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单元测试题--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全国)上册
1.空气中含量最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
A.O2 B.CO2 C.N2 D.Ne
2.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就此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 D.获得结论
3.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干冰升华 B.食物腐败 C.光合作用 D.金属生锈
4.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植树造林、种草,可以保护空气
B.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为78%
C.氮气在焊接金属时常用作保护气
D.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
5.已知某氧原子的实际质量为mg,其相对原子质量为16。有一种铕(Eu)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2,铕(Eu)原子的质量为
A. B. C. D.
6.某同学用量筒量取50mL液体时,实际量出的液体体积大于50mL.则该同学量取液体读数(视线与凹液面的关系)是
A.平视 B.仰视 C.俯视 D.无法确定
7.下列关于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是由空气分子构成的
B.二氧化碳是一种空气污染物
C.饼干在空气中变软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D.空气质量日报中所列空气质量指数级别越低,空气质量越差
8.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古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9.下列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①如果没有说明药品用量,则固体盖满试管底部即可,液体取1~2 mL
②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没有量筒时可用胶头滴管代替
③打开试剂瓶后要把瓶塞正放在桌面上,右手心向着瓶签拿药瓶倒液体试剂
④滴管吸满药液后,管口端要靠在试管壁上,使液体沿管壁流下
⑤观察量筒里液体的体积,应把量筒举起,让视线与量筒的液面相平,再读出数值
⑥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头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试液倒流,腐蚀胶头
A.①②③④⑤ B.③⑤⑥ C.②③⑥ D.只有①⑥
10.“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古丝绸之路将我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物理变化的是( )
A.粮食酿酒 B.纺纱织布
C.烧制瓷器 D.冶炼生铁
11.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被授予以色列科学家丹尼尔 谢赫曼,以表彰他在发现准晶体方面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准晶体可能具有下列性质,其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密度低 B.耐磨损 C.导电性差 D.抗氧化性强
1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 B.取用粗盐
C.连接仪器 D.溶解固体
13.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进行了大胆改进。选用45mL的18×180mm的试管和针筒注射器进行了实验,效果良好。
关于以上两组实验,有如下说法:
①图I实验红磷在瓶中燃烧时的主要现象是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②图Ⅰ实验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才能打开止水夹。
③若图I实验从开始到结束止水夹始终未夹紧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大。
④按图Ⅱ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前,将注射器的活塞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处,然后松手,若活塞仍能返回20mL刻度处,则说明装置不漏气。
⑤按图Ⅱ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当红磷与氧气充分反应后,移开酒精灯,待冷却并打开弹簧夹,注射器活塞将从15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3mL刻度处才停止。其中错误说法的个数有( )
A.5个 B.4个 C.3个 D.2个
14.酸碱中和反应实验多处使用滴管,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滴加酚酞 B.放置滴管
C.取用盐酸 D.搅拌溶液
15.利用如图装置验证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实验前需检查装置气密性 B.白磷的作用是消耗试管中的氧气
C.白磷熄火、试管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 D.最终量筒中液面约降至40mL刻度线处
16.化学界所研究的课题很多,其中有:①研制快速降解塑料;②新型高效药品的开发;③合成高效化肥;④合成人造皮肤;⑤寻找高效催化剂在节能低耗情况下分解水得到氢气;⑥消除汽车有害尾气;⑦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⑧研制植物营养液进行无土栽培,达到高产.请将以上问题归类,并把其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健康问题________;
(2)能源问题________;
(3)粮食问题________;
(4)环境问题________.
17.在(1)(2)(3)横线上用化学用语填空:
(1) _____ ;(2) _____ ;(3) _____ 。
18.下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图,请根据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先用弹簧夹夹住胶皮管,将燃着的红磷(红磷过量)立即伸入盛有少量水的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什么?___________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又可观察到什么现象?___________写出反应的化学符号式___________。
(2)燃烧结束后,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由本实验可推知氮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发现集气瓶内的水上升到其水面以上容积不足1/5处,请推测造成该误差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
19.化学研究的课题很多,通过化学方法解决我国面临的各项问题,是化学家们正在努力研究的课题。现有下列课题:①在低消耗的情况下,分解水制取氢气作燃料;②研制人造器官;③生产安全、无害的食品;④研制高效无磷洗衣粉;⑤研制可降解塑料、橡胶制品;⑥寻找新型消炎药;⑦消除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⑧研究开发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新能源。
(1)其中属于研究环境问题的课题是______(填序号,下同)。
(2)其中属于研究健康问题的课题______。
(3)其中属于研究能源问题的课题______。
20.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识别化肥的探究活动,他们对氯化铵、碳酸氢铵、硫酸钾、磷矿粉四种化肥进行了如下探究:
(1)取上述四种化肥各少量分别放入试管观察,从外观上即可与其他化肥区别出来的是__________。
(2)在装有另外三种化肥的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稀盐酸,有气体产生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要想继续区别出另外两种化肥,选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和结论__________。
21.某化学小组按照下列图示步骤探究蜡烛及其燃烧实验。
(1)实验I中小木条______(填字母)处最先变黑,原因是______。
(2)实验II中分别用干冷的烧杯和内壁用澄清石灰水润湿的烧杯先后罩在火焰上方,可以观察到第一个烧杯内壁出现水珠,第二个烧杯内壁______。写出蜡烛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
(3)实验Ⅲ中,若用燃着的火柴接近导管另外一端,导管口出现火焰。说明蜡烛火焰中导出的物质是______(选填“气体”、“液体”或“固体”)。
(4)实验IV中蜡烛又被点燃,说明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______(选填“是”或“不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22.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管中预先装入适量的水,测得水面高度为a,加热粗铜丝,一段时间后白磷燃烧。燃烧停止,完全冷却后,测得水面高度为b。(已知除去胶塞部分管的长度为c)
(1)白磷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
(2)由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_________(用含a、b、c的代数式表示)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B
3.A
4.B
5.A
6.B
7.C
8.A
9.D
10.B
11.D
12.C
13.D
14.A
15.D
16. (1) ②④ ⑤ (2) ③⑧ (3) ①⑥⑦
17.(1) Mg Cl﹣ (2) MgCl2
18.(1) 红磷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有大量的白烟 水进入装置,进入装置中水的体积约占装置中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2) 氮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易溶于水也不和水反应 红磷不足,装置漏气等
19. (1) ④⑤⑦ (2) ②③⑥ (3) ①⑧
20. (1) 磷矿粉 碳酸氢铵 (2) 熟石灰[Ca(OH)2] (3) 固体研磨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是氯化铵,另一个是硫酸钾[或硝酸银(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是氯化铵,另一个是硫酸钾;或氯化钡(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是硫酸钾,另一个是氯化铵]
21.(1) a 外焰温度最高 (2) 石灰水变浑浊 (3) 气体 不是
22. (1)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