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浙教版八上科学3.1植物的生命活动调节(1)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浙教版八上科学3.1植物的生命活动调节(1) 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10-11 18:58: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八上科学3.1植物的生命活动调节(1)教学设计
课题 3.1植物的生命活动调节(1) 单元 三 学科 科学 年级 八上
教材分析 “生命活动的调节”主要内容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对人的生命活动的调节作用、生长素的发现、植物感应性的产生等。小学阶段是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学习植物的向光性、向地性和向水性,知道大脑是人的生命活动总指挥部。小学阶段只提出现象,并没有学习生理作用的机理。学习这一章可以用来解释动物的行为和植物的感应性。第1课时介绍植物的向性,第2课时植物的激素。对于生物激素的作用,考虑到学生的接受性,仅做常识性介绍。
核心素养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感应性,江能列举植物的感应性现象;科学思维:根据图片学习分析所包含的内容;探究实践:探究植物的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及对外界其他刺激的反应;态度责任:对观察植物有兴趣;愿意在生活中观察植物的向性、感性运动。
重点 植物的向性运动
难点 向性运动与感性运动的区别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朵朵葵花向太阳;长期放置在阳台上而未经移动的花草会朝着窗外的方向生长;望春花春天开花而菊花秋季绽放;有的树春天萌芽,有的树却秋天落叶缤纷……。我们的世界真是异彩纷呈! 我们知道生物都能对外界事物的刺激做出反应。植物也不例外。 当植物受到外界某种因素刺激时,植物体本身会产生一定的反应。 植物在生长发育的整个过程中,都会受到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光照、水分、温度、重力等。那么,植物又是如何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调节自身生命活动的呢? 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植物的感应性 1、感应性: 植物感受刺激并作出反应的特性称为植物的感应性。 2、感应性的表现: 植物感受刺激后,其形态、生理和行为发生相应的改变。 3、感应性的表现形式: 植物的感应性主要有感性运动和向性运动等形式。 二、植物的向性运动 1、向性运动: 植物体上的某些器官能发生移动,且移动的方向与刺激的方向有关,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的向性运动。 2、常见的向性运动: 植物常见的向性运动有向光性、向水性、向肥性、向地性、……等。 3、向性运动是植物感应性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植物的向性运动,是植物对太阳光、地球引力、 水、化学物质和接触等刺激作出的反应。 A、向光性: 1)向光性: 植物体在单向光的照射下,弯向光源生长,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的向光性。 2)向光性是植物对光的适应: 植物的向光性是植物对光的影响的反应。向光生物的特性可以使植物的叶子得到更多的光,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 (除图片视频)课外活动指导:如图3-2所示, 用一个花盆种小麦。当小麦种子发芽长成幼苗时,把这盆小麦幼苗放在硬纸盒里,盒壁上穿一个直径为1厘米的小孔,并将纸盒的孔对着光。几天后观察小麦的幼苗向着什么方向生长。B、向地性: 植物的根和茎都有向地性,是植物对重力影响的反应。 1)根的向地性: 植物的根在重力的影响下,会顺着重力方向生长,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的向地性。 2)茎的向地性: 植物的茎在重力的影响下,会背着重力方向向上生长(称为负向地性)。 活动指导:在一个培养皿里放一些棉花,将浸泡过的4粒玉米种子按不同方向摆放润湿的棉花上。 将装置竖直固定,放在温暖的地方,并保持湿润,放置几天。观察种子芽和根的生长情况。 C、向水性: 1)向水性: 植物的根向水的方向生长的特性称为向水性。 2)向水性是植物对水的影响的反应。 当土壤中水分分布不均匀时,根就朝向较湿润的地方生长。 向水性能使植物在比较干旱的土壤中寻找并获得水分,以维持其生存。 视频:根的向水性实验设计:如果土壤中水分分布不均匀,有的地方干,有的地方湿,植物的根将怎样生长?1)提出问题 : 土壤中水分分布不均匀,有的地方干,有的地方湿,植物的根将怎样生长? 2)建立假设: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你的假设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计验证方案 : a.要准备的实验材料和器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控制哪些变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实验步骤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实验结果与结论 :(1)你预测的实验结果是: 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结果与预测的结果一致吗? 。 (3)你的结论是: 。 思考讨论:沙漠中的植物根系为什么长得很深? D、向肥性、向触性: 1)向肥性: 植物的根在土壤中总是朝着肥料较多的地方生长。这是植物的向肥性,是植物对化学物质影响的反应。 2)向触性: 牵牛花、葡萄等植物的卷须一旦接触到竿棍之类的物体就会缠绕在它们的上面。这属于植物的向触性,是植物对接触影响的反应。 三、植物的感性运动 1、感性运动: 植物感受机械震动、烧灼、电触、骤冷、光暗变化等各种刺激, 并产生运动,但器官的运动方向与刺激的方向无关,植物的这种运动属于感性运动。 2、常见的感性运动: 感性运动是植物感应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感性运动最引人注意的例子是含羞草叶子的运动。 视频:捕蝇草和含羞草的感性运动3、常见的植物感性运动: 捕蝇草、猪笼草等食虫植物遇机械触动会产生捕食运动;凤凰木、酢浆草等植物的叶片,因光照和温度改变的刺激而引起白天叶片张开,夜晚或雨天便闭合下垂;郁金香和番红花的花,通常在温度升高时开放,温度降低时闭合……这些现象都是植物的感性运动。活动:说一说下图中,不同植物的行为分别是对环境中哪种因素的刺激所作出的反应?分别属于向性运动还是感性运动?3、感性运动与向性运动比较: 先总后分,让学生先知道有感应性,然后再一一解析学习。活动需要较长时间(几天),课堂上无法直接完成,需要学生在课外完成(教师的指导可使学生有目标,促进学生顺利完成)(下同)实验设计可使学生对控制变量法进一步得到训练同时促进讨论、交流和倾听学以致用,用所学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从向性运动到感性运动感性运动较少,常识性介绍视频让学生感受其特点感性运动除上含羞草学生可能有些了解,其余的植物都是陌生的,图片加以介绍讨论可以使学生辨别感性运动与向性运动的不同表格可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感性运动与向性运动的异同点
课堂练习 1、下列植物的行为属于植物的向光性表现的是( C ) A. 茎叶背地生长 B. 捕蝇草捕虫C. 向日葵向太阳D. 含羞草收缩叶片 2、生物体都能对环境的刺激作出反应。 (1)我们用手触碰含羞草的叶,含羞草会作出反应,它的叶会__合拢___,是因为含羞草具有__感震__性。 (2)种在河边的柳树,向河水一边生长的枝条较旺盛,这是因为植物具有__向水__性。 (3)向日葵的花盘随着太阳转动,是因为向日葵具有__向光______性。 (4)在地球上的植物种子,不管怎么播种,它的根始终向下生长,是因为植物的根具有 正向重力 性。 3、把一株直立植物放倒后,根向下生长,茎向上生长,如图所示。这说明植物( ) A. 能够繁殖 B. 具有向性 C. 能够运动 D. 具有磁性 (第3题图) (第4题图)4、研究“外界刺激对根的生长反应”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斜置的铁丝网上垫一层棉絮,下端浸入水中。请根据萌发种子所受外界刺激的作用,分析以下较可能出现的是( C ) A. 重力的作用使根向下生长 B. 水分的刺激使根向上弯曲生长 C. 重力首先使根向下生长,继而棉絮中的水分使根向上生长 D. 重力与水的刺激抵消,根停止生长 5、为了探究植物的某种向性运动,小乐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D ) A. 实验目的:探究植物的向地性
B. 实验设计:尚不完善,还需要设置对照组
C. 实验观察:观察并记录植物茎的生长方向
D. 实验结论:可用来解释“为什么沙漠植物的根系长得很深?” 6、春节上市的早笋,栽培的要点是在地面上覆盖厚50厘米的潮湿秸秆,再在上面盖一层薄膜,使地面温度保持10℃左右,使笋不按季节节律而提前破土而出,提高了笋的经济价值,使笋农获取较大的利润。回答下列问题: (1)“春笋冬卖”现象,主要是环境因素对竹笋受的影响而实现的( B ) A.气压 B.温度 C.水分 D.光照 (2)上述现象说明竹笋具有的感应性现象是( A ) A.向热性  B.向水性  C.向化性  D.向光性 7、如图甲是一棵生长在水渠边的果树模型图,图乙、图丙分别是小应、小皓观察此图后设计的“探究植物的根是否具有向水生长的特性”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请你帮助他们利用这些实验装置来完成探究。 (1)根据图甲,你提出的假设是__植物的根具有向水生长的特性。 (2)图乙中A、B两支试管底部有细小的裂缝。如果试管中有水,会有水从裂缝中渗出。你设计的实验步骤是 每天向B试管中加适量的水,A试管不加水,确保B试管周围的土壤保持湿润。一段时间后,观察比较植物A、B两侧的根的生长情况 。 (3)你预测图乙实验会有怎样的实验结果? 靠近B试管一侧的根明显比A侧的根生长快。如果没有获得预期的结果,可能是试管底的裂缝太大,水漏得太多、太快,导致A、B两侧的土壤都很潮湿;或者是试管底的裂缝太小,水漏得太慢、太少,导致A、B两侧的土壤都很干燥 。 (4)你觉得小皓设计的实验(图丙)有何缺陷:__无法控制植物两侧水分条件不同(或不便于控制水分多少) __(写出一条即可)。 及时训练,有利于巩固刚刚学习的新知识。同时还有发现学生理解所学知识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及时纠正、修补。
课堂小结 帮助学生掌握重点,更加容易的学习。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