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5张PPT。让我们一起进行一次……电路探秘第一节 电荷与电流活动一:
1、用圆珠笔靠近碎纸屑,观察现象。
2、再用圆珠笔与头发摩擦,再靠近碎纸屑,观察现象。物体具有了 的性质
我们说物体带上了“ ”或者说带了 。吸引轻小物体电电荷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的现象。摩擦起电:想一想:
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与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一样吗?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被毛皮
摩擦过的
橡胶棒 被丝绸
摩擦过的
玻璃棒正电荷负电荷讨论: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
靠近轻质小球,小球被吸引过来,
则小球带电情况是 。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阅读教材121页,思考:
1、为什么没摩擦过的圆珠笔不带电?
2、为什么摩擦过的圆珠笔带电了?
3、摩擦起电的实质是 。
电子发生了转移讨论:
请你用电子得失观点解释:与丝绸摩擦的玻璃棒带正电,与毛皮摩擦的橡胶棒带负电常见摩擦起电现象:活动一:比一比 哪一组做得又快又好!任务:让一个小灯泡亮起来!器材:自选提供电能+_电池组象电池、发电机等能提供电能的装置 电源: 3、在金属导体中的电流是由带负电的电子
的定向移动产生的。 2、在电路中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1、科学规定正电荷的移动方向为电流方向。电流电子则从电源的负极
流向正极。用电器:导线:开关:控制电路输送电能电源:提供电能利用电能工作,消耗电能电路: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用导线连接
起来组成的电流路径。电源:提供电能开关:控制电路的通与断用电器 (小灯泡等 ):利用电能工作,消耗电能导线:输送电能电路: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用导线连接
起来组成的电流路径。
电源___________
用电器_________
开关___________ ABCEFGHIJDHJABCEGFID小
练
习能不能把你连接的电路画出来?猜一猜以下的电路元件符号表示什么实物?①② ③ ⑤ ⑥ ④ ⑦ 电池电池组开关灯泡导线交叉连接导线交叉不连接导线
用元件符号代替实物表示电路的图就是电路图整个电路图最好呈长方形,有棱有角,导线要横平竖直。这样画怎么样?画电路图的要求元件位置安排要适当,分布要均匀。这样画好吗画电路图的要求元件不能画在拐角处。这样画?画电路图的要求1、元件位置安排要适当,分布要均匀,元件不要画在拐角处;
2、整个电路图最好呈长方形,有棱有角;
3、画电路图要用尺画,保证导线要横平竖直;
4、用铅笔绘制。
画电路图的要求1、根据现有的电路,再给你一个小灯 泡,你能让两个小灯泡都亮起来吗?
你能做的与众不同吗?
2、请画出你设计的电路图。
我会做:三试一试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电路连接: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两种 把用电器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电流流过的路径只有1条。 把用电器并列地连 接起来的电路。电流路径有多条(有干路和支路) 猜一猜:小电灯能亮吗?灯1ABEFGH干路:支路:AEFGHBAB和ACDB+- 从电源的两极到两个分支点的那部分电路两个分支点之间的两条电路节约用电!
安全用电!4.1电荷与电流(一)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生产生活中的摩擦起电现象
②知道电荷间的排斥与吸引作用 ③知道电荷的定向运动形成电流
2、过程与方法:①经历实验探究活动感受摩擦起电,知道带电体的性质;
②在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
③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知识去解决具体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关心生活、生产、自然现象中常见的电现象(如摩擦起电等),对电荷种类
的探究产生兴趣,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②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善于观察、勤于分析,具有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难点:从实验现象推理得出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
教学准备
玻璃棒、丝绸、橡胶棒、毛皮、旋转支架、纸屑、圆珠笔杆、梳子、验电器、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请同学们欣赏屏幕上的图片,刚才从大屏幕上我们看到了日常生活中用到的
电灯、电视、电扇,还有闪电和美丽的夜景以及上海世博会场馆的夜景。
师:这些都与什么有关?那么,你们想了解电的有关知识吗?好!这节我就
带大家进入电的世界。
师: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老师利用矿泉水瓶在底部扎一小孔形成水流,先
让梳子靠近水流观察现象,然后在头发上摩擦几下梳子再靠近水流观察现象。你
看发生了什么现象?
师:摩擦后气球能吸引水流,你知道这是什么现象吗?
师:对!这是摩擦起电现象,人类对电世界的认识就是从这一现象开始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最基本的问题──电荷与电流。(板书)
二、新课教学
1.摩擦起电
下面同学们来做一个实验,老师说一下实验的做法:
学生实验:先用塑料尺(或塑料梳子、圆珠笔、玻璃棒、橡胶棒)靠近碎纸
屑,看有什么现象。然后塑料尺、塑料梳子、圆珠笔和头发(玻璃棒和丝绸布、
橡胶棒和毛皮)摩擦后,再靠近碎纸屑看有什么现象。(学生实验、观察,教师
巡回指导)(课件展示问题)
师:这两次实验现象相同吗?(不同)
师:两次实验现象有什么不同?(不摩擦时塑料尺等不吸引碎纸屑,摩擦后
吸引碎纸屑)
师:被摩擦过的物体为什么会吸引碎纸屑?(因为摩擦过的物体带了“电”。)
师:对!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它带了电,或说
带了电荷。(板书)(课件展示概念)
你刚才是用什么方法使物体带电的?(摩擦)
师: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就叫摩擦起电。(课件展示概念)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类似的摩擦起电现象吗?(讨论后举例并课件展示)
①在空气干燥的时候,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
②在干燥的冬节,晚上脱毛衣时会发现一些小火花,并伴有“啪啪”的响声;
③经常使用的电风扇,扇叶表面往往会带上一些灰尘;
……
师:同学们回答很好,实际上,用摩擦的方法可以使各种各样的物体带电,
只要你细心观察,还会有更多发现的。
2.两种电荷及相互作用
师:在刚才的实验中我们已经知道用摩擦的方法使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丝
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都带上了电荷,那么它们带的电荷是否相同呢?下面我们通过
实验来研究一下:
演示实验:(课件展示)注意可见度
①用丝绸分别摩擦两根完全相同的玻璃棒,将一根玻璃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
玻璃棒靠近。你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老师演示)
②用毛皮分别摩擦两根完全相同的橡胶棒,将一根橡胶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
橡胶棒靠近它。你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学生演示)
③将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支架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它。你看到什
么现象? 此现象又说明了什么?(学生演示)
生1:(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不同)
师:很好!人们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用摩擦的方法可以使各种各样的
物体带电。带电后的物体带的电荷不是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种类相
同,就是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种类相同,没有第三种电荷,自然界中
只存在两种电荷。为了研究方便,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对这两种电荷做出规定,
是怎样规定的呢?(用绸布摩擦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正电荷,可用“+”表示。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叫负电荷,可用“-”表示。)
生2:(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课件展示)
3.电流
接下来请大家看大屏幕上视频:这个女孩用手摸带电的金属球,她的头发都
竖立起来了。她的头发竖起来说明了什么?(带了电)头发上的电荷从哪里来的?(金属球上)那么说电荷可以移动。
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看一看:
1.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使A带电,B不带电,用金属棒把A和B
连接起来。看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了什么?(说明金属杆中有电荷在定向移
动)。金属中存在大量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叫自由电子。
【课件】原来金属导体中有大量自由电子,当接上电源后会发生定向移动,
从而形成电流。(通过课件使学生形象认识电流的形成,激发兴趣。并为电流方
向引出做准备。)
电流的方向:正电荷定向移动方向为电流的方向。(可简述物理学发展史)
实际上形成电流的电荷有两种(正电荷、负电荷),电路中有电流时,发生定向移
动的电荷是负电荷(自由电子),自由电子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问题2】刚才的分析中,电流的存在是瞬间的,如何获得持续的电流昵?
有电源,电路要闭合。(示教板演示,给学生观摩的机会,为下一步学生实验做
铺垫。在连接电路时强调:开关要断开。)
【引导分析】按照电流方向的规定,电路中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正极经过用
电器流向负极。正极──用电器──负极。
4.归纳小结
这节课我们解决这些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请结合课
本回顾一下,然后归纳。
板书设计
4.1电荷与电流(一)
一、摩擦起电:
1、概念:利用摩擦使物体带电的现象
2、本质:电子的转移
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三、电流
1、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
2、方向:从电源的正极刘翔电源的负极
自我评价
1.人们穿普通化纤面料的服装容易吸附灰尘,这是 现象。
自然界中只存在 种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同种电荷 , 异种电荷 。
3.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 ,电流的方向是 ,电子的
移动方向是 。
4.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轻质小物体A,A被吸引过来,则A是( )
A.带正电 B.带负电
C.不带电 D.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