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空白演示
单击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21
《伯牙鼓琴》
难点名称:在探究想象和实际结合过程中,了解感知“知 音” 内涵。
导 入
知识讲解
课堂练习
小 结
目 录
导 入
1、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2、千金易得,知己难求。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士为知己者死。
5、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读完这些诗句,你发现了什么?
与朋友、知己、知音有关
在你的意识里,何为“知音”呢?
小结:“知音”指了解自己特长的人。是性格相投的朋友,重在志趣相投。而今天我们就要认识两个性格、志趣相投的人,他们就是——伯牙,钟子期。
导 入
(了解自己的,熟悉的人)
知识讲解
回忆学习古诗文的方法有哪些?
①知诗人。 ②解诗题。 ③读诗文。 ④明诗意。 ⑤入诗境。 ⑥悟诗情。
知识讲解
1、知诗人 本文选自《吕氏春秋.本味》。
俞伯牙虽为楚人,却任职晋国上大夫,且精通琴艺。
他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故被人“琴仙”。
钟子期,名徽,字子期。春秋楚国(今湖北汉阳)人。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冲担、拿板斧的樵夫。这样两个听来毫不相干的人,是如何成为知音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伯牙鼓琴》一文。
知识讲解
2、解诗题
伯 牙 鼓 琴
鼓
“弹”,
伯牙鼓琴可解为伯牙弹琴。
知识讲解
读古文时要注意方法要领:
A.句首的关联词和语气助词后要停顿。如“善哉乎/鼓琴”语气助词“善哉乎”后要停顿。
B.句首状语后要停顿。如“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少选表示时间“一会儿,不久”是状语。
C.主语和谓语间要停顿。如“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主语伯牙,钟子期和谓语鼓,听之间要有停顿。 D.并列短语间要停顿。如“破琴绝弦”是并列短语,所以要停顿。
3、读诗文
知识讲解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锂子期日:"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知识讲解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
4、明诗意
“鼓”是弹 ,“之”在这儿是代词,代指伯牙弹的琴。
这句话是说伯牙弹琴,钟子期听他弹琴。
知识讲解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4、明诗意
“方”在文中是正在,在的意思,“志”,指心志,心里想,
“善哉乎”是语气词,表示赞美夸奖之意,“巍巍乎”意思
是巍峨的。
这句话用现代白话说就是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锺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巍峨的太山。”
知识讲解
4、明诗意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这句话又该怎么理解呢?
“汤汤乎若流水”中“汤”字读“shāng”。
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锺子期
又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奔腾不息
的流水。”
知识讲解
4、明诗意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这句话就是全文的结尾,相对要好理解了。你是怎么理解的呢?
这句话是说面对自己的知音锺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断弦,终身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课堂练习(难点巩固)
你认为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的感情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5、入诗境
小结:像这样有着性格,志趣相投感情的朋友我们可以称
之为——“知音”!那生活中你有这样的知音吗?
文中最能体现伯牙和子期性格、志趣相投的句子是哪一句?你能找到吗?
课堂练习(难点巩固)
6、悟诗情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日:"善哉乎鼓琴,
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
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中华文化在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阐释,莫过于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了。“伯牙鼓琴”是交结朋友的千古楷模,他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人们根据这个故事,编写同样动人的乐曲《高山流水》,也用高山流水一词来形容知音知己。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觅到自己的知音。
小 结
谢 谢 欣 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