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 椭圆的标准方程(2)
1. 能熟练地根据已知条件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2. 能根据椭圆的标准方程求解有关问题.
活动一 掌握求椭圆标准方程的常见方法
椭圆的标准方程:
例1 已知椭圆的两个焦点坐标分别是(-2,0),(2,0),且该椭圆经过点(2,-2),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反 思 与 感 悟
直接法求椭圆的标准方程时,只要根据条件求出a,b的值,再确定焦点所在的位置,最后写出其标准方程.
(1)过点(-3,2)且与椭圆+=1有相同焦点的椭圆的标准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
(2) 焦距为2,且过点(,)的椭圆的标准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 经过两点,的椭圆的标准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 将圆x2+y2=4上各点的横坐标保持不变,纵坐标变为原来的一半,求所得曲线的方程,并说明它是什么曲线.
反 思 与 感 悟
1. 定义法求轨迹方程
若能确定动点运动的轨迹满足某种已知曲线的定义,则可以利用这种已知曲线的定义直接写出其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称为定义法.定义法在我们后续要学习的圆锥曲线的问题中被广泛使用,是一种重要的解题方法.
2. 代入法(相关点法)求轨迹方程
若所求轨迹上的动点P(x,y)与另一个已知曲线C:F(x,y)=0上的动点Q(x1,y1)存在着某种联系,可以把点Q的坐标用点P的坐标表示出来,然后代入已知曲线C的方程 F(x,y)=0,化简即得所求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作代入法(又称相关点法).
已知圆P过定点A(-3,0),且在定圆B:(x-3)2+y2=64的内部与其相切,切点为M,求动圆的圆心P的轨迹方程.
活动二 掌握椭圆定义的简单应用
例3 已知椭圆+=1上的一点P到椭圆一个焦点的距离为3,求点P到另一个焦点的距离.
例4 已知△ABC的顶点B,C在椭圆+y2=1上,顶点A是椭圆的一个焦点,且椭圆的另一个焦点在BC上,则△ABC的周长为________.
思考
你能将例4的结论推广到一般情形吗?
例5 已知椭圆的方程为+=1,若P为椭圆上的一点,F1,F2是椭圆的两个焦点,且∠F1PF2=120°,求△PF1F2的面积.
活动三 直线与椭圆的公共点坐标的求法
例6 求直线 x-2y-2=0和椭圆+y2=1的公共点的坐标.
1. 若椭圆+=1上的一点P到焦点F1的距离为4,则点P到另一焦点F2的距离为( )
A. 6 B. 7 C. 8 D. 9
2. 已知△ABC的周长为20,且顶点B (0,-4),C (0,4),则顶点A的轨迹方程是( )
A. +=1(x≠0) B. +=1(x≠0)
C. +=1(x≠0) D. +=1(x≠0)
3. (多选)已知P是椭圆+=1上的一点,椭圆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且cos∠F1PF2=,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有( )
A. △PF1F2的周长为12 B. S△PF1F2=2
C. 点P到x轴的距离为 D. ·=2
4. 已知椭圆+=1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点P在椭圆上,若PF1=4,则∠F1PF2=________;若∠F1PF2=90°,则△F1PF2的面积是________.
5. 已知圆M:(x+1)2+y2=1,圆N:(x-1)2+y2=9,动圆P与圆M外切并且与圆N内切,圆心P的轨迹为曲线C,求曲线C的方程.
参考答案与解析
【活动方案】
焦点在x轴上:+=1(a>b>0);焦点在y轴上:+=1(a>b>0),其中b2=a2-c2.
例1 方法一:因为椭圆的焦点在x轴上,
所以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为+=1(a>b>0).
因为椭圆的两个焦点坐标分别是(-2,0),(2,0),且点(2,-2)在椭圆上,所以由椭圆的定义,知2a=+=8,所以a=4.
又因为c=2,所以b2=a2-c2=16-8=8,
所以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1.
方法二:因为椭圆的焦点在x轴上,
所以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为+=1(a>b>0).
因为椭圆的两个焦点坐标分别是(-2,0),(2,0),所以c=2,
所以a2-b2=c2=8.①
又因为点(2,-2)在椭圆上,
所以+=1.②
由①②解得a2=16,b2=8,
所以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1.
跟踪训练 (1) +=1 解析:由题意,得所求椭圆的焦点在x轴上,且c2=5.设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1(a>b>0).因为所求椭圆过点(-3,2),所以+=1.又a2-b2=c2=5,所以联立上述两式,解得b2=10,a2=15,所以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1.
(2) +=1或+=1
解析:若焦点在x轴上,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为+=1(a>b>0).由题意,得2c=2,即c=.又过点(,),所以+=1,联立解得所以椭圆的标准方程为+=1;同理可得,若焦点在y轴上,则椭圆的标准方程为+=1.
(3) x2+=1 解析: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为mx2+ny2=1(m,n为正数,且m≠n),由题意,得解得所以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x2+=1.
例2 设所得曲线上任一点的坐标为(x,y),圆x2+y2=4上的对应点的坐标为(x′,y′).
由题意,得
因为x′2+y′2=4,所以x2+4y2=4,
即+y2=1,
故所得曲线的方程为+y2=1,该曲线是一个椭圆.
跟踪训练 由题意,得动点P到定点A(-3,0)和定圆圆心B(3,0)的距离之和等于定圆的半径,即PA+PB=PM+PB=BM=8.
因为点A(-3,0),B(3,0),
所以AB=6<8=PA+PB,
所以点P的轨迹是以A,B为焦点,2a=8的椭圆,
所以b==,
所以点P的轨迹方程为+=1.
例3 由题意,得a=5,由椭圆的定义可得,点P到另一个焦点的距离为2×5-3=7.
例4 4 解析:由题意,得a=,设直线BC过椭圆的焦点F2,则AB+BF2=2a=2,AC+CF2=2a=2,所以△ABC的周长为AB+BF2+CF2+AC=4.
思考:若一个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与椭圆的焦点重合,另外两个顶点在椭圆上,且两点的连线过椭圆的另一个焦点,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4a.
例5 由+=1,得a=2,b=,
所以c==1,所以F1F2=2c=2.
因为PF1+PF2=2a=4,
所以PF+PF=16-2PF1·PF2.
由余弦定理,
得F1F=PF+PF-2PF1·PF2·cos 120°,
即4=16-2PF1·PF2+PF1·PF2,
所以PF1·PF2=12,
所以S△PF1F2=PF1·PF2·sin 120°=×12×=3.
例6 直线x-2y-2=0和椭圆+y2=1的公共点的坐标就是方程组的解.
解这个方程组,得
所以所求公共点的坐标为(0,-1),.
【检测反馈】
1. A 解析:根据椭圆的定义知,PF1+PF2=2a=2×5=10.因为PF1=4,所以PF2=6.
2. B 解析:因为△ABC的周长为20,顶点B (0,-4),C (0,4),所以BC=8,AB+AC=20-8=12.因为12>8,所以点A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定值,所以点A的轨迹是以B,C为焦点的椭圆(去掉与y轴的交点).因为a=6,c=4,所以b2=20,所以椭圆的方程是+=1(x≠0).
3. BCD 解析:由椭圆方程知a=3,b=2,所以c=,所以PF1+PF2=6,于是△PF1F2的周长为2a+2c=6+2,故A错误;在△PF1F2中,由余弦定理,得F1F=PF+PF-2PF1·PF2cos∠F1PF2=(PF1+PF2)2-2PF1·PF2-2PF1·PF2cos∠F1PF2,所以20=36-2PF1·PF2-PF1·PF2,解得PF1·PF2=6,故S△PF1F2=PF1·PF2sin∠F1PF2=×6×=2,故B正确;设点P到x轴的距离为d,则S△PF1F2=F1F2·d=×2d=2,所以d=,故C正确;·=||·||cos∠F1PF2=6×=2,故D正确.故选BCD.
4. 120° 2 解析:由题意,得a2=9,b2=2,则c2=9-2=7,所以c=,所以F1F2=2.因为PF1=4,所以PF2=2,所以cos∠F1PF2====-,所以∠F1PF2=120°.若∠F1PF2=90°,则PF+PF=F1F=(2)2=28,所以(PF1+PF2)2-2PF1·PF2=28,所以36-2PF1·PF2=28,即PF1·PF2=4,所以S=PF1·PF2=2.
5. 由题意,得圆M的圆心为M(-1,0),半径r1=1;圆N 的圆心为N(1,0),半径r2=3.设圆P的圆心为P(x,y),半径为R.
因为动圆P与圆M外切并且与圆N内切,
所以PM+PN=(R+r1)+(r2-R)=r1+r2=4.
由椭圆定义可知,曲线C是以M,N为左、右焦点的椭圆(且x≠-2).
因为a=2,c=1,所以b=,
所以曲线C的方程为+=1(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