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自相矛盾》 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5.《自相矛盾》 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11 20:08: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自相矛盾
1
2
3
4
学习目标
作者简介
学习字词
课文赏析
5
拓展延伸
1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自相矛盾的含义。
4.感受寓言故事的寓意,从中受到教育。
韩非(别名:韩子、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公元前233年)。是我国先秦时期著名政治理论家,卓越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代表作品《韩非子》。
2
作者简介
3
学习字词
4
课文赏析
根据下面的朗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注意断句,读出古文的韵味。
自 相 矛 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根据划分节奏读
你能结合课文注释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的意思吗?
自相矛盾
意思:指言行前后不一或相互抵触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鬻:卖。
句意:楚国有一个卖盾和矛的人。
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莫:没有什么。
陷:刺穿。
句意:我的盾十分坚固,没有什么物体能够刺穿它。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陷:刺穿。
句意:我的矛很锋利,没有什么物体是它不能刺穿的。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或:有人
句意:有的人说:“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
其人弗(fú)能应也。
弗:不。
句意:那个人不能回答了。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可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夫: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立:存在。
句意:穿不透的盾牌和什么都能穿透的长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思考:
楚人是怎样夸赞自己的矛与盾的?
有人向他提出了怎样的问题?
为什么他回答不上别人的问题?
楚人夸耀自己的盾牌“物莫能陷也”,夸耀自己的长矛“于物无不陷也”。
有人向他提出“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的问题。
因为楚人自己把“矛”和“盾”的功力都夸大到绝对化程度,使自己不能自圆其说,处于尴尬局面,无法回答。 他若回答矛能刺穿盾,则与盾“物莫能陷也” 相矛盾;他若回答矛不能刺穿盾,则与矛“于物无不陷也” 相矛盾。
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本文通过楚人“自相矛盾”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话做事不能相互抵触,要言行一致,前后一致
1
拓展延伸
生活中有很多类似这样自相矛盾的事情,如:
有一则广告说“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xxx”, 这种说法自相矛盾。
有人在墙上写着:“不准乱涂乱画”,可他自己就在墙上乱画了,他的行为和言论自相矛盾。
班长说,丁丁同学在课堂上说话,丁丁说:“我没有说话,我只是小声地说话。” 他的话自相矛盾。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吗?
楚国有一个卖矛与盾的人,他先夸他的盾牌非常坚固,什么也刺不破;又夸矛非常锋利,什么都能刺破。旁人问他:拿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个人被问得哑口无言。什么矛都无法刺破的盾与什么盾都能刺破的矛,是不能同时出现在一起。
谢谢观看!