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王杰中学2022年10月阶段检测(高一语文)
一、默写(每空1分,共8分)
1. 荀子在《劝学》中用“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阐释人与人之间并没有什么不同,有成就的人只不过是善于借助外物力量的道理。
2. 韩愈在《师说》中讨论择师的态度和标准,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
3.四十三年,望中犹记,__________。《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4.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_____________。《声声慢》李清照
5.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__。《念奴娇 赤壁怀古》苏轼
6. 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二、小说阅读(22分)
虚构的花朵
张者
沙漠和绿洲只有一步之遥。
在绿洲和沙漠之间有一条细细的水渠,渠水流淌,滋润着绿洲。我们的学校就在这片绿洲内。如果你来到教室后,跨过那条水渠,爬上不远处的沙丘,就能看到一望无际的塔克拉玛干了。这是“进去出不来的地方",但我们却喜欢爬上沙丘晨读,读高尔基的《海燕》,能读出大海的感觉。
“在苍茫的大海上……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晨读犹如晨祷,声音空灵,庄重,悠扬……能将大漠唤醒。
站在沙丘上远望,大漠广阔无边,沙丘连绵不绝,就像前赴后继的海浪。只是,那海浪却没有涛声,也没有海燕劈波展翅高傲地飞翔。天地沉默不语,万物寂寥无声。那种广阔的“无”,却比“有”更能震撼人心,摄人魂魄。
有一段时间那沙丘还成了我们上作文课的地方。
语文老师叫张小纸,奇怪的名字。他年轻、洋气,也阳刚,脸白、分头、说话自信,好像一切都在自己掌控之中,仿佛什么都知道。他是一位上海知青,却自称“上海青年”,一字之差,意味深长。
他喜欢上作文课时带我们爬上沙丘,让我们极目远眺,他说这叫观察世界。他问我们看到了什么?很多同学都会朗朗上口地来上一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张老师笑笑,说:“我可没有看到这些,我看到了上海。”他这样说让人十分吃惊,随着他极目远眺,当看得眼花缭乱、泪光盈盈的时候,我们真看到了远方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花映人影,江水迷蒙……可不就是上海嘛。上海栩栩如生地出现在我们眼前,是那么缥缈、梦幻、多情美不胜收。
我们都是新疆兵团人的第二代,谁也没有去过上海。海市蜃楼就是我们对上海的第一印象。这印象太深刻了,它象征着现代、美好、高级……那是我们努力的方向,那是我们向往的天堂。
在这个天堂里,我们还认识了一位天仙般的上海姑娘,她是我们张老师的女朋友,叫王筱洁。我们当然没有见过王筱洁,是从张老师的嘴里认识的,并且已经相当熟悉。
张老师能丢下那么好的女朋友到边疆来,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来,让我们肃然起敬。张老师是一个文学青年,据说他在《新民晚报》上发表过文章,这也是他能成为我们语文老师的重要原因。张老师不但是那个时代的热血青年,而且还充满了浪漫的小资情调。他把自己的恋爱拉长了距离,一直从上海拉到了遥远的塔克拉玛干。张老师认为爱情就应该拉开距离,“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嘛,有了思念才叫恋爱。
张老师和王筱洁谈恋爱主要的方式是写信,来往情书不断。无论是来信还是回信,张老师都会在上作文课时给我们宣读,每周的作文课都是我们最期待的节日,现在看来张老师的情书是那时候我们真正的文学教材。情书就在我们眼前收发,鸿雁往来,充满了现实感,比课本上的文章有意思多了。
但问题就出在张老师的某一封情书上。依稀记得情书里有这样的句子:“你就是冰山上的雪莲,冰清玉洁;我是那坚强的雪鸡,守卫在你身边。在天将破晓的时候,一唱雄鸡天下白……”
老师念这封情书时,我们心里都犯嘀咕。我们属于南疆,有沙漠,有戈壁滩,有荒原。荒漠中生长最多的是红柳。雪莲生长在雪线之上,没有雪山和冰大阪,哪来的雪莲呢?我们这些南疆人,从来没有见过真正的雪莲花开。
关键是张老师的这封信起了作用,他女朋友的回信很快就来了。她对雪莲之喻充满了惊喜。惊喜是惊喜,却有一个不情之请,大意如下:你把我比作雪莲,可是“上海雪莲”从来没见过“冰山雪莲”,你能给我寄一朵冰山上的雪莲花吗?我会把它插在花瓶里。冰山雪莲在床头开放,我们互相面对,那该多么美妙呀。
王筱洁的回信完全是“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意境。
王筱洁把冰山雪莲当成江南的荷花了。把冰山雪莲插在床头的花瓶,这真是心血来潮呀。
张老师面临两难的选择:一个选择是回信老老实实告诉王筱洁,我们所处的南疆,只有大漠没有雪山。雪莲生长在冰山上,我并没有见过,对雪莲的描述是一种虚构。
虚构是什么?虚构就是把没有的说成有的,在文学作品中是允许的,在现实生活中这不就是骗人嘛。明明没有的东西,却说得天花乱坠,这会让女朋友觉得你不诚实,这是欺骗。
欺骗是恋爱的大忌,虚假是爱情的毒药。
第二个选择就是坚持有雪莲说,那你就得寄。不寄就说不过去了,既然我们的爱情是那么纯洁无瑕,我不要金子也不要银子,我要一朵雪莲你都满足不了?
张老师当然不敢承认雪莲是他虚构的,却也不敢贸然答应给女朋友寄去雪莲花。没有,怎么寄?他给女朋友回信闭口不提雪莲,顾左右而言他。
张老师爱情的小轿车,眼睁睁地偏离了美丽的爱情之路,直至王筱洁把她和张老师的爱情画上了句号。
我们依然捧着语文书,在金色的沙丘上晨读,但已经不再南观大漠,而是北眺天山,因为在雪线之上可能有雪莲花开。
我们这里也是天山山脉,同为天山,为什么这里没有雪莲?
(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们喜欢爬上沙丘晨读,是因为这样可以让我们深刻地理解“海燕在苍茫的大海上高傲飞翔”的自由状态。
B.自称“上海青年”而非“上海知青”,表现了张老师不受时局拘束,执意追求进步向上的积极思想。
C.上海在我们心中犹如“海市蜃楼”般缥缈梦幻,所以上海姑娘王筱洁就是天仙般的模样,让人充满向往。
D.张老师对雪莲的描述是一种虚构,而王筱洁却认为这是对爱情的欺骗,两人的分歧导致了恋情的结束。
8.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善于引经据典,如引用《使至塞上》《题都城南庄》中的名句,既增添了文章的感染力,又增强了文学色彩。
B.艺术上讲究“此时无声胜有声”,所以在作者看来,万籁俱寂的大漠比喧嚣繁华的上海具有震撼力和吸引力。
C.张老师将王筱洁比作“雪莲”,赞美其圣洁美丽,把自己比作“雪鸡”,表明自己的坚强意志和依恋之情。
D.小说以“我”的疑问作为结尾,表达对张老师的爱情悲剧的遗憾之情,也暗含了对他扎根边疆躬身教育的敬佩之情。
9.“张老师的某封情书”是整篇小说的“突发事件”,请简要分析这个“突发事件”在小说中的作用。(4分)
10.简要分析张老师这一人物形象。(6分)
11. 雪莲花是现实存在的花朵,而小说却以“虚构的花朵”为题,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6分)
三、写作
1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70分)
有人说:“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人在逆境,唯有内心强大,方能越挫越勇、迎来峰回路转。
有人说:“生活可能不像你想象的那么好,但是也没你想的那么糟。”没有暗无天日的绝境,只有甘愿认输的自己。怀有绝地反击的勇气,才能冲破迷雾,迎来柳暗花明。
有人说:“生活中最难的,是在高光时刻还能做到不狂不傲。”顺境不傲、满而不盈,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大智慧。
复兴中学团委将组织以“顺境·逆境·绝境”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演讲稿,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2. 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
3.烽火扬州路
4怎一个愁字了得
5.樯橹灰飞烟灭
6.无边落木萧萧下
7.B 8.B 9.①推动情节的发展。情书中的比喻让王筱洁提出了要求,才有了张老师的两难选择和爱情的结束。(2分)
②烘托了人物形象,情书中的比喻符合张老师文学青年和热血青年的身份,一个支援边疆又深爱女友的上海青年形象跃然纸上(2分)。
10. ①张老师是一位扎根边疆教育的人民教师形象,丢下女朋友到边疆来,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来,让学生肃然起敬。(2分)②有文才,在《新民晚报》上发表过文章。教育方法独特。③对纯真爱情的坚守,一朵雪莲花没有拯救他的爱情,但是他对爱情始终如一。(2分)
11.①张老师从未见过现实存在的雪莲花,把女友比作雪莲花只是一种文学上的“虚构”。
(2分)
②这虚构的雪莲花是全文的转折点,也是张老师爱情悲剧的导火索,情节上起着重要作用。(2分)
③“虚构的花朵”代表着张老师对女友的深情和思念,展示他热血又浪漫的形象。虚构的雪莲花也体现了支边青年的无私奉献,为了建设祖国而牺牲个人利益令人动容。(2分)
【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是因为这样可以让我们深刻地理解‘海燕在苍茫的大海上高傲飞翔’的自由状态”错误,原文说“但我们却喜欢爬上沙丘晨读,读高尔基的《海燕》,能读出大海的感觉”,只有读《海燕》时候,而不是所有晨读都能理解“海燕”的自由状态。
C.“所以”错误,选项强加因果,我们觉得王筱洁天仙一般是因为她是张老师的女朋友。
D.“王筱洁却认为这是对爱情的欺骗,两人的分歧导致了恋情的结束”错误,王筱洁“认为这是对爱情的欺骗”是无中生有,原文只说张老师和王筱洁最终分手了,并没有说“王筱洁却认为这是对爱情的欺骗”,也没有说分手的原因。
故选B。
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B.“万籁俱寂的大漠比喧嚣繁华的上海具有震撼力和吸引力”错误,原文说“广阔的‘无’,却比‘有’更能震撼人心,摄人魂魄”,作者在这里不是拿大漠和上海做比较。选项曲解了文意。
故选B。
12作文(70分)
▲审题说明
◎命题用意:引导学生思考:心态决定人生。
【来源:人民日报 2022-08-28《[夜读]顺境不傲,逆境不忧,绝境不慌”》 】
◎审题要点:
材料分析:
材料一,逆境不忧。材料二,绝境不慌。材料三,顺境不傲。
人生无论处于何种境地,至少我们可以把握住自己的心态,不张狂,不退缩,不慌乱,始终保持积极的状态。这样,就能行稳致远。
评卷建议:以新时代青年(或:高三优秀学生)的身份,围绕“面对顺境·逆境·绝境的心态”(三种境地三种心态;详写一种或二种而略写二种或一种),写一篇演讲稿(文体),即视为“符合题意”。
▲评分说明
(1) 参照《作文等级评分标准(全国卷)》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
(2) 全区平均分控制在45分左右。
(3) 缺题目扣2分;错别字每1个扣1分,重复的不计;病句每个扣1分。不足600字,在36分以下评分;不足300字,在10分以下评分。
(4) 书写欠工整、卷面马虎,可扣5~10分。
▲评分标准: 作文等级评分标准(全国卷)
一等 (25~16分) 二等 (15~11分) 三等 (10~6分) 四等 (5~0分)
基 础 等 级 内容 25分 符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思想基本健康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确 内容不当 思想不健康 感情虚假
表达 25分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迹工整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迹清楚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基本清楚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潦草难辨
发 展 等 级 特征 20分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意 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有文采 略有创意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内容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新意
说明:
(一)作文评价整体要求:文风端正,文脉清晰,文气顺畅。思想积极向上,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切合题意,符合试题的材料、情境与任务要求;观点明确,逻辑严密,结构严谨,论证充分,思考具有独立性;表达准确流畅,合理运用词语、句式、修辞等。
(二)基础等级评分,“题意”项主要看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所涉及的范围、情境及任务要求,与之相符的属于“符合题意”,与之沾边的套作在第三等及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三)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1.深刻: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②揭示事物内在的关系③观点具有启发性2.丰富:④材料丰富⑤论据充足⑥形象丰满⑦意境深远3.有文采:⑧用词贴切⑨句式灵活⑩善于运用修辞手法⑾文句有表现力4.有创意: 见解新颖 材料新鲜 构思新巧 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有个性特征。
(四)缺标题扣2分;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五)套作或文体不明确的,酌情扣分;抄袭的,“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