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落花生 教案(共2课时,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2 落花生 教案(共2课时,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11 20:04: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 落花生(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亩、榨”等5个生字,会写“播、亭”等10个生字。正确读写“播种、榨油、吩咐、爱慕”等词语。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难点: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教学准备 相关图片、生字词卡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幻灯片示例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5分钟) 1.老师出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来,打一种植物。“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谜底:花生)2.出示花生图片:花生又叫落花生,因为这种植物的花落了,果实长在土里,所以叫落花生。(板书课题:落花生)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25分钟)初读课文学习字词(25分钟)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序号。2.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思考每一部分讲了什么内容。教师相机指导。3.说说每一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1):写“我们”按照母亲的吩咐开辟空地种花生,居然收获了。第二部分(2):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定下过节的地点。第三部分(3-15):写“我们”和父亲吃花生、议花生的过程。4.认读生字新词:我会读。(1)出示学生认为难读的词语:半亩 播种 浇水 收获 茅亭 榨油 石榴 鲜红嫩绿(2)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读,教师相机正音。重点强调:注意读准翘舌音“榨”,边音“榴”,鼻音“嫩”。“种”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zhǒng”,它还有一个读音是“zhòng”,组词为“种树”。5.识记字形,正确规范书写生字。出示生字:亩 播 浇 吩 咐 亭 榨 慕 矮 谈(1)读准字音。(2)识记生字。加一加:“扌+番=播”“口+分=吩”减一减:“停”减去“亻”就是“亭”。换一换:“附”把“阝”换成“口”就是“咐”,“倭”把“亻”换成“矢”就是“矮”。扩展组词:播种 亭子 羡慕 低矮(3)教师重点针对以下几个字进行指导、范写:“播”:右上方是“釆”,不是“采”。“慕”:下边右部有两点,不要少写。6.理解难懂词语的意思。可贵:值得珍视或重视。吩咐:口头指派或命令。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的意思。爱慕:因喜爱而追求或愿意亲近。体面:(相貌、样子或穿着)好看;美丽。成熟:植物的果实等完全长成;到达完备的程度。开辟:开拓发展。本课指把原来荒着的地开垦出来。收获:农作物成熟时,收取果实。也用来比喻心得、战果。7.反馈检查,比赛认读。(1)师生合作,老师抽读生字卡片,学生比赛读,看谁读得又快又对。(2)小组合作,给生字找朋友,看哪个组找的多。(3)同桌合作,一人读课文,另一人听,指出读得好的地方或是不太好的地方。
课堂练习巩固提高(5分钟)
课堂小结课后作业(5分钟) 1.教师总结:同学们,课文题目是《落花生》,你认为课文着重描写的是什么?你们从课文内容中发现了什么?2.学生自由谈谈读课文后的感受。3.布置作业。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整节课下来总体感觉是教学环节比较清晰,重点也很突出。一些教学设计比较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很容易抓住他们的注意力。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的提问语言、过渡语言还需要细细斟酌。这样,才能在课堂上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课堂上快乐地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2.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含义。难点:在学习中,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幻灯片示例
复习旧知巩固字词(5分钟) 1.复习生字词。2.回顾上节课内容。3.引导学生齐读课文。
精读课文读中感悟(25分钟) 1.学习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出示句子:“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从“居然”一词中可以体会到什么?(“居然”表示出乎意料,写出了“我们”收获花生的意外惊喜。)2.学习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出示句子:“母亲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还吩咐就在后园的茅亭里过这个节。”从这句话中你提取了哪些信息?(“母亲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既表现出母亲的能干,又表现出了母亲为过花生收获节做了精心准备。)3.学习第三部分(第3-15自然段)。(1)出示句子:“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a.父亲是怎样说明花生的可贵之处的?(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较。通过果实的样子,说明即使花生成熟了,也无声无息,不急于表露,需要别人去挖掘、发现。)b.父亲借用其他事物的生长特点是想告诉我们花生有什么可贵的品质?(不求虚名、默默奉献、朴实无华。)(2)出示句子:“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朗读句子,联系课文谈一谈父亲的第二次议论是什么意思。(父亲教育子女要做能实实在在地为人们做好事的人。)(3)出示句子:“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朗读句子,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作者的话的理解。(这句话是作者在听了父亲对于花生品格的议论之后受到的启发。作者当时虽然年纪还小,但从父亲对花生的评议中,已经体会到了父亲对他们提出的要求: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却没有实际用处的人;一个人有没有实际用处,主要是看对他人和社会有没有帮助及贡献。)4.分角色朗读全文。
积累方法指导写作(5分钟) 本文运用了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借物喻人就是用某种具体可感、生动形象的事物来比喻人的性格、气质、风度等,从而充分表达情感。本文作者借落花生表明自己要做像落花生那样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人,也赞美了生活中那些在平凡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工作的普通劳动者,他们就像落花生一样,所从事的工作也许并不令人羡慕,劳动成果也许并不引人注意,但他们却切切实实在为大家服务。
总结全文延伸拓展(5分钟) 你还读过哪些借物喻人的文章?课文的安排很特别,前面的内容写得较简略,后面议花生的篇幅较多,你们知道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吗?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课文由“落花生”想到那些默默无闻作着贡献的人,那石头、竹子、梅花、蜜蜂这些事物能让你想到身边的哪些人?和同学们讨论一下再试着说一说。(清洁工、送报人、修理工、建筑工人……)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他们合作的精神,同时,我也注重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的参与度,让他们知道自己才是学习的真正的主人。这篇文章非常富有教育意义,而这教育意义蕴含在人物的语言中,因此,我注重通过朗读来让学生体会这种教育意义,通过把握重点词句让学生受到启发,从而达到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