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章末复习习题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章末复习习题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10-10 23:03: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第四章章末复习
发光
均匀
3×108 m/s
同一平面内
两侧
等于
相等
垂直
相等

小于
绿
1.(20-21 青岛市南区期末)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些成语包含了大量的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下列成语所描述的现象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
A.坐井观天 B.杯弓蛇影
C.镜花水月 D.海市蜃楼
A
解析:
坐井观天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引起的,故A正确;杯弓蛇影是光的反射现象,故B错误;镜花水月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错误;海市蜃楼是由光的折射产生的现象,是由于空气的密度不均匀而引起的,故D错误。
2.(20-21 聊城高唐期末)下面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
解析:树荫下形成圆形光斑,这里的圆形光斑是太阳通过树叶的缝隙这个小孔成的像,即小孔成像,它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正确。将筷子斜插入水中时,水面下的筷子看起来向上弯曲,这是由于筷子水下的部分反射出的光线到达水面时,要发生折射而形成的,故B错误。斑马在水中的倒影,这是以水面为平面镜的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错误。平面镜中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错误。
A.树荫下形成圆形光斑
B.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向上弯曲
C.斑马倒影
D.平面镜中的像
3.对光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A.“小孔成像”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
B. 人远离平面镜时,平面镜中的像越来越小
C. 手机的人脸识别功能用到了光的反射
D. 疫情期间使用的红外测温仪是利用人体辐射的红外线,进行温度测量
B
解析:
“小孔成像”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可以是放大的、缩小的,也可以是等大的,故A正确。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人远离平面镜时,人的大小不变,像的大小也不变,故B错误。手机的人脸识别功能是人脸反射的光进入手机摄像头,手机进行识别,故C正确。红外测温仪能检测到人体辐射的红外线,然后转换成电信号,显示温度,故D正确。
4.我国的古诗词文化有几千年的灿烂历史,很多名句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从物理学的角度解释错误的是( )
A.“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句中“阴浓”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人看到的“落日”是光线经过大气发生折射而
成的像
C.“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句中“水浅”是由于光的反射造成的
D.“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句中的“彩云”是由于光的色散形成的
C
解析:“阴浓”是树木的影子,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光射到不透明物体上,在不透明物体后面形成影子,故A正确; “落日”是由于大气分布不均匀,下部空气密度大,上部空气密度小,落日发出的光在不均匀的大气中传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不断向下偏折,我们逆着折射光线看去所看到的落日位置比实际位置高,我们看到的“落日”是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太阳的虚像,故B正确; “水浅”是水底看起来比较浅,这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看水底是逆着光的传播方向看的,即逆着折射光线看,由于错觉,我们始终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浅,故C错误; “彩云”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故D正确。
5.如图所示是月偏食的示意图,月食轮廓是弯曲的圆弧。下列事实与圆弧的形成无关的是( )
A.太阳光的直线传播
B.地球是球形的
C.月球是球形的
D.地球是不透明的
C
解析:
题图中的月食的轮廓,是由于太阳、地球、月球位于同一直线上,地球位于太阳与月球之间时,不透明的球形地球挡住了沿直线传播的太阳光,在地球上看不到完整月球,便形成了月偏食。所以圆弧的形成与太阳光的直线传播、地球是球形的、地球是不透明的三者有关,而与月球是球形的无关,故C正确。
6.(21-22 潍坊昌乐校级期末)下列对生活中的光现象及其应用的认识,合理的是( )
A.汽车的后视镜多是用凹面镜,它起到了扩大视野的作用
B.眼睛能看见物体是因为眼睛发出的光到达了该物体
C.白浪河中出现建筑的倒影是因为光从空气进入了水
D.我们可以从不同方向看到投影仪投到幕布上的图像是因为光在幕布上发生了漫反射
D
解析:
汽车的后视镜是凸面镜,可以扩大视野,故A错误。能够看见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人的眼睛;眼睛不是光源,不会发光,故B错误。白浪河中出现建筑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是建筑物反射的光线经水面反射成像,不是光从空气进入了水,故C错误。投影仪的幕布表面粗糙,能使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从而进入我们的眼睛,使我们都能看到幕布上的图像,此时发生了漫反射,故D正确。
7.能正确反映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向上偏折的光路是( )
C
解析: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向上偏折,是光线从水中射入空气发生折射造成的,而B、D图都是光从空气射向水里,故B、D错误;当光从水中射入空气时,在水与空气的交界面上发生折射,进入空气中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而我们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我们看到的筷子位置在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从而位置比实际位置偏高,看起来筷子向上偏折,故A错误,C正确。
8.老师写在黑板中间的字,坐在教室每个位置的同学都可以看得见,这是由于光的   ;但是对于黑板右边的字,坐在教室前排左边的同学总感觉黑板“反光”而看不清,这又是由于光的   。
漫反射
解析:当物体发生镜面反射时,我们往往看不清物体的表面,而发生漫反射时,从各个方向都能看清物体。
镜面反射
9.如图所示,远处的激光束看上去是直的,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扇形光电背景与水中倒影完美结合,这是光的_________现象,成的是等大的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
解析:
因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所以远处的激光束看上去是直的;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所成的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而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所以是虚像。
反射
沿直线传播


解析:(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硬币反射的光被碗挡住,所以小明看不到硬币。
直线
(1)小明看不到硬币,这是因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   传播。

解析:(2)平面镜成像是利用了光的反射现象。
(2)将平面镜放到碗边适当的位置,小明在A处通过平面镜看到了硬币的
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   现象。
反射

解析:(3)向碗中加水后,硬币反射的光到达水面后发生折射,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的方向偏折,进入小明的眼睛,小明就看到了硬币的虚像。
(3)沿碗壁缓慢地向碗中加水,小明在A处也能看到硬币的虚像,这是
利用了光的   现象。
折射
11.(20-21 滨州滨城区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可以制成紫外线夜视仪
B.用手机摄像头扫描二维码,二维码是光源
C.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出不同的红外线脉冲来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
D.彩色电视机的色彩是用红、黄、蓝三种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得到的
C
解析:
根据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可以制成验钞机,根据红外线的热效应,可以制成红外线夜视仪,故A错误;用手机摄像头扫描二维码,二维码自身不发光,不是光源,故B错误;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出不同频率的红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故C正确;彩色电视机的色彩是用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得到的,故D错误。
12.如图所示为采集圣火的画面。圣火采集器是一个凹面镜,太阳光经凹面镜  
后会聚,使置于凹面镜   处的火炬点燃。
解析: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太阳光经凹面镜反射后会聚到焦点处,从而加热物体。
反射
焦点
13.小明想利用一块平面镜使射向杯口的太阳光竖直射入杯中,如图所示。下图中的数字序号表示的是确定平面镜位置时作图的先后次序,其中作图过程正确的是( )
B
解析:
由题意可知,根据“使射向杯口的太阳光竖直射入杯中”可确定反射光线,然后作出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即为法线,作出法线过入射点的垂线即为平面镜的位置,故B正确。

解析:(1)视力表距离平面镜2.7 m,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视力表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2.7 m,被测者要距离视力表5 m,则被测者到镜面的距离为5 m-2.7 m=2.3 m。
(1)若视力表距离平面镜2.7 m,则被测者要距离平面镜多远就坐?  。
2.3m





16.(20-21 聊城临清期末)小迪同学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时。
解析:(1)已知入射角为4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反射角,故图中反射角也是40°。
(1)小迪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块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
让光贴着纸板入射,如图所示,图中反射角是   。
40°
16.(20-21 聊城临清期末)小迪同学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时。


变小
变小
等于
16.(20-21 聊城临清期末)小迪同学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时。


同一平面内
17.(20-21 聊城月考)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
解析:(1)因为玻璃板是透明的,能在观察到蜡烛像的同时,还可以透过玻璃板清楚地看到放在后面的蜡烛,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1)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   。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17.(20-21 聊城月考)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
解析:(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未点燃的大小相同的蜡烛与点燃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可知像和物体大小相等,这种方法称为等效替代法。

点燃
等效替代法
17.(20-21 聊城月考)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


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