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草原 表格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 草原 表格式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11 20:53: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 草原(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柔美、洒脱、微笑”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3.理清文章结构,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重点难点 重点:会写9个生字。难点: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
教学准备 相关图片、相关录音、生字词卡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幻灯片示例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5分钟) 1.出示草原图片,播放背景音乐(如《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引领学生进入草原的氛围之中。2.同学们,有一个地方我特别向往,那儿天蓝地绿,有奔驰的骏马和雪白的绵羊。如果你到了那儿,一定会被那里无边无际的绿色所震撼。你们知道我所说的这个地方是哪里吗?对,就是辽阔的大草原。现在,就让我们用眼睛、耳朵,去感受一下草原的美吧!(板书课题:草原)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25分钟)初读课文学习字词(25分钟) 1.学生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遇到生字词的地方多读几遍。2.请同学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分成五个部分,思考每一部分讲了什么内容。教师相机指导。3.说说每一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作者初次见到草原的美丽景色及作者对草原美景的感受。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草原人民迎接远客的情景。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写主人与客人相见的情景。第四部分(第4自然段):写主人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感情真挚,令人向往。第五部分(第5自然段):结尾点题,进一步说明了让作者流连忘返、不忍离去的原因是草原的自然之美和人情之美。4.生字我会写。(1)出示生字:毯 玻 璃 裳 虹 蹄 腐 稍 微(2)识记字形。“毯”外边的“毛”竖弯钩要舒展,托住“炎”;“炎”末笔捺变为点。“陈”左边是“阝”,不是“卩”。“腐”是半包围结构,不要写成上下结构。“微”左边的“彳”的竖从第二撇的中部起笔;中间的“ ”的横笔略向右上倾斜;右边“攵”的撇捺要写舒展。(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4)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生字,相互借鉴。5.认识新词。绿毯 境界 陈旧 渲染 衣裳 彩虹 马蹄 豆腐拘束 稍后 摔跤 忍心 洒脱 飞驰 微笑 勾勒羞涩 目的地 一碧千里 翠色欲流 襟飘带舞(1)认读形式灵活多样。师生参与评价,重点强调生字:“陈”是前鼻音,“裳”要读轻声,“稍”是翘舌音。(2)理解难懂词语的意思。勾勒:用线条画出轮廓。羞涩:有点难为情的样子。洒脱:(言谈、举止、风格)自然,无拘无束。襟飘带舞:衣襟和裙带迎风飘动。一碧千里:形容十分广阔的一片绿色。翠色欲流:形容翠绿的颜色好像就要流淌出来一样。6.再次巩固字词。7.同桌相互听读课文,在读中巩固识字。
课堂练习巩固提高(5分钟)
课堂小结课后作业(5分钟) 1.教师引导归类复习本节课学习的生字,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生在教师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生字词,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大声朗读。3.布置作业。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草原》这篇课文语言非常优美,描写的景色也非常优美,我非常喜欢,我反复读着这篇课文,每读一遍,脑海中就会形成一幅不同的画面。在课堂上,我与孩子们成了草原上的一员,随着作者的视觉尽情享受草原的美。整节课下来总体感觉教学环节还是比较清晰,重点也比较突出。一些教学设计比较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如用歌唱草原的歌曲引入,很快能抓住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能入情入境地走进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2.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3.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句的理解,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体会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难点: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准备 相关图片、生字词卡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幻灯片示例
复习旧知巩固字词(5分钟) 复习旧知,重温“风光美”。1.复习生字词。2.欣赏草原风光图片,指名背诵第1自然段。
精读课文读中感悟(25分钟)精读课文读中感悟(25分钟) 1.学习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1)出示句子:“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2)“这种境界”是指什么?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为什么要“惊叹”?为什么又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3)如果你当时也在这美丽的草原上,你会低吟一首怎样的小诗?试着写一首小诗。2.学习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1)出示句子:“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2)这段话描写了一个什么场景?(迎接客人)(3)作者为什么用一条彩虹来比喻欢迎远客的男女老少?(因为他们突然出现在远处的小丘上,而且都穿着颜色鲜艳的衣裳,这样既贴切又形象地表现了当地人民欢迎客人的热情。)(4)当主人见到客人时,草原的环境有什么变化?从课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3.学习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1)出示句子:“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放。”(2)读这个句子,大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看到了不停地握手,听到了不停的欢笑声,感受到了当地人民的纯朴和热情。)(3)通过朗读把当时的热情表现出来。4.学习第四部分(第4自然段)(1)出示句子:“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2)反复朗读这几句话,体会其中洋溢的热情。(3)想想大家在敬酒的时候会说些什么?(4)如何理解“会心的微笑”?(主人和宾客间可能语言不通,但是音乐是没有语言界限的,友谊是没有民族界限的,美妙的歌声里传递着友爱、理解,大家不用语言交流,也可以感受到,所以会露出“会心的微笑”。)5.学习第五部分(第5自然段)(1)出示句子:“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2)逐字逐句理解:“何忍别”是指不忍别离;“天涯”,天边,大地与天空相接的地方,是指牧民所住的地区,那已经是我国北部的边陲了,所以叫它“天涯”;“碧草”指一片绿色的草原;“话斜阳”是指在夕阳下,在那天涯碧草之上,大家亲切地交流着。(3)学生试着说说整句诗的意思。(4)体会这句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积累方法指导写作(5分钟) 情景交融能使情与景融为一体,达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由景生、情由景显的艺术效果。本文就运用了情景交融的写法。作者在描写草原风光时,处处流露出感叹、赞美之情。
总结全文延伸拓展(5分钟) 草原是牧民美丽的家乡,在每个热爱家乡的人的眼里,家乡都是最美的。不一定只有辽阔的草原和碧蓝的天空才是美的,我们每个人的家乡都有美丽的风景、美丽的人情。请你仔细想一想,你的家乡美在哪里呢?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坚持鼓励学生对文章进行个性化、开放性阅读理解,而不是想着怎样将学生的认识以及对文章的理解统一到自己的教学设计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学生想象的内容丰富了,语言表达也更切合内心实际了。不足之处是老师在第2~5自然段的学习中放手不够,使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质疑、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