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2节 熔化和凝固习题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2节 熔化和凝固习题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10-10 21:29: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1.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是   、   、   ,物质各状态间的变化叫做   。
固态
液态
气态
物态变化
2.物质从   态变成   态的过程叫熔化。从  态变成   态的过程叫凝固。熔化要   热,凝固要  ______热。






3.(20-21·驻马店期中)光滑细嫩的豆腐,经冷冻再解冻以后,会出现许多小孔,变成如图所示的“冻豆腐”。小孔是因为豆腐里的水先   后   而形成的。(填物态变化名称)
解析:
冻豆腐里有许多小孔,是豆腐里的水先凝固成冰,体积变大,然后又熔化成水,体积变小形成的。
凝固
熔化
4.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熔化的是( )
A.铁块在炼铁炉中变成铁水 B.糖放入锅内,加热变成糖浆
C.冰棒在嘴里变成水 D.用铁水浇出铸件
解析:
铁块在炼铁炉中变成铁水,固态的铁块变为液态的铁水,是熔化现象,故A正确;
糖放入锅内,加热变成糖浆,固态的糖变为液态的糖浆,是熔化现象,故B正确;
冰棒在嘴里变成水,固态的冰棒变为液态的水,是熔化现象,故C正确;
用铁水浇出铸件,液态的铁水变成固态的铸件,是凝固现象,故D错误。
D
5.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做   ;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做   。
晶体
非晶体
6.晶体在熔化时  热,温度   ,液态晶体凝固时  ____热,温度    ;非晶体熔化时   热,温度   。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

不变

不变

升高
相同
7.(2021·安阳二模)超市里出售的海鲜周围要铺一层碎冰块,这是因为冰块   (填物态变化名称)时,虽然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但要   (选填“放”或“吸”)热,所以能起到保鲜的作用。
熔化
不变

8.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的性质判断该物质是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其熔化过程的特点是   。
解析:
由题图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80 ℃不变,所以该物质为晶体;
晶体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晶体
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9.在标准大气压下,萘的熔点是80 ℃,则此温度下的萘处于( )
A.固态     B.液态
C.固液共存态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解析:萘是晶体,在熔点80 ℃时,萘有三种存在的可能:
(1)尚未熔化,全部是固态;
(2)已经开始熔化,但是没有完全熔化,为固液共存态;
(3)全部熔化,温度未曾升高,全部是液态。
故D正确,A、B、C错误。
D
10.(20-21·三门峡期末改编)下列物质中都是晶体的一组是( )
A.萘、冰、石蜡 B.塑料、玻璃、蜂蜡
C.冰、沥青、食盐 D.石英、铜、水银
解析:
萘、冰具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属于晶体;石蜡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属于非晶体,故A错误;
塑料、玻璃、蜂蜡都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属于非晶体,故B错误;
冰、食盐具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属于晶体;沥青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属于非晶体,故C错误;
石英、铜、水银都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属于晶体,故D正确。
D
11.(20-21·南阳十三中阶段检测)在标准大气压下,由表格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用铜锅熔化钢块 B.金块掉到铁水中会熔化
C.在-265 ℃时氮是液态 D. -40 ℃的气温可用水银温度计测量
物质名称 铁 钢 铜 金 固态水银 固态氮
熔点/℃ 1 535 1 515 1 083 1 064 -39 -210
解析:
铜的熔点低于钢的熔点,所以不能用铜锅来熔化钢块,故A错误;金的熔点是1 064 ℃,低于铁的熔点1 535 ℃,所以金块掉入铁水中会熔化,故B正确;在-265 ℃时氮已凝固,是固态,故C错误;-40 ℃时水银已凝固,水银温度计不能使用,故D错误。
B
12.(20-21·开封兰考期中)如图所示为萘的熔化和凝固图像,试根据图回答:
(1)萘在BC段是   态,在DE段是  态,在EF段是   态。
(2)萘的熔点是   ,凝固点是   。
(3)萘熔化时用了   min,凝固时用了   min,它在熔化过程中要  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固液共存

固液共存
80 ℃
80 ℃
8
4
吸热
13.俗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为“化雪”是   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雪要   ,从而使得周围环境的温度降低。
熔化
吸热
14.放入冰箱中的一杯盐水,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甲所示,此盐水的熔点为   。假设当地气压为标准大气压,当此杯盐冰水混合物正在熔化时,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其中,如图乙所示,试管中的冰将______(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甲          乙
解析:从题图可知,保持不变的温度是-2 ℃,故该盐水的凝固点是-2 ℃,同种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相同;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 ℃,而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2 ℃;冰水混合物会向盐冰水混合物放热;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凝固结冰,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变多。
-2 ℃
变多
15.(20-21·周口扶沟期末)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传统民间艺人会制作一种“糖画”,糖加热到流体状,用它画成各种小动物图案,如图所示,慢慢晾干变硬,送给小朋友。关于制作“糖画”的全过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糖的物态变化是先凝固后熔化
B.糖的物态变化是先熔化后凝固
C.糖的温度一直在升高
D.糖的温度一直在降低
解析:
先让糖变成糖浆,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再用它画成各种小动物图案,糖浆放出热量,凝固成固态,做好了糖画,故A错误,B正确。
糖是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升高;在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降低,故C、D错误。
B
16.(21-22·南阳西峡期末)如图所示,将一支盛水的试管插入足够多的冰水混合物中,那么试管中的水( )
A.很快就会结成冰
B.只要经过足够长的时间,水肯定会结成冰
C.在短时间内水不会结成冰
D.时间再长水也不会结成冰
解析: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 ℃,在这个温度下水无法结冰。
因为晶体凝固的条件是温度达到凝固点,并能放出热量。
D
17.夏天用0 ℃的冰或质量相等的0 ℃的水来冷却肉制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冰的冷却效果更好,因为冰的温度低
B.用水的冷却效果更好,因为水比冰更容易吸热
C.用冰的冷却效果更好,因为0 ℃的冰熔化为 0 ℃的水时吸收热量
D.两者冷却效果相同
解析:
0 ℃的冰熔化为0 ℃的水时,吸收热量,所以用质量相等的0 ℃的水和0 ℃的冰来冷却肉制品,冰的效果更好一些。
C
18.南极的最低气温可达-90 ℃,科考队员要测量南极的气温,应选用( )
A.甲苯温度计 B.酒精温度计 C.煤油温度计 D.水银温度计
解析:
水银的凝固点是-39 ℃,甲苯的凝固点是-80 ℃,煤油的凝固点是-30 ℃,都高于南极的最低气温-90 ℃,当温度为-90 ℃时,水银、煤油、甲苯凝固为固体,所以不能使用;酒精的凝固点是-117 ℃,低于南极的最低温度,可以使用,故B正确,A、C、D错误。
B
19.小琴同学利用相同质量的海波和松香进行了固体熔化过程的实验探究,在加热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小琴测出了多组数据,并绘制出了海波和松香的温度—时间变化图像,如图所示。
(1)由图像可知,在海波和松香这两种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   ,它的熔点为   ℃,在熔化过程中它需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解析:(1)由题图可知,从第4 min到第9 min海波的温度保持在48 ℃不变,这个温度就是海波的熔点,说明海波是晶体;晶体熔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
海波的温度—时间变化图像 松香的温度—时间变化图像
海波
48
吸收
19.小琴同学利用相同质量的海波和松香进行了固体熔化过程的实验探究,在加热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小琴测出了多组数据,并绘制出了海波和松香的温度—时间变化图像,如图所示。
(2)在第11 min时海波处于    (选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状态。
解析:(2)在第9 min海波已熔化完毕,第11 min时海波处于液体状态。
海波的温度—时间变化图像 松香的温度—时间变化图像
液体
19.小琴同学利用相同质量的海波和松香进行了固体熔化过程的实验探究,在加热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小琴测出了多组数据,并绘制出了海波和松香的温度—时间变化图像,如图所示。
(3)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   (选填“A”或“B”)。
A.寻找普遍规律 B.减小实验误差
解析:(3)熔化实验属于探究型实验,所以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得到普遍的规律,故选A。
海波的温度—时间变化图像 松香的温度—时间变化图像
A
19.小琴同学利用相同质量的海波和松香进行了固体熔化过程的实验探究,在加热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小琴测出了多组数据,并绘制出了海波和松香的温度—时间变化图像,如图所示。
(4)由图知,松香在熔化时温度   (选填“上升”“不变”或“下降”)。
解析:(4)松香在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上升。
海波的温度—时间变化图像 松香的温度—时间变化图像
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