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2-2023学年商务星球版七上地理5.3 聚落——人类的聚居地 一课一练
一、单选题
(2021七上·岚皋期末)贵州西江千户苗寨是一个完整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的地方,当地层层落落的吊脚木楼与自然和谐共融,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建筑”。读西江千户苗寨的景观照片,完成下面小题。
1.吊脚楼与自然环境和谐共融,体现在( )
A.屋顶坡度较大,利于排水 B.土石材料建房,就地取材
C.墙体较厚,利于御寒 D.窗户较少,防止蚊虫进入
2.从传承和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大力开发商业网点,吸引游客
B.拆除全部古建筑,为现代建筑腾出空间
C.保护传统风貌,建立村寨博物馆
D.大力发展工业,增加经济收入
【答案】1.A
2.C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解析】【点评】当地的建筑风格大多是为了适应当地的地形和气候,例如北方地区的墙体大多厚实防风防寒,南方地区的墙体大多轻薄,通风透气。传统聚落与当地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从不同的角度记录了当时的历史、政治文化等信息,因此在城市和乡村的建设中,要保护好聚落中有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和遗址,处理好聚落的发展于保护之间的关系。
1.吊脚楼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融体现在:屋顶坡度大、利于排水,当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丰富,故A正确。吊脚楼用竹木为材料,就地取材,当地森林资源丰富,故B错误。墙体薄,因为当地夏季炎热、冬季温和,故C错误。窗户较大,有利于通风散热,故D错误。故选A。
2.从传承和保护的角度考虑,“大力开发商业网点,吸引游客”、“拆除全部古建筑,为现代建筑腾出空间”和“大力发展工业,增加经济收入”都是破坏当地聚落的做法,不可取。只有“保护传统风貌,建立村寨博物馆”有利于保护当地聚落,故选C。
3.(2021七上·营口期末)聚落民居与自然环境关系密切。下图四种民居中,能反映气候湿热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热带沙漠地区民居为墙厚窗小的房屋,目的为了减少热量的传递和风沙的入侵,A错误;B是冰屋,它所处的气候是终年寒冷的极地气候,B错误;C是蒙古包,它所处的气候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C错误;D竹楼,竹楼的造型属干栏式建筑,它的房顶呈“人”字型,“人”字型房顶易于排水,不会造成积水的情况出现。一般竹楼为上下两层的高脚楼房,高脚是为了防止地面的潮气和通风,竹楼通风条件极好,非常适宜于高温潮湿的气候条件,D正确,故答案为:D。
【点评】当地的建筑风格大多是为了适应当地的地形和气候,例如北方地区的墙体大多厚实防风防寒,南方地区的墙体大多轻薄,通风透气。
4.(2021七上·丹东期末)对下列具有民族特色的聚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们集中居住在四合院和客家土楼里可以相互帮助
B.人们集中居住在四合院和客家土楼里可以共同抵御各种侵害
C.四合院和客家土楼具有文化和民族特色,应加以保护
D.四合院和客家土楼太陈旧,应坚决拆除
【答案】D
【知识点】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世界文化遗产及其保护。四合院和客家土楼虽然陈旧,但是能够反映特定历史时期的风貌,具有很高的科研和旅游价值,应该保护,居住在里面可以相互帮助,共同抵御外敌等。故ABC叙述正确,而D叙述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传统聚落与当地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从不同的角度记录了当时的历史、政治文化等信息,因此在城市和乡村的建设中,要保护好聚落中有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和遗址,处理好聚落的发展于保护之间的关系。
5.(2021七上·丹东期末)下列关于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乡村聚落的规模一般比城市聚落的规模小
B.乡村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服务业,城市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工业
C.乡村聚落的道路要比城市聚落密集
D.乡村聚落的出现要比城市聚落晚一些
【答案】A
【知识点】聚落的比较
【解析】【分析】聚落是人们长期居住并进行生产生活的场所,根据生产方式的不同,聚落可划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乡村聚落的规模一般比城市聚落的范围更广,但聚落的规模要更小,故A正确。 乡村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农业,城市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工业和服务业,故B错误。乡村聚落的道路要比城市聚落稀疏、落后,故C错误。 乡村聚落的出现要比城市聚落早一些,先是有乡村聚落再有城市聚落,故D错误。故选A。
【点评】乡村聚落一般规模比较小,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和捕鱼等生产活动,而城市聚落一般规模很大,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例如工业和服务业等。
6.(2021七上·顺城期末)城市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的是( )
A.渔业 B.畜牧业 C.耕作业 D.服务业
【答案】D
【知识点】聚落的比较;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聚落是人们长期居住并进行生产生活的场所,根据生产方式的不同,聚落可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城市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工业和服务业,乡村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耕作业、渔业、林业、畜牧业等。
故答案为:D
【点评】聚落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城市聚落主要从事制造业和服务业;乡村聚落又分为农村、渔村、牧村,分别从事农业、渔业、牧业。聚落形成有共同的特征,如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等;聚落形成有团块状、条带状,还有点状分布。
7.(2021七上·顺城期末)下列聚落没有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是( )
A.意大利的威尼斯城 B.平遥古城
C.丽江古城 D.傣族的竹楼
【答案】D
【知识点】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解析】【分析】聚落是一个时代建筑的代表,从聚落的形式可以反映当地的自然环境,以上四种建筑中,意大利的威尼斯水城、山西的平遥古城和云南丽江古城都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傣族的竹楼结构简单,没有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故答案为:D
【点评】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特别是世界文化遗产,需要得到最好的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是一项由联合国发起、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负责执行的国际公约建制,以保存对全世界人类都具有杰出普遍性价值的自然或文化处所为目的。世界遗产分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自然遗产3类 。
(2021七上·汽开区期末)读“聚落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8.图中甲乙丙丁四个聚落中,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的是( )
A.甲聚落 B.乙聚落 C.丙聚落 D.丁聚落
9.下列关于聚落保护说法正确的是( )
A.传统聚落无保护价值
B.自然环境对传统聚落的影响不大
C.应尽力保护那些具有传统特色的、民族特色的聚落
D.对于那些较为破旧的聚落,应当拆除以利于美化环境
【答案】8.C
9.C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解析】【点评】聚落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城市聚落主要从事制造业和服务业;乡村聚落又分为农村、渔村、牧村,分别从事农业、渔业、牧业。聚落形成有共同的特征,如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等;聚落形成有团块状、条带状,还有点状分布。
8.甲乙丙丁四个聚落中,丙位于河流经交汇处,水资源最丰富,且该地地形平坦开阔,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C正确。故答案为:C。
9.某些传统聚落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因此有保护价值,A说法错误。自然环境对传统聚落的影响比较大,B说法错误。应尽力保护那些具有传统特色的、民族特色的聚落,C说法正确。对于具有传统特色的、民族特色的破旧的聚落,应当进行必要的修缮,D说法错误。故答案为:C。
10.(2021七上·吉林期末)保护传统民居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护传统文化 B.节省建筑材料
C.节省土地资源 D.解决住房困难
【答案】A
【知识点】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解析】【分析】传统民居作为人类宝贵财富的世界文化遗产,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某个国家、民族的文化精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制度、民风民情、宗教习俗、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因此对传统民居加以保护的主要目的是保护传统文化,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传统民居保护的意义:有利于保护中国传统的文化;对研究中国聚落发展有重要意义;对中国建筑方面的特点研究有深刻影响;为当地的旅游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11.(2021七上·双辽期末)关于传统民居的去留问题,你的建议是( )
A.加强保护,延续历史,传承文化
B.拆掉古民居,加快发展第二产业
C.拆掉后建设新城镇,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
D.在古民居建商场以吸引游客提高收入
【答案】A
【知识点】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解析】【分析】传统民居是一种久远的历史产物,代表着独特的历史文化,在世界其他地方难以看到,因此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对这些老建筑要有选择地保护和改造,延续历史,传承文化,A正确。拆掉古民居、拆掉后建设新城镇及在古民居建商场都不利于保护历史文化,BC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特别是世界文化遗产,需要得到最好的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是一项由联合国发起、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负责执行的国际公约建制,以保存对全世界人类都具有杰出普遍性价值的自然或文化处所为目的。世界遗产分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自然遗产3类 。
12.(2021七上·牡丹江期末)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故人庄”作为聚落具有的特点是( )
①规模较小 ②规模较大 ③人口密集 ④人口稀疏
⑤是从事农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⑥是从事非农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答案】B
【知识点】聚落的比较
【解析】【分析】由题目可知,“故人庄”的特征是乡村聚落,这种聚落具有规模小、人口稀疏,从事的都是以农业生活活动为主的聚居地,规模大、人口密集、从事非农业活动的是城市聚落,故答案为:B。
【点评】乡村聚落一般规模比较小,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和捕鱼等生产活动,而城市聚落一般规模很大,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例如工业和服务业等。
13.(2021七上·凤山期末)有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条件包括( )
①气候温和②地形平坦③山高谷深④交通便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聚落是人们长期居住并进行生产生活的场所,聚落往往形成于气候温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等地区,这些地区条件优越,适合聚落的发展,而在山高谷深的地区交通不便、耕地也少,不适合聚落的发展,故①②④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聚落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城市聚落主要从事制造业和服务业;乡村聚落又分为农村、渔村、牧村,分别从事农业、渔业、牧业。聚落形成有共同的特征,如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等;聚落形成有团块状、条带状,还有点状分布。
14.(2021七上·凤山期末)下列世界文化遗产中位于我国的是( )
A.柬埔寨吴哥窟 B.莫斯科红场
C.伦敦塔 D.云南丽江古城
【答案】D
【知识点】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解析】【分析】以上四个文化遗产中,柬埔寨吴哥窟位于东南亚,莫斯科红场是位于俄罗斯,伦敦塔位于英国,云南丽江古城位于中国。
故答案为:D
【点评】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特别是世界文化遗产,需要得到最好的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是一项由联合国发起、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负责执行的国际公约建制,以保存对全世界人类都具有杰出普遍性价值的自然或文化处所为目的。世界遗产分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自然遗产3类 。
15.(2021七上·港南期末)聚落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我国南方不少聚落名称带有“桥”字。下列与之有关的主要因素是( )
A.土壤 B.矿产 C.河流 D.森林
【答案】C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 我国南方不少聚落名称带有“桥”字,这是因为南方地区降水丰富,河流众多。即与之有关的主要因素是河流。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聚落的分布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公路分布。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16.(2022七上·吉林期末)2021年2月14日,有着“中国最后的原始部落”之称的云南临沧翁丁村老寨不幸遭遇火灾,令人痛惜。下列对于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聚落的态度,可取的是( )
A. 全部拆掉后改建现代建筑
B.坚决不拆
C.只要能带来大量经济效益,就可以拆
D.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保护和改造
【答案】D
【知识点】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解析】【分析】传统聚落是祖先留给我们的遗产,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属于文化遗产,具有非常高的研究、旅游价值等,对它的保护应引起重视。在发展新聚落的同时,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保护和改造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是正确合理的做法,D正确,B错误;全部拆掉后改建现代建筑不可取,只要能带来大量经济效益,就可以拆也不可取,AC错误;故答案为:D。
【点评】传统聚落与当地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从不同的角度记录了当时的历史、政治文化等信息,因此在城市和乡村的建设中,要保护好聚落中有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和遗址,处理好聚落的发展于保护之间的关系。
(2022七上·吉林期末)读下面聚落景观图片,完成下面小题。
17.图中聚落类型及判断理由正确的是( )
A.城市,这里人口密集 B.乡村,这里有河流
C.城市,这里建筑物高大密集 D.乡村,这里以农业生产为主
18.该聚落地处( )
A.雪峰连绵的高原 B.地表崎岖的山区
C.干旱缺水的荒漠 D.一望无际的平原
【答案】17.D
18.B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点评】乡村聚落一般规模比较小,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和捕鱼等生产活动,而城市聚落一般规模很大,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例如工业和服务业等。
17.由图可以看出,图中所示的聚落房屋矮小且分散,交通不便利,面积宽广,说明这是乡村堕落,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聚落,故答案为:D。
18.由图中图片可知,该聚落所示的地区地形不平坦,应该是在山区,房屋依山而建,不能看出是雪峰连绵,该地区植被茂盛,也不是平原,故答案为:B。
(2021七上·澄海期末) “蚝宅”是广州小洲村的传统民居。坚固的“蚝墙体”能有效抵御风雨侵袭,且蚝壳倾斜向下排列,有利于排流。蚝壳表面的小孔可以储存微量的雨水,使住在“蚝宅”的人觉得十分凉爽。读“蚝宅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蚝宅”与当地自然环境相适应的是( )
①蚝壳丰富,就地取材 ②降雪较多,利于排雪
③气候干燥,方便蓄水 ④夏季高温,降低室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蚝宅”的开发与保护应( )
A.保留原貌,不能修复 B.拆旧建新,迎合市场
C.合理开发,传承文化 D.大量改建,加大宣传
【答案】19.B
20.C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解析】【点评】当地的建筑风格大多是为了适应当地的地形和气候,例如北方地区的墙体大多厚实防风防寒,南方地区的墙体大多轻薄,通风透气。传统聚落与当地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从不同的角度记录了当时的历史、政治文化等信息,因此在城市和乡村的建设中,要保护好聚落中有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和遗址,处理好聚落的发展于保护之间的关系。
19.从题干材料得知,“蚝宅” 是广州小洲村的传统民居,多位于沿海地区,蚝壳资源丰富,广州地处我国南方地区,冬季温暖,不用担心降雪,夏季高温多雨,蚝壳表面的小孔可以储存微量的雨水,使住在“蚝宅”的人觉得十分凉爽,具有一定的降温作用。故答案为:B。
20.“蚝宅”是一种传统民居,代表了当地的一种文化,是一个时代的结晶,可以反映出当地的自然环境,对于这样的有价值的传统民居应该合理开发、传承文化。不修复、拆旧建新和大量改建都不利于保护传统民居,不可取,故答案为:C。
二、综合题
21.(2021七上·陇县期末)张东是旅游爱好者,他去过世界很多地方,不仅发现各地民居差异很大,还发现国家间的乡村和城市差别也很大,请根据张东提供的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上的人们居住在不同的地方,人们的聚居地被统称为聚落。图片中甲为 聚落,乙为 聚落。
(2)丙图中A、B、C三个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条件有哪些?(两条即可)
(3)城市在乡村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丙图中A、B、C最有可能发展为城市的是 ,理由是 。
【答案】(1)城市;乡村
(2)靠近河流、水源丰富、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土地肥沃
(3)B;位于河流交汇处,交通便利,利于人员和物资的聚散。
【知识点】聚落的比较;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1)世界上的人们居住在不同的地方,人们的聚居地被统称为聚落,图片中甲为城市聚落,楼房密集,道路宽阔,以非农业生产为主;乙为乡村聚落,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2)丙图中A、B、C三个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条件是:靠近河流、水源丰富;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适宜居住。
(3)城市在乡村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丙图中A、B、C最有可能发展为城市的是B,理由B处是位于河流交汇处,水源丰富,交通便利,利于人员和物资的聚散,且地形平坦广阔,利于大规模建设。
【点评】(1)乡村聚落一般规模比较小,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和捕鱼等生产活动,而城市聚落一般规模很大,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例如工业和服务业等。
(2)聚落形成的条件包括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等,聚落通常分布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或河口,沿海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
22.(2021七上·双辽期末)读我国某区域聚落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聚落的主要形式有 和城市两大类
(2)A,B,C三处聚落都分布在河流沿岸。其共同特点是:靠近河流, 充足, 便利;且地势相对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发展农业。A,B,C三处聚落中海拔最低的是 。
(3)该区域传统民居的特点是屋顶垭度较陡,且大多粉墙黛瓦,反映出区降水 (选填“多”或“少”)
【答案】(1)多村
(2)水源;交通(水路交通);B
(3)多
【知识点】聚落的比较;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1)聚落的主要形式有乡村和城市两大类。
(2)A、B、C三处聚落靠近河流,河流可以提供水源,因此水源充足。河流可发展航运,因此交通便利。河流从高处向低处流,根据图中箭头所指河流流向,B位于下游,因此海拔最低。
(3)该区域传统民居的特点是屋顶坡度较陡,说明该地区降水较多,屋顶坡度陡有利于排水。
【点评】聚落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城市聚落主要从事制造业和服务业;乡村聚落又分为农村、渔村、牧村,分别从事农业、渔业、牧业。聚落形成有共同的特征,如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等;聚落形成有团块状、条带状,还有点状分布。
23.(2021七上·钦北期末)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图聚落是 聚落,居住在甲图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 和 等工作。
(2)形成乙图聚落一般规模较小的原因是① ,② 。
【答案】(1)城市;工业;服务业
(2)自然环境条件不利(地形、水源等);人文环境条件不利(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
【知识点】聚落的比较;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1)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从图中看出甲图高楼林立,分布密集,属于城市聚落,居民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如工业、服务业;乙图房屋低矮,散落分布,属于乡村聚落,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2)乙图聚落一般规模较小,属于乡村聚落,相较于城市聚落,地形、水源等自然环境条件不利,交通不便,工农业生产等条件相对落后,人文环境条件不利。
【点评】聚落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城市聚落主要从事制造业和服务业;乡村聚落又分为农村、渔村、牧村,分别从事农业、渔业、牧业。聚落形成有共同的特征,如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等;聚落形成有团块状、条带状,还有点状分布。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2-2023学年商务星球版七上地理5.3 聚落——人类的聚居地 一课一练
一、单选题
(2021七上·岚皋期末)贵州西江千户苗寨是一个完整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的地方,当地层层落落的吊脚木楼与自然和谐共融,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建筑”。读西江千户苗寨的景观照片,完成下面小题。
1.吊脚楼与自然环境和谐共融,体现在( )
A.屋顶坡度较大,利于排水 B.土石材料建房,就地取材
C.墙体较厚,利于御寒 D.窗户较少,防止蚊虫进入
2.从传承和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大力开发商业网点,吸引游客
B.拆除全部古建筑,为现代建筑腾出空间
C.保护传统风貌,建立村寨博物馆
D.大力发展工业,增加经济收入
3.(2021七上·营口期末)聚落民居与自然环境关系密切。下图四种民居中,能反映气候湿热的是( )
A. B.
C. D.
4.(2021七上·丹东期末)对下列具有民族特色的聚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们集中居住在四合院和客家土楼里可以相互帮助
B.人们集中居住在四合院和客家土楼里可以共同抵御各种侵害
C.四合院和客家土楼具有文化和民族特色,应加以保护
D.四合院和客家土楼太陈旧,应坚决拆除
5.(2021七上·丹东期末)下列关于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乡村聚落的规模一般比城市聚落的规模小
B.乡村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服务业,城市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工业
C.乡村聚落的道路要比城市聚落密集
D.乡村聚落的出现要比城市聚落晚一些
6.(2021七上·顺城期末)城市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的是( )
A.渔业 B.畜牧业 C.耕作业 D.服务业
7.(2021七上·顺城期末)下列聚落没有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是( )
A.意大利的威尼斯城 B.平遥古城
C.丽江古城 D.傣族的竹楼
(2021七上·汽开区期末)读“聚落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8.图中甲乙丙丁四个聚落中,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的是( )
A.甲聚落 B.乙聚落 C.丙聚落 D.丁聚落
9.下列关于聚落保护说法正确的是( )
A.传统聚落无保护价值
B.自然环境对传统聚落的影响不大
C.应尽力保护那些具有传统特色的、民族特色的聚落
D.对于那些较为破旧的聚落,应当拆除以利于美化环境
10.(2021七上·吉林期末)保护传统民居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护传统文化 B.节省建筑材料
C.节省土地资源 D.解决住房困难
11.(2021七上·双辽期末)关于传统民居的去留问题,你的建议是( )
A.加强保护,延续历史,传承文化
B.拆掉古民居,加快发展第二产业
C.拆掉后建设新城镇,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
D.在古民居建商场以吸引游客提高收入
12.(2021七上·牡丹江期末)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故人庄”作为聚落具有的特点是( )
①规模较小 ②规模较大 ③人口密集 ④人口稀疏
⑤是从事农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⑥是从事非农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13.(2021七上·凤山期末)有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条件包括( )
①气候温和②地形平坦③山高谷深④交通便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2021七上·凤山期末)下列世界文化遗产中位于我国的是( )
A.柬埔寨吴哥窟 B.莫斯科红场
C.伦敦塔 D.云南丽江古城
15.(2021七上·港南期末)聚落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我国南方不少聚落名称带有“桥”字。下列与之有关的主要因素是( )
A.土壤 B.矿产 C.河流 D.森林
16.(2022七上·吉林期末)2021年2月14日,有着“中国最后的原始部落”之称的云南临沧翁丁村老寨不幸遭遇火灾,令人痛惜。下列对于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聚落的态度,可取的是( )
A. 全部拆掉后改建现代建筑
B.坚决不拆
C.只要能带来大量经济效益,就可以拆
D.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保护和改造
(2022七上·吉林期末)读下面聚落景观图片,完成下面小题。
17.图中聚落类型及判断理由正确的是( )
A.城市,这里人口密集 B.乡村,这里有河流
C.城市,这里建筑物高大密集 D.乡村,这里以农业生产为主
18.该聚落地处( )
A.雪峰连绵的高原 B.地表崎岖的山区
C.干旱缺水的荒漠 D.一望无际的平原
(2021七上·澄海期末) “蚝宅”是广州小洲村的传统民居。坚固的“蚝墙体”能有效抵御风雨侵袭,且蚝壳倾斜向下排列,有利于排流。蚝壳表面的小孔可以储存微量的雨水,使住在“蚝宅”的人觉得十分凉爽。读“蚝宅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蚝宅”与当地自然环境相适应的是( )
①蚝壳丰富,就地取材 ②降雪较多,利于排雪
③气候干燥,方便蓄水 ④夏季高温,降低室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蚝宅”的开发与保护应( )
A.保留原貌,不能修复 B.拆旧建新,迎合市场
C.合理开发,传承文化 D.大量改建,加大宣传
二、综合题
21.(2021七上·陇县期末)张东是旅游爱好者,他去过世界很多地方,不仅发现各地民居差异很大,还发现国家间的乡村和城市差别也很大,请根据张东提供的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上的人们居住在不同的地方,人们的聚居地被统称为聚落。图片中甲为 聚落,乙为 聚落。
(2)丙图中A、B、C三个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条件有哪些?(两条即可)
(3)城市在乡村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丙图中A、B、C最有可能发展为城市的是 ,理由是 。
22.(2021七上·双辽期末)读我国某区域聚落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聚落的主要形式有 和城市两大类
(2)A,B,C三处聚落都分布在河流沿岸。其共同特点是:靠近河流, 充足, 便利;且地势相对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发展农业。A,B,C三处聚落中海拔最低的是 。
(3)该区域传统民居的特点是屋顶垭度较陡,且大多粉墙黛瓦,反映出区降水 (选填“多”或“少”)
23.(2021七上·钦北期末)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图聚落是 聚落,居住在甲图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 和 等工作。
(2)形成乙图聚落一般规模较小的原因是① ,② 。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A
2.C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解析】【点评】当地的建筑风格大多是为了适应当地的地形和气候,例如北方地区的墙体大多厚实防风防寒,南方地区的墙体大多轻薄,通风透气。传统聚落与当地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从不同的角度记录了当时的历史、政治文化等信息,因此在城市和乡村的建设中,要保护好聚落中有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和遗址,处理好聚落的发展于保护之间的关系。
1.吊脚楼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融体现在:屋顶坡度大、利于排水,当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丰富,故A正确。吊脚楼用竹木为材料,就地取材,当地森林资源丰富,故B错误。墙体薄,因为当地夏季炎热、冬季温和,故C错误。窗户较大,有利于通风散热,故D错误。故选A。
2.从传承和保护的角度考虑,“大力开发商业网点,吸引游客”、“拆除全部古建筑,为现代建筑腾出空间”和“大力发展工业,增加经济收入”都是破坏当地聚落的做法,不可取。只有“保护传统风貌,建立村寨博物馆”有利于保护当地聚落,故选C。
3.【答案】D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热带沙漠地区民居为墙厚窗小的房屋,目的为了减少热量的传递和风沙的入侵,A错误;B是冰屋,它所处的气候是终年寒冷的极地气候,B错误;C是蒙古包,它所处的气候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C错误;D竹楼,竹楼的造型属干栏式建筑,它的房顶呈“人”字型,“人”字型房顶易于排水,不会造成积水的情况出现。一般竹楼为上下两层的高脚楼房,高脚是为了防止地面的潮气和通风,竹楼通风条件极好,非常适宜于高温潮湿的气候条件,D正确,故答案为:D。
【点评】当地的建筑风格大多是为了适应当地的地形和气候,例如北方地区的墙体大多厚实防风防寒,南方地区的墙体大多轻薄,通风透气。
4.【答案】D
【知识点】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世界文化遗产及其保护。四合院和客家土楼虽然陈旧,但是能够反映特定历史时期的风貌,具有很高的科研和旅游价值,应该保护,居住在里面可以相互帮助,共同抵御外敌等。故ABC叙述正确,而D叙述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传统聚落与当地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从不同的角度记录了当时的历史、政治文化等信息,因此在城市和乡村的建设中,要保护好聚落中有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和遗址,处理好聚落的发展于保护之间的关系。
5.【答案】A
【知识点】聚落的比较
【解析】【分析】聚落是人们长期居住并进行生产生活的场所,根据生产方式的不同,聚落可划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乡村聚落的规模一般比城市聚落的范围更广,但聚落的规模要更小,故A正确。 乡村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农业,城市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工业和服务业,故B错误。乡村聚落的道路要比城市聚落稀疏、落后,故C错误。 乡村聚落的出现要比城市聚落早一些,先是有乡村聚落再有城市聚落,故D错误。故选A。
【点评】乡村聚落一般规模比较小,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和捕鱼等生产活动,而城市聚落一般规模很大,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例如工业和服务业等。
6.【答案】D
【知识点】聚落的比较;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聚落是人们长期居住并进行生产生活的场所,根据生产方式的不同,聚落可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城市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工业和服务业,乡村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耕作业、渔业、林业、畜牧业等。
故答案为:D
【点评】聚落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城市聚落主要从事制造业和服务业;乡村聚落又分为农村、渔村、牧村,分别从事农业、渔业、牧业。聚落形成有共同的特征,如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等;聚落形成有团块状、条带状,还有点状分布。
7.【答案】D
【知识点】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解析】【分析】聚落是一个时代建筑的代表,从聚落的形式可以反映当地的自然环境,以上四种建筑中,意大利的威尼斯水城、山西的平遥古城和云南丽江古城都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傣族的竹楼结构简单,没有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故答案为:D
【点评】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特别是世界文化遗产,需要得到最好的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是一项由联合国发起、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负责执行的国际公约建制,以保存对全世界人类都具有杰出普遍性价值的自然或文化处所为目的。世界遗产分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自然遗产3类 。
【答案】8.C
9.C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解析】【点评】聚落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城市聚落主要从事制造业和服务业;乡村聚落又分为农村、渔村、牧村,分别从事农业、渔业、牧业。聚落形成有共同的特征,如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等;聚落形成有团块状、条带状,还有点状分布。
8.甲乙丙丁四个聚落中,丙位于河流经交汇处,水资源最丰富,且该地地形平坦开阔,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C正确。故答案为:C。
9.某些传统聚落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因此有保护价值,A说法错误。自然环境对传统聚落的影响比较大,B说法错误。应尽力保护那些具有传统特色的、民族特色的聚落,C说法正确。对于具有传统特色的、民族特色的破旧的聚落,应当进行必要的修缮,D说法错误。故答案为:C。
10.【答案】A
【知识点】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解析】【分析】传统民居作为人类宝贵财富的世界文化遗产,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某个国家、民族的文化精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制度、民风民情、宗教习俗、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因此对传统民居加以保护的主要目的是保护传统文化,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传统民居保护的意义:有利于保护中国传统的文化;对研究中国聚落发展有重要意义;对中国建筑方面的特点研究有深刻影响;为当地的旅游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11.【答案】A
【知识点】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解析】【分析】传统民居是一种久远的历史产物,代表着独特的历史文化,在世界其他地方难以看到,因此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对这些老建筑要有选择地保护和改造,延续历史,传承文化,A正确。拆掉古民居、拆掉后建设新城镇及在古民居建商场都不利于保护历史文化,BC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特别是世界文化遗产,需要得到最好的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是一项由联合国发起、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负责执行的国际公约建制,以保存对全世界人类都具有杰出普遍性价值的自然或文化处所为目的。世界遗产分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自然遗产3类 。
12.【答案】B
【知识点】聚落的比较
【解析】【分析】由题目可知,“故人庄”的特征是乡村聚落,这种聚落具有规模小、人口稀疏,从事的都是以农业生活活动为主的聚居地,规模大、人口密集、从事非农业活动的是城市聚落,故答案为:B。
【点评】乡村聚落一般规模比较小,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和捕鱼等生产活动,而城市聚落一般规模很大,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例如工业和服务业等。
13.【答案】B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聚落是人们长期居住并进行生产生活的场所,聚落往往形成于气候温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等地区,这些地区条件优越,适合聚落的发展,而在山高谷深的地区交通不便、耕地也少,不适合聚落的发展,故①②④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聚落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城市聚落主要从事制造业和服务业;乡村聚落又分为农村、渔村、牧村,分别从事农业、渔业、牧业。聚落形成有共同的特征,如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等;聚落形成有团块状、条带状,还有点状分布。
14.【答案】D
【知识点】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解析】【分析】以上四个文化遗产中,柬埔寨吴哥窟位于东南亚,莫斯科红场是位于俄罗斯,伦敦塔位于英国,云南丽江古城位于中国。
故答案为:D
【点评】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特别是世界文化遗产,需要得到最好的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是一项由联合国发起、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负责执行的国际公约建制,以保存对全世界人类都具有杰出普遍性价值的自然或文化处所为目的。世界遗产分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自然遗产3类 。
15.【答案】C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 我国南方不少聚落名称带有“桥”字,这是因为南方地区降水丰富,河流众多。即与之有关的主要因素是河流。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聚落的分布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公路分布。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16.【答案】D
【知识点】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解析】【分析】传统聚落是祖先留给我们的遗产,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属于文化遗产,具有非常高的研究、旅游价值等,对它的保护应引起重视。在发展新聚落的同时,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保护和改造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是正确合理的做法,D正确,B错误;全部拆掉后改建现代建筑不可取,只要能带来大量经济效益,就可以拆也不可取,AC错误;故答案为:D。
【点评】传统聚落与当地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从不同的角度记录了当时的历史、政治文化等信息,因此在城市和乡村的建设中,要保护好聚落中有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和遗址,处理好聚落的发展于保护之间的关系。
【答案】17.D
18.B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点评】乡村聚落一般规模比较小,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和捕鱼等生产活动,而城市聚落一般规模很大,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例如工业和服务业等。
17.由图可以看出,图中所示的聚落房屋矮小且分散,交通不便利,面积宽广,说明这是乡村堕落,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聚落,故答案为:D。
18.由图中图片可知,该聚落所示的地区地形不平坦,应该是在山区,房屋依山而建,不能看出是雪峰连绵,该地区植被茂盛,也不是平原,故答案为:B。
【答案】19.B
20.C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解析】【点评】当地的建筑风格大多是为了适应当地的地形和气候,例如北方地区的墙体大多厚实防风防寒,南方地区的墙体大多轻薄,通风透气。传统聚落与当地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从不同的角度记录了当时的历史、政治文化等信息,因此在城市和乡村的建设中,要保护好聚落中有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和遗址,处理好聚落的发展于保护之间的关系。
19.从题干材料得知,“蚝宅” 是广州小洲村的传统民居,多位于沿海地区,蚝壳资源丰富,广州地处我国南方地区,冬季温暖,不用担心降雪,夏季高温多雨,蚝壳表面的小孔可以储存微量的雨水,使住在“蚝宅”的人觉得十分凉爽,具有一定的降温作用。故答案为:B。
20.“蚝宅”是一种传统民居,代表了当地的一种文化,是一个时代的结晶,可以反映出当地的自然环境,对于这样的有价值的传统民居应该合理开发、传承文化。不修复、拆旧建新和大量改建都不利于保护传统民居,不可取,故答案为:C。
21.【答案】(1)城市;乡村
(2)靠近河流、水源丰富、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土地肥沃
(3)B;位于河流交汇处,交通便利,利于人员和物资的聚散。
【知识点】聚落的比较;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1)世界上的人们居住在不同的地方,人们的聚居地被统称为聚落,图片中甲为城市聚落,楼房密集,道路宽阔,以非农业生产为主;乙为乡村聚落,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2)丙图中A、B、C三个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条件是:靠近河流、水源丰富;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适宜居住。
(3)城市在乡村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丙图中A、B、C最有可能发展为城市的是B,理由B处是位于河流交汇处,水源丰富,交通便利,利于人员和物资的聚散,且地形平坦广阔,利于大规模建设。
【点评】(1)乡村聚落一般规模比较小,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和捕鱼等生产活动,而城市聚落一般规模很大,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例如工业和服务业等。
(2)聚落形成的条件包括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等,聚落通常分布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或河口,沿海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
22.【答案】(1)多村
(2)水源;交通(水路交通);B
(3)多
【知识点】聚落的比较;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1)聚落的主要形式有乡村和城市两大类。
(2)A、B、C三处聚落靠近河流,河流可以提供水源,因此水源充足。河流可发展航运,因此交通便利。河流从高处向低处流,根据图中箭头所指河流流向,B位于下游,因此海拔最低。
(3)该区域传统民居的特点是屋顶坡度较陡,说明该地区降水较多,屋顶坡度陡有利于排水。
【点评】聚落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城市聚落主要从事制造业和服务业;乡村聚落又分为农村、渔村、牧村,分别从事农业、渔业、牧业。聚落形成有共同的特征,如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等;聚落形成有团块状、条带状,还有点状分布。
23.【答案】(1)城市;工业;服务业
(2)自然环境条件不利(地形、水源等);人文环境条件不利(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
【知识点】聚落的比较;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1)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从图中看出甲图高楼林立,分布密集,属于城市聚落,居民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如工业、服务业;乙图房屋低矮,散落分布,属于乡村聚落,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2)乙图聚落一般规模较小,属于乡村聚落,相较于城市聚落,地形、水源等自然环境条件不利,交通不便,工农业生产等条件相对落后,人文环境条件不利。
【点评】聚落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城市聚落主要从事制造业和服务业;乡村聚落又分为农村、渔村、牧村,分别从事农业、渔业、牧业。聚落形成有共同的特征,如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等;聚落形成有团块状、条带状,还有点状分布。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