆位置的影响表现为冬季海洋气温高,陆地气温地,夏季相反;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地形的影响表现在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2021七上·岚皋期末)西安某地理兴趣小组在网上搜集到某区域甲、乙两个地点的气候数据。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甲 乙
平均气温 1月 19℃ 1月 20℃
7月 1℃ 7月 -3℃
年降水量 1030mm 350mm
2.根据甲、乙两地年降水量数据,可以判定(  )
A.甲地的降水多于乙地,甲为迎风坡
B.甲地的降水少于乙地,乙为迎风坡
C.甲地的降水多于乙地,甲为背风坡
D.甲地的降水少于乙地,乙为背风坡
3.图示影响甲、乙两地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因素 D.人类活动
4.根据甲乙两地的气温可以判定,该区域(  )
A.1月气温低于7月,位于北半球 B.1月气温高于7月,位于南半球
C.7月气温低于1月,位于北半球 D.7月气温高于1月,位于南半球
【答案】2.A
3.C
4.B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点评】气候的两大要素是气温和降水,影响气候的因素是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纬度是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具体表现为低纬气温高,高纬气温低;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海陆位置的影响表现为冬季海洋气温高,陆地气温地,夏季相反;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地形的影响表现在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2.读甲、乙两个地点的气候数据可知,甲地的降水多于乙地,因为甲位于山地迎风坡。乙地降水少,位于山地背风坡。故A正确,BCD不正确。故选A。
3.读图可知,甲地降水多,是因为暖湿气流受到了山地的阻挡,被迫抬升,气温降低形成的地形雨。所以影响该地气候的主要因素是地形。甲乙纬度、海陆位置差异不大,降水量差异和人类活动关系不大。故选C。
4.读表格数据可知,该地1月份气温高,7月份气温低,由此判断该地位于南半球。故根据题意选B。
(2021七上·顺城期末) 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巴黎协定》气候雄心峰会上,强调“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达成《巴黎协定》,主要针对的问题是(  )
A.地形 B.气候 C.河流 D.植被
6.气候变暖的温室气体主要是(  )
A.二氧化碳 B.氧气 C.二氧化硫 D.氮气
7.巴黎协定》,日常生活中应提倡(  )
A.野外烧烤 B.绿色出行 C.互赠贺卡 D.单面打印
【答案】5.B
6.A
7.B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气候与人类活动
【解析】【点评】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和自然现象。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全球变暖会使全球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威胁人类的生存。因此每个人都应具备环保意识,保护我们的环境,保护我们的地球。
5.由题目可知,世界各国达成《巴黎协定》目的是为了在全球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其目的是为了保护全球大气环境,减缓全球变暖;不是针对地形、河流和植被,故答案为:B。
6.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短波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相当于给地球盖上了一层棉被,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所以我们判断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因素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的增多。故答案为:A。
7.为践行《巴黎协定》,日常生活中应该做到节能减排,如绿色出行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而野外烧烤、互赠贺卡和单面打印是浪费资源、污染空气的做法,不能践行《巴黎协定》,故答案为:B。
8.(2021七上·伊通期末)关于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一般是低纬度地区气温高,高纬度地区气温低
B.降水不受纬度位置的影响,只受海陆位置的影响
C.在低纬度地区,降水受海陆位置的影响比较明显
D.同一纬度地区,接受太阳光热相同,气温完全一致
【答案】A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和地形地势因素等,一般是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相同纬度地带,海洋和陆地气温不同,海拔高处和海拔低处气温不同;降水受海陆位置因素的影响,在中纬度比较明显;同一纬度地带,也会受到海陆、地形等因素的影响,气温不可能完全一致。
故答案为:A
【点评】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和地形因素,海陆位置主要影响降水的变化和气温的变化,纬度位置主要影响气温的变化,地形对气温和降水都有影响。
9.(2021七上·依安期末)下列人类行为能够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是(  )
A.研发推广太阳能等新能源 B.私家车大量上路
C.煤、石油等大量开采 D.大量砍伐森林
【答案】A
【知识点】气候与人类活动
【解析】【分析】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由于人类向大气中排放过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造成的,研发推广太阳能等新能源有利于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从而缓解全球气候变暖,A正确;私家车大量上路,煤、石油等大量开采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加剧气候变暖,BC错误;大量砍伐森林会导致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减少,也会加剧气候变暖,D错误。故答案为:A。
【点评】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威胁人类的生存。
(2021七上·牡丹江期末)我国预计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据图文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10.有关二氧化碳排放过多带来的问题,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两极冰川融化 B.海平面下降
C.淹没沿海低地 D.全球平均气温升高
11.下列做法有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是(  )
A.全面禁用煤炭,确保蓝天白云 B.生活中多购买过度包装的商品
C.植树种草,扩大绿化面积 D.大力发展高污染、高耗能产业
【答案】10.B
11.C
【知识点】气候与人类活动
【解析】【点评】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威胁人类的生存。
10.根据材料“二氧化碳排放过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氧化碳属于温室气体,排放过多会使全球平均气温升高,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生物多样性发生变化,B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11.“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吸收量达到平衡。植树种草、扩大绿化面积,森林吸收的二氧化碳增多,有利于“碳中和",C正确。全面禁用煤炭不符合实际,A错误。过度包装的商品导致资源消耗量大,会加剧碳排放,B错误。大力发展高污染、高耗能产业,会导致二氧化碳排放量大于吸收量,D错误。故答案为:C。
12.(2021七上·临漳期末)在大城市提倡的营造“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其改善环境的主要作用是(  )
A.减少城市的噪音和光污染
B.减轻热岛效应和美化环境
C.减轻光化学烟雾污染
D.降低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数量
【答案】B
【知识点】气候与人类活动
【解析】【分析】在大城市营建“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能够降低城区的气温,有效减缓城市热岛效应产生的影响,同时还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所以B项正确。营建“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对噪声污染、光污染、光化学烟雾及可吸入颗粒物影响不大,所以ACD选项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热岛效应是指一个地区的气温高于周围地区的现象。热岛效应是由于人为原因,改变了城市地表的局部温度、湿度、空气对流等因素,进而引起的城市小气候变化现象。该现象,属于城市气候最明显的特征之一。
13.(2021七上·双台子期末)下图中的A、B两地,在气温和降水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因素 D.其他因素
【答案】B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图中A地距海远,B地距海近,一般情况下,距海近,降水多,一日或一年中的气温变化幅度小;距海远,降水少,一日或一年中的气温变化幅度大,因此导致两地气温和降水的巨大差异是海陆因素,B正确;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包括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A、B两地纬度位置大致相同、海拔相差不大,因此纬度因素、地形因素不是导致两地气温和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ACD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和地形因素,海陆位置主要影响降水的变化和气温的变化,纬度位置主要影响气温的变化,地形对气温和降水都有影响。
(2021七上·饶平期末) 今年6月陆地卫星拍摄到格陵兰岛彼得曼冰川上出现融水池。地球冰川正在急剧减少。根据最近50年卫星观测的结果,在全球变暖影响下地球南北极的冰川发生了巨大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4. 下列关于全球气候变暖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燃烧矿物燃料放出大量二氧化碳 ②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放出大量二氧化碳
③植被破坏导致吸收的二氧化碳减少, ④水污染导致二氧化碳猛增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5.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大量冰川融化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海洋污染加剧
B.紫外线辐射增强,进而危及人类健康
C.地震、火山发生的频率上升
D.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
16. 为了缓解全球气候变暖,人类应(  )
A.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B.加强水利工程建设
C.大力开发利用海洋资源 D.保护海洋生态系统
【答案】14.A
15.D
16.A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气候与人类活动
【解析】【点评】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和自然现象。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全球变暖会使全球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威胁人类的生存。因此每个人都应具备环保意识,保护我们的环境,保护我们的地球。
14.①燃烧矿物燃料放出大量二氧化碳,③植被破坏导致吸收的二氧化碳减少,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因素;②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不能放出大量二氧化碳,④水污染不会导致二氧化碳猛增。故答案为: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15.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大量冰川融化产生的主要影响是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海洋污染加剧、 紫外线辐射增强,进而危及人类健康、 地震、火山发生的频率上升和全球气候变暖没有关系。故答案为:D。
16.温室气体的排放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加强水利工程建设, 大力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和全球气候变暖没有关系。故答案为:A。
17.(2021七上·铁西期末)一般大城市市区的气温明显高于周边,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因素 D.人类活动
【答案】D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气候与人类活动
【解析】【分析】 一般大城市市区的气温明显高于周边,是因为城市人口密集、工业发达,排放的温室气体多。即主要影响因素是人类活动。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热岛效应是由于城市温度比郊区高,近地面气流上升,在高空形成高压,致使高空中空气由市区流向郊区,郊区温度较低,使得气流下沉,在近地面形成高压,使近地面气流由郊区流向市区,形成一个热力环流。
(2021七上·铁西期末)读等高线图(单位:米),回答下列小题。
18.已知B地的气温为16℃,那么A地的气温约为(  )
A.17.2℃ B.14.8℃ C.15.4℃ D.16.6℃
19.一般来说,图中降水最多的是(  )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答案】18.A
19.B
【知识点】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点评】(1)世界气温分布的规律: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极地逐渐降低;同纬度夏季气温陆地高海洋低,冬季反之;同纬度地区,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
(2)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是: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18.读图分析可知,图中等高距为200米,A地海拔800米,B地海拔100米,两地相对高度是200米,气温相差1.2℃。已知B地的气温为16℃,那么A地的气温约为16+1.2=17.2℃。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9.读图分析可知, 图中B地位于迎风坡,一般来说降水最多。ACD位于背风坡,降水少。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0.(2021七上·襄汾月考)地处赤道附近的乞力马扎罗山(海拔5895米)山顶终年积雪,被誉为“赤道雪峰”,形成该独特自然景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经度位置 C.纬度位置 D.地形地势
【答案】D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乞力马扎罗山虽然地处赤道,但海拔5895米,海拔高,气温低,气温垂直变化明显,因此成为“赤道雪峰”。与海陆位置、经度位置、纬度位置无关。故答案为:D。
【点评】气候的两大要素是气温和降水,影响气候的因素是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纬度是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具体表现为低纬气温高,高纬气温低;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海陆位置的影响表现为冬季海洋气温高,陆地气温地,夏季相反;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地形的影响表现在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21.(2021七上·甘孜期末)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
A.纬度位置 B.地形 C.人口分布 D.海陆位置
【答案】C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气候的两大要素是气温和降水, 纬度位置、地形和海陆位置都能对气温和降水产生影响,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不包括人口分布,C正确。故答案为:C。
【点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等因素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其中纬度位置是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具体表现为低纬地区气温高,高纬地区气温低,降水量从赤道向两极递减。海陆位置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具体表现在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冬季海洋气温高于陆地,夏季海洋气温低于陆地。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不同海拔上,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会逐渐降低,在降水方面则表现为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22.(2021七上·定南期末)共享单车成为城市公共出行新时尚,对城市发展的主要目的是(  )
A.便于居民出行 B.消除雾霾现象
C.减轻大气污染 D.减少噪声污染
【答案】C
【知识点】空气质量与污染指数;气候与人类活动
【解析】【分析】发展共享单车,推广绿色低碳的出行,能有效改善环境,减轻大气污染。
故答案为:C
【点评】改善空气质量的措施:
①植树造林,绿化生态环境;
②提倡清洁能源,减少车辆废气排放;
③工业合理布局,搞好环境规划;
④改变能源结构、推广清洁燃料、使用清洁生产工艺,减少污染物排放;
⑤强化节能,提高能源利用率、区域集中供暖供热;
23.(2021七上·丹江口期末)海陆位置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一般情况下(  )
A.距海越近,降水越多 B.距海越远,降水越多
C.距海近,气温变化幅度大 D.与距海远近,没有关系
【答案】A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海陆位置也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一般情况下,距海近,降水多,一日或一年中的气温变化幅度小;距海远,降水少,一日或一年中的气温变化幅度大,故A正确。故答案为:A。
【点评】受纬度因素影响,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受海陆因素影响,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降水少。受副热带高压带影响,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少,东岸降水多,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二、综合题
24.(2021七上·鲁甸期末)读世界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北半球温带地区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   。
(2)据图可知,热带雨林气候分布最广的大洲是   ;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地区的大陆   (东或西)岸。
(3)图中A、B两地,气候较湿润的是   地,影响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4)图中南、北美洲西海岸的气候呈狭长带状分布,主要是因为   山系纵贯南、北美洲西部,阻挡了   (大洋)暖湿气流深入内陆。
【答案】(1)温带大陆性气候
(2)南美洲;东
(3)A;纬度位置(或纬度因素)
(4)科迪勒拉;太平洋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其特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1)北半球温带地区分布着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等气候类型,其中分布面积最广的是位于大陆内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2)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其中分布最广的大洲是南美洲。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地区的大陆东岸,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地区的大陆西岸。
(3)A、B两地都属于季风气候,但由于A地纬度较低,气温较高,蒸发强烈,所以降水较多,使得A地比B地气候湿润,据此可知,影响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的不同。
(4)科迪勒拉山系众贯南北美洲大陆西部,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暖湿气流深入南北美洲大陆内部,受地形因素影响,南北美洲西海岸气候呈狭长带状分布。
【点评】以北半球为例,赤道附近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10°到20°大陆西岸为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20°到30°大陆西岸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干燥,30°到40°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湿润,40°到60°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70°到90°为寒带气候,全年寒冷干燥,而10°到25°大陆东岸为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25°到35°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35°到60°大陆东岸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而温带大陆性气候多分布于大陆的内部,夏季高温,冬季寒冷,降水稀少,高原山地气候主要分布在山脉。
25.(2021七上·通河期末)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根据公开的报道统计,在全国31个省份的两会期间,共有24个省份的两会代表提及空气质量问题。这其中,北京、江苏、山东、河北四个省均把雾霾治理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中。
材料二:经过调研发现,2018年雾霾污染期间,心血管和呼吸道疾病患者发病率比往年同期明显上升。在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将继续对全国PM2.5治理出谋划策。作为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领军人物,他曾提出不能“一国两气”,建议全国监测PM2.5。
材料三:
(1)由材料可知,造成全球每年死亡人数最多的原因是   。
(2)雾霾天气将会危害人类身体健康,试举出两例   、   。
(3)请你为治理雾霾天气献计献策   。
(4)我国已把“低碳化”作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追求“低碳”生活方式,你将改变哪些生活行为?(列举两点即可)   ,   。
【答案】(1)空气污染
(2)导致呼吸道感染;引起皮肤的损害
(3)使用清洁能源、加大对大气污染的治理
(4)多走路、少开私家车;多植树造林
【知识点】空气质量与污染指数;天气与生活;气候与人类活动
【解析】【分析】(1)由材料可知,造成全球死亡人数最多的原因是空气污染。
(2)雾霾天气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损害,如导致人的呼吸道感染、损害人的皮肤、精神的损害等。
(3)雾霾天气主要是由于人为导致的空气污染,治理雾霾天气的关键是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使用,使用清洁能源,加大对空气污染的治理力度。
(4)对于公民来说,在生活中要养成多走路、少开私家车、多坐公交车、多种树等行为来改变。
【点评】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雾霾常见于城市,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雾霾的源头多种多样,比如汽车尾气、工业排放、建筑扬尘、垃圾焚烧等等,雾霾天气通常是多种污染源混合作用形成的。对人体产生的危害是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和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主要的预防措施是雾霾天气少开窗,出门要戴口罩,平常多饮水,从外回家后要深度清洁皮肤和头发,避免雾天锻炼等。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2-2023学年商务星球版七上地理4.5 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 一课一练
一、单选题
1.(2021七上·陇县期末)“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一现象反映气候受到下列哪一因素的影响(  )
A.地形因素 B.海陆位置 C.纬度位置 D.人类活动
(2021七上·岚皋期末)西安某地理兴趣小组在网上搜集到某区域甲、乙两个地点的气候数据。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甲 乙
平均气温 1月 19℃ 1月 20℃
7月 1℃ 7月 -3℃
年降水量 1030mm 350mm
2.根据甲、乙两地年降水量数据,可以判定(  )
A.甲地的降水多于乙地,甲为迎风坡
B.甲地的降水少于乙地,乙为迎风坡
C.甲地的降水多于乙地,甲为背风坡
D.甲地的降水少于乙地,乙为背风坡
3.图示影响甲、乙两地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因素 D.人类活动
4.根据甲乙两地的气温可以判定,该区域(  )
A.1月气温低于7月,位于北半球 B.1月气温高于7月,位于南半球
C.7月气温低于1月,位于北半球 D.7月气温高于1月,位于南半球
(2021七上·顺城期末) 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巴黎协定》气候雄心峰会上,强调“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达成《巴黎协定》,主要针对的问题是(  )
A.地形 B.气候 C.河流 D.植被
6.气候变暖的温室气体主要是(  )
A.二氧化碳 B.氧气 C.二氧化硫 D.氮气
7.巴黎协定》,日常生活中应提倡(  )
A.野外烧烤 B.绿色出行 C.互赠贺卡 D.单面打印
8.(2021七上·伊通期末)关于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一般是低纬度地区气温高,高纬度地区气温低
B.降水不受纬度位置的影响,只受海陆位置的影响
C.在低纬度地区,降水受海陆位置的影响比较明显
D.同一纬度地区,接受太阳光热相同,气温完全一致
9.(2021七上·依安期末)下列人类行为能够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是(  )
A.研发推广太阳能等新能源 B.私家车大量上路
C.煤、石油等大量开采 D.大量砍伐森林
(2021七上·牡丹江期末)我国预计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据图文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10.有关二氧化碳排放过多带来的问题,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两极冰川融化 B.海平面下降
C.淹没沿海低地 D.全球平均气温升高
11.下列做法有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是(  )
A.全面禁用煤炭,确保蓝天白云 B.生活中多购买过度包装的商品
C.植树种草,扩大绿化面积 D.大力发展高污染、高耗能产业
12.(2021七上·临漳期末)在大城市提倡的营造“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其改善环境的主要作用是(  )
A.减少城市的噪音和光污染
B.减轻热岛效应和美化环境
C.减轻光化学烟雾污染
D.降低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数量
13.(2021七上·双台子期末)下图中的A、B两地,在气温和降水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因素 D.其他因素
(2021七上·饶平期末) 今年6月陆地卫星拍摄到格陵兰岛彼得曼冰川上出现融水池。地球冰川正在急剧减少。根据最近50年卫星观测的结果,在全球变暖影响下地球南北极的冰川发生了巨大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4. 下列关于全球气候变暖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燃烧矿物燃料放出大量二氧化碳 ②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放出大量二氧化碳
③植被破坏导致吸收的二氧化碳减少, ④水污染导致二氧化碳猛增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5.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大量冰川融化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海洋污染加剧
B.紫外线辐射增强,进而危及人类健康
C.地震、火山发生的频率上升
D.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
16. 为了缓解全球气候变暖,人类应(  )
A.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B.加强水利工程建设
C.大力开发利用海洋资源 D.保护海洋生态系统
17.(2021七上·铁西期末)一般大城市市区的气温明显高于周边,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因素 D.人类活动
(2021七上·铁西期末)读等高线图(单位:米),回答下列小题。
18.已知B地的气温为16℃,那么A地的气温约为(  )
A.17.2℃ B.14.8℃ C.15.4℃ D.16.6℃
19.一般来说,图中降水最多的是(  )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20.(2021七上·襄汾月考)地处赤道附近的乞力马扎罗山(海拔5895米)山顶终年积雪,被誉为“赤道雪峰”,形成该独特自然景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经度位置 C.纬度位置 D.地形地势
21.(2021七上·甘孜期末)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
A.纬度位置 B.地形 C.人口分布 D.海陆位置
22.(2021七上·定南期末)共享单车成为城市公共出行新时尚,对城市发展的主要目的是(  )
A.便于居民出行 B.消除雾霾现象
C.减轻大气污染 D.减少噪声污染
23.(2021七上·丹江口期末)海陆位置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一般情况下(  )
A.距海越近,降水越多 B.距海越远,降水越多
C.距海近,气温变化幅度大 D.与距海远近,没有关系
二、综合题
24.(2021七上·鲁甸期末)读世界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北半球温带地区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   。
(2)据图可知,热带雨林气候分布最广的大洲是   ;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地区的大陆   (东或西)岸。
(3)图中A、B两地,气候较湿润的是   地,影响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4)图中南、北美洲西海岸的气候呈狭长带状分布,主要是因为   山系纵贯南、北美洲西部,阻挡了   (大洋)暖湿气流深入内陆。
25.(2021七上·通河期末)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根据公开的报道统计,在全国31个省份的两会期间,共有24个省份的两会代表提及空气质量问题。这其中,北京、江苏、山东、河北四个省均把雾霾治理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中。
材料二:经过调研发现,2018年雾霾污染期间,心血管和呼吸道疾病患者发病率比往年同期明显上升。在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将继续对全国PM2.5治理出谋划策。作为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领军人物,他曾提出不能“一国两气”,建议全国监测PM2.5。
材料三:
(1)由材料可知,造成全球每年死亡人数最多的原因是   。
(2)雾霾天气将会危害人类身体健康,试举出两例   、   。
(3)请你为治理雾霾天气献计献策   。
(4)我国已把“低碳化”作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追求“低碳”生活方式,你将改变哪些生活行为?(列举两点即可)   ,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气候会受到地形、海陆和纬度位置三个因素影响。“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意思是农历的四月,春去夏来,山外的百花都已凋谢了,而山顶大林寺的桃花正在盛开。受地形影响,山上和山下出现不同的气温,山顶的气温比山下的气温更低。故选A。
【点评】气候的两大要素是气温和降水,影响气候的因素是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纬度是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具体表现为低纬气温高,高纬气温低;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海陆位置的影响表现为冬季海洋气温高,陆地气温地,夏季相反;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地形的影响表现在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答案】2.A
3.C
4.B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点评】气候的两大要素是气温和降水,影响气候的因素是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纬度是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具体表现为低纬气温高,高纬气温低;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海陆位置的影响表现为冬季海洋气温高,陆地气温地,夏季相反;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地形的影响表现在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2.读甲、乙两个地点的气候数据可知,甲地的降水多于乙地,因为甲位于山地迎风坡。乙地降水少,位于山地背风坡。故A正确,BCD不正确。故选A。
3.读图可知,甲地降水多,是因为暖湿气流受到了山地的阻挡,被迫抬升,气温降低形成的地形雨。所以影响该地气候的主要因素是地形。甲乙纬度、海陆位置差异不大,降水量差异和人类活动关系不大。故选C。
4.读表格数据可知,该地1月份气温高,7月份气温低,由此判断该地位于南半球。故根据题意选B。
【答案】5.B
6.A
7.B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气候与人类活动
【解析】【点评】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和自然现象。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全球变暖会使全球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威胁人类的生存。因此每个人都应具备环保意识,保护我们的环境,保护我们的地球。
5.由题目可知,世界各国达成《巴黎协定》目的是为了在全球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其目的是为了保护全球大气环境,减缓全球变暖;不是针对地形、河流和植被,故答案为:B。
6.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短波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相当于给地球盖上了一层棉被,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所以我们判断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因素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的增多。故答案为:A。
7.为践行《巴黎协定》,日常生活中应该做到节能减排,如绿色出行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而野外烧烤、互赠贺卡和单面打印是浪费资源、污染空气的做法,不能践行《巴黎协定》,故答案为:B。
8.【答案】A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和地形地势因素等,一般是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相同纬度地带,海洋和陆地气温不同,海拔高处和海拔低处气温不同;降水受海陆位置因素的影响,在中纬度比较明显;同一纬度地带,也会受到海陆、地形等因素的影响,气温不可能完全一致。
故答案为:A
【点评】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和地形因素,海陆位置主要影响降水的变化和气温的变化,纬度位置主要影响气温的变化,地形对气温和降水都有影响。
9.【答案】A
【知识点】气候与人类活动
【解析】【分析】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由于人类向大气中排放过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造成的,研发推广太阳能等新能源有利于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从而缓解全球气候变暖,A正确;私家车大量上路,煤、石油等大量开采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加剧气候变暖,BC错误;大量砍伐森林会导致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减少,也会加剧气候变暖,D错误。故答案为:A。
【点评】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威胁人类的生存。
【答案】10.B
11.C
【知识点】气候与人类活动
【解析】【点评】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威胁人类的生存。
10.根据材料“二氧化碳排放过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氧化碳属于温室气体,排放过多会使全球平均气温升高,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生物多样性发生变化,B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11.“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吸收量达到平衡。植树种草、扩大绿化面积,森林吸收的二氧化碳增多,有利于“碳中和",C正确。全面禁用煤炭不符合实际,A错误。过度包装的商品导致资源消耗量大,会加剧碳排放,B错误。大力发展高污染、高耗能产业,会导致二氧化碳排放量大于吸收量,D错误。故答案为:C。
12.【答案】B
【知识点】气候与人类活动
【解析】【分析】在大城市营建“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能够降低城区的气温,有效减缓城市热岛效应产生的影响,同时还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所以B项正确。营建“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对噪声污染、光污染、光化学烟雾及可吸入颗粒物影响不大,所以ACD选项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热岛效应是指一个地区的气温高于周围地区的现象。热岛效应是由于人为原因,改变了城市地表的局部温度、湿度、空气对流等因素,进而引起的城市小气候变化现象。该现象,属于城市气候最明显的特征之一。
13.【答案】B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图中A地距海远,B地距海近,一般情况下,距海近,降水多,一日或一年中的气温变化幅度小;距海远,降水少,一日或一年中的气温变化幅度大,因此导致两地气温和降水的巨大差异是海陆因素,B正确;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包括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A、B两地纬度位置大致相同、海拔相差不大,因此纬度因素、地形因素不是导致两地气温和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ACD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和地形因素,海陆位置主要影响降水的变化和气温的变化,纬度位置主要影响气温的变化,地形对气温和降水都有影响。
【答案】14.A
15.D
16.A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气候与人类活动
【解析】【点评】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和自然现象。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全球变暖会使全球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威胁人类的生存。因此每个人都应具备环保意识,保护我们的环境,保护我们的地球。
14.①燃烧矿物燃料放出大量二氧化碳,③植被破坏导致吸收的二氧化碳减少,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因素;②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不能放出大量二氧化碳,④水污染不会导致二氧化碳猛增。故答案为: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15.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大量冰川融化产生的主要影响是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海洋污染加剧、 紫外线辐射增强,进而危及人类健康、 地震、火山发生的频率上升和全球气候变暖没有关系。故答案为:D。
16.温室气体的排放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加强水利工程建设, 大力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和全球气候变暖没有关系。故答案为:A。
17.【答案】D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气候与人类活动
【解析】【分析】 一般大城市市区的气温明显高于周边,是因为城市人口密集、工业发达,排放的温室气体多。即主要影响因素是人类活动。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热岛效应是由于城市温度比郊区高,近地面气流上升,在高空形成高压,致使高空中空气由市区流向郊区,郊区温度较低,使得气流下沉,在近地面形成高压,使近地面气流由郊区流向市区,形成一个热力环流。
【答案】18.A
19.B
【知识点】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点评】(1)世界气温分布的规律: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极地逐渐降低;同纬度夏季气温陆地高海洋低,冬季反之;同纬度地区,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
(2)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是: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18.读图分析可知,图中等高距为200米,A地海拔800米,B地海拔100米,两地相对高度是200米,气温相差1.2℃。已知B地的气温为16℃,那么A地的气温约为16+1.2=17.2℃。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9.读图分析可知, 图中B地位于迎风坡,一般来说降水最多。ACD位于背风坡,降水少。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0.【答案】D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乞力马扎罗山虽然地处赤道,但海拔5895米,海拔高,气温低,气温垂直变化明显,因此成为“赤道雪峰”。与海陆位置、经度位置、纬度位置无关。故答案为:D。
【点评】气候的两大要素是气温和降水,影响气候的因素是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纬度是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具体表现为低纬气温高,高纬气温低;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海陆位置的影响表现为冬季海洋气温高,陆地气温地,夏季相反;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地形的影响表现在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21.【答案】C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气候的两大要素是气温和降水, 纬度位置、地形和海陆位置都能对气温和降水产生影响,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不包括人口分布,C正确。故答案为:C。
【点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等因素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其中纬度位置是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具体表现为低纬地区气温高,高纬地区气温低,降水量从赤道向两极递减。海陆位置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具体表现在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冬季海洋气温高于陆地,夏季海洋气温低于陆地。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不同海拔上,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会逐渐降低,在降水方面则表现为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22.【答案】C
【知识点】空气质量与污染指数;气候与人类活动
【解析】【分析】发展共享单车,推广绿色低碳的出行,能有效改善环境,减轻大气污染。
故答案为:C
【点评】改善空气质量的措施:
①植树造林,绿化生态环境;
②提倡清洁能源,减少车辆废气排放;
③工业合理布局,搞好环境规划;
④改变能源结构、推广清洁燃料、使用清洁生产工艺,减少污染物排放;
⑤强化节能,提高能源利用率、区域集中供暖供热;
23.【答案】A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海陆位置也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一般情况下,距海近,降水多,一日或一年中的气温变化幅度小;距海远,降水少,一日或一年中的气温变化幅度大,故A正确。故答案为:A。
【点评】受纬度因素影响,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受海陆因素影响,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降水少。受副热带高压带影响,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少,东岸降水多,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24.【答案】(1)温带大陆性气候
(2)南美洲;东
(3)A;纬度位置(或纬度因素)
(4)科迪勒拉;太平洋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其特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1)北半球温带地区分布着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等气候类型,其中分布面积最广的是位于大陆内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2)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其中分布最广的大洲是南美洲。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地区的大陆东岸,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地区的大陆西岸。
(3)A、B两地都属于季风气候,但由于A地纬度较低,气温较高,蒸发强烈,所以降水较多,使得A地比B地气候湿润,据此可知,影响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的不同。
(4)科迪勒拉山系众贯南北美洲大陆西部,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暖湿气流深入南北美洲大陆内部,受地形因素影响,南北美洲西海岸气候呈狭长带状分布。
【点评】以北半球为例,赤道附近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10°到20°大陆西岸为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20°到30°大陆西岸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干燥,30°到40°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湿润,40°到60°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70°到90°为寒带气候,全年寒冷干燥,而10°到25°大陆东岸为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25°到35°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35°到60°大陆东岸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而温带大陆性气候多分布于大陆的内部,夏季高温,冬季寒冷,降水稀少,高原山地气候主要分布在山脉。
25.【答案】(1)空气污染
(2)导致呼吸道感染;引起皮肤的损害
(3)使用清洁能源、加大对大气污染的治理
(4)多走路、少开私家车;多植树造林
【知识点】空气质量与污染指数;天气与生活;气候与人类活动
【解析】【分析】(1)由材料可知,造成全球死亡人数最多的原因是空气污染。
(2)雾霾天气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损害,如导致人的呼吸道感染、损害人的皮肤、精神的损害等。
(3)雾霾天气主要是由于人为导致的空气污染,治理雾霾天气的关键是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使用,使用清洁能源,加大对空气污染的治理力度。
(4)对于公民来说,在生活中要养成多走路、少开私家车、多坐公交车、多种树等行为来改变。
【点评】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雾霾常见于城市,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雾霾的源头多种多样,比如汽车尾气、工业排放、建筑扬尘、垃圾焚烧等等,雾霾天气通常是多种污染源混合作用形成的。对人体产生的危害是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和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主要的预防措施是雾霾天气少开窗,出门要戴口罩,平常多饮水,从外回家后要深度清洁皮肤和头发,避免雾天锻炼等。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