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语文园地二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六上语文园地二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10 22:43: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人教版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第二单元
语文园地
1.通过交流平台,掌握场面描写的方法 。
2.通过词句段运用,掌握“说”的不同方式。
3.掌握提高书写水平的方法 。
4.积累爱国的名言名句。
学习目标
班长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狼牙山五壮士》
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山炮、榴弹炮、火箭炮,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一字形的横列前进。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五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
——《开国大典》
回顾课文
交流平台
这两段文字都描写了盛大的场面,语段一描写了激烈战斗的场面;语段二描写了开国大典中阅兵式的盛大场面。
从上面两个语段中你发现了什么?
它们的不同点是什么呢?
第二段文字既从整体上写了受阅部队的整齐威武,又从细节展现各个方阵的风采。
我的发现
场面描写是对一个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的描写。场面描写要传达出一种特定的气氛。
1.特定的时间
2.特定的地点
3.人物的活动
4.总体的情况
营造出特定的气氛(场面)
我的发现
本单元有的课文写到了大的场面。如狼牙山上的激烈战斗、开国大典中的阅兵式,课文在写这些场面时,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
交流平台
这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整个阅兵式的庄严、隆重,还让我们对各具特色的队伍产生了深刻的印象。
既从整体上写了受阅部队经过天安门广场的那种整齐威武的情景
如《开国大典》写阅兵式时
又用某些细节去展现各个方阵的风采
交流平台
1.开头交待清楚场面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及参与者,让别人明白你描述的是什么活动,什么事件的场面。
在自己的习作中,怎样写好场面描写呢?
2.注意运用“点面结合”
场面描写中,不仅要注意写好“点”,还要注意“点面结合”,写好整体情况。“面”就是对整体情况的概括。
我的发现
4.然后要写出气氛。无论什么场面,都会有气氛,比如元旦晚会欢乐的气氛;篮球比赛紧张的气氛;毕业别离难舍难分的气氛等等。
5.最后场面描写要安排好先后的顺序。不管是“点、面”还是“面、点”这样就能点面结合、条理清楚。
3.注意写好每一个“点”:写好人物活动还要有细节描写。
要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和技巧描写,可以通过对参与者的外貌、
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来画龙点睛。
我的发现
运动会上人头攒动,像一面迎风飘动的彩旗,像随风逐波的麦浪。"加油!加油!"会场上传出一声高过一声的加油声,只见运动员咬着牙,脸憋得通红,手紧握接力棒,眼睛紧盯着终点处的红布条。糟糕,一名运动员手中的接力棒掉到了地上,他迅速转身,将手飞似的掠过去,便握在手里了。他继续向前跑。树上的麻雀在枝头上蹦来蹦去,急得直跺脚。终于冠军冲向了红线,全场一片欢呼,人们簇拥而上……瞧,树上的小麻雀蹦得多欢乐!
◆平时的阅读中,你是否也读到过这样的场面描写 和同学交流。
交流
◆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反复可以达到强调的作用,更鲜明地表达感情,使语言更富有感染力。 。
◎读句子,注意加线的部分,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词句段运用
第一句强调了广场的肃静和庄严,人们的郑重,第二句强调了草原的美丽,表达了作者的赞叹。
1.大地一片苍茫, 。
2.母爱是什么?母爱是 ,
是 。
仿写训练:仿照例句,用反复的方法补充句子。
词句段运用

这两个句子分别用“赞叹”“婉言谢绝”代替了“说”。你还知道哪些表示“说”的词语?
◆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
◆“我还有作业没完成,不能和你一起去玩了。”我婉言谢绝了伙伴的邀请。
我还想到了“谈论、讲解、窃窃私语……
◎写人物说话时, 可以不用“说”来表达。读句子,仿照着写一写。
词句段运用
◆ “既然这样,你以后再也不要来找
我玩了!”话一出口,我就后悔了。
◆妈妈俯下身子盯着我的眼睛,一脸焦急:“你的眼睛怎么肿了 ”

也可以不用与“说“有关的词语……
请你仿照以上两种形式,分别仿写一个句子。
1.他 道:“你赶紧给我出来!”
2.他转过身来, 地看着我:“我是不会做这件事情的。”
词句段运用
1、找“说”字的近义词,替换着用。比如说:讲、 谈、曰、言、语 、诉 、论、道、叫、喊等都是可以代替“说”字。
2、偏偏不用“说”字,连近义词都不用。在描写对话时,并不一定就非得用“说”或者一些近义词,很多时候可以省略,让人物直接“说话”。
3、用人物的神态和行为去“说”。让人物的行为去“说话”也是一种描写对话的手法。如:小明看到妈妈后喜出望外:“您怎么来了!”
小妙招
点拨:我们在书写中要注意:
1、笔画要写规范。横平,竖直,有折、有弯或是有钩的笔画,有棱角 。2、字的大小要适中。不管是什么格子,都要把字写在格子的正中间, 即上、下、左、右都空出一定的位置。
3、行款整齐,布局合理。
4、书写要正确,不出现错别字和不规范的汉字。
5、养成自我检视的习惯,不断提高书写水平。
硬笔书写要注意什么?
书写提示
竖幅的作品从右往左写,署名在左下角。
横幅的作品从上往下,署名在右下。
书写提示
书写提示
书写提示
作者简介: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日积月累
李纲(1083年-1140年),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李纲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作者简介:
日积月累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国]诸葛亮
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表示为了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深刻地表现了诸葛亮对国家的忠心耿耿。这句话的意思是表示忠心谨慎,竭尽全力效劳,一直到死为止。
日积月累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三国]曹植
语出曹操之子曹植《白马篇》,这句话的意思是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看死亡就好像回归故里。
日积月累
◎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宋]李纲
宋朝末年,北方民族进犯,昏聩无能的宋徽宗仓促让位钦宗,慌忙出逃镇江。李纲竭力反对南逃主张坚决抵抗。李纲奏言钦宗:“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钦宗嘉纳其言,升李纲为兵部侍郎。这句话的意思是祖宗留下来的土地,我们无论如何也要守住,一寸土地也不能让给别人。
日积月累
◎位卑未敢忘忧国。
——[宋]陆游
语出陆游《病起书怀》诗:“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位卑:地位低微。这句话的意思是地位低也不敢忘记为国家担忧。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责任感 。
日积月累
赏析:
这四句都是作者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表现了中华人民热爱祖国的伟大精神,赞扬弃身报国、视死如归的高尚思想品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让我们秉承这种精神,铭记他们的豪言壮语,爱国爱家爱人民。
日积月累
国耻未雪,何由成名? ——李白
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 ——陈毅
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詹天佑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霍去病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唐]王昌龄《出塞》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王昌龄《从军行》
爱国名句
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