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 学 案
课题 三角形的特性 时间 总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在练习中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练习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难点:探索发现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并能灵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知识点 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乐 学 过 程
预学目标 预 学 活 动
使学生通过预学进一步认识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特性。 预学单: 1.仔细阅读书本p60-62,划出相关知识点。 2.思考:从小明家去学校有几种走法?如果你是小明,你选择哪条路?为什么? 3.想一想:三角形三条边之间有什么关系? 4.通过预学,你还有什么疑问? 一、谈话引入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三角形的特性。 预学交流[合作交流1] 1.小组交流预学单第1和第2题。 1.请同学们来介绍你认为的三角形。(如概念、底和高、各部分名称、画高、三边关系、内角和等等)。 教师选择重点板书:三角形的概念、各部分名称、三角形的高(画图标注) 2.说一说:从小明家去学校有几种走法?小明家到学校走哪条路最近,为什么? 2师: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来研究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有什么关系。
共学目标 共 学 活 动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2.能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共同研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怎样的? 活动一:学习例题,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思辨落实点1] (一)出示共学单: 1.摆一摆:用5根长度不同的小棒摆三角形,并说说发现了什么? 2.议一议:怎么样的三条边才能围成三角形? (二)学生自主学习,在小组交流[合作交流2] (三)集体交流,反馈点拨 1.独立拼三角形,发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1)用学具袋中的5根小棒(10厘米、9厘米、7厘米、5厘米、4厘米)中任意三根小棒拼三角形。并做好记录。 (2)观察记录单,说说有什么发现? (3)集体讨论得出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较小两边之和小于第三边 师:你怎么理解“任意”的意思?举例说明。 2.小结得出:只要最小的两条边加起来大于第三边,那么,这3条边一定能围成三角形。 活动二:巩固新知,灵活应用[作业落实1] (一)出示共学单: 1. 辨一辨:在能拼成三角形的各组小棒下面画√,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摆一摆:用下面6根小棒,你能摆出几三角形? 用一用:会用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在练习中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学生自主练习,小组交流[合作交流2] (三)集体交流,反馈点拨 1.判断下面能不能围成三角形?(单位:厘米)(能的打√,不能的打×) (1)3、4、5 (2)2、2、8 (3)1、5、6 (4)3、6、7 学生用手势判断,并说说能与不能的理由。 在学生说的理由中概括出最简单的判断方法:两条较短边之和大于较长边。 独立摆一摆:用1根5厘米,2根2厘米,3根6厘米的小棒,摆出不同的三角形。 摆一摆 指名汇报 3.选一选。 (1)下面( )组线段能围成三角形? A.3、3、8 B.5、7、14 C.9、9、16 (2)王师傅有2根木条,分别长4分米和8分米。他想再找一根木条钉成一个三角形,他可以选( )分米长的一根木条。 A.3 B.4 C.5 (3)一个三角形两条边的长度分别是12厘米和18厘米,第三条边的长度可能是多少厘米? A.5厘米 B.25厘米 C.30厘米 D.38厘米 活动三:课堂总结,作业布置[作业落实2] 1.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作业:《作业本》P44。
延学目标 延 学 活 动
再次巩固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 菜地问题:赵大伯家有一块三角形菜地,这块三角形菜地的三条边都是整米数。已知其中两条边的长度分别是12米和10米,这块菜地的第三条边最长是多少米?
板 书 设 计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a+b 〉c 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