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走一步,再走一步
本单元阅读方法回顾
本单元我们继续
眼到就是每一个关键信息都要认清不能放过;手到就是动手做些标记,查阅资料、抄录摘要、记下感想等;心到就是边读边想,理解文章内容,理清内在联系。
是我们在本单元默读的过程中一直运用的学习方法,在此基础上还需要 。
练习默读的阅读方法。默读要做到眼到、手到、心到。
圈点勾画
加上批注
在学习 这篇纪念性的文章时,我们通过默读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人物精神、作者的情感体验及对人生的思考。学习课文 我们通过默读,了解了一个牧羊人在荒漠中默默无闻种树的故事,理解了文章的深刻主题。
学习这两篇文章时,我们都在文中做了圈画,还把自己的理解和疑问批注在了文章旁边。圈点批注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文章。
本单元讲读阅读方法回顾
《纪念白求恩》
《植树的牧羊人》,
01.
默读课文,完成整体感知
02.
圈画批注,把握心理成长过程
03.
由此及彼,从小事中领悟大智慧
一、默读课文,完成整体感知
老师:
我们学过记叙文的六要素,要了解文章的内容首先要找找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和结果。
时间
事件(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记叙文六要素
地点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
一、默读课文,完成整体感知
学习任务1:完成记叙文六要素的表格填写
记叙文 六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
概括 冒险——( )——( ) 遇险
脱险
56年前作者的青少年时代
父亲指点,克服困难,成功脱险
经常玩耍的小山丘
“我”和五个男孩、父亲
厌倦游戏,想到去爬悬崖
中途被弃进退两难,孤立无援
课文相关信息
二、圈画批注,把握心理成长过程
同学们:
这篇课文讲的是“我”小时候在一座悬崖上发生的故事。当“我”进退两难孤立无援的时候,是谁的出现帮助“我”摆脱困境,尝试着行动,并最终脱险的呢?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除了关注记叙文的六要素外,还需要关注什么呢?
我认为在阅读文章中,除了关注记叙文的六要素,了解事件过程以外,还需要关注“我”的心理状态。
二、圈画批注,把握心理成长过程
我认为阅读这篇文章也要关注和把握作者的心理成长过程。我在默读中圈画了一些心理描写的语句,这些心理描写真实、细腻,值得仔细品味。
我在阅读中不仅圈画了重点,还批注了我的一些思考。把这些心理描写串起来,就能发现一条清晰的人物心理成长之路。
圈点勾画 加上批注
二、圈画批注,把握心理成长过程
同学们:
关注文中“我”的心理变化,不仅需要关注直接描写心理状态的句子,还可以关注“我”的动作、语言、神态以及一些细节描写。请大家看
所以关注动作、神态、语言、细节等描写,有助于我们把握人物心理。
课本的批注:写外在行为表现实际在写心理状态。
二、圈画批注,把握心理成长过程
学习任务2
文章叙述了“我”冒险、遇险、脱险的经历。重点默读文中遇险的部分,圈画关键语句,找出“爸爸”来之前和之后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探究“我”如何克服困难顺利脱险的。
二、圈画批注,把握心理成长过程
我们学过记叙文的六要素,要了解文章的内容首
“我趴在岩石上,神情恍惚,害怕和疲劳已经让我麻木。”
在默读课文时,我圈画了关键句:
从这些表现心理的语句概括出: “爸爸”来之前“我”爬上了悬崖,爬到悬崖中间进退两难,一直趴在那儿,神情恍惚,十分害怕。
“我犹豫不决,直到其他孩子都爬到了上面,这才开始满头大汗、浑身发抖地往上爬。”
“我缓慢地爬着,尽可能贴近里侧,紧紧地趴在岩石的表面,其他的孩子则站在靠近边缘的地方。这种情景让我感到反胃,我偷偷地抓住背后的岩石。”
“我紧贴在一块岩石上,感觉天旋地转。”
我们学过记叙文的六要素,要了解文章的内容首
“令人惊讶的是,我有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
“不要想有多远有多难,需要想的只是迈一小步,这个你能做到。”
“再一次,我做到了。”
“我往后移动了一下,用左脚小心翼翼地感觉着岩石,然后找到了。”
二、圈画批注,把握心理成长过程
由先前的害怕趴在岩石上不敢动弹,到走一步再走一步成功脱险。可见“我”从这个过程中获得心理的蜕变,心灵的成长。
学习任务3
文章叙述了“我”冒险、遇险、并在“爸爸”的帮助下脱险的经历。
将这些心理描写串起来,用你喜欢的图示手绘出来,展示出人物心理成长的过程。
默读文章,关注并圈画文中真实、细腻的心理描写语句,以及和作者心理有关的描写语句。
萌发自信
害怕
走出一步
再走出一步
我向下迈出了最后一步
心理成长之路流程图:
心理变化:害怕、胆小——克服心理障碍,收获自信——有了一种成就感和骄傲
我能做到
我有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
心理变化成长图例
1.
流程图清晰地展现整个心理变化过程
2.
手绘的曲线图非常形象地展现心理变化过程
有意识地关注心理描写句,做好批注,从而梳理出人物心路成长历程。
二、圈画批注,把握心理成长过程
学习任务4
《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原标题是“悬崖上的一课”,编者编入教材时将标题改为“走一步,再走一步”。请你结合文章的内容想一想编者为什么要将原标题改为“走一步,再走一步”呢?
三、由此及彼,领悟小事中的大智慧
悬崖上的一课
走一步,再走一步
倾向于概括事件,强调人所面对的困境
倾向于描述过程,强调人面对困境的态度和做法
结合文章内容想一想
三、由此及彼,领悟小事中的大智慧
悬崖上的一课 走一步,再走一步
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看似不可能克服的困难时,我们要勇敢地面对,理智地判断,果断地行动。
要学会分解,把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一步步去完成。把大困难化成小困难,一点点去克服。
倾向于概括事件,强调人所面对的困境
倾向于描述过程,强调人面对困境的态度和做法
结合文章内容想一想
你学习本文后的启示
经历概括:冒险—遇险—脱险
记叙事件
感受抒写:面对目标、应对困
境的人生经验
总结经验
三、由此及彼,领悟小事中的大智慧
总结全文
1.
继续训练默读,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并学会运用圈点批注的方法。
2.
本文《走一步,再走一步》又译作《悬崖上的一课》,讲的是“我”小时候在一座悬崖上发生的故事以及从中获得影响“我”一生的经验。学会从小事中领悟人生智慧。
“悬崖上的一课”让“我”印象深刻,“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智慧对“我”的人生有深远的影响。生活中,你有过遇事因胆怯而畏缩不前,就像文中的“我”那样的经历吗?回想一下,请把你当时的经历或者心理变化写下来,谈一谈你的启示。
课后作业
再 见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