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 19.皇帝的新装(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 19.皇帝的新装(共3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10 23:01: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课前提问(2分钟)
翻译下列句子:
1.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
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户前面。
时间长了,(那只狼)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很悠闲。
这些作品有何共同之处?
作者相同——
体裁相同——
《卖火柴的小女孩》
《海的女儿》
《拇指姑娘》
《丑小鸭》
课前导入:请指出下列图片的出处。
安徒生
童话
童话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夸张、拟人等艺术手法来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的儿童文学。
了解作品体裁——童话
著名的童话作家有安徒生、格林兄弟等。
语言通俗易懂,情节曲折离奇,引人入胜。
安徒生(丹麦)
七年级语文组
议课时间:10月10日
授课时间:第14周
皇帝的新装
安徒生(1805—1875)
丹麦著名童话作家。
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穷苦。
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即兴诗人》等。1835年开始写童话,共写了168篇。
代表作: 《丑小鸭》
(童话) 《皇帝的新装》
《卖火柴的小女孩》
《海的女儿》
了解作者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分钟)
1.积累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重点)
2.通过线索理清故事情节。(难点)
自学指导一(1分钟)
1.快速阅读课文,圈划出P117“读读写写”的生字词,注意字音、字形。
(重点字词:聘、滑稽、勋章、骇人听闻。)
2.课文以新装为线索,写了哪些情节?
提示:
皇帝(爱)新装→骗子( )新装→君臣( )新装→皇帝( )新装→小孩( )新装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内容。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4分钟)
自学检测一(5分钟)
1.根据拼音写出词语。
yú chǔn( ) huá jī( )
chèn zhí( ) shǎng cì( )
yù pìn( ) tóu xián( )
hài rén tīng wén( )
suí shēng fù hè( )
愚蠢
骇人听闻
滑稽
随声附和
称职
赏赐
御聘
头衔
引子(1) ——
开端(2-4) ——
发展(5-23) ——
高潮(24-33)——
结局(34-37)——
皇帝 新装
骗子 新装
君臣 新装
皇帝 新装
小孩 新装
2. 课文以新装为线索,写了哪些故事情节?



穿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内容。
本文写了一个昏庸无能又穷奢极欲的皇帝受骗出丑的故事。
点拨运用(2分钟)
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梳理故事情节?
1.根据文章线索。
如《春》:盼春→绘春→颂春
2.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
如《皇帝的新装》:皇帝爱新装→骗子织新装→君臣看
新装→皇帝穿新装→小孩揭新装。
即时演练:
1.梳理《雨的四季》内容:
雨→ 雨( 雨→ 雨→ 雨→ 雨)→ 雨
2.梳理《植树的牧羊人》第2-20段情节内容:
牧羊人→ 牧羊人→ 牧羊人
【笔记】




初见
再见
最后一次见



根据文章线索
根据情节发展
自学指导二(1分钟)
再次浏览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在故事情节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的语句是哪一句?
为什么骗术能步步行通?
2.所谓的新装根本不存在,但人们不敢说自己看不见,
这是为什么?(P117思考探究第二题第1题)
(提示: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4分钟)
1. 在故事情节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的语句是哪一句?为什么骗术能步步行通?
(1)“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这句话在故事情节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自学检测二(5分钟)
(2)骗子胡说那件衣服具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不但抓住了皇帝的昏庸无能而又想辨别出官员是否称职、是聪明还是愚蠢的心理,而且抓住了大臣们只想保住官位而阿谀奉承的心理,因而骗术步步行通。
2. 所谓的“新装”根本不存在,但人们不敢说自己看不见,这是为什么?
表层含义:
因为骗子说“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大臣们怕人说自己不称职,百姓怕人说自己愚蠢,皇帝既怕被人说不称职,又怕给人说愚蠢,所以都不敢说真话了。
深层含义:
统治者的愚蠢、虚荣,使得他们看不见也不愿意看见真相,而在他们的统治下,整个社会也都染上了这种装腔作势、无视真实的毛病。
课堂小结(1分钟)
二、内容回顾:
本文以 为线索,围绕皇帝( )新装、骗子( )新装、君臣( )新装、皇帝( )新装、小孩( )新装的故事情节展开,写了一个 的皇帝
的故事。
一、重点词语:御聘、滑稽、勋章、骇人听闻。
昏庸无能又穷奢极欲
受骗出丑
新装


穿


三、梳理故事情节的方法:
1.根据文章线索。
2.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
完成《优化设计》P67第一大题积累运用中的1~8小题
1-6. B C D C C D
7. 安徒生童话和故事选 安徒生 丹麦 童话作家
卖火柴的小女孩 海的女儿 丑小鸭
8. C
当堂训练(14分钟)
一、看拼音,写词语。
1.除非是为了xuàn yào( )一下他的新衣服。
2.这也真够 huá jī( ),但是我决不能让人看出来。
3.皇帝赐给骗子每人一个jué shì( )的tóu xián
( ) 和一枚挂在扣眼上的xūn zhāng( ),
同时还封他们为“yù pìn( )织师”。
4.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看见,这可hài rén tīng
wén了。”( )
二、根据解释写词语。
1.指人或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_____________
2.某事(坏事)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____________
3.形容没有主见,别人说什么,也跟着说什么。_________
滑稽
炫耀
爵士
御聘
头衔
勋章
骇人听闻
骇人听闻
不可救药
随声附和
二、下列句中划线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每天总有接二连三的事情让我们无法停下忙碌的脚步。
B.人民监督员与检察官的意见完全一致,这绝对不是随声附和,而是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检察官秉公执法。
C.反复思量后,王振耀辞去了国家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司长一职,他解释这只是为了一心做慈善。人们赞扬他是不可救药的人。
D.叙利亚发生骇人听闻的惨剧,国家安全总部遭到自杀式爆炸袭击,国防部长达乌德 拉杰哈以及国防部副部长阿塞夫 舒卡特被炸身亡。
C
接二连三:一个接着一个,接连不断。
三、如何理解“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这句话?
采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既说明皇帝喜欢新装已经到了成癖的程度,也写出了皇帝的昏庸无能、穷奢极欲,又为后文皇帝受骗做了铺垫。
四、选做题:一个孩子最先说出了真相,老百姓也跟着说了真话,而皇帝和他的大臣们仍装模作样地把戏演下去。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P117:二、2题)
“仍然装模作样地把戏演下去”是前面所表现的虚伪的继续和深化。如果让“戏”就此收场,则害怕国人明白了自己的昏庸、愚蠢乃至不够格做皇帝;继续“演”下去,则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这充分暴露了皇帝内心的怯弱虚伪。
板书设计
爱新装(引子)
织新装(开端)
看新装(发展)
穿新装(高潮)
揭新装(结局)
以(新装)为线索
皇帝的新装
安徒生
二、内容梳理
一、重点词语:御聘、滑稽、勋章、骇人听闻。
三、知识点:
梳理故事情节的方法:1.根据文章线索。
2.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
课前提问(1分钟)
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梳理故事情节?
1.根据文章线索。
2.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分钟)
1.通过人物描写分析文中皇帝、大臣的人物形象。(重点)
2.探究文章的主旨。(难点)
自学指导一(1分钟)
快速阅读课文,思考分析:
文中对皇帝、大臣进行了哪些描写?由此可以看出他们是怎样的人?
提示:人物描写方法: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
在书上做好批注,用“我认为皇帝/大臣是一
个……的人,从……可以看出来。”的句式来
回答。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4分钟)
1.结合课文说一说皇帝是个怎样的人?
相关描写:
(1)“那真是……织出这样的布来。”(心理)(第3段)
(2)“我倒很想知道,他们的衣料究竟织得怎么样了”……比较妥当。(心理)(第5段)
(3)“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二分地满意!”(语言) (第22段)
(4)皇上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动作) (第28段)
(5)不过他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的神气。(心理)(第37段)
自学检测一(6分钟)
我认为皇帝是一个 的人,
从 可以看出来。
昏庸、 愚蠢、虚伪 自欺欺人
2.结合课文说一说大臣是个怎样的人?
相关描写:
(1)“我的老天爷!”他想,“难道我是愚蠢的吗 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这一点。这一点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难道我是不称职的吗?——不成,我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看不见布料。”(心理)(第10段)
(2)“陛下请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语言)(第20段)
我认为大臣是一个 的人,从 可以看出来。
虚伪、愚蠢、自欺欺人、阿谀奉承
点拨运用一(2分钟)
如何分析人物形象?
分析人物形象,要通过作者笔下的最能体现人物个性特征(典型)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来深入细致地加以分析,从而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例如:我们找出大臣的相关描写,可以分析出大臣虚伪、愚蠢、自欺欺人、阿谀奉承的性格特点。
运用:我们在写记叙文——进行人物描写的时候,也要抓住人物最突出的(典型)特点来写,才能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文章的主旨。
【笔记】
自学指导二(1分钟)
1.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思考:大人们为什么都不敢说真话?小孩子为什么敢说真话?这说明了一个什么社会现实?
(提示:结合关键句“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思考)
2.作者通过本文要表达怎样的思想?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旨。
(提示:文章的主旨=主要内容+作者的情感、意图;答题格式:本文通过……,表达了/揭露了/揭示了……)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4分钟)
自学检测二(4分钟)
1. 这明显的骗局为什么大人们没有去点透?小孩为什么敢说真话?
因为这些大人们说假话无不缘于 。大臣们怕别人说自己 ,也为保住自己的 ,所以不敢说真话;而百姓或出自安全考虑,或受不良世风影响,也不敢说真话。
孩子还保持着一颗 的心,所以他敢于说真话。
2. 在皇帝游行时一开始只有小孩敢说真话,这说明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
说明了当时的社会 ,这是一个黑暗腐朽的社会。
谎言充塞、欺骗成风
自私、自利
愚蠢、不称职
官职
纯真无邪、无私无畏
3. 作者通过本文要表达怎样的思想?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旨。
本文通过一个 的皇帝受骗出丑的故事,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的 、____、_______的丑行,揭露了当时社会的 。启示人们要做个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的人。
虚伪
愚蠢
自欺欺人
无私无畏
敢于说真话
诚实正直
昏庸无能而又穷奢极欲
黑暗腐朽
如:本文的主旨:
本文通过一个昏庸无能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受骗出丑的故事,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的虚伪、愚蠢、自欺欺人的丑行,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腐朽。启示人们要做个诚实正直、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的人。
点拨运用二(2分钟)
【笔记】
如何概括文章的主旨?
文章的主旨=主要内容+作者的情感、意图;
答题格式是什么?
本文通过……,表达了/揭露了/揭示了……
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 、 等描写分别刻画了皇帝、大臣等人物形象,辛辣地讽刺了皇帝、大臣们 、 、 的丑行,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腐朽。启示人们要做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动作
心理
虚伪
愚蠢
自欺欺人
课堂小结(1分钟)
诚实正直
无私无畏
敢于说真话
概括文章的主旨:
文章的主旨=主要内容+作者的情感、意图;
其答题格式:
本文通过……,表达了/揭露了/揭示了……
完成《优化设计》P68-69第二大题阅读·理解中的11~17小题
11. ! ! ! !
12. 心理
13. 是怕被说成愚蠢得不可救药或不称职而丢官
14. 虚伪透顶,怕人家说他不配做皇帝
15. D
16. 要保持纯洁天真的本性,敢于说真话
17. D
一、下面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征?
(1)“皇上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
  这句话运用 描写 ,通过 等动词,写出了皇上 的样子,表现了他 的性格特点。
(2) “哎呀,美极了!真是美极了!”老大臣一边说,一边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是的,我将要呈报皇上,我对这布料非常满意。”
这句话运用 描写,从老大臣的话中可以看出他生怕别人认为他 ,所以他 ,表现了他 的性格特点。
当堂训练(13分钟)
动作
“转、扭”
虚伪、愚蠢而又荒唐可笑
故意装出欣赏自己“新衣服”
语言
愚蠢或不称职
说假话
虚伪、自欺欺人
二、作者让皇帝的“新装”在游行大典上展示,其用意是( )
A.使场面更热闹,情节更有趣。
B.特定的场面中让皇帝“展新装”,使故事形成高潮。
C.为了引人发笑,造成喜剧效果。
D.把皇帝的丑态暴露在重大的场合里,产生笑剧、闹剧的效果,有强烈的讽刺意味。
D
三、试比较下面两句话的不同的表达效果。
①“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啊!”
②“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呀!”
第①句是市民转述 的话,表明他们不
敢 这个事实;
第②句是 市民已认可并说出皇帝
的事实,用 加以强调。
小孩子
正面承认
直接描写
“实在”
没有穿衣服
四、选做题:
某电视台在播出《皇帝的新装》后,就骗子的形象展开辩论,正反双方都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假如你是正方,针对反方辩词该怎么说?反方:我方认为,骗子能骗到皇帝是智慧的。他们耐心地研究了皇帝的心理,充分运用了自己的智慧;他们骗了皇帝更多的钱、更多的生丝和金子,而不是骗百姓,可见他们是类似于那些杀富济贫的人,是在惩罚皇帝。
示例:我方认为,首先骗子的心术是不正的,动机是不纯的,他们只是为个人能得到更多的钱,这不能说是智慧,更不能说他们类似于杀富济贫的人。其次,从骗子骗皇帝的客观效果上看,在欺骗皇帝的同时,也蒙蔽和欺骗了所有的人,并没起到惩罚皇帝的目的。
板书设计
皇帝的新装
安徒生
一、人物形象:
皇帝:昏庸、 愚蠢、虚伪 自欺欺人
大臣:虚伪、愚蠢、自欺欺人、阿谀奉承
二、知识点:文章主旨=主要内容+作者情感/意图
三、启示:要诚实正直、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