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单元 认识生命
第1章 生命的世界
章末检测题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生物的多样性不包括( )
A.生物数量多样性 B.遗传多样性
C.物种多样性 D.生态系统多样性
2.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观点中,不恰当的是( )
A.生物多样性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B.生物多样性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美化人们的生活
C.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提供了食物、纤维、建筑材料、药物及其他工业原料
D.生物多样性可以迅速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3.市售荔枝的品种有很多,形态、味道、果核大小、成熟时间等都各不相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这就是生物多样性的反映
B.应该淘汰味酸、核大的品种,只保留味甜、核小的品种
C.这些荔枝的遗传物质略有区别
D.优良的荔枝品种是经过人们长期培育和选择才产生的
4.下列关于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区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能运动,非生物不能运动
B.生物能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非生物不能
C.生物有生命,非生物没有生命
D.生物对环境有反应,非生物没有
5.下列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 )
A.生物都能快速运动 B.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C.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D.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
6.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母鸡下蛋 B.铁皮生锈 C.雨后春笋 D.葵花向阳
7.下列能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是( )
A.人喘气 B.鲸呼气时会产生雾状水柱
C.西瓜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D.含羞草的叶受到触碰时会合拢
8.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的一组是( )
A.机器人、蜻蜓、钟乳石 B.蘑菇、珊瑚虫、松树
C.珊瑚、菊花、水草 D.枯枝、鱼、树
9.“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主要说明生物体具有哪一特征?( )
A.呼吸 B.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
C.对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繁殖
10.将病毒作为生物的主要理由是( )
A.可独立进行生命活动 B.具有细胞结构
C.能繁殖后代 D.能使其他生物致病
11.小麦和水稻是粮食作物;菊花和牡丹是观赏植物;甘草和田七是药用植物。这是根据生物的什么特征来进行分类的?( )
A.用途 B.形态结构 C.生理功能 D.生活环境
12.下列现象属于生长和繁殖的是( )
A.蘑菇从小长到大并产生孢子繁殖后代 B.人遇到狼群时感到害怕
C.冬天植物落叶 D.人体排汗
13.下列有关生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动植物都能自己制造有机物
B.动物能进行呼吸,植物不能
C.动物能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植物也能
D.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14.大千世界,变化多端。下列现象中,属于生物生长的是( )
A.气球由小变大 B.钟乳石慢慢长大 C.蘑菇由小变大 D.河水慢慢涨高
15.向日葵的花盘总是向着太阳,这说明生物具有( )
A.新陈代谢 B.繁殖能力 C.应激性 D.生长现象
16.决定荒漠中植物种类稀少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
A.温度 B.阳光 C.水 D.土壤
17.叶圣陶先生曾这样描述爬山虎:“那些叶子铺在墙上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也不留一点儿空隙”(如下图)。从生物学角度分析,这种现象体现了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
A.阳光 B.温度 C.空气 D.水分
18.下列各项中属于非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的是( )
A.光照时间短、温度太低导致植物死亡
B.胡桃树分泌的有毒物质导致树下的小草死亡
C.狼的数量太多导致兔子数量减少
D.过度放牧导致牧场退化
19.西双版纳密林中,动植物种类繁多,生态环境优良,这主要和下列哪项有关?( )
A.土壤和空气 B.阳光和空气
C.水和空气 D.水、阳光和肥沃的土壤
20.观察下面的两幅图,左图表示葵花朵朵向太阳,右图表示干旱使粮食严重减产,这说
明( )
A.阳光影响葵花生长,水影响粮食产量
B.葵花仅仅需要阳光,粮食仅仅需要水
C.它们的生活既需要阳光,也需要水
D.阳光、水是它们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之一
21.诗词歌赋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其中许多诗词蕴含着生物学道理。以下诗句能体现生物间竞争关系的是( )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22.樟树上的叶片互不遮挡,能使每片叶尽可能都接受阳光的照射,这种现象可说明( )
A.环境能适应生物 B.环境不能适应生物
C.生物能适应环境 D.生物不能适应环境
23.沙蒿在西北干旱贫瘠的土壤中生长,并且能固沙,这说明( )
A.生物能影响环境 B.生物能适应环境
C.生物对环境没有影响 D.生物既能影响环境,也能适应环境
24.雷鸟羽毛在冬天呈白色,春天换为灰色,这是生物适应环境的一种现象。下列现象与此不相类似的是( )
A.蚯蚓活动使土壤更肥沃 B.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颜色而变化
C.仙人掌的叶退化成针形 D.有些树木秋天落叶,有些树木四季常青
25.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说法中,最为确切的是( )
A.蚯蚓能增加土壤肥力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B.生物因素是指不同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C.生物不仅能适应一定的环境,而且能影响环境
D.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是各种非生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
26.(10分)连线题。
动物的取食 应激性
向日葵朝向太阳 生长
人体的排汗 营养
蘑菇由小长大 繁殖
鸟类产卵 排泄
27.(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具有各种类型的陆地生态系统,包括森林、草原和稀树草原、草甸、荒漠、高山冻原等。由于不同的气候、土壤等条件,又进一步分为各种亚类型,约600种。如我国的森林有针叶林、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草甸有典型草甸、盐生草甸、沼泽化草甸和高寒草甸等。除此以外,我国海洋和淡水生态系统类型也很齐全。
材料二:水稻草丛矮缩病是一种危害水稻生长发育的病毒性疾病,很难防治。后来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个野生水稻种群,这个种群对草丛矮缩病具有较强的抗性,从而为培育抗草丛矮缩病水稻新品种找到了必要的基因。
材料三:位于我国大别山的某县,曾经是森林茂密、鸟兽繁多、气候宜人的地方,后来,人们在山坡上毁林开荒,改种农作物,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使得林中的鸟类和哺乳类大量减少。鸟类减少,各种农林害虫失去了天敌的控制,就大量繁殖起来,对农作物和树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1)材料一说明: 。
(2)材料二说明: 。
(3)材料三说明:每种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 中,并且与其他的生物相联系。生物圈中生物的数量减少或灭绝,必然会影响它所在的 ,当后者发生剧烈变化时,会加速生物 和 的丧失,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 ,保护 。
28.(10分)请说出元代散曲名家马致远的名曲《天净沙·秋思》中的生物和非生物。(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
天涯。)
(1)曲中的生物有 。
(2)曲中的非生物有 。
29.(10分)下面是猫和鼠的部分生命现象,请分析说明它们各属于生物的何种基本特征。
(1)小猫长成大猫属于 。
(2)猫生小猫属于 。
(3)鼠听到猫叫,立即躲进洞里的现象属于 。
30.(10分)请利用如下材料,设计一个探究生物与环境关系的模拟实验,并进行分析。
实验材料:4 m2的红、绿、白3种颜色的纸板各一块,数量相等、活力相近的绿蝗虫3组(每组50只),家鸡3组(每组3只)。
(1)提出问题:什么环境中的蝗虫不易被鸡发现?
(2)作出假设: 。
(3)设计实验方案:①将3组家鸡和3组绿蝗虫分别放到红、绿、白3种颜色的纸板上。
②每隔2 min统计蝗虫剩余的 ,共统计10 min,并设计表格,将统计结果填到设计好的表格中。
(4)预期实验结果: 。
(5)结果分析:蝗虫的身体呈绿色,这是一种保护色,是 的结果。
(6)结论:生物能够适应环境。第1单元 认识生命
第1章 生命的世界
参考答案
1.A 解析: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数量的多样性可指同种生物个体的数量,也可指物种的种类数量或多种生物的个体数量,它只是从数量上来描述生物的多少,不属于生物多样性的范畴。
2.D
3.B 解析:生物种类繁多,人类对它们已经做过比较充分研究的只有少数,大量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尚不清楚。所以对于味酸、核大的荔枝,同样应当珍惜和保护。
4.C 解析:本题考查了对生物和非生物概念的理解和区分。有生命才能叫生物,否则就不是生物。
5.D 解析:植物不能快速运动;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动物、大部分细菌、真菌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
6.B 解析:铁皮生锈是铁在空气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生命现象。
7.D 解析:人喘气是指人需要呼吸;鲸呼气时会产生雾状水柱是指生物需要进行呼吸;西瓜的光合作用是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的过程,以满足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含羞草的叶受到触碰时会合拢是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
8.B 解析:A项中机器人、钟乳石不属于生物;C项中珊瑚不属于生物;D项中枯枝不属于生物。
9.D 解析:草原上的草每年都会枯萎,第二年春天又生长起来,这充分体现了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的特征。
10.C 解析:病毒是一种不具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不能独立进行生命活动,但可以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进行繁殖。
11.A 解析:小麦和水稻的用途是作为粮食;菊花和牡丹的用途是作为观赏植物;甘草和田七的用途是药用。因此这是根据生物的用途来进行分类的。
12.A 解析:蘑菇从小长到大并产生孢子繁殖后代属于蘑菇的生长和繁殖;人遇到狼群时感到害怕是人对狼群作出的反应;植物落叶是对寒冷气候的反应;人体排汗是人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
13.C 解析:植物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动物不能;动植物都能进行呼吸,都能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绝大多数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少数种类的生物不是,如病毒。
14.C 解析:蘑菇由小变大是由于蘑菇作为一个生物体不断从外界获取营养物质,通过一系列的生命活动而使组成生物体的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增大,从而表现出“生长”这一生物的基本特征。气球、钟乳石和河水的变化是由外部原因导致的,它们自身没有表现出应激性、繁殖、新陈代谢等生物的特征,所以不属于生物的生长。
15.C 解析:向日葵的花盘总是向着太阳是应激性的表现。
16.C 解析:影响生物生存的生态因素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有光、温度、水、空气等。荒漠气候干燥,缺少水,因此水是决定荒漠植物生长的最主要的非生物因素。
17.A 解析:影响生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有阳光、空气、水、温度等。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叶片均匀排列,没有重叠,这是为了使叶片之间互不遮挡,以最大程度地接受光照。所以本题中影响生物的非生物因素是阳光。
18.A 解析: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其中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温度、空气和水等,而B、C、D三项中的影响因素都是生物因素。
19.D 20.A
21.B 解析:“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了温度对开花的影响;“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了豆与草之间的竞争关系;“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体现了植物的生殖方式。
22.C 解析:从题干分析,叶片互不遮挡是为了充分接受阳光的照射。
23.D 解析:沙蒿在西北干旱贫瘠的土壤中生长,这是对环境的适应;能固沙,这是对环境的影响。这种现象说明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24.A 解析:雷鸟的羽毛随着季节变换而改变,是对环境的适应。选项中,蚯蚓的活动使土壤更肥沃是蚯蚓对环境的影响。
25.C
26.
动物的取食 应激性
向日葵朝向太阳 生长
人体的排汗 营养
蘑菇由小长大 繁殖
鸟类产卵 排泄
27.(1)我国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十分丰富 (2)生物的(遗传)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基因库 (3)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 物种多样性 遗传(基因)多样性 生物的栖息地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解析:材料一说明我国的生态系统种类多,类型全,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十分丰富;材料二说明科学家可以利用生物的多样性进行育种,生物的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基因库;材料三举例说明了破坏生态环境对生物多样性有很大的影响,是生物多样性遭破坏的原因,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地,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8.(1)老树、昏鸦、瘦马、断肠人 (2)枯藤、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夕阳
解析:枯藤已经干枯,不具有生命的特征,不属于生物;老树是植物,昏鸦、瘦马、断肠人是动物,这些都属于生物;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夕阳都属于非生物。
29.(1)生长现象 (2)繁殖现象 (3)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解析:生物体由小长大是生长与发育。当生物体发育到一定阶段,就开始繁殖下一代。小猫长成大猫属于生长和发育;猫生小猫属于繁殖;猫生猫属于遗传;子代和亲代之间性状不相同的现象叫变异,一窝猫中有白猫、黑猫和花猫就是变异;猫叫对老鼠来说是外界刺激,老鼠接受到猫叫的刺激时立即躲进洞里是老鼠对刺激的反应。
30.(2)绿色纸板上的蝗虫不易被鸡发现 (3)数量 如下表所示(统计结果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时间环境 2 min 4 min 6 min 8 min 10 min
红色
绿色
白色
(4)绿色纸板上的蝗虫不易被鸡发现,剩余数量最多 (5)适应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