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中国是带着首都被敌人攻占的耻辱进入20世纪的。
—— 邓小平
国际占领后,长城上被摧毁的建筑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七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1.通过自主学习和教材梳理,掌握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的基本史实,列举《辛丑条约》的内容;
2.通过材料研读和比较探究能够辩证评价义和团运动;认识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理解《辛丑条约》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3、通过了解八国联军野蛮残暴的罪行,揭露帝国主义的残暴性,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通过义和团和爱国官兵英勇抗击八国联军侵略的史实,体会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学习目标:
一、义和团运动
1.背景:
材料一:“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材料二:“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怨不伸”
(1)根据材料1指出“鬼子”指什么?义和团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2和所学知识指出“和约”、“民怨不伸”各指什么?义和团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鬼子”指帝国主义侵略者。义和团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即民族危机严重。
直接原因:教会势力猖獗,导致人民起来反抗。
义和团,是晚清时期的民间团体组织,由山东、直隶一带的义和拳、民间秘密结社和练拳习武的组织发展而来。
义和团的主要成员是贫苦农民,也有手工业者和城市贫民。义和团战士多头裹红巾、腰扎红带,手执大刀长矛。
2.义和团运动前期,清政府的态度如何?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此次义和团民之起,数月之间,京城蔓延已遍,其众不下十数万。自兵民以至王公府第,处处皆是,同声与洋教为仇,势不两立,剿之则即刻祸起肘腋,生灵涂炭,只可因而用之,徐图挽救。”
—— 清政府致各省督抚电文
“招抚”代替“剿灭”
承认其合法地位
1900年夏,义和团已经控制了京津地区
原因:利用义和团来打击帝国主义,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
3.义和团提出了什么口号?如何评价?
凡是信基督教的中国人,杀。戴西洋眼镜的,杀。
穿西装的,杀。会说英语的,杀。留过学的,杀。
和外国人做朋友的,杀。家里有外国书籍的,杀。
娶或者嫁外国人的,杀。
他们甚至抵制一切和洋人有关的东西。
如:洋楼,拆。铁路,扒。电线,剪。
电灯,砸。钟表,扔。火车,烧。
凡是信基督教的中国人,杀。戴西洋眼镜的,杀。穿西装的,杀。会说英语的,杀。留过学的,杀。和外国人做朋友的,杀。家里有外国书籍的,杀。娶或者嫁外国人的,杀。他们甚至抵制一切和洋人有关的东西。如:洋楼,拆。铁路,扒。电线,剪。电灯,砸。钟表,扔。火车,烧。
“扶清”:反映出义和团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抱有幻想,还带有迷信色彩,这些落后因素为清政府控制、利用、镇压义和团提供了条件
“灭洋”: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却带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面对义和团运动的迅猛发展,外国侵略者态度如何?
1900年6月,八国联军在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的率领下,从天津向北京进犯,挑起大规模的侵华战争。
材料一:1900年,美俄法德四国公使照会清政府“限两月以内,悉将义和团匪一律剿除……若于两月以内不能镇抚,则各国联合以兵力伐之。”
——《八国联军志》
材料二: 1900年6月八国联军对华采取战争行动后,清驻英公使罗丰禄向英国外交大臣索尔兹伯理询问联军行动的意图,索尔兹伯理答复说:“目前女王陛下政府丝毫无意采取任何步骤,影响北京现存政治局势。他们的唯一目的,是要恢复秩序及保障生命和财产。” -----《英国蓝皮书有关义和团运动资料选译》
1.原因
二、抗击八国联军
俄、徳、法、美、日、奥(奥匈帝国)、意、英
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
根本原因:进一步扩大侵略,瓜分灭亡中国
参加国:
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
廊坊阻击战
联军在大沽口登陆
义和团围攻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使馆区
成为列强扩大侵略
的借口
天津保卫战
天津保卫战,联军付出伤亡900余人的代价,并发射毒气炮后,七月中旬,攻陷天津。聂士成殉国。
1900年6月21日,慈禧太后对十一国宣战
为镇压义和团,英国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率领八国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对中国不宣而战。
2、义和团运动的过程
清政府对义和团运动的态度发生怎样的转变?对义和团运动的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
八国联军侵华前
“招抚”代替“剿灭”,义和团运动迅猛发展
八国联军侵华后
慈禧太后对外宣战,利用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慈禧下令剿杀义和团,并请求八国联军“助剿”。义和团在中外反动势力镇压下失败。
八国联军攻陷天津、北京,义和团运动被中外反动势力镇压而失败。
结果:
问题思考:轰轰烈烈的义和团为何落入失败境地?
(1)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
(2)根源: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中国群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
我们如何评价义和团运动?
性质:它是一场农民阶级掀起的反帝爱国运动。
影响: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义和团运动的影响:
八国联军在紫禁城举行阅兵式
洋人坐上了龙椅
材料一: 联军占领北京后,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其后更继以私人抢劫……。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给德皇的报告
材料二: 英国人记载:“北京成了真正的坟场,到处都是死人,无人掩埋他们,任凭野狗啃食。”
——《黎明前的中国》
材料三:瓦德西供认:“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
八国联军烧杀劫掠,无恶不作,充分暴露了侵略者的凶恶本质。
1901年9月《辛丑条约》签订
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比、荷、西11国
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内容
影响
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 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税收受列强控制。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清朝的都城置于帝国主义列强的武装控制之下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国中之国”,成为列强侵华大本营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 方便西方列强侵略中国
【拆】
【赔】
【禁】
【划】
【改】
《辛丑条约》(1901年)
量中华之物力,
结与国之欢心!
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辛丑条约》是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影响:
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结合之前所学知识,概述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完全沦为
大大加深
开始沦为
战争
影响
O
第二次鸦片战争
进一步加深
近代中国人探寻救亡图存之路:
洋务运动
(19世纪60—90年代)
失败
维新运动
(19世纪末)
失败
太平天国运动
(1851-1864)
义和团运动
(1900—1901年)
地主阶级:
资产阶级:
农民阶级:
失败
失败
抗争史
探索史
中国人民通过这一次血的教训,进一步认清了清政府已经变成帝国主义的真实走狗,不打倒它,中华民族不可能有振兴之日。
全国人民反清斗志日益高涨,清政府则越来越孤立,终于在十年之后,为辛亥革命的浪潮所吞没。
——《中国近代史》(第四版),李侃等人主编
反帝反封建
的革命任务
对比1901年的庚子年和2021年的庚子年的巨大变化说明了什么?
从1901到2021。中国用120年的时间告诉美国,他们没有资格‘从实力的地位出发’与中国谈判。
弱国无外交
八 国 联 军 侵 华 战 争
义和团运动
口号:扶清灭洋
反帝具有进步性
局限性:盲目排外;对清政府抱有幻想;具有迷信色彩
性质: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反帝事例:廊坊阻击战;攻打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使馆界
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 招抚 围剿
意义: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失败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八国联军
侵华
发起借口:镇压义和团运动
《辛丑条约》
赔款4.5亿两(最多)
禁止反帝 —— 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拆毁大沽炮台,列强驻兵
在北京东交民巷设大使馆;设外务部
影响: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00—1901)
罪行:打进北京,进行抢劫
1.义和团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
A.外国传教士的活动十分猖獗
B.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
C.清政府承认义和团的合法地位
D.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加深
2.八国联军的侵华时间是( )
A.1899年 B.1900年
C.1901年 D.1902年
B
B
达标练习
3.邓小平说:“中国是带着首都被敌人攻占的耻辱进入到20世纪的。”这次战争指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近代史上列强强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其中赔款最多的条约是( )
A.《马关条约》 B.《辛丑条约》
C.《南京条约》 D.《天津条约》
D
B
5.《辛丑条约》签订时,慈禧太后曾说:“……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对这句话理解准确的是( )
A.符合当时国际外交形势
B.说明中国综合国力、物力强大
C.中国必须与世界各国友好交往
D.反映了满清王朝腐败无能
6.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这主要是指( )
A.中国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帝国主义直接控制清政府的内政外交
C.赔款数额巨大,清朝经济被帝国主义完全控制
D.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的侵华工具
D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